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预估价VS高成交价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lu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拍品估价的高低往往会直接影响到竞买人气和成交结果,如何通过估价来吸引买家的注意,并通过多人竞价形成高价成交,其中颇有玄机。特别是通过低估价促成高成交,可以说在当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是一种屡见不鲜的商业策略。
  2012年春拍大幕已然落下,受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拍卖市场整体表现没能延续以往的火爆,呈现出回调的态势。在资金缺乏、买气不足的情况下,春拍成交额大幅萎缩,特别是不少估价高的拍品,或是流拍,或是仅仅以底价成交。但相反,不少低估价的拍品却吸引了大量人气,在激烈的竞争下创造出高出估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成交价,十分抢眼。
  在盘点今年国内各大拍卖公司春拍中出现的低估价高成交拍品后,笔者遴选出10件较具代表性的拍品,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或许可以发现,究竟是哪些特性使得这些拍品在低估价的情况下实现了高价成交。
  王铎《临徐峤之帖立轴》
  估价:700万至800万元
  成交价:3450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
  此件作品尺幅为271厘米×53厘米,从款识“王铎为皓老先生词坛”、“乙亥八月”可知,为王铎1635年所作。王铎一生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善绘画与书法,并以书法闻名于世。王铎自己常谓:“余从事书艺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日多”。据不完全统计,在其传世的数百件墨迹和刻帖作品中,临作竟差不多占到了二分之一。王铎所临此帖原见于《淳化阁帖》卷四,题为“唐州刺史徐峤之书”。徐峤之乃唐代书家徐浩之父,亦擅书名。唐窦、窦蒙《述书赋并注》列“皇唐”书家45人,徐峤之、徐浩父子俱列其中。
  此作为日本著名书道家铃木景堂旧藏,并曾被日本二玄社1979年《王铎の书法·条幅篇》引为封面作品,同时也在国内多部关于中国书法和王铎的书籍中有过出版和著录,被誉为“神笔王铎”的草书经典。
  查看王铎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成交记录,14件成交价过1000万元的作品中,有9件都是超过估价两倍以上成交的,其中,2010年北京匡时秋拍中一件王铎《雒州香山作》立轴以4536万元创下了王铎作品的最高成交记录,并超过估价10倍多。有此先例,那么此件流传有绪、著述颇丰的经典作品超过估价4倍成交,似乎也在很多人的意料之中。虽然在本文选出的10件拍品中,此件的成交价与估价相差倍数最少,但却是相差金额最大、成交价最高的一件。
  南宋 佚名《寻梅访友图》镜心
  估价:5万至10万元
  成交价:1012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
  此次北京保利在2012年春拍“古代书画夜场”中,推出了从法国藏家手中征集到的一套极为精彩的《宋元名翰册》。此册共有10开,北宋1开,南宋6开,南宋至元2开,元代1开,计有北宋佚名《明皇幸蜀图》、南宋佚名《牧牛图》、南宋佚名《高士临眺图》、南宋佚名《寻梅访友图》、南宋佚名《岁安图》、南宋佚名《牡丹图》、南宋至元佚名《野舟横渡图》、南宋至元仿画绣《梅花山禽图》和元佚名《江中垂钓图》、元佚名《山居图》。
  此册10开上都有耿昭忠、耿嘉祚的鉴藏印,这说明是由耿氏父子集合而成册的。其中,这件南宋佚名《寻梅访友图》一开是一幅典型的南宋宫廷画家夏圭风格的画作,画上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收藏印二方——“子京”葫芦印和“项墨林父秘笈之印”,左下角有明代吴廷收藏印“吴廷”,说明此开在明代曾经项元汴、吴廷收藏过,后来到了耿昭忠、耿嘉祚父子手上。
  包括此作在内的10件拍品经名家递藏,流传有绪,确为不可多得的精品。然而,拍卖公司给出的估价却都是5万至10万元,明显与实际市场价格有很大的差距,可见这样的估价不过是一种策略性或者说是象征性的。从实际成交情况来看,这10件作品最低的成交价也达到了115万元,高出估价10倍,而成交价在500万元以上的共有6件。此作则是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且超过估价100倍,成为了今年春拍众多拍品中成交价与估价差距最大的一件。
  民国 银鎏金捶胎錾刻佛教故事图钵
  估价:8万至10万元
  成交价:310.5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永乐
  此件作品直径19厘米,重628克。银制钵体,以捶胎及錾刻工艺雕刻佛教故事图,口沿镶嵌绿松石等宝石,钵身刻画人物众多,情景生动,细节描刻诸如树木、门舍皆精致入微,为同类器中之佳作。底部刻十字宝杵纹及“大明万历辛巳年银作局造”款。
  关于这件拍品,不少人都对“民国”这一年代断定产生过质疑,认为无论从器物本身的材质、工艺、款识、图案题材以及传世包浆看,都更应该是明代遗物,或者至少是远远早于民国的清代早期之物。所以,从断代、估价来看,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件拍品是一个“漏”。而实际情况就像去年的几次中国买家在海外拍卖市场“堵漏”而缔造高价一样,本件拍品竞买异常激烈,最终不仅没有“捡漏”,而且“堵漏”到了超过估价30倍成交。
  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到底是拍卖公司真的出“漏”了,还是他们刻意在年代断定和估价上人为制造的“漏”,以吸引买家的注意,恐怕还不能妄下结论。
  清代“光绪通宝”背“宝沽”小平机制
  估价:0.3万至0.6万元
  成交价:22.77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此件拍品直径22毫米,为极美品。这是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金银锭、古钱”专场中成交价与估价相差最为悬殊的一件拍品,为日本钱币收藏家平尾赞平旧藏。同一专场中,平尾赞平旧藏的一批雕母同样表现亮眼,清“宣统通宝”背“宝泉”小平雕母(小型),以超过估价近4倍的69万元成交,清“光绪通宝”背“宝泉”小平雕母则以超过估价计5倍的51.75万元成交。
  平尾赞平是日本战前的古钱币大收藏家,在日本收藏界有着崇高的地位,同时也是旧上海中国“泉币”学社的赞助会员。他依靠丰厚的财力长期在报纸上打广告收购古钱,其藏品被众多钱币爱好者奉为圭臬。这种属于名家旧藏的钱币拍品在拍卖市场上一直以来都备受追捧,在整体低估价的策略中,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交业绩。   任伯年自刻对章
  估价:3万至5万元
  成交价:132.25万元
  拍卖公司:西泠拍卖
  任伯年作为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以其深厚的绘画功力和卓然超群的天才悟性,给100余年来的中国画坛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树立了新的里程碑。任氏印章流传有绪,均被收录于《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近现代书画家款印综汇》及各类印谱中。西泠拍卖在2012年春拍“任伯年遗珍”专场中,推出了100多方任伯年自用印,为其不同时期所使用的,时间跨度很大。任氏印章尘封弥久,几无消息,此次重见天日,其意义和价值自然为海内外收藏家所重视。特别是像此件自刻对章这样的一些首次公开边款的印章,对鉴定任伯年书画、了解其个人创作发展史更有着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此次专场中一系列任伯年印章的估价普遍不高,或许是拍卖公司采取的一种策略,而实际成交价格则基本都是远远高出估价。如吴昌硕刻象牙任伯年自用双联章,估价8万至1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86.25万元;徐三庚刻寿山石任伯年自用印,估价6万至8万元,成交价达到了55.2万元等等。可见,名家、名人印章近两年的拍卖价格增幅迅速,低估高卖不仅是拍卖公司的策略,也是藏家追捧的一种真实反映。
  清乾隆 粉彩象生瓷金玉满堂蚌式盘
  估价:2万至4万元
  成交价:80.5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诚轩
  乾隆皇帝喜好新奇物件,宫廷各作工艺无不追求精、细、奇等特点,而乾隆官窑瓷器最为人称道的成就之一,就是当时首创的象生瓷类。此件拍品长19.4厘米,宽13.6厘米,盘作蚌式,边沿随形。整器制作工艺复杂,集雕塑、阴刻、篦划、彩绘等多种工艺于一身,细节之处绘制精细,栩栩如生,堪称乾隆朝象生瓷中罕见的精品。
  乾隆时官窑制作的象生瓷是专供宫廷赏玩的,一向被视为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之作。而同此作品相类的瓷盘目前并不见于公私著录,可以说是极为珍贵。最终,此件作品也不负众望地以高出估价20倍的价格被竞买者收入囊中。
  在拍卖市场上,相比于大量的乾隆朝其他官窑瓷器,象生瓷所占的比率非常低,且多是小巧精致的玩物。虽然长久以来象生瓷的成交价格远远比不上几千万元、上亿元的大件官窑器物,但每每出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比如2011年中国嘉德春拍中的一件唐英制粉彩荔枝,还不及半个手掌大,估价15万至25万元,最终也以59.8万元成交。物以稀为贵,可见这件作品的低估高卖还是藏家追捧竞争的结果。
  清代 太湖石摆件
  估价:1万至2万元
  成交价:34.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太湖石,因原产于苏州洞庭山太湖水中而得名,是中国传统的经典赏石,早在唐代即已闻名于世。此件清代太湖石摆件高124厘米,色泽偏黄,造型瘦削,周身镂空不断,尽显太湖石“瘦、皱、漏、透”之经典特征,且身形高大,陈设效果甚佳。
  随着如今艺术品收藏的火热以及人们对古代文化的追崇,自古形成的赏石文化也呈现出复苏并兴起的态势,拍卖市场上出现的观赏石,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观赏石受到了不少藏家的青睐。中国嘉德春拍同一专场中,还有一件清代赏石摆件估价为2万至4万元,最终以37.95万元成交。此外,在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代英石摆件估价2万至3万元,成交价为28.75万元;一件清代灵璧供石,估价同样为2万至3万元,成交价也达到了25.3万元。诸如此类,低估高卖的古代观赏石不在少数,足见藏家对其价值的认同与追捧。
  赵朴初致唐书札
  估价:0.8万至1.2万元
  成交价:32.2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
  此件手稿本仅有一页,尺幅为56.2厘米×34.6厘米,在中国嘉德今年春拍“文人情怀”专场中以高于估价20多倍的价格成交,真可谓一纸千金。而除此之外,同一专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名人书札、手稿都以低估高卖的方式成交。比如,5页附1封的陈毅致唐书札,估价4万至5万元,成交价为82.8万元;沈尹默《忆鲁迅》手稿10页,估价5万至6万元,成交价为59.8万元;郑振铎《“废纸”劫》手稿3页,估价2万至2.5万元,成交价为23万元。类似于此的不少拍品,成交价少则高于估价几倍,多则十几倍、二十几倍。
  名人书札、手稿等类拍品在近年来的市场上备受追捧,藏家对此类物品的价值认知逐渐清晰,拍卖价格也持续走高。而在今年拍卖市场整体呈现调整的局面下,对此类拍品普遍实行低估价,并不是一种价格导向,更准确地说应是吸引眼球、聚集买气的策略。
  溥心畲《松风远岫》团扇面 镜心
  估价:5万至7万元
  成交价:126.5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诚轩
  溥心畲,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为清恭亲王奕之孙。他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
  此次北京诚轩在2012年春拍中征集到溥心畲家属旧藏的数件溥氏精品,虽画幅均不盈尺,却成为了场内竞拍的焦点。其中,此件《松风远岫》以126.5万元成交,《列嶂夕晖》以120.75万元成交,《飞岩》以103.5万元成交,而这三件拍品的估价均为5万至7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一专场中的14件溥心畲作品,有9件都采取了低估价的策略,而最终都是高价成交。
  一直以来,溥心畲的作品都是拍场上的常客,上拍数量多,受众藏家广,且对其作品的艺术价值已形成了普遍认知。在不会曲高和寡的情况下,低估价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吸引买气的策略,往往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爨宝子碑
  估价:6万至8万元
  成交价:110.4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匡时
  北京匡时在2012年春拍中首次推出了“善本碑帖”专场,163件拍品总成交额为675.1万元。其中,该专场最大的亮点,就是拔得头筹的这件黑马拍品《爨宝子碑》。此碑拓为纸本册页(12开),初拓,册后更有邵福瀛、涂子厚、孙翠民的题跋。此件估价仅6万至8万元的拍品,一开拍竞价就迅速升到了20多万元,在数位藏家的激烈角逐中,最终以96万元落槌,加上佣金后的成交价为110.4万元,超出估计十几倍。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东晋安帝乙已年(公元405年)刻,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省曲靖县扬旗田村,现存于曲靖一中爨轩内爨碑亭。碑文计13行,每行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额15字,均正书。因两晋有禁碑之令,故当时刻石极少,堪称东晋碑版书法中一颗灿若星辰的明珠。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评其为“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又云“朴厚古茂,奇态百出,与魏碑之《灵庙》、《鞠彦云》皆在隶楷之间,可以考见变体源流。”可见此碑有着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
  此外,该专场中还有多件拍品以高出估价数倍的价格成交。如有王绪祖、王崇烈题跋的隋宝梁经石刻,估价同样是6万至8万元,成交价为32.2万元;罗复堪旧藏、黄节题签的《石门颂》,估价仅为2万至3万元,成交价则为22.425万元。
  结语
  事实上,今年春拍中低估高卖的拍品远远不止这10件。比如中国嘉德春拍中一件陈毅行书七言诗镜心,估价8万至12万元,成交价为207万元;北京保利春拍中一件清咸丰筠谷山人制竹雕赤壁图诗画笔筒估价15万至20万元,成交价为143.75万元;西泠春拍中一件清代路大荒旧藏杨彭年制锻泥提梁石铫壶,估价8万元至15万元,成交价为138万元;北京翰海春拍中的一件宋代白玉和合二仙佩,估价1.2万至2万元,成交价为29.9万元;北京匡时春拍中的齐白石画集及展览图录二十七种,估价0.5万元至0.6万元,成交价为10.35万元,等等。这些拍品中很多都足以列入本文盘点的10件中,只是为了照顾到不同门类的拍品而不得不有所取舍罢了。
  低估价是拍卖市场上的一种商业策略,但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整体回调的2012年春拍中,较以往更为普遍出现的低估价现象,也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但通过这些低估价高成交的拍品也不难看出,并不是所有类别的拍品都适用于低估价策略。对于一些认知度不高、曲高和寡的拍品来说,低估价往往会造成低卖;而对于那些流通性强、传承有绪的拍品,总有众多藏家青睐,不必担心流拍或低卖,低估价往往会收到奇效。
其他文献
明里争,暗里斗,如果将当今竞争激烈的“大师”评选比喻为一场江湖混战似乎并不为过。围绕着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前前后后,我们似乎又看到了曾经熟悉的景况,不仅申报者各尽其能,极力争取,众多收藏者、投资者以及业内多方面人士,一直以来也在密切关注评选的最新动向,他们对于最终获选者的种种猜测、议论之声始终不绝于耳。这个人可能评得上,那个人估计评不上,坊间不断的传闻甚至牵动着这些准“国大师”作品的市场行
期刊
诞生于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留洋运动的早期油画,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处于被边缘及半遗忘状态。今天我们把它作为历史阶段的一个整体来看待,将相关的学术问题和艺术史实研究纳入到这个命题之下,或将能够更加明了客观地看清它。  《中国收藏》:20世纪早期油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刘礼宾:20世纪早期油画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能与中国当时所处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契合。无论是从题材、笔墨还是风格上
期刊
近年来,不少中国油画先驱者的作品屡屡在市场上创出高价,受到了市场和藏家的认可,着实令人欣慰。  其中,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廖继春等大名家的早期油画作品更是备受藏家追捧,当之无愧地成为早期油画市场的领军者,并且只要这些大名家的作品拍出高价,早期油画市场就会受到大众瞩目。可以说,正是这些名家引领着整个早期油画市场逐步走高。  记得有一年笔者曾与几位画界朋友在谈论20世纪中国绘画时,其中一位竺先生以
期刊
早期油画专场拍卖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油画市场在发展中,市场作为经济行为反攻学术、助力学术寻根溯源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早期油画拍卖在近一两年来风生水起,另一方面,对于早期油画的学术梳理和研究也日渐火热,那么,早期油画为什么值得我们关注?它在中国艺术史上,甚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2011年5月30日,在罗芙奥举行的“现代与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中,常玉的《五裸女
期刊
5月28日至30日,国际古玩展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隆重登场。这个备受瞩目的国际性古玩展览,不仅将为全球藏家奉上万余件古玩艺术品,还将带来全球古玩艺术收藏与市场的最新趋势。  为什么移师会展中心  国际古玩展,前身为享负盛名的香港国际古玩艺术博览会,由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先生创立的翟氏投资有限公司主办。往届博览会的举办地为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该博览馆紧邻香港国际机场,交通便利,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家不
期刊
在近年来的西画拍卖市场上,台湾早期本土画家的作品无疑引起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致力于描绘台湾风情的台湾本土前辈画家陈澄波、廖继春,对台湾油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7年,陈澄波创作的《淡水夕照》以5072.75万元的高价摘下了当年秋季油画和当代艺术拍场的最高价。他的另外一幅《淡水》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成交价高达3623.36万元。  2005年5月,廖继春1965年作《西班牙古
期刊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采访:孟宪章(著名碑帖收藏家)  2012年8月11日,在北京安定门的一处平房小院内,我们见到了著名碑帖收藏家孟宪章老先生。虽然先生今年已值82岁高龄,听力和行动都不如从前,且素来为人非常低调,不喜张扬,但一听说此次拜访他的内容有关启功先生,便欣然答应。当日京城小雨,怕我们找不到路,老先生竟独自冒雨站在巷口等候,此番真情实意,令人感叹。  说起来,孟老与启先生算
期刊
1885年,16岁的李铁夫漂洋过海来到加拿大学习绘画,在艺术造诣突飞猛进的同时,也掀起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留洋潮”。  随后,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常玉、方君璧、李超士、颜文梁、关紫兰、陈抱一等一批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们怀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踏上了跨洋寻梦之路。他们个个意气风发,东渡日本,西达法国、比利时等国家求学,学成后他们纷纷选择归来报效祖国。回国后,他们积极倡导美育教育,对
期刊
纵观整个早期油画市场,关注点似乎总是集中在徐悲鸿、林风眠、常玉等“明星艺术家”的身上,诸如陈抱一、关紫兰、方君璧、李铁夫等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场上的表现就不那么令人乐观了。  当跟他们同时期的徐悲鸿、林风眠等人的作品价格早已迈过千万元级别时,不少早期油画家的作品价格才区区几十万元,甚至比不上一些当代艺术作品,令人遗憾。当然,也因此形成了巨大的价值洼地,等待藏家和市场人士去挖掘。  1920年秋季,上海
期刊
他们都是早期油画先驱的代表,他们的艺术各有特色,充满了探索。在与他们同时期的徐悲鸿、林风眠等艺术家的作品价位早已迈过1000万元时,他们的作品多数仅几十万元,潜力凸显。  李超士:李超士是中国最早留学法国的画家之一,在众多的早期留洋画家中他也是最早接收系统西洋美术教育的画家。李超士的作品多以色粉画为主,线条流畅洗练,色彩协调匀净,疏与密、虚与实的把握极佳。他笔下的静物都十分恬静,没有怪异乖张的自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