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的一种新教法,就是在任务活动中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涵义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明确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的学习体系。它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两个层面
  从活动主体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容包括两个层面:
  1、从学生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思维训练和技能练习的学习活动,“任务驱动”学习法可使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便于发挥主体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2、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导学方法,在任务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在“任务”完成中探究方法、拓宽思路、掌握知识,形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新课标教材相适应。通过任务驱动学生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再让学生将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最终完成任务目标,到达训练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流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四大步:创设情景;确定任务;完成任务,任务的评价。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教学条件创设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与任务适合的情境,以便学生分析、讨论、解决任务。
  2、确定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激发学生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的是,任务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效果评价,只有通过评价才能让学生有成就感,可以激励他们对下一次任务的探索。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语文教学也应如此。
  
  (一)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语文课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语文能力体现的听、说、读、写,无一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而这些素养,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习得和操练的,是需要有目的的活动去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标明确,学生围绕任务从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积极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在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
  
  (二)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气氛
  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种任务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围绕任务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将任务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任务的解决又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
  
  (四)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在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能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而这正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时:任务驱动实施的好与坏,关键在学习任务要设计得当。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尝试,毕竟语文课程不同与理科课程那样实践性强,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在任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根据素质教育阶段目标、课程教学目标、单元内容教学目标、分课教学要点目标,确定学生学习任务目标
  教师要在总体学习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
  
  (二)任务要具体、可行
  制定任务可教师提出任务方向,学生选定任务项目,也可学生确定任务方向,教师确定任务项目,切忌假大空,脱离实际。
  
  (三)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抓住学生好表现的心理或需要训练的特点,把。三尺讲台”变成他们展现自我和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完成任务,自己摸索方法,探究结果,合作交流,最终解决任务。在整个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学生的实践学习的真正助手,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四)任务要兼顾整体
  设计“任务”时要注意不同层次学生接受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将每个语文学习目标分层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别提出恰当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开放目标,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有所创”。
  此外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任务驱动的形式化和简单化。对高中学生,如果照搬课本的语文课堂是不会受学生欢迎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们不需要“课本搬家”,他们渴望获得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在展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且具有实际意义的任务驱动下进行研究性、探索性的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滨:浅议“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应用文教学中的应用
  2 刘广:浅谈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置
  3 罗奎星:任务驱动教学中如何设计好任务
其他文献
有一首儿童们自己编的童谣:小嘛小二郎,不怕早早上学堂,就怕作业多啊,多得山高心发慌!可是到头来还是做不来啊,做啊做不来!究其原因:作业量偏大.使学生反感;作业内容机械重复、单调、缺乏趣味性;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批阅与反馈方式的简单、对不完成学生作业的惩罚性作业处理影响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等。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策略:  一、数学作业内容要创新  (一)作业设计
【摘要】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名族的瑰宝。它负载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审美的意向,传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这些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有待于我们去开采、去锤炼。从中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并以此来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不断地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化修养。  【关键词】理解诗意;领会意境;情感体验;丰厚底蕴    《语文课程标注》强调: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
摘 要: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重新审视了学校的管理发展之路,引发了对新课程下学校管理的一些思考:学校发展的本质是学校中“人”的发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其生命质量的提升,人生幸福的丰盈。教师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力军,不实现教师队伍管理的创新,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创新。让教师树立专业自尊,促进自身成长及实现生命的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愉悦、人生的幸福是我们学校对教师管理的出发点与归宿。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郑毓信教授在《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中也指出:“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要善于提问,因为提问是启发性的主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思维“同频共振”的纽带,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对于如何巧妙运用课堂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激趣提
[摘 要]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是一节纯正的数学课,数学味很浓,课上全是抽象的数学化的知识,需要学生理解透彻而为后面的通分做准备。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五年级这部分知识很重要。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下笔者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享一下教学反思。  [关键词]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教学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操作准确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含义。  (2)使学生学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找出两
[内容摘要]: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现在数学课堂教学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却忽略了课外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小学,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学习能力,分别从精心设计课外学习提纲;成立互助合作学习小组;检验课外学习的效果;激励评价促进课外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数学课外 学习能力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    新课程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法的应用问题,探讨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实用性,揭示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中使用的问题。在新课标的纲领下,对操作主体教师提出建议,以更好地落实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实现“导学平衡”,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达到师生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导学式 教学法  导学式教
贬谪文学作为与政治相关的某种文学现象,由来已久。早在《诗经》当中,就已有零星的表现遭贬之怀的诗作。而我国第一位大詩人屈原,正是第一位和贬谪有深刻关联的作家。其《离骚》、《渔父》、《卜居》等诗篇都是直接书写贬谪的作品。甚至,我们可以说,正是贬谪塑造了屈原文学创作的核心。后世凡遭贬谪,宦海失意者所书写的言志之作,无不与屈原所开启的贬谪文学传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关联。其中,最为突出者是柳宗元。他的《永州八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法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是受传统教育以及相对落后封闭的影响,目前在乡镇小学语文教育中无论是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下,严重束缚着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问题 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步发展  工具性着眼于形式,人文性则侧重它的内容
何为感恩,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当今社会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大多数由于父母的溺爱,变得自私自利,娇生惯养,缺乏感恩意识,把祖国人民、社会、父母、朋友、老师、同学、兄弟姐妹的帮助关爱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没有丝毫感恩之心。这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一个人世界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