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视觉感知介入的“绘画图式”改善策略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awendang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中,笔者将结合小学低段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特点,以本学段的美术教学实践案例为依托,解析绘画图式对小学低段学生的绘画及手工制作活动的影响,提出小学低段儿童“绘画图式”改善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低段;绘画图式;改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20-01
  一、关乎图式
  1.图式期。
  图式期,通常被称作是象征期或符号表现期,被认为是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绘画有了自己初步的构思,善于运用形象符号(即图式)来表现自己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真实物体。
  2.图式印象。
  小学低段的儿童(7~9岁)处于绘画创作的黄金时期,此阶段的儿童“大多是画其所知,而非画其所见。”①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图式印象的成因、存在方式及影响。
  首先,儿童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都为儿童的认知、表现及创造活动提供了一种参照,这就是记忆印象。如,线描写生一株花草,学生要调动这两种记忆存储,在大量的感知图像与大脑分析有机结合后,动手完成。然而,对于小学低段并未接触到线描写生的学生,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就并未储存任何相关的认知经验,所以往往会以旧有的图式经验运用于绘画表现中。其次,旧有图式印象的影响。在常态课的教学中,尽管教师使出十八般武艺,儿童的绘画及手工作品中总能发现“千篇一律”的影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童对物象的认知被概念化了,从而也就会出现圆圆(红红)的太阳、锯齿状的小草、蓝蓝的海水等等。最后,“图像时代”的大背景下,对媒介图象图式的记忆模仿、不断复述,也加深了儿童对图式表达的影响。
  3.绘画图式的转换。
  儿童所创作的作品,可以被称为一种视觉代码。审视作品,我们可以从中寻出与儿童有关的经验、观念以及情感等诸因素。若是想改善儿童作品的绘画图式,就必须带领学生感知创作对象,提高儿童运用创作材料的能力。在创作时,儿童通过视觉造物转换,转换成儿童本身独具的绘画图式与艺术语言,对儿童形成绘画图式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与“绘画图式”的邂逅
  1.“常态课上的切面西瓜”。
  一年级的美术课上,笔者尝试引用《蚂蚁与西瓜》这一绘本进行绘画创作的练习。最终作品,让笔者颇为震撼。
  课后,笔者进行总结与分析:(1)图画书中的所表现的具体形象——半块西瓜。对作品进行分析后发现有80%的学生是参照图画书中的半块西瓜进行描绘的。可见,图画中的图式(仅仅是短时记忆),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2)一些场景的描绘也是会有图画书中一些场景的影子。因此,在小學低段儿童形成一种图式时,如果不能引领学生发现绘画图式的多种可能性,他们会受旧有图式的影响与限制。
  2.“此树非彼树”的困惑。
  笔者留意众多小学低段学生的作品,对树的形态表现进行长时间的搜集与整理。所教授的7个班级中,每班至少半数的学生,作品中的树是这样表现的——笔直的主干加上一个w形、v形或者横切的枝干等近四种形式。对于树的形象已经概念图形化了,小学低段学生便在无意识中表达出来。为了改善孩子们的旧有的绘画图式对他们的影响,笔者亲自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树,从看、听、闻、感、触等几方面进行。有位同学的画面中,竟然出现了飘落的树叶,画面中还体现了一定的疏密关系(因风儿吹过)。有些同学感触到树皮的质感,在用“心”表现……大部分的学生画面“活”起来了。为了强化这种创作思维,开拓学生的视觉思维方式,笔者带领学生欣赏艺术家笔下的树(蒙德里安),因课前对画面重新解构,所以学生在理解艺术家如何运用这些视觉语言、可视化的符号时,就显得容易许多。
  3.蓦然回首 灯火阑珊。
  《夏日里的一天》是以小主人翁在夏日的一天中的经历为题材的。书中创设的画面情景再现了夏日里有关视觉(夏日的明朗)、听觉(知了的叫声)、嗅觉(牛棚的味道)、感觉(气喘吁吁)、触觉(酣畅的淋雨)等。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以“我心中的夏天”为主题,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夏日的感觉、听觉、视觉、味觉等方面的启发。运用图画书中的语言与画面作为感知觉的引子,唤起小学生自身对于夏天的种种经验与感受,经过多种体验活动的融入,最终呈现的画面才是属于他们自己真正表达。
  在小学低段美术教学中,尽可能的运用激发学生创设情境的优质教学资源,既能让他们体验美术实践活动的丰富与多元,又能全方位的刺激学生的视知觉。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见分晓。
  三、小学低段美术课堂“绘画图式”的改善策略
  1.重欣赏——由绘画图式到视觉造物的转变。
  大量的中外美术经典作品的艺术欣赏,为处于绘画创作黄金期的小学低段儿童,开启了人生视觉认知的第一课。费德门教授曾提出了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的鉴赏程序。“以画说话”,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视觉语言,以及这种语言的意义,必要时可针对某些美术学科元素进行参照式表现。因为这样做会给儿童更深刻的体验。
  2.重整合——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立足于不同学科的不同角度,探求小学低段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诸多可能性。这样背景理论支撑下的课堂,是将各个学科之间的壁垒打破,学生对于美术课堂所感所获必须是自然而完整的。对多门学科的整合与教学重构,能够充分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当然这里的整合,不单指学科与学科之间的整合。美术学科各个学习领域内部的整合,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对知识灵活理解与运用。(2)在美术学科各学习领域的整合过程中,力图使教学活动成为主题单元式的整合活动。
  3.重内容与过程——关注课程的整体实施。
  教师要审视教学内容,关注课程的整体设置,有针对性的开展主题式的绘画图式的系列课程。在课程实施环节,教师要准备一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资料,便于儿童产生情感的链接与感官刺激。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不仅要“看画”,还要“听画”,积极倾听画作背后的故事。教师在“看画”、“听画”过程中所作的评价,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不给予学生暗示性(要向xx学习)带有片面性的评价语言,重视评价环节,全面且合理的进行评价,更有助于学生突破旧有图式的影响,更加自主、自信的表达。
  注:
  ①(美)鲁斯·斯特劳斯·盖纳,伊莱恩·皮尔·科汉,尹少淳译.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M].湖南美术出版社,11992(8)4:5.
  参考文献
  [1]李力加.儿童记忆模式对其美术造型、创造能力的影响[J].教育研究.中国美术教育,2000(04).
  [2](美)艾略特·w·艾斯纳著张丹,刘海英,孙宏,葛凌凌译.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M].湖南美术出版社.
  [3]王甦,汪安圣编.认知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已经开始在各大中学中投放使用。相较于传统的人教版教材,“部编本”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较大改编。本文简要介绍了“部编本”教材的内容特色,并结合智趣教学策略,提出了部分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部編本”语文教材;核心素养;智趣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08-01  “部
期刊
【摘 要】当代科技迅速发展,并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教育本身也发生着相应的变革。微课的出现打破了语文课堂的传统性,营造出了全新的课堂环境,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思考。本文旨在从实践角度对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详细探讨。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教学微课应用;应用误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各科目都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物理课堂自然也要不断对教学手法进行创新,才能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创新物理课堂教学的意义做了简要描述,第二部分对初中物理课堂的现状做了阐述,第三部分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方式进行了探析,给出了四种有利于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幼儿时期时语言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而且早期阅读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早期阅读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潜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由于幼儿认识的字不多,不能够靠自己来完成阅读文字,对于书里面的图画也不能够全部看懂,因此,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给予指导,这样才能使得早期阅读活动起到真正的意义与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幼儿阅读指导的方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读写板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提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英语学科素养的讨论,对我们现在如何重新认识及确立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如何改进英语阅读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这几方面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重新学习、思考、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素养;阅读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73-01 
期刊
【摘 要】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生活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教师应紧密联系数学和生活,让学生自觉地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证实:数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才能将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在整个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数学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  【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激活孩子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习智慧,挖掘孩子潜能,给孩子们的拼音学习搭建一座座幸福桥。  【关键词】巧编儿歌,让拼音学习充满童趣;图文结合,让拼音学习充满风趣;借助课件,让拼音学习富有情趣;多种游戏,让拼音学习充满乐趣  【中图分类号】G62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02-01  幸福感是指人类基于自身的满足
期刊
【摘 要】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要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来实现,本文旨在以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知识,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科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情感。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14-02  义务阶段的化学教育,旨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世界的变化规律;体验
期刊
【摘 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构筑数学大厦的基石。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天性好动,而数学概念却是极其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针对学生在概念学习中的困惑点,有的放矢地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通过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体验和理解,帮助学生明晰概念事理、把握概念本质、理顺概念关系。  【关键词】动手操作;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采用概念转变教学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本文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课为载体,用课例跟进方式,对生物课堂概念转变教学进行了尝试与探索。  【关键词】概念转变;前概念;能量流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222-01  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之前就已存在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种看法大都来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