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里的婚礼

来源 :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这场婚礼,人们更感兴趣的其实是新郎的犯人身份。而其本身传达出的信息则是,服刑犯人改造的管理工作日渐进步的人性化趋向
  
  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高庆银始终保持着一种姿势:正襟危坐,双手搭在两只分开的膝盖上,腰和背都挺得很直。这大概是他在服刑中养成的习惯。此外,他留给记者的另一个印象是:拙于辞令,每回答一个问题都需思索良久。比如问怎样评价他的新娘,高想了想说:“她是个好人。”
  
  好在哪里?高又想想,说:“哪儿都好。”
  
  坐在一旁的殷建红显得有些难为情,脸胀得通红:“其实他(高庆银)也不坏,只是误入了歧途。”末了,她又补充一句:“我相信他能改好。”
  
  这是10月23日下午,天津市公安局大港分局看守所内的二楼会议室。窗外,很蓝的天。
  
  会议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枚警徽,警徽之下是一块写着“高庆银殷建红结婚典礼”的横幅,两旁都贴着“喜”字,大大小小的“喜”字还贴满了两侧的窗户。
  
  两天前的10月21日中午,这里刚刚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高庆银、殷建红是这场婚礼中的“主角”。而在场的“宾客”们,除了看守所的警察,还有被高庆银称作“狱友”的其他正在服刑的犯人。
  
  高庆银,男,33岁,原大港油田井下作业技术人员,目前在天津市公安局大港分局看守所服刑,罪名是“非法买卖枪支罪”,刑期2年。
  
  殷建红,女,31岁,大港油田的探伤工。
  
  事情的另一层背景是:高庆银与殷建红原为夫妻,2002年1月间离婚。因而高庆银刑期内的复婚,在了解他们的人看来,显得别有意味。
  
  曾经的夫妻曾经的爱情
  
  对第一次婚姻,高庆银和殷建红都不愿多谈细节,只说结婚是在1996年2月,婚后不久便有了一个男孩。男孩今年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至今不知道父母曾经的离婚和复婚。殷建红说不想让儿子受影响,她告诉他,“爸爸去了外地工作”。
  
  离婚之前的2001年底,高庆银做了一件他“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几个朋友计划购买枪支,为筹钱找到了高庆银,高最终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给了他们4500元钱。
  
  殷建红曾经就此事规劝过丈夫,但讲“义气”的高庆银听不进妻子的话,在他看来,“朋友的事大,家中的事小”。
  
  殷说,“那时候他根本就不顾家,成天在外面混,老婆对他说一百句话,抵不上他那帮‘哥们’说的一句”。
  
  在丈夫坚持将钱借出后,长久以来压抑在妻子心中的不忿终于爆发了。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殷提出离婚,此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
  
  2002年底,借钱的那几位朋友事发,高庆银也因此受到牵连而被捕。随后,是2年的刑期。
  
  离婚之后又获罪被判刑,高庆银的人生走入低谷。按照一般的理解,高庆银与殷建红的这段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
  
  高庆银将这一切归结为自己的“浑”,他说即使殷建红再嫁别人,他也无可埋怨,“毕竟是我对不起她”。但高没想到的是,离婚一年多之后,他们仍能再续前缘。
  
  与记者谈话中,高庆银一直在努力表达对殷建红的感恩,殷则显然想淡化这种心态,她希望“新婚”的丈夫能将此事看得更轻松一些。“我总是觉得,我好像对他有责任,即使离婚了也还是一样。”殷说。
  
  红娘及高庆银的心事
  
  殷建红对高庆银的“责任感”,很快被管教干警王宗达注意到了,按他的理解是,“双方的感情并没有完全破裂”。
  
  王宗达看到,高庆银在看守所服刑期间,每个月两次的亲属接见日,殷建红都会早早等候在看守所门前。其时,殷与高离婚已一年有余。
  
  王宗达还注意到接见时两个人“表情中的关切”。王的描述是,两个人交谈总是细声细语,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眼神也不像离了婚那样没有感情。殷建红每次接见,都要给高庆银留下些钱,事实上她每月的收入并不多,还要带孩子。而到了换季的时候,殷建红也会来到看守所,给高庆银带来新的衣服。
  
  王宗达显然是这次狱中婚礼的“红娘”,他说在20多年的管教干警生涯中,这是第一次为一名服刑中的犯人承担这样一个“角色”,他感到“非常兴奋”。最初,王宗达的想法是从工作出发,在他看来,促成这桩喜事“有益于高庆银的改造”。
  
  喜事得到了看守所领导的支持,所长朱继发答复王宗达:双方感情上并没有完全破裂,有复婚的可能,要做好人成全这个家庭。促成这件事,对高庆银有利。对人有益、对社会有益,就应当去做……
  
  因此,王宗达甚至把牵线当成了“任务”。
  
  王宗达第一次找高庆银谈心是在2003年7月,那是高庆银最为消沉的时候。王的问题直截了当:想不想结婚?
  
  高庆银一下子就楞住了。“犯人结婚?怎么可能!”高得到的答案是,只要双方情愿,便可以申请。这次谈心后,高庆银便不再向王宗达掩饰自己对殷建红的眷恋。
  
  剩下的事情便是找殷建红沟通。几次接触下来,王宗达给看守所领导带回的消息是,“有戏”。
  
  8月间,王宗达专程赶到大港油田找殷建红谈“高庆银的心事”,结果“出乎意料地顺利”——殷建红表示同意。殷说,历次的接见,她发现了高庆银的确在转变,“我对他有信心”。
  
  婚期很快确定。10月21日,这个日子是殷建红自己挑的,“平时很忙,那几天可以请下假来”。而有好心人还查看了黄历,结果是:10月21日,农历9月26日,宜嫁娶。
  
  特殊的婚礼
  
  10月21日早晨,殷建红早早来到看守所,她为高庆银带来了结婚的衣服——一件新的黑色夹克衫;而她的身上,一套米色的西服显得格外庄重。
  
  上午10点,一对新人在王宗达的陪同下,来到大港区民政局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后,他们又回到了看守所。在王宗达的引领下,他们走进了二楼会议室。站在门口,高庆银“惊呆了”。
  
  在他们去婚姻登记处不长的时间里,副所长李殿刚组织起干警和犯人们忙碌了好一阵子,剪窗花、贴喜字,将二楼会议室布置成了结婚的礼堂,接见室也被拾掇成了“洞房”。看守所的人们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
  
  等候新郎、新娘“出场”的人们一共30多位,包括看守所干警和10余名犯人代表。他们在高庆银、殷建红出现于“结婚礼堂”门口的那一刻共同鼓起了掌。随之而来的是,激情的婚礼进行曲。
  
  李殿刚是主婚人,他在宣布婚礼开始之前看了一下表,中午11点18分。
  
  高庆银“只顾着笑了”,被推到大家面前讲话时,他一直重复一句话,“加速改造,争取减刑”。稍长的沉默后,又说,“出去以后,老老实实做个好人,平平安安过日子……多挣人民币……”
  
  一片善意的哄笑声中,李殿刚插话:“你多挣人民币以后,要对小殷不好,我饶不了你。”高庆银连连摆手,“不敢不敢。”
  
  婚礼之后的安排是:中午,看守所的小餐厅,摆了四桌婚宴;下午,会议室,唱卡拉OK;晚上,接见室,闹洞房直至夜里10点……
  
  看守所教导员朱茂民是此次婚礼中的证婚人,他在看守所工作近30年。他说,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儿。当然,朱说他非常乐意当这样的婚礼的见证人。
其他文献
美国东部时间9月23日晚11时17分,在纽约曼哈顿东河畔的寓所,“蒋宋王朝”的最后一位标志性人物,蒋介石的遗孀宋美龄于睡梦中辞世,享年106岁。    她出身于中国最有名的家族、曾是中国政治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争议的女人之一。她见证、参与和影响了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历程。    那些和她同时代的风云人物们,那些曾经的朋友和敌人都已经先她而去,而宋美龄顽强而孤独地进入了21世
期刊
“当今世界,数十亿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的生命却掌握在很少数的一些人手中,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想法如何,取决于他们的信条,取决于他们所做的决定……在当前的现状之下,我们都是这些核大国的人质。”  在庆祝古巴革命胜利45周年的庆典上,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发表了这样的演说。
期刊
身为国民党中生代最有影响力的国民党副主席,又曾经担任蒋经国先生的英文秘书,台湾的“小马哥”台北市长马英九,亲身经历了蒋家王朝在台湾政坛的消失    从二战结束前的开罗会议到波茨坦宣言,再到1988年“蒋夫人试图阻止李登辉主政”的传闻,马英九叙述了他所知道的历史经过。他认为:从历史来看,没有蒋夫人的积极参与及出色表现,台湾在二战后的主权归属恐怕还是相当模糊。    蔡玉真:你在蒋经国身边担任一段时间
期刊
阿拉伯世界的动荡与不安由来已久,哺育了绝望和愤怒情绪的衍生,阻碍了这个地区迈向现代一体化的国际共同体的步伐。萨达姆政权的倒台标志着一堵独裁主义墙的坍塌,正好为改革倡议者提供了绝好的盘点阿拉伯诸国改革方向的机会  2003年春,几千万阿拉伯人见证了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同时也目睹了萨达姆倒台对他们自己国家的影响。确切地说,伊拉克的转变标志着"阿拉伯墙"开始倒下--这堵代表独裁主义的无形障碍,像从前那堵将
期刊
曾经是中国最显赫的“第一家族”,今天又一次成了人们瞩目的中心。作为这个家族的一员,他们如何评价家族中最后一位标志性人物的离去?    宋美龄的去世,把分散于全世界的蒋宋家族后人们又聚集到了纽约。对于权倾一时的蒋宋家族,遗产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外界传言蒋宋美龄在蒋介石过世之前,曾大手笔投资美国的石油与天然气公司,此刻她死后,家属却表示她名下只有12万美元存款,对这种说法,各界都相当怀疑。    她
期刊
宋美龄的政治才干,是没有多少“第一夫人”可以相比的。然而,以历史中的宋美龄来看,她终没有超出传统的中国妇女在婚姻里的角色    生于19世纪,跨越风云际会的20世纪之后,蒋宋美龄璀璨的一生,终于在21世纪划下句点。    由于她的孔宋家族,以及婚姻对象蒋介石,使得她得以参与国事,进而在中国现代史里扮演重要的角色。她以流利的英文及国际观,实质参与外交工作;她曾参与建立空军,甚至于介入情报工作,然而整
期刊
8月27日《人民日报》一篇题为《让自荐竞选者多起来》的文章说:“让自荐竞选者多起来,就是发动群众选好自己的代言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丰富人大选举工作,为人大工作注入新鲜活力。”    而舒可心们的参选行为,在北京知识界已经引起不小的反应,许多网友对此事表达了关注,还有人对舒可心提出忠告:“这条路比您想象的要难走得多。”    更多的人对此事是持兴奋的观望态度,这个尝试能走多远?专家们普遍持谨慎
期刊
在又一起SARS意外感染事件有惊无险地过去之后,公众已经能够平静地面对这种依然危险的传染病。原因是:SARS已经可以被认识和控制,虽然相关的药物和疫苗还没产生  SARS让"2003"成为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行将结束时,SARS再次回光返照式地光临台湾。  从12月16日被确诊,到12月22日病情趋向稳定并持续好转,意外感染SARS的这位台湾军医,在民众平静的目光注视下度过他不平常的一个星期。  
期刊
“动物在受到压力时将释放出更强的病毒,果子狸快被杀灭、捕捉或掉入陷阱时,它们会更快地释放出病毒。”  世卫组织驻北京办事处官员瓦迪亚说。世卫组织现在担心,大规模滥杀果子狸可能会加剧SARS病毒传播的风险。
期刊
“以国内市场换国外技术”,这一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初衷,正在被CKD(全散件组装)模式瓦解。面对满街似是而非的“中国造”汽车,我们面临技术、市场两头空的危险    看到眼前的宝马车,杜颖的第一感觉是很吃惊。    作为沈阳一家媒体的记者,杜颖被邀请到华晨集团的宝马生产线参观第一批下线的国产宝马。然而,以精致著称的宝马车在中国的诞生过程却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就是从德国运过来车身,在中国装4个固特异的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