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有个处女湖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ky5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州委政府实施洱源生态试点县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仅在2008年,我和别的同仁一道,多次深入洱源县,走遍了洱源的河流湖泊。在我的心中,茈碧湖、海西海、东湖、西湖、弥茨河、凤羽河、罗时江、永安江……洱海之源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汪湖泊,每一滴清水,都有她们的个性、气质和神韵。我为它们的美丽而深深折服。
  2009年9月19日,州作协组织我们去洱源县的西湖采风,再一次我又目睹和感受了西湖的风姿神韵。荡舟湖上,我深感眼前的这一汪纯净而澄明的圣水风光旖旎,就像一个楚楚动人的处女。西湖的岁数虽已高得不查阅资料就没法说清,但许多年以来,她就像一个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洁身自好,沉静安谧,自然而又庄重地抵挡住外界的热闹与喧嚣,不屑于招商、开发、工业、商贸这些公子酷哥暴发户们的招惹、勾引与诱惑,从来不张扬,从来不卖弄,从来没矫情,始终把发展生态农业、保住绿水青山作为自己的本分,把守住西湖清洁的活水作为自己的追求,一如既往地渔樵耕读,栽树养花,唱歌跳舞,迎来送往,美化环境,酿造生活。多少年来,一尘不染的西湖总是那样的心静如水,水清如玉,清澈见底,波澄如镜,远处那拥秀叠翠的峰峦,堤岸那毵毵飘拂的柳絮,头顶那蓝天白云中邀翔的鸥鹭,船中那打渔采菱的金花,水草间那悠然自得的鱼群,都能清明通透地显映在她的心中。那样的水质,那样的宁静,那样的情怀,总让人想到西湖莫非是从白乡人崇拜的观音大士的净瓶中倒出来的?!
  像处女一样沉静而又纯净的西湖,实在是个多情、生动、活力四射的天仙。春天来了,面对邻家出墙的红杏,面对隔院飞雪的梨花,面对堤岸伸到水中红得耀眼的木瓜花,面对水影中花花柳柳们娇羞多情而又暖昧的神态,西湖总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把一颗芳心烘得暖暖的,融融的,柔柔的,绵绵的,放任着自家水暖先知的水鸟们成群结队地泼腾、嬉戏、恋爱、幽会。从夏到秋,西湖把自己的心事开成了一片片雪样洁白的菱花,一丛丛紫色的水葫芦花和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一亭亭碧天连叶的荷叶,一抹抹参差错落的芦苇丛,邀约着岸上的信男善女们在点点沙鸥和页页渔帆间尽情对歌,也邀约着我那丰姿绰约光彩照人的梦中情人深情地坐在悠悠飘荡的船头,生动地泼撒着西湖那一串串闪着光泽的碎玉珍珠,期待着让人们给她通体“湿身”!即使到了隆冬岁尾,芳心依旧的西湖,在数年一遇的瑞雪景致中,仍不甘寂寞地仍把自己开成繁花_片。面对这样多情而生动的西湖,我似乎感悟了为什么柔肠侠骨的柏洁夫人当年为自己的夫君邓赕诏主投水殉情,选择的正是眼前的这一汪西湖;我也好像明白了西湖周边一年一度七月十五的“海灯会”,原来都是来自于这西湖的多情!
  西湖是个处女,却一点都不显得青涩和稚嫩。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湖的美正在于她美得成熟的包容与雅量。西湖承载着宇宙永恒与瞬间万物,她的胸怀能容得下天,把蓝天白云、和风细雨、日月星辰、飞鸟蛱蝶全都揽于她的怀中,与天同一,与时同序,齐一物我,道与同化。她还能容得下地,还更能容得下人。一汪3.3平方公里4900多亩的纯净之水中,当地800多户3700多渔民莲芜为畦,植柳为堤,结庐其上,七岛六村错落其间,精巧而又别致地构成了村内有湖、湖中有村的田园风光。村与村之间,汀港相间,曲折成趣,隔岸相呼,渔歌互答;岛与岛之间,曲桥交映,柳堤相连,形成了一湖胜景一湖画、一村诗韵一村情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卷。西湖的包容还在于她与水草为朋,与鱼虾为友,与荷蕖为众,与芦苇为伍,与周边的一笼笼柳烟一片片雪梨和一道道树林为邻;置身于洁净澄澈的西湖之中,舀则可饮,泳则可沐,流则可灌,那样的鲜活与纯净,真可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西湖的包容还在于她接纳着天地四方或得意或落魄的宇宙旅人:信男、善女、渔翁、王后、诗人、乞丐……使他们忘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专情于自己,为他们忘乎所以、到处乱窜、失魂落魄、无家可归的心提供了率真、率直、率性而又温馨、和谐的精神家园,使他们在与自己的神交中,能从自己一个温柔的神态,一个深情的眼神,一个脉然的秋波,一种坦然的颦笑,就能够欣赏、感受、玩味并能够赢得生命的永恒。
  处女湖有如此博大精细的包容与雅量,难隆明代诗人杨承传有诗赞曰:
  湖光荡漾几回纹,渔父歌声闹水滨;
  信口舡敲湘汉句,断肠弄笛雁鸿云。
  三三对曲烟蓑合,两两归帆获岸分;
  最趁夕阳含缺处,前村沽酒带余醺!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泛舟西湖,更是高兴得乐不可支,情不自禁地对西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徐霞客没有我们幸运,他看到的只是往日的西湖。而我在对西湖的考察、调研和采访中,眼前却出现了这样一幅论证严谨、构思清晰的西湖未来的画面:她以进入西湖的入景观道入手,将陆续建成景区接待园、湿地博物馆、亲水栈道、烟水渔庄、观鸟(垂钓)台、旧州三塔等一系列旅游设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的前提下,充分依托西湖七岛六村独特浓郁的白族风情,久远深厚的历史文化,悠闲宁静的水乡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把西湖建成全国一流的高原水乡和湿地生态公园。西湖的梦是甜蜜而又温馨的,西湖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问湖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乐水思源,在普天之下竞相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今天,回想我们白乡的母亲湖还能如此的湛蓝、清澈与纯净,我们由衷地感恩洱海之源,感恩洱源的源头活水。同时,我们也知道洱海清,大理兴。我们祈盼着这源头的活水,永远圣洁,永远清明,永远鲜活秀丽,永远是一个青春活力、生动多情的处女!
其他文献
【大理印象】 我二十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昆明第一次远游,我去的就是大理。从此,我把大理视为我的第二故乡。  在云南,大理乃大道之邦。中国无人不知的大理石,藏于大理苍山。苍山最高海拔4122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峰之一。有人将它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相提并论,而苍山比阿尔卑斯山更胜者有二:  其一,苍山下面就是洱海,如一只蔚蓝的耳朵,永远倾听着苍山的松涛。世界上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多,但如苍山洱海如此近距离地
期刊
小城醒了。  黎明时照例是车子多起来,唰唰地响着驶过绕城而走的柏油路。那响声在准备起床的人们耳畔,如扫帚般扫过,一辆、两辆、三辆……车子一辆辆驶过,天光渐渐亮起来,夜里零落却清晰的狗叫声此刻渐渐显得模糊——让人们活动的声音淹没了。  而此刻街上,小贩那一笼笼热气腾腾的包子,早已等候多时,那腾腾的热气让小城冬天寒冷的早晨,一下子显得生机勃勃。不断有人围上来买包子,一律是匆忙的步子,匆匆买了,匆匆赶路
期刊
从昆明驱车到巍山古城已是午后。  下了车,一抹金灿灿的斜阳从西边散射开来,洒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阳光掩映着我的脸,有些灼热。抬头看看天,蓝得安详而纯粹,偶尔飘来一朵闲散的云,随着轻风散漫开来,渐渐淡化,融入蓝天里。那一份澄澈的蓝,似乎要将古城融化。  在这座形方如印、至今仍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棋盘式格局的古城南北中轴线上,沿着青石板铺成的街道,安步当车,慢慢摇进这座悠闲、恬淡、具有浓厚历史韵味的古城深
期刊
刚才还看到一片黄一已收割和未收割的稻田,直立的稻草,挂穗的稻谷。车一转,绕过一片白色和灰色的村庄,眼前变成了绿和青:绿绿的芦苇青青的湖。  阳光透过薄云,撒在湖面,云的影子在水面不太明显,湖面有太多影子重叠的缘故。只在湖西岸的山上,云的影子才斑斑驳驳显露出来。石质的山,因为有了云的影子,柔软下来许多,像一个剽悍男子隐忍的脸——这是面对成群结队不明身份的闯入者,很多白族男子脸上时常出现的一种表情:既
期刊
金秋的一个假日,我们乘车前往洱源西湖参加一个笔会。同车的都是些年轻的诗人、作家,听着他们时尚前卫的谈吐,自己也仿佛年轻了许多。  车到西湖,稍事休息,导游便带我们到了荷花盛开的码头,分别上了几只木船。撑船的是一位白族妇女,她发给我们每人一件救生褂,这黄红色的救生褂穿在身上,与绿水相映成趣。白族导游的花衣服、游人的花伞和游船上的黄红色,顿时在湖面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船驶向湖面,一派湖光山色
期刊
没有约定,说来就来了。  从浮桥进入小船,船是常见的小木船,用柳树做的,柳木经泡。泡久了、晒久了的柳木透出一种耐看的黑,黑中带着白、带着灰,透着一种深沉的坚硬。  和柳木的黑呼应着的还有水,早晨的阳光是斜照的,秋天微凉的空气,很清新,阳光透过空气渗入水里,水就是黑的。微微簇着浪的水,拍打着船舷,我的手里也拿着桨,也一下一下地划着,湖里的水不时被船桨溅起,—片、—块,或者—绺,像一朵朵白花,一条条银
期刊
早就听说洱源西湖是高原明珠洱海的重要水源地之一,风光绝好,民风纯朴,可惜杂务缠身一直无缘探访,直到己丑年深秋才好不容易逮着—个难得机会,终于了却西湖之旅的心愿。 走近西湖的时候,你明显感觉不到它作为一个湖的神秘存在,因为湖外有白族村庄环绕,湖中则有白族民居守岛。湖与人,或者说水与人的关系,显得亲密无间,和谐相处,仿佛谁也离不开谁。  西湖的岸边停靠着许多木质本色的小木船,这是当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
期刊
我们的灵魂在找寻故乡的旅途上四处游走,日夜奔流,经年不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行者有智,行者无疆,灵魂的归乡之旅确像一条江河水,不停地流淌,回转,归并分流。这条活水可能是尼罗河,莱茵河,可能是阑沧江,怒江,苏州河,抑或就是这条偏居滇西北、贯穿洱源的弥苴河。  我是循着弥苴河扑进西湖怀抱的。是的,是西湖,不是杭州的西湖,是大理洱源的西湖。  走进西湖的一周前,我刚从号称“中国
期刊
白族骄子张文勋先生在《情系大理·张文勋卷自序》中说:“余生于动乱,长于忧患,乃至不惑之年,又遭十年浩劫,见闻日广,感慨日多,沉浮人海,过往烟云,稍纵即逝。唯儿时岁月,故乡山水,苍洱秀色,白族乡音,则常于梦中再现……故余之诗词中,多有咏家乡风物或抒怀乡之情者。”是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忙于潜心治学、培养士子,因而极少回乡,但时常心系桑梓,思念故园,殷殷乡情时见于其诗词中。  洱水源头鸟吊东,天真浪
期刊
洱海的心肝,洱海的肺都在洱源,在邓川。准确地说,是在洱源西湖。来到洱源的西湖,你一定会赞同这样的比喻。  这样的说道并非出于一时兴起,是源于一首经典的白族情歌。我们一行人泛舟西湖,醉心于高原湖光山色的时候,白族青年作家阿龙就唱起了这首白族情歌。这一唱可不得了,湖面的宁静一时之间被打破了,西湖上泛起了一波又一波白族情歌的涟漪,引得周围的渔民和游客纷纷加入歌唱:  心肝肺,  你走他乡我追随  你迈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