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成人礼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v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与论文


  每逢毕业季,学生和老师们都要为毕业论文头痛不已,社交媒体中也会流传各种段子。国外有调查显示,抑郁、焦虑等心理状况在硕士、博士中司空见惯。这让我思考一个问题:论文为什么让这么多人不开心?
  作为故事的另一面,老师们批改论文和参加论文答辩时的感受同样糟糕。曾有某高校教师在答辩现场愤怒地将论文扔向学生,引起公众热议。更奇怪的是,这一“过火”举动反而引起老师们的共鸣。有的老师甚至模仿诗人田间的句式赋诗一首:“假使我们不去发火,学生用不堪卒读的论文,愚弄了我们,还会用手指着毕业照上的我们说,‘看,这是傻子’。”
  作文和論文的区别,表面上是两种文体的不同,内里却折射出两种学习方式的差异,深层则对应着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结构性断裂。正如北京大学张静教授所言:“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主要是一种文学欣赏和评析的模式,但是缺乏证明性写作的训练……大学的专业性写作重点不在个性、情节和人物特征的表达,而是以实证或阐释的方式,去认识人类活动中显现的关系、行为、思想、制度、过程和问题。这种认识必须基于证据:使用专业语言、概念、逻辑和方法,对一个知识(观点)进行证明。这样才能成为有价值的、可运用的知识。”
  初入大学的学生是带着写作文的思维写论文。作文与论文差别如此之大,结果就是让师生一起头痛。哪怕留学常春藤名校的中国学生,也很难摆脱这种情形。在耶鲁大学教写作的艾米丽·尤里奇教过中国学生,非常熟悉中国学生的特点。他说:“当我拿到一篇文章,几乎能一眼判断出,这篇文章是出自中国学生之手,还是美国学生之手……中国学生很爱用长句,喜欢用各种复杂的术语来重复同一种意思,喜欢诗意的、华丽的辞藻和句子。”
  作文给学生带来的定式思维非常顽固,以至于有教授疾呼:“作文一日不废,学生就是修辞的工具,就很难养成科学表述问题的习惯。”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


  中国的大学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水平已经今非昔比。研究性大学的兴起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与论文背后,是中学与大学两种教育方式之间令人忐忑不安的断裂。
  中小学以应试为主,重视刷题;大学一般不再填鸭,注重独立思考。
  考试是中小学的主要考核形式,简答论述题导致学生们养成了罗列要点式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得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中学老师常问:记住了吗?大学老师则是问:你怎么看?
  中小学学习高度结构化,连睡觉和吃饭等生理时间都是规定好的;而大学教育则假定你是一个成年人,所以基本没有人管你。
  中小学生活在父母的期望中(考上好大学);到了大学,学生的自我意识复苏,开始为自己而活。
  中小学老师几乎是监护者的角色,大学老师则像是疏远的朋友或者最熟悉的陌生人。你会担心中学老师经常找你,但大学里你经常找不到老师,见面通常需要预约。
  中小学学生完全是知识消费者,而大学生尤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则需要承担一部分知识生产的责任。
  当然,我们不能过分苛求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中国这种超大规模的赶超型国家,不得不维持以闭卷考试为主体的考核体系,以维护社会流动的公平。高考已经成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试金石。如果推行灵活的选才机制,各种“花样”都可能冒出来,反而影响大家对教育体系的信心。
  不过,我们也得承认:这种考试范围确定、强调确定结果的考核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力求标准答案的思维方式确有其弊端。这样训练出来的人,可能有一些能力,但是,“能力可以让火车准点行驶,却不知道要驶向何方”。
  如吴军所言,如果你是一个“追赶者”,比如说“原来的计算机是怎么做的,那我也照样做一个”,这没有问题。但当你不再是“追赶者”,而是和人家并驾齐驱的时候,这事儿就麻烦了——你会不知道要往哪儿跑。因为它(往哪儿跑)没有标准答案。
  当中学生升入大学,他们几乎是毫无准备地迎接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新生来到大学,相当于“12年有期徒刑”结束的囚犯来到了一个“无法无天”的世界:有大把的时间,也有大把的空白;有大把的选择,也有大把的迷茫。所以,面临如此断裂的标准和教育模式,大多数大学新生会惊慌失措。如果无法调适好心态和学习习惯,那么等待他的将是充满焦虑、压抑、疏离、挫折、自我怀疑的4年,甚至10年(本、硕、博)。
  总之,从作文到论文的写作方式之变化,不啻思维方面的成人礼。
  大学写作训练通常分为两类:创意写作与说理写作。创意写作通常面向小说、诗歌、戏剧、剧本等文体,说理写作则面向论文、实验记录、调查报告、文献述评等文体。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是能写有根有据,有问题、有论证,结构完整的论文。
  说理写作不介意寡淡的白描,不主张圆滑的含混,不裹挟冲动的杂质,而是仔细发出理性的声音。写作并非只是码字。说理写作可以帮学生们完成作业、修完学分,但毕业后这些技能还有用吗?毋庸置疑。如李连江教授所言,写作能力是助推事业起飞的火箭燃料。
  说理写作背后是一套复杂的思维能力:敏锐的观察和提问能力、资料的搜集与消化能力、抽丝剥茧的分析与论证能力、化无形为有形的整合能力、以读者为中心的共情和沟通能力。这些能力对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竞争力,有很强的外溢效果。
  一位留学北美的博士有如下评论:这些训练不仅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发表论文和找工作,它们还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没有经验、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解决:不知道如何与雇主谈判,便翻翻前人的文献,总结出几种经实战证明比较有效的谈判策略;不知道如何高效地找到男朋友,于是以基本统计原则确定了找到此人的途径;又读了关于婚姻关系的文献,知道了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几个关键因素。
  这段话显得过分理性。不过,现代化的过程不就是一个逐渐祛魅,从相信土法偏方到依靠科学发现的过程吗?
  一个人思想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写出清晰连贯、逻辑通畅、言之有物的文章。对文字工作者而言,尤其如此。
  (流 云摘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写作是门手艺》一书,刘 宏图)
其他文献
那一天,秋意深沉。我独自来到莱茵河畔寻访贝多芬的故里,站在波恩的一个小院子中间,拍了一张照片。那是一座半身塑像。塑像的旁边是几棵银杏树,橙黄的叶子像月光一样洒落下来。  上大学时爱听贝多芬的《命运》,觉得世间一切皆可抗争。如今我也爱听他舒缓的《月光》了。  波动的涟漪,冥想的柔情,悲伤的吟咏,还有阴暗的预感,一切都在舒缓的节奏里变得柔和。  然而,那个骄傲的灵魂没有因为它变得柔软而失去光华。在这首
期刊
伴侣 吴冠中  他們一定有过不同之处,  水与火,相互远离,  在欲望中偷窃并赠予,  攻击彼此的差异。  紧紧抱住,那么久,  他们占用、剥夺彼此,  即使只有空气留在他们怀里,  透明,如闪电之后。  某一天,无须回答,他们就领会了彼此的问题。  某一夜,在黑暗中,他们透过  沉默的种类,猜测彼此的眼神。  性别消退,神秘溃散,  各种差异在雷同中遇见彼此。  一如所有的颜色在白色中变得一致。
期刊
到台北近郊登山,在陡峭的石阶中途,看见一个不锈钢桶放在石头上,外面用红漆写了两个字“奉水”,桶耳上挂了两串塑料茶杯,一红一绿。在炎热的天气里喝杯清凉的水,在这清凉里感受到的是人的温情。这桶水是由某个居住在附近的陌生人提供的,他是每天清晨太阳未升起时就提这么重的一桶水来,那细致的用心颇令人感动。  在烟尘滚滚的尘世,人人都把时间看得非常重要,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即使是要好的朋友,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
期刊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形式,为之后的生活、学习做好铺垫,本文通过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课程价值没有得到拓展,两个方面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引导学生自主解读绘本、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延伸课堂、融合媒体技术。  关键词:绘本故事;道德与法治;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90-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97-02  1.设计思想  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程序设计,对编程感到很神秘,又有点感觉深不可测,学生是既好奇又茫然,那么,如何让学生消除这种畏惧的心理,化难为易呢?本节课引用了网上相关课件资料,以小朋友最喜欢的’’熊出没”这部动画为导入点,让学生设计相应的动画,最大程度地引发学生的迁移能力,让程序编
期刊
有一年,查理·芒格和我共同参加了一个外地的聚会。活动结束后,我要赶回纽约,没想到却在机场的候机厅遇见他。查理庞大的身体在过安检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检测器不断鸣叫示警。他就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安检,如此折腾半天,好不容易过了安检,他的飞机却已经起飞了。  可查理也不着急,他抽出随身携带的书籍坐下来阅读,静静等待下一班飞机。那天正好我的飞机误点了,我就陪他一起等。  我問查理:“你有自己的私人飞机,伯克希
期刊
我在斯坦福大学读一年级时,遇到一件事,它让我真正懂得了自由的可贵。  有一天,我经过宿舍走廊的时候,听到一个女孩正通过电话动情地说着什么。这个女孩我认识,我不希望偷听或介入别人的事情,于是小心翼翼地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她沿着走廊哭着走了过来。  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这才知道,她是喜极而泣。她刚才是在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并跟他做了一次倾心交谈。她告诉父亲自己现在有多么不开心,多么不知所措,告诉他如果
期刊
马里亚纳海沟,是人类已知的海洋最深处。  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潜水器第一次把3名中国人送达地球的“第四极”,而“奋斗者”号也是人类历史上第四台抵达“挑战者深渊”的载人深潜器,更是其中能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的一台。“奋斗者”  2020年11月10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与往常一样,严开祺一大早便来到自己
期刊
1940年6月,中共甘肃工委副书记罗云鹏因遭叛徒出卖,被国民党当局关进兰州沙沟监狱。一同被捕的,还有他的妻子樊桂英和出生仅8个月的女儿罗力立。罗力立先后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6年多的童年时光,人称“西北小萝卜头”。  狱中生活十分艰苦,罗力立只能跟大人一样吃牢饭。长到三四岁时,身材瘦小的她常常从送饭口钻出去,到各牢房去串门。狱友们都很喜欢她,经常教她识字,给她讲故事。  当时音乐家王洛宾也被关在这座监
期刊
什么是压力  压力这个话题,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很多人的口头禅可能就是“压力山大”。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他很有可能患上胃溃疡或者其他慢性疾病。科学家认为,所谓压力就是环境产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会让我们感受到威胁,而我们的能力又不足以适应这种变化,所以就感受到了压力。  这个说法可能不够直观,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常用的压力测试问卷来认识一下何为压力。问卷里有10道题,这10道题可以让我们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