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交际方式是真实,自然。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用现代方式表达出论语中“欲人施于己者,必先施于人”的金科玉律。在人教版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中都设置了一项口语交际的内容。我曾经一度被这项教学内容困扰,屡屡在课堂上把问题抛出去,学生们瞠目结舌,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而且表达的内容往往苍白,没有内容,不是你想要的效果,当然不仅浪费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但在这困扰中,我没有放弃去探究和思考。并把口语交际分为几大类型,通过让孩子在活动中去真实体验,以达到让孩子想说,敢说,乐说,并言之有物,进而培养孩子对口语交际的兴趣。针对课本内容基本总结一下几点:
1 看图解决问题型
如《小兔运南瓜》、《该怎么办》、《这样做不好》等。这种类型的交际内容通常是让学生了解课本上出示的几幅图的图意,并引导学生解决最后设下的问题,以此达到交际目的。
策略:走出文本,进行角色体验。
以《小兔运南瓜》为例。课本上的图画内容是一只小兔子站在菜地里,面前摆着一个南瓜,一手抓着脑袋,好像十分着急的样子。很明显小兔想搬南瓜搬不动,正在为此这个为难。那么为什么小兔要摘南瓜呢?这是学生们一时想不到的地方,所以老师便以此为突破口,为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情境。
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大大的菜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老师让孩子们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并和身边的同伴打招呼。老师则戴上小兔的头饰融入学生中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家里要来好多客人,我得准备准备,去地里摘个南瓜吧。”屏幕上出示一个大大的南瓜。老师继续说:“谁来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南瓜?”引导学生说出南瓜的大,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老师说:“明天家里客人多,我就摘这个大的了,(做搬不动的样子)这么大的南瓜,我怎么搬回去呢?请小动物帮我想想办法。”学生们汇报各种办法,如车运,吊车吊,绳子拉,水上漂,滚……
教师巧妙地把课本上的问题转移到生活中来解决,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是启发儿童思维的好办法。
在学生已经说出很多办法时,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不妨安排下面的一个环节:
教师说:“办法倒是多,但我小兔该选哪种呢?请小动物们互相商量讨论一下,哪种办法好,有哪些优点,我要请办法好的小动物参加我的生日PATTY,得到我准备的礼物。”学生在小组内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来。
诸如此类的口语交际活动,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都会有话可说,这既是儿童个体语言的练习,又是儿童之间言语的交流。学生由呆板地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变为热情地解决身边的问题。学生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忘记了自己学生的角色,全情投入。真正表现出低年级孩子天真、稚气、无拘无束的特点,从而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2 积累展示交流型
如《夸家乡》、《找春天》、《做导游》、《秋游》、《奇妙的动物世界》等。这种类型的口语交际一般以展示某一景致或物为交流内容,在活动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即搜集和整理资料。那么怎样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去积极展示,把书面的文字资料变为学生言语交际的内容呢?
策略:做无知型教师,让学生体验成功。
以《夸家乡》为例。课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那么诸如这类查阅资料的交际内容,学生经常是搜集资料积极,但在课堂上表述并不踊跃,因为他们没有把了解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在交际中运用。那么在这堂课中,我甘愿做了一位对各地风光景致一无所知的人,充当一个引导者。
上课伊始,大屏幕上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老师说:“都说我们中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可老师哪里也没去过。这个假期,老师想去旅游。我们的同学来自祖国各地,你们的家乡都很美,谁想让老师到你们家乡去玩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嚷嚷着:“去我家乡,去我家乡……”
教师话锋一转,继续说:“都想老师去,那老师要先了解一下你的家乡值不值得去?看谁把家乡介绍的精彩,我就去谁的家乡玩。”于是,学生们开始准备,有的拿出相片,有的仔细阅读搜集的资料。准备结束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向老师推荐自己的家乡。一个学生说:“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是我们的首都,那里景色很美。”老师问:“那都有什么有名的景致?”“有长城、天安门、天坛……”北京有什么风味美食吗?~北京有全国有名的北京烤鸭。欢迎老师到我的家乡来做客。“你真是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原来你的家乡这么好。我好想去你的家乡。”学生听到老师的称赞,更加有自信,更加爱说。像这样的对话迅速展开来,老师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介绍,学生们走出座位,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同学,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乡做客,倾听的学生也听得兴致勃勃。一时间,课堂变成了推销市场。
活动结束后,老师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学生们都说不但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同学的家乡略知一二。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只要在口语交际课上能够让孩子自信地张口交流,想说,积极地说,我们做教师的不妨可以偶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知识渊博的身份位置,给孩子创设一个平等自然的交流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自信激起的热情,体验收获带来的满足。
3 生活实践交流型
如《合作》、《我想这样做》、《保护有益动物》、《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等。这些主题都源于生活,施于生活。
策略:布置社会调查,亲身实践体验,集中汇报成果。
如《合作》是引导学生交流如何在生活中与人合作,及懂得合作的好处。《我想这样做》是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去帮助残疾人。对于这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师在上课前一段时间内先布置学生到生活中亲身去实践与体验,或向周围的人,包括父母、陌生人等去请教,或者通过网络等其它途径获得经验和感受,并做好记录。如《保护有益动物》,通过放手让学生到社会中调查,使他们了解到世界上有很多珍惜动物濒临灭绝,以及人们伤害有益动物的丑恶现象。同时也了解了有关人类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当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调查收获的时候,我想他们想的一定是怎样积极地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不吐不快。
4 有主题的讲述型
如《我会拼图》、《我的小制作》、《我们的画》以及续编故事等口语交际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的示范策略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5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口语交际活动,都不要忘记现代媒体的独特魅力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十分感兴趣,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体验。如模仿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形式,举办“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让学生担任主持人、嘉宾和群众,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并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乐于表现自己。
不同类型的交际内容应有不同的引导方法,但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体验。而低年级学生语言匮乏,生活经验少。因此引导学生自觉的、自主的投入学习,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就要从体验人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其它目标的实现就有的放矢了。
1 看图解决问题型
如《小兔运南瓜》、《该怎么办》、《这样做不好》等。这种类型的交际内容通常是让学生了解课本上出示的几幅图的图意,并引导学生解决最后设下的问题,以此达到交际目的。
策略:走出文本,进行角色体验。
以《小兔运南瓜》为例。课本上的图画内容是一只小兔子站在菜地里,面前摆着一个南瓜,一手抓着脑袋,好像十分着急的样子。很明显小兔想搬南瓜搬不动,正在为此这个为难。那么为什么小兔要摘南瓜呢?这是学生们一时想不到的地方,所以老师便以此为突破口,为他们创造一定的语言情境。
大屏幕上出示一个大大的菜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蔬菜。老师让孩子们戴上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并和身边的同伴打招呼。老师则戴上小兔的头饰融入学生中说:“明天是我的生日,家里要来好多客人,我得准备准备,去地里摘个南瓜吧。”屏幕上出示一个大大的南瓜。老师继续说:“谁来说说这是个什么样的南瓜?”引导学生说出南瓜的大,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老师说:“明天家里客人多,我就摘这个大的了,(做搬不动的样子)这么大的南瓜,我怎么搬回去呢?请小动物帮我想想办法。”学生们汇报各种办法,如车运,吊车吊,绳子拉,水上漂,滚……
教师巧妙地把课本上的问题转移到生活中来解决,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是启发儿童思维的好办法。
在学生已经说出很多办法时,本次口语交际的目的基本上已经达到了,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多地为孩子创造说话的机会,不妨安排下面的一个环节:
教师说:“办法倒是多,但我小兔该选哪种呢?请小动物们互相商量讨论一下,哪种办法好,有哪些优点,我要请办法好的小动物参加我的生日PATTY,得到我准备的礼物。”学生在小组内兴致勃勃地交流起来。
诸如此类的口语交际活动,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都会有话可说,这既是儿童个体语言的练习,又是儿童之间言语的交流。学生由呆板地解决书本上的问题,变为热情地解决身边的问题。学生置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忘记了自己学生的角色,全情投入。真正表现出低年级孩子天真、稚气、无拘无束的特点,从而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
2 积累展示交流型
如《夸家乡》、《找春天》、《做导游》、《秋游》、《奇妙的动物世界》等。这种类型的口语交际一般以展示某一景致或物为交流内容,在活动之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即搜集和整理资料。那么怎样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去积极展示,把书面的文字资料变为学生言语交际的内容呢?
策略:做无知型教师,让学生体验成功。
以《夸家乡》为例。课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咨询或查阅资料,了解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物产、名人以及家乡近年来有哪些变化等等。那么诸如这类查阅资料的交际内容,学生经常是搜集资料积极,但在课堂上表述并不踊跃,因为他们没有把了解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去在交际中运用。那么在这堂课中,我甘愿做了一位对各地风光景致一无所知的人,充当一个引导者。
上课伊始,大屏幕上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老师说:“都说我们中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可老师哪里也没去过。这个假期,老师想去旅游。我们的同学来自祖国各地,你们的家乡都很美,谁想让老师到你们家乡去玩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嚷嚷着:“去我家乡,去我家乡……”
教师话锋一转,继续说:“都想老师去,那老师要先了解一下你的家乡值不值得去?看谁把家乡介绍的精彩,我就去谁的家乡玩。”于是,学生们开始准备,有的拿出相片,有的仔细阅读搜集的资料。准备结束后,学生们迫不及待地举手向老师推荐自己的家乡。一个学生说:“我的家乡在北京,北京是我们的首都,那里景色很美。”老师问:“那都有什么有名的景致?”“有长城、天安门、天坛……”北京有什么风味美食吗?~北京有全国有名的北京烤鸭。欢迎老师到我的家乡来做客。“你真是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原来你的家乡这么好。我好想去你的家乡。”学生听到老师的称赞,更加有自信,更加爱说。像这样的对话迅速展开来,老师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介绍,学生们走出座位,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同学,并邀请他到自己的家乡做客,倾听的学生也听得兴致勃勃。一时间,课堂变成了推销市场。
活动结束后,老师小结,引导学生谈收获。学生们都说不但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同学的家乡略知一二。
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只要在口语交际课上能够让孩子自信地张口交流,想说,积极地说,我们做教师的不妨可以偶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知识渊博的身份位置,给孩子创设一个平等自然的交流平台,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体验自信激起的热情,体验收获带来的满足。
3 生活实践交流型
如《合作》、《我想这样做》、《保护有益动物》、《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等。这些主题都源于生活,施于生活。
策略:布置社会调查,亲身实践体验,集中汇报成果。
如《合作》是引导学生交流如何在生活中与人合作,及懂得合作的好处。《我想这样做》是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如何去帮助残疾人。对于这种类型的口语交际,教师在上课前一段时间内先布置学生到生活中亲身去实践与体验,或向周围的人,包括父母、陌生人等去请教,或者通过网络等其它途径获得经验和感受,并做好记录。如《保护有益动物》,通过放手让学生到社会中调查,使他们了解到世界上有很多珍惜动物濒临灭绝,以及人们伤害有益动物的丑恶现象。同时也了解了有关人类保护有益动物的一些措施和做法。当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己的调查收获的时候,我想他们想的一定是怎样积极地和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不吐不快。
4 有主题的讲述型
如《我会拼图》、《我的小制作》、《我们的画》以及续编故事等口语交际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教师的示范策略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
5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口语交际活动,都不要忘记现代媒体的独特魅力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生十分感兴趣,同样能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体验。如模仿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形式,举办“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节目,让学生担任主持人、嘉宾和群众,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并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乐于表现自己。
不同类型的交际内容应有不同的引导方法,但关键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体验。而低年级学生语言匮乏,生活经验少。因此引导学生自觉的、自主的投入学习,引起学生的说话欲望。激发学生的口语交际热情就要从体验人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其它目标的实现就有的放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