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一种心境

来源 :莫愁·时代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跟童年相关的文学作品,我想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鲁迅的文章,如《少年闰土》《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即便过去多年,再未重读,提到这些文章,我依然立即就能想起月光下的少年闰土,想起历险记般去看社戏的夜晚,以及百草园中紫红的桑椹和碧绿的菜畦……这些都得益于鲁迅深入人性的挖掘,令人感同身受。童年乐园、童年玩伴以及某次跟玩伴一起经历的冒险,这些本就是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共通记忆。
  最近看了印度作家乔杜里刚刚被引进国内的一本小说《悠长假日》,更印证了共通记忆这回事。
  《悠长假日》展现了印度一个城市边缘普通市民的生活群像。生了四个孩子的清洁工,信誓旦旦地要送女儿去上英文学校,可就在他身边帮他打扫卫生的儿子却早已辍学多年。舅妈每天祈祷,保佑小舅的老爷车还能启动,不在上班路上抛锚。过了25岁还没结婚的三姐妹,被怀疑有暗疾。老保姆生病了还要工作,因为怕不被需要……
  而出生在中产家庭的桑迪普一直居住在孟买,虽然环境优渥,但大城市特有的钢筋水泥与人际疏离,让他犹如置身孤岛。直到暑假来临,母亲带他去加尔各答探望小舅一家。在乡下,桑迪普反而找回了久违的快乐和自由。时间仿佛永远定格在那个夏日午后,在炙热的阳光下,他与表兄弟们不停地打闹,对无辜的路人搞恶作剧,享受美食,用芥子油洗澡,观察鸽子……以及探究周围的一切。
  成年之后的世界,那种“假日”的心境已再难寻觅,快乐也转瞬即逝,无法“悠长”。正如《卫报》对《悠长假日》一书的评价所说:肆无忌惮的童年时光,与小心翼翼的成人世界相对照,让我们不禁发问,这个世界到底哪里出了紕漏?为什么我们如此警醒的生活,还是无法阻止孩童般的快乐被某只不可见的魔兽偷走?
  《悠长假日》被誉为是继萨拉·沃斯特的《轻舔丝绒》之后最触动人心的贝蒂·特拉斯克文学奖获奖作品。乔杜里因一直致力于打破小说的形式外壳,使作品兼具文学性、鉴赏性。
  其实,不管童年曾经多么快乐,我们再次谈起它时,总难免透着感伤。是时间流逝的原因吗?我觉得不是,毕竟未来还长。但那种 “悠长假日”般无所事事的心境,确实是一去不复返了。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老人家”居然是小伙子  25岁那年,在中央戲剧学院创作室任职的贺敬之接受邀请,前往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给年轻创作员讲写作,传授创作经验。虽然贺敬之年仅25岁,可是已经在全国如雷贯耳,他参与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推出后产生很大影响。  听说撰写《白毛女》的著名作家来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大家争先恐后地前去听课。20岁的柯岩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组的青年编剧、课题代表。初次看见贺敬之她感到万分意外,看《白
期刊
茹振钢与妻子原连庄  在中原大地上,有这样一对农业科学家夫妇,一个醉心小麦育种,一个倾心蔬菜种植,纷纷取得傲人成绩。他们便是茹振钢、原连庄夫妇,被外界称为“麦爸菜妈”。生活中的诗人  茹振钢出生于河南沁阳农村,家里兄弟姐妹多,小时候经常挨饿。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奶奶见他饿得可怜,就偷偷地拿出一个自己没舍得吃的馒头递给他。茹振钢接过后,一口就咬下半个。当时,他心里就想:真是太香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吃上
期刊
李军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天而降,“跳遍”高原雪山、戈壁荒漠;他们的时间以秒计算,每一跳却都事关生死,他们就是与蓝天为伴的降落伞试跳员。试验跳伞是一项特殊的职业,一具降落伞合不合格,必须通过试跳员多次试跳检验才能确定。目前,全国从事这项职业的只有数十人,李军就是其中之一。?从空降兵到试跳员  李军曾是一名空降兵,退伍后加入航空工业宏光(原南京降落伞厂)空降空投试放站,成为一名降落伞试跳员。在部队
期刊
谢德胜  他是中国双节棍协会创始人,国家双节棍一级裁判,培养了8位全国冠军。他曾连续5次参加国际比赛斩获十个金奖。这个90后男孩叫谢德胜,他凭着热爱和执着,舞动双节棍十余载,舞出精彩人生。为防身迷上双节棍  谢德胜从小就喜欢看李小龙的功夫电影,他曾信誓旦旦地跟父母说:“我将来也要练武功,那样就没有人敢欺负我了。”  15岁那年,谢德胜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他的天塌了。叔叔念他可怜,出钱供他
期刊
李永国和女儿  拥挤的螺蛳粉店里,一对年轻情侣坐在角落,女孩捧着碗吃得欢快,男孩却用纸巾堵住鼻子,默默地望着她。不爱吃螺蛳粉的人能理解男孩,因为他们也觉得那股奇怪的味道难以忍受。然而,爱吃螺蛳粉的人,就是喜欢那一点“臭”味。螺蛳粉独特的味道是由配料酸笋提供的,酸笋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螺蛳粉是否正宗。80后李永国正是用鼻子辨别酸笋的闻臭师,守护着螺蛳粉的灵魂味道。嗅觉天生灵敏  李永国能成为闻臭师并非无
期刊
刘悦来创智农园  2020年“五一”劳动节,刘悦来一家三口早早来到楼下的小区花园。“地面有点儿硬……”刘悦来边说边用锄头给花草松土。“我去提水!”儿子刘家齐自告奋勇。看着眼前的祥和美景,刘悦来感觉自己的都市田园梦正在慢慢实现……让孩子亲近自然  刘悦来是上海同济大学景观系教师,儿子于2001年出生。每天下班回家,他都会抱着儿子在小区散步,“这是高高的大树,这是绿油油的小草……”等刘家齐长大一些,刘
期刊
设计师司空见惯,但以蜡烛为载体进行设计却让人心生好奇,烛艺创作师王笙安就在烛光和香熏的世界里找到了新奇与浪漫。与蜡烛“一眼万年”  成为烛艺创作师之前,王笙安在一家外企工作。为了实现创业梦想,2015年,他果断辞职。  做什么呢?其实王笙安并没有规划好。日本朋友听说他正在寻找创业项目,便给他推荐了一份清单。木头、石头、蜡烛、塑料……项目种类琳琅满目,他一眼看中了蜡烛。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蜡烛出口地,但
期刊
安泉是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一名商人,之前一直在云南昆明做生意。几年前,安泉回老家玩时找到一个很好的商机。  凤冈县有一条小溪沟,那里野生鱼很多,安泉经常去捕鱼、钓鱼。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捕到了不少在当地几乎绝迹、一斤能卖到100多元的七星鱼。安泉就想:七星鱼在其他地方已经见不到,却在小溪沟里生活得很好,说明这里的水质好,很适合鱼生长。  于是,安泉投入1000多万元,将这条小溪沟修复成全长10多公里
期刊
沈琴  9月3日,盐城市大丰区众鑫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琴更新了一则朋友圈:“初秋的阳光仍有火一般的感觉,玉米地里更加闷热,跟踪观测记录试种筛选品种的活杆成熟情况,发现表现好的品种,再热也开心。”配图中的她立于繁密的玉米地中,小麦肤色,瘦削干练,神情专注。回到农村做新农民  沈琴原是大丰棉花原种场棉圃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三尺讲台,她一站就21年。2011年,主管学校的国营农场改制,学校解散,沈
期刊
松浦弥太郎的《日日100》里,100件物品蕴藏了100种美好:桧木漆碗与汤匙、橄榄油、北大路鲁山人的《料理王国》、拆信刀、开司米羊毛衫……被誉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能说出与生活中每件物品共处的故事。这些物品,有吃的、穿的、用的;有贵的,也有便宜的;有祖父留下的遗物、朋友赠送的礼物,也有自己淘来的东西。假若要提取一个公因式,那就是它们都是松浦弥太郎喜欢的。  懂生活的人有主见,从不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