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目标展现的重要课题和重要载体。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和树立,能够对学生学习素养的有效培养起到基础性的奠基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数学问题内在特性,采用有效教学策略,提升学生解题兴趣,教会学生探究方法、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实现学生学习素养的有效地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 ;学习素养;教学效能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策略理念实施的重要对象,更是教学目标要求体现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和提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但在传统数学问题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问题解答结果,压缩学生的问题探究分析过程,导致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在内的学习能力素养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导致学生学习效能“事倍功半”。而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则将学生能动学习能力、探究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本人根据这一要求,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究,现将探究活动的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阐述,请予指正。
一、抓住数学问题内容激励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数学问题在内容语言的表述上,具有鲜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知问题潜能的激发,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的现实生活性,数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以及展示问题内容的趣味性,触发学生情感的“敏锐区”,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潜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内在要求。
如在“三角形性质”教学时,教师抓住三角形的稳定性性质内容,设置了“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小明不小心将一个四边形的相框弄松动了,小明想了一些方法,但都没有用,你能帮小明想办法将这个相框拱顶好吗?”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动手潜能得到有效激发,解答问题的情感得到有效熏染。又如在“一次函数”问题课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购买作业本每个0.5元,若数量不少于10本,则按9折优惠,⑴写出应付金额y与购买数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若需9本作业本,怎样购买合算?”生活性的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知解题活动。学生在感知问题中,对数学问题的生活性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解答活动中。
二、抓住数学问题解答方法性,传授学生问题解答策略
教学实践证明,掌握问题解答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有效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重要“条件”和必经途径。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知晓问题解答的方法,而忽视学生解答方法的教学,致使解题效能低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解题过程的教学,将学生问题解法传授渗透到探究问题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条件,找寻解题思路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实现对类似问题的有效解答,达到解题方法有效掌握,探究能力有效锻炼的“一箭双雕”目的。
问题:如图所示,已知点A(-4,0)和点B(6,0),第三象限内有一点P,它的横坐标为-2,并且满足条件tan∠PAB·tan∠PBA=1。(1)求证:△PAB是直角三角形;(2)求过P、A、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顶点坐标。
在该问题解答中,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理念,让学生开展探究问题活动,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发现该问题是有关二次函数的数学问题案例,求证△PAB是直角三角形时,就必须证明PA■+PB■=AB■,而这个可以通过过P作PC⊥x轴,证得。求过P、A、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时,可以借助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行求解。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过程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总结,进步阐述并明示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让学生进行解题活动,其解题过程如下:
解:(1)过P作PC⊥x轴于点C,
由已知易知AC=2,BC=8
从而tan∠PAB=■,tan∠PBA=■
∴■·■=1,解得:PC=4
∴P点的坐标为(-2,-4)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PA=AC■+PC■=20
PB=BC■+PC■=80,又AB■=100
∴AB=PA■+PB■,∴∠APB=90°
故△APB是直角三角形
(2)由抛物线与x轴交于A(-4,0),B(6,0),
可设y=a(x+4)(x-6),又抛物线过点P(-2,-4)可求a值
三、抓住数学问题内涵丰富性,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想
数学解题思想的有效掌握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而数学问题在展现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的概括性和丰富性特征,就为综合性问题的展示提供条件。当前中考数学试题的设置更加侧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性问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教师问题教学的重点。
问题: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sin∠EMP=12/13.(1)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CM的长;(2)如图2,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设AP=x,BN=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若△AME∽△ENB(△AME的顶点A、M、E分别与△ENB的顶点E、N、B对应),求AP的长。
上述问题是一道综合性数学问题案例,通过对该问题案例题意及要求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在解答中,需要学生对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相似性以及函数知识点有准确的掌握。同时,解题中还需要运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运动变化思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这一综合性类型问题的教学训练。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抓住问题特性,设置多样问题,使学生在有效教学中,有效探究中,实现学习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临江初中)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 ;学习素养;教学效能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策略理念实施的重要对象,更是教学目标要求体现的重要载体。学生学习能力素养的有效培养和提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和要求。但在传统数学问题教学中,部分数学教师只注重学生的问题解答结果,压缩学生的问题探究分析过程,导致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在内的学习能力素养得不到锻炼和提升,导致学生学习效能“事倍功半”。而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则将学生能动学习能力、探究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作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近年来,本人根据这一要求,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究,现将探究活动的策略及方法进行简要阐述,请予指正。
一、抓住数学问题内容激励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数学问题在内容语言的表述上,具有鲜明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知问题潜能的激发,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的现实生活性,数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以及展示问题内容的趣味性,触发学生情感的“敏锐区”,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潜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内在要求。
如在“三角形性质”教学时,教师抓住三角形的稳定性性质内容,设置了“在一次班级活动中,小明不小心将一个四边形的相框弄松动了,小明想了一些方法,但都没有用,你能帮小明想办法将这个相框拱顶好吗?”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动手潜能得到有效激发,解答问题的情感得到有效熏染。又如在“一次函数”问题课教学中,教师设置了“购买作业本每个0.5元,若数量不少于10本,则按9折优惠,⑴写出应付金额y与购买数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⑵若需9本作业本,怎样购买合算?”生活性的现实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知解题活动。学生在感知问题中,对数学问题的生活性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主动参与问题探究解答活动中。
二、抓住数学问题解答方法性,传授学生问题解答策略
教学实践证明,掌握问题解答的有效方法是学生有效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重要“条件”和必经途径。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反复训练,让学生知晓问题解答的方法,而忽视学生解答方法的教学,致使解题效能低下。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解题过程的教学,将学生问题解法传授渗透到探究问题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条件,找寻解题思路和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实现对类似问题的有效解答,达到解题方法有效掌握,探究能力有效锻炼的“一箭双雕”目的。
问题:如图所示,已知点A(-4,0)和点B(6,0),第三象限内有一点P,它的横坐标为-2,并且满足条件tan∠PAB·tan∠PBA=1。(1)求证:△PAB是直角三角形;(2)求过P、A、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求顶点坐标。
在该问题解答中,教师采用“探究性”教学理念,让学生开展探究问题活动,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发现该问题是有关二次函数的数学问题案例,求证△PAB是直角三角形时,就必须证明PA■+PB■=AB■,而这个可以通过过P作PC⊥x轴,证得。求过P、A、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时,可以借助二次函数解析式进行求解。此时,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过程以及解题思路进行总结,进步阐述并明示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最后,让学生进行解题活动,其解题过程如下:
解:(1)过P作PC⊥x轴于点C,
由已知易知AC=2,BC=8
从而tan∠PAB=■,tan∠PBA=■
∴■·■=1,解得:PC=4
∴P点的坐标为(-2,-4)
由勾股定理可求得:PA=AC■+PC■=20
PB=BC■+PC■=80,又AB■=100
∴AB=PA■+PB■,∴∠APB=90°
故△APB是直角三角形
(2)由抛物线与x轴交于A(-4,0),B(6,0),
可设y=a(x+4)(x-6),又抛物线过点P(-2,-4)可求a值
三、抓住数学问题内涵丰富性,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想
数学解题思想的有效掌握是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而数学问题在展现数学学科知识点内涵的概括性和丰富性特征,就为综合性问题的展示提供条件。当前中考数学试题的设置更加侧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综合性问题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教师问题教学的重点。
问题:在Rt△ABC中,∠ACB=90°,BC=30,AB=50.点P是AB边上任意一点,直线PE⊥AB,与边AC或BC相交于E.点M在线段AP上,点N在线段BP上,EM=EN,sin∠EMP=12/13.(1)如图1,当点E与点C重合时,求CM的长;(2)如图2,当点E在边AC上时,点E不与点A、C重合,设AP=x,BN=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若△AME∽△ENB(△AME的顶点A、M、E分别与△ENB的顶点E、N、B对应),求AP的长。
上述问题是一道综合性数学问题案例,通过对该问题案例题意及要求的分析,可以发现,该问题在解答中,需要学生对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相似性以及函数知识点有准确的掌握。同时,解题中还需要运用到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运动变化思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这一综合性类型问题的教学训练。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将问题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抓住问题特性,设置多样问题,使学生在有效教学中,有效探究中,实现学习素养的有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临江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