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无字胜有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49971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中说:“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空白”之处。这些“空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寻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研究文本中的“补白”艺术,要充分引领学生去发现“空白”、填补“空白”,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的文本阅读产生“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
  
  一、导语补白,启发思考
  
  每节课上课前教师都有导入语。有些教师认为这些导入语无关紧要,所以根本不重视,一笔带过。其实精心设计好导入语,在导入时故意留下“空白”。可以让学生自由想象,发挥学生的个性。
  如我在教《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的衣袋里都装有什么呀?”同学们都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又接着问:“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装满了昆虫。这是为什么呀?”话音刚落,同学们便热烈地讨论起来。一会儿,同学们便举起手来:“因为他喜欢昆虫,对昆虫着迷。”我紧接着说:“是呀,正因为他十分喜欢昆虫,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境地,所以他才会在口袋里装满昆虫。”这样的导入语无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自己悟出了文本的主题,印象无疑是最深刻的。
  
  二、课题补白,深入探究
  
  一篇课文的题目是这篇文章的眼睛,是学生思维的窗口。有些课文的题目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些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有些题目则突出了文章的各项要素。但不管是哪种题目,都不可能把文本的全部内容提示出来。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课文题目这一“空白”,精心设计解题过程,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l生。
  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题,然后引发学生质疑:林冲是谁?洪教头是谁?林冲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棒打洪教头?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林冲是怎样棒打洪教头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结果怎样?通过对课题的这一连串质疑,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课文的全貌,把握了文本的主要内容。
  
  三、插图补白,丰富意韵
  
  文本不仅仅是文字,它还可以是语言文字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所以,语文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属文本。但这些插图是静止的,反映的是当时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动”起来,教师就必须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对插图进行再创造,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如在《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一课中,插图描绘的是高尔基坐在椅子上凝望着眼前的一簇簇美丽的鲜花。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想象:高尔基望着鲜花会想些什么?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让学生围绕插图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四、表达补白,张扬个性
  
  在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为了表达的需要,详写一部分内容,另外一部分内容则一笔带过。这些略写的内容,便形成了课文的“表达空白”。教师应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把这些“空白”补充好,以满足学生思考、探索的欲望。
  如《黄山奇松》一文形象生动地描写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种松树的姿态,而对其他松树则一笔带过。在课上,我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提到的片言只语进行想象思考其他松树的姿态。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学生在补白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标点补白,品味意境
  
  标点符号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紧密配合,成为文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标点符号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比如有些文本往往用省略号留下“空白”,让读者去联想,去补充,其实在这些好像没有的“空白”之中,渗透着极丰富的内容。
  如《在大海中永生》这一课中有这样一段话:“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很快就知道了这一段文字主要写了邓小平爷爷生前去过这些地方,在这些地方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我马上接下去说:“瞧,这儿有一个省略号,你们又从中读懂了什么呢?”……这样的补自,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训练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增进了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怀念、崇敬与爱戴之情。
  
  六、结尾补白,笔下生辉
  
  有的文章写到高潮时,便突然收笔,虽然文章已经结束,但仍然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给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遐想的空间。在教学时,我们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文本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联系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继续往下编故事,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狼和小羊》这一课结尾写“狼恶狠狠地扑向小羊”。文本就这样戛然而止了,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我顺势提出问题:这时小羊会怎么办呢?最终狼有没有吃掉小羊?小羊是否能挣脱狼的魔爪?小羊的结局会怎样?促使同学们调动过去的阅读经验,顺应文本进行合理想象。学生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语言得到了训练,思维得到了创造。
  “补白”艺术的研究需要经验、智慧、艺术,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善于去发现,认真去研究,深入去钻研,我们一定能让“补白”艺术引领我们的学生走进文本“无字”的境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与魅力!
其他文献
自主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的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强调生师互动、教学相长的一种崭新的模式。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呢?    一、课堂上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    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要上好一堂课,必须激发学生的
一、案例    师:(拿出一个圆柱体)同学们动脑筋猜想一下,可用什么办法来计算这个圆柱的体积呢?请大家大胆地设想,把你的方法说给你同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好。  (同桌交流)  生1:可以用秤称出这个圆柱的重量,如果知道这个圆柱每立方分米重多少,然后用总重量除以每立方分米的总量,就可以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生2:可以把这个圆柱浸入盛有水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玻璃缸里,水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
科学家对人的大脑进行研究的最新结果表明:富有激情的人远比老气横秋的天才聪明。他们一致认为:成功中有20%归功于10(智商),其余的则赖于情商。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还可以想办法补救情绪智力。因为根据情绪来调整行动的系统是要到十五、六岁才会得到充分发育。因此,俄罗斯精神遗传学家和心理分析中心主任德拉·茹科娃就倡议:学校应该到考虑修改教学大纲和考试制度的时候了,这样可以保证在学校里能传授情绪智力
知道翟裕康老师已经有20年了,但与他真正的接触还是在近两年。他不蛮干,善于思考,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智慧型的老师。翟老师的教学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我仅从教材处理这个角度尝试解读一下他的教学功力。    敢冒大不韪——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以及呈现方式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在使用教材时也尽量考虑编写意图,但它不是“圣经”,对于不合实际的内容教师也应有取舍、重组、开发的
考试是教育教学评价的一种方法和途径,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在我国由来已久。考试的内涵绝大部分是针对学生的,主要是考学生,孩子们在考试中只是消极的被评价群体,考试真正成了“烤试”。学生除少数“精英”外,绝大部分学生害怕考试,敌视考试实属情理之中。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如何在考卷中给孩子营造一个开放开明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呢?下面谈谈自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课改实践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评价特色和评价策略,以人为本,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兴趣,帮助他们通过学习生活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精神世界。    一、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发展性的赏识评价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5B第四单元第二课时(Work in pairs和Read and say)  教学目标:1 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e-mail, busy, town, age, well  2 能听得懂、会说和会读日常交际用语I’m verybusy. We’re the same age.  3 能听得懂、会说、会读、会写句型What does
毕业试卷一启封,教师们就大发感慨:“现在的语文真是没法教了。”有好事者曾作出统计,整张试卷,课本知识仅占30%左右,其余都是活学活用的课外知识,怎能不引起教师们的哗然?由毕业试卷我们又想到“纲要”中也曾多次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就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教学,都与审美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
“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教书匠和教学艺术家之间,最大的区别恐怕就是具有教学的创造性了。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以其朴实而又新颖的教学方式,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让学生去发现课文和生活中的“五角星”。这一堂课力求训练扎实,生动活泼、富有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    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突显一个“精”字    是选择适应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