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乱战”中的美人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hez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风声》是近年来谍战片的一个高峰,在很多以谍战为噱头的商业片中,《风声》不得不说是一朵奇葩。无论是剧情、悬疑点的设计、内容还是拍摄手法等,比之一般的谍战片,《风声》都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风声》;民族大义;暴力美学;谍战
  
  在现在的电影市场中,谍战片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宠儿,而在很多以谍战为噱头的商业片中,《风声》(2009)不得不说是一朵奇葩。
  它很美,美在它的跌宕,美在它的大义,甚至从摄制突破来说美在它的暴力。
  首先从剧情及类型上分析,《风声》不同于市场上一贯的谍战片,感情和民族大义被融入其中。很多谍战片重在悬疑点的设计上,当然,精巧悬疑点的设计会给观众带来迷雾重重的纷繁之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思维历险。然而,历险带来的是刺激,是感官愉悦,却无法达到思想上的冲击或者心灵上的震撼。
  但《风声》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不仅在悬疑点上设计精巧,潜伏很深,而且在思想上给观众带来一种有关民族意识的洗礼。从悬疑点设计上说,“谁是老鬼”贯穿影片始终。灵动的顾晓梦、高洁的李宁玉、矫情的白小年、感性的金生火、刚毅的吴志国,似乎每个人都在以真实并且很有自己个性的面目示人,但同时又似乎都在故意带着面具伪装。比如说,一开始的李宁玉,如果她不是“老鬼”,那为什么在第一轮询问中她如此傲慢呢?“你可以随便问,但是我的回答只有一个,我什么都不知道。”这种回答是一种掩饰、一种回避、一种保护。她为什么要掩饰,她在回避什么,她保护的又是谁呢?这是影片设计的人物个性的潜伏性悬疑,使得人物和人物之间扑朔迷离难以把握。当然,这是影片悬疑设计的一个细节也是一个亮点。从整体上看,本片悬疑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不自由与空间限制,从影片的一开始就告诉观众“老鬼”就是这五个人中的一个并且提供了一本密码母本。相比其他的悬疑片,《风声》给的限制条件是最详细的,空间范围更是几乎被限定,仅仅是一个古堡。在如此丰富的信息及范围极小的限定中按照逻辑分析,按常理来说揪出老鬼是比较简单的,但是不得不佩服编剧的功力,利用顾晓梦和吴志国的矛盾、白小年和金生火的过节以及李宁玉的冷静将原本应该简单的推理变得复杂化。情节发展安排更是起伏跌宕,冷静成熟的李宁玉具备做间谍的素质,但是就在观众认为她疑点重重的时候,武田对她的裸体测量将李宁玉看似坚韧的防线彻底摧毁。“间谍不会那么随性和脆弱”,观众搜集的李宁玉的疑点被彻底抛弃,不得不重新寻找。当影片经历过白小年的冤死、李宁玉的崩溃以及金生火的自杀,“老鬼”被锁定在顾晓梦和吴志国的时候,结果依旧莫测。当顾晓梦回到房间缝补旗袍,吴志国受刑逼供时,观众以为的结束其实仅仅是个开始。剧情的起伏跌宕让悬疑片的悬疑点深处潜伏,变幻莫测。
  《风声》悬疑点的设计已经足以让它成为一部很有代表性的悬疑片,但是《风声》的魅力远不在此。它的情感纠葛与它体现的民族大义让一部悬疑片有了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一个汪伪政府跟日军联手通过酷刑逼供找出潜伏的共产党卧底的故事,故事中的环境相当孤立和封闭,如果导演手法稍微处理不好,影片的叙事就会落入俗套、变成机械的“杀人游戏”模式。但《风声》里引导观众关注的依然是几个角色本身,着眼于几个人物的情感世界。
  影片最后出现顾晓梦的旁白:“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是希望家人和玉姐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我的肉体即将陨灭,灵魂却将与你们同在。敌人不会了解,老鬼,老枪不是个人,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顾晓梦,一个美丽妖娆的千金小姐,一个灵动娇艳的美丽女子,在黑暗血腥残忍的裘堡里以凋零的方式绽放。“情报比命重要么?情报比命还重要么?!”面对玉姐心底的不理解和绝望的呼喊,顾晓梦舍不得,舍不得在家里等待自己回家的妈妈,舍不得她刚刚才以真面目相待想说上几天几夜心里话的玉姐。很清楚自己凋零前会遭受惨无人道的酷刑却依然选择赴死。李宁玉也许真的不明白,此时的情报不仅仅是“消息有误,切勿行动”这八个字,而是一份责任,一份对于同样即将奋不顾身的同志们的以死保护。是民族的情感让她放弃了她的家人她的朋友;是民族的大义让她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电影不是历史,也不是小说。电影有自己的叙事符号、特征和要求,以及像其他媒介一样的不可逾越的技术限制。但是《风声》中李宁玉和刘林宗的爱情、吴志国和顾晓梦的民族大义,让《风声》将这种技术限制巧妙转化成情感突破,将历史的力量打入观众的内心,撞击出巨大的心理共鸣。
  影片不仅仅在剧情上有着很好的创新,在内容设计和拍摄上也有着很成功的突破。对于《风声》,洪晃谈到其中有对女性性虐待的R级内容,有對男性同性恋作为弱势人群的嘲弄或歧视。影片的色调一直都是带有阴森的暗冷色调,是金属与死亡的味道。电影的简介里有惊悚、虐待的场面和身体与精神分割的迫害。被捆绑、鞭笞、电击、插针、兽咬、刀锉、骑玻璃,撕心裂肺的痛吟、肉颤、哑忍。
  可以说《风声》是对暴力美学的一种艺术化的表现,为什么说它是一种“表现”而非“阐释”呢?因为“暴力美学”是后现代主义四个审美特征中的“主体消失”在影视创作中的体现,它将传统的主体意识弱化了,注重对暴力的细节及场面处理。《风声》的确是将主题意识弱化了,但是对暴力细节的场面处理得很艺术。《风声》以“革命”为背景幕布,这样使得暴力也就是片中的酷刑有了发展与渲染的图纸,但是《风声》并没有在这张图纸上将残忍血腥的细节进行描绘,比如说处理白小年的时候,仅仅是一个钉椅的全景加一个刀锉的特写,一个昏暗裘堡的铁门的拉镜头在白小年撕心裂肺的呼喊中结束了。没有血腥的镜头却比血腥更恐怖,因为镜头的表现是具体化的,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是有限的,而《风声》利用声音和极具思维拓展空间的空镜头激发的是观众因想象而引发的感官冲击,这种感官冲击就不仅限于镜头表现中的视觉与听觉,而是拓展到人的心理,换句话说,正是这种视觉画面的不具体而引发的思维的想象与拓展,从而造成观众心理恐怖感的弥散,完成了它所想表达的暴力美学。
  总体来看《风声》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近年来包括谍战片在内的商业片的一个高峰。它是商业片,但是与此同时它的剧情、它的拍摄、它的画面、它的意义都不亚于一部好的艺术片和一部好的纪录片。它是现在电影乱战市场中的一个美人、一朵奇葩。《离骚》中写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一个高峰过后我们更应该思考接下来的路途,我们希望在中国现在这样一个迅速发展的电影产业中能多一些如《风声》一样的优秀影片,能让中国的电影界“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成名作,是一部叙说童年往事的自传体小说。在这部小说中,林海音以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的切入点,通过一个儿童的眼光成功地展现了二三十年代北平的风土人情,表达了她对童年故乡家园的思念、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性美的感悟,作品具有浓厚的思想意蕴。  关键词:林海音;《城南旧事》;乡愁言说;女性书写;人性观照    所谓儿童视角,就是指“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的别一种
期刊
摘要:《阿Q正传》与《老人与海》作为中西文学的两个经典文本,他们在历史文化背景、文化困境、文化意蕴等三个方面有着不同的精神内涵。通过两种文本的比较来进行文化寻思以揭示出国民素质的提高、人的主体意识的恢复、民族精神的铸造和民族文化双向系统工程的建设等现实性问题。  关键词:《阿Q正传》;《老人与海》;文化寻思    人类文化总是沿着社会制度文化、工具理性文化、人的精神文化、情感文化相互缠结而律变的螺
期刊
摘要:张承志的小说与特定的文化地域相联系,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黑骏马》是他描写草原生活的代表作品,展现了独特的草原文化、勤劳善良的草原女性和草原特有的民俗生活相,在描写草原文化的美的同时也批判了草原的愚昧落后。  关键词:张承志;《黑骏马》;草原文化;民俗    张承志曾在内蒙古草原插队四年,草原上的生活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内蒙古大草原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张承志是一个地域意识强烈
期刊
摘要:黄凡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他的都市题材小说中,常常出现各种知识者形象。这些知识者或以疏离的神情审视着这个社会,或成为上流社会的依附者,抑或丧失廉耻,彻底地沉沦堕落。黄凡通过塑造这几类知识者形象,对台湾都市文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台湾都市文化危机深刻的认识和沉重的担忧。    黄凡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前期,黄凡以政治小说创
期刊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的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形成较大差距,人口逐渐大规模向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这种人口大规模迁移集聚的现象对中国人口分布、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和战略制定的影响极大。与此同时,这些大都市圈集聚了大量的金融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本等资源,实现了区域内的持续快速发展,于是中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将建设区域性的金融集聚区作为其发展定位。因此,探究金融集聚现象中人力资源作为要素集聚所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
摘要:《唐山大地震》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来探讨女性心理的女性题材电影。它将女性纳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之中,以男女观念、家庭伦理和妇女地位等古老命题为据点,探讨了女性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心理,即失去者心痛,拥有者心忧。  关键词:女性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心痛;心忧    与其说《唐山大地震》(2010)是一部关于地震的灾难片,还不如说它是一部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来探讨女性心理的女性题材电影。因为一方面,影
期刊
夜已经很深沉了。老宅的堂屋里那盏瞌睡似的油灯,有气无力地燃着。我蜷曲在母亲的怀里,闪着迷糊的眼睛,看着母亲和父亲忧伤的面容。  内屋传出一阵断断续续的咳嗽声,“空……空……空……”声音似断欲连。在寂静的夜里,让人听得怆然。那是久病在床的祖父喉咙里挤出的咳嗽声。这声音已在老屋回响了大半年光景。  堂屋的饭桌上,摆着“杂乱无章”的饭菜。其中有一碗饭原封不动地摆在那儿,早已凉透了。那是给祖父准备的晚饭,
期刊
随着信息化与绿色化加入形成“五化同步”发展战略,“互联网+”与“生态+”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理念,紧接着“旅游+”、全域旅游也写入了国家政策布局之中,旅游业大发展业将逐渐向“旅游化”转变,旅游业作为综合性强、关联性强的产业将具有强大的产业整合能力,与绿色化、信息化一齐引领多规合一,促进资源在区域内有方向、有规则的高效整合利用。
  中国的发展近几十年来取得卓越成绩,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禀赋和环境禀赋又有着或大或小的不同,虽然在新发展理念的加持下总体趋势向好,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带来的供需失衡、环境破
摘要:世博会历来被世界公认为最大的跨文化传播平台。中国元素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融是整个世博传播中的基本理念,其贯穿于世博传播中的各个环节。文艺晚会便是集中展示中国元素的平台。在世博传播中,不同的文艺晚会对“中国元素”的呈现各有侧重,而“以我为主”传播中国元素是国家馆日文艺晚会的突出特点。  关键词:世博;中国元素;文艺晚会;文化吸引力    中国元素是近年很火热一个词,其本质是特有地域的国家文化,
期刊
《白银帝国》于2006年底开机,2007年2月杀青,2009年上映,是一部拍摄制作周期历时很长的影片。影片在清末民初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讲述着主人公在历史变迁中对命运对未来的抉择。无论从片名、剧情安排还是内容形式以及视听效果上看,《白银帝国》都是一部充满东方韵味的史诗片。    一、充满韵味的剧情    《白银帝国》改编自小说《白银谷》,相对小说原著的丰富内容,影片1小时45分钟所展现的只是小说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