国画“六法”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他训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他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六法论”。
  “六法论”有哪些内容呢?它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气韵生动:气韵指什么呢?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也与其他五法分不开。气韵生动也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因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觀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地主观臆造。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
  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整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传移摸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六法对于画家和绘画作品来说,是最全面也最高的要求,一般都是很难完全达到的,各擅一节足矣。我们了解掌握六法,便于理解古人品评绘画的标准和着眼点,从而客观地对待祖国的美术遗产。我们在欣赏传统的中国绘画时,也会从中获得某种启示。
其他文献
《论语》里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是孔老夫子的一条书评微博:“《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概括一下说,就是思想纯洁态度端正觉悟高。  《诗经》里有那么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作,坦荡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慷慨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讽刺如“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荤如“狂童之狂也且”。百花齐放,风格各异,活泼得不得了。可孔老夫子这么一提炼一拔高,突然间众诗面色一板,个个成了道德标兵。原来它
期刊
20世纪60、70年代,钱锺书开始着手《管锥编》的撰写。其间,他阅读大量的古代文献,对每本书所载的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缜密的考疏。  一天,他翻阅《太平广记·杨素》篇,对“破镜重圆”的典故心起疑窦,结实的古铜镜怎么会一分为二呢?钱锺书在书房里踱来踱去,百思不得其解。他抬头看到书柜上摆着的一面铜镜,便顺手拿起毫不犹豫就往地上摔。“桄榔”一声,铜镜在地上打了个滚,滚到了书桌下边。  夫人杨绛听到响声跑了进
期刊
“乌台诗案”发生后,围绕着对苏轼的营救,很有一些感人的事。曹太后多次在神宗面前感叹苏轼兄弟人才难得,竟至泣下;张方平、范镇不顾风险,先后上疏,后来均遭处罚——当时形势险恶,“天下之士痛之,环视而不敢救”,张、范的勇气非一般人所能有;苏轼的弟弟子由愿以官职为兄长赎罪,被降职外迁……这其中,王巩《闻见近录》记章惇驳斥王珪一事,最令人痛快:  苏子瞻在黄州,上数欲用之,王禹玉辄曰:“轼尝有‘此心惟有蛰龙
期刊
晁中辰先生的《明成祖传》,1993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字干净利索,逻辑细致紧密,用料严谨详实,情节引人入胜。笔者对此书反复阅读,受益匪浅。但是对其中的一个观点略存疑虑,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或希望能得到晁先生的关注指正。  晁的书中第214页开始分析建文帝的下落,在第219页引用了徐作生的结论:当年建文帝出亡后,曾藏于江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不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的监护下,建文帝隐匿于
期刊
孙武子兵法十三篇高屋建瓴内多原则性思想层面的指导故而历久弥新其于形而下者的专论大体只有三篇《行军》《火攻》《用间》足见此三者重要性之非比寻常一切战略部署无行军则不成立火是适用性最广最能弥补人力之不足的自然力间谍战更是深刻地体现了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上兵伐谋』的先进军事思想如今打开电视谍战剧是一部接一部那么古人的谍报战又是如何開展的其中有哪些惊心动魄
期刊
【主编手记】  在上一期《国学》中,我们刊发了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华仁葵教授的力作《中华远古史研究理路》的前半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直击中华远古史研究界四大弊病,即:一、发表言论之前缺乏相应的考据,妄测,进行考据之前缺乏相应的析理,盲目;二、忽视了远古神话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三、将原创文化与转移文化相混淆,使事物的真正起源被遮蔽;四、对首批象形文字所蕴藏的信息重视不够或有所误解,没能很好地
期刊
李昉,北宋文学家,河北深州饶阳人,官至右仆射、中书侍郎平章事。他的宰相当得让太宗皇帝满意,在同僚中口碑也很好,并且才华横溢,著述甚丰,《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被后世合称为宋代四大书,前面三部书的主要编撰者都是他。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同时还活到72岁高龄,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其实这与他终身奉行的人生“淡、和、拙、专、护”五字诀是分不开的。  一、淡  李昉非常淡
期刊
1900年注定不安分,中国北方正闹着轰轰烈烈的义和团,有位老公子哥不得志、很郁闷,冷冷清清地来到南京,打算在这里定居养老。南京这地方从来不适合韬晦养志,任你是个什么人物,灯红酒绿的秦淮河边一住,革命也就基本到头。  这位老公子哥便是散原老人陈三立,说他老,他此时48岁,按照古人标准,确实没多少年折腾了。说公子哥,他是晚清著名的“维新四公子”。两年前戊戌变法,出身名门的四位公子,呼风唤雨何等风光,不
期刊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深于相恶性”,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
期刊
看看我们的身体,实在是集合了耳、目、手、足等各种器官而成的。如果使这些器官各自分散独立,甚至于分散为各自独立的细胞,那么这些器官又怎么能够有视听及行动的作用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这样。个人孤立奋斗,就是挨饿受冻也是在所难免的;集合众人的力量去奋斗,才可以去谈幸福的生活、文明的事业。最普通的群体,是从一个家庭开始的。有了家庭,然后才有抚育儿女、赡养老人、分担劳动、伺候病人之类的事情。集合一乡之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