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36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一种集多种效用为一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为适应新时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有效满足学习主体不同层次的学习和发展需求,探索适合当代大学体育教学的模式,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结合相关的理论思想和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简单探讨了“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其中涉及到了“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内涵、理论依据、发展条件、目标、主题、教学系统结构等内容,从而得出研究结论:“俱乐部式体育教学”适合高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关键词:终身体育 操作程序 教学机制
  近年来,在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影响下,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也呈现出新的发展状态。深入高校内部的体育教学可以发现,针对体育教学,很多高校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相应的体育教学目标,逐渐实施了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向,彰显了当代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总趋势,体现了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内涵。即使如此,结合“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对这种教学模式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以致弱化了“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教学成效。鉴于此,着眼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在了解高校体育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则具有鲜明的现实意義。
  一、简述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一种迎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科学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将有效引领二十一世纪高校体育教学的新发展。从这个意义层面来看,本文的研究目的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①迎合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力图探索一个真正适合大学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②以当前大学“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创新研究为切入点,寻找大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③以新时代的新型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立足于高校体育学生的全面发展,突破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为当今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研究方法
  针对“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的研究,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资料研究法,以“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和“大学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为搜寻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如书籍、学术期刊和报纸等,在查阅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资料进行整理,从而为文章提供有力的论据资料。二是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选取的对象是“体育教育界有影响力的一些专家”,结合文章的研究目的和具体的研究设想,以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来印证相关的理论观点,并为“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相关概念的界定提供相应的参考。
  二、简单界定“俱乐部式体育教学”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是新时代教育环境孕育下的一种创新型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从“俱乐部”一词来看,它源于欧美,是一个外来词,同时也可以称其为“社团或者会社”。《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俱乐部”一词的解释是:“进行社会、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的团体和场所。”而《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的释义是:“为了休闲或为了参加某一特殊的活动(尤指某一体育运动)而有规律聚在一起的人群。”其中,“社交、娱乐、心理、力量”是俱乐部的四大功能,延伸到体育教学层面,“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指的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切实以“人本主义、终身教育”等思想理念为指引,以最大程度满足学习者各方面的发展需求以及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指导学习者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并有效锻造出完美的个性,着重以“学习者的能力和兴趣”为依据,进一步采取“分班”的教学形式,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活动范式,从而有效组织学习者进行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很好地迎合他们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发展需要。
  三、“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终身体育思想
  从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视角来看,终身教育是一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其教育目标是和谐社会以及完善的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终身教育”是一种“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它的学习方式是自我导向。在当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局势下,促进教育思想观念变革的有力思想武器是“终身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思想对教育实践的创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将终身教育思想扩展到体育教学领域,“终身体育思想”就得以显现。审视当前中国的体育教育领域,引领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终身体育”。在长期的体育实践发展过程中,体育教育界已就此形成一个共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通过实施体育教育,完善学生的个性,强化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生的习惯,切实把握好学习者的体育兴趣与体育导向之间的关系。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被归属于体育教育领域,同样需要以“终身体育”的思想为指引,并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大学体育教育方式,创造多样化的大学体育教育活动,引领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真正彰显“终身体育”的内涵。
  (二)人本主义思想
  在新的体育教育发展观念下,“人本主义”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当今世界的主流思想离不开“人文精神”,体育教育也需切实注重“学习主体”的发展,关注人的“主体性”。人本主义提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人文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实践作为一种人性化的活动,并对教学赋予“艺术化”的内涵,深化对教学的研究,着眼于教学发展层面。人本主义对教学目的作了一定的要求:以健全学习主体的人格、实现学习者不同方面的均衡发展为引领目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习者的各种潜能,利用学习主体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为他们多层次的发展需求服务。此外,在人本主义意识领域,学习主体获取知识的过程不是对知识的机械性积累,彰显的是学习主体的意义性改变,并将这种意义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中,促成自身的意义性学习。整个过程中,个体的经验受到重视,这也是意义学习的重要特征。传统教育束缚学习主体的意义性改变,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目标也被机械地提高或者转化,学习兴趣、学习情感被抑制,人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式体育教学”需要切实扭转这种教育形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塑造学生完美的个性,诠释“人本主义”真正的内涵。   四、“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主题探究
  不论是传统形式的大学体育教学,还是现代化教育环境下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其实都有一个教育主题。基于这个角度,可以将“兴趣性”作为“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主题。因为在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激发学习主体的学习动机,并最终为学习目标服务,在这过程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具体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实践中,针对体育教学的方式和内容的设置,体育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感知,有效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
  五、实施“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条件分析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推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无论哪种形式的教学模式,都会涵盖一定的教学策略,其中包括实现条件、方法、手段等。从“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其实现条件主要体现在施教者、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首先是施教者,对学生而言,教师就是他们情感的维系者,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而体育教师也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适当引导、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教学对象层面,对于体育学习,学生步入大学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體育学习经验,在体育项目方面也有自己的偏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学实践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有效把握内容、目标、方法之间的联系,不能单纯地注重机械式的讲解,而是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情景教学法、游戏法、竞赛法等。最后,在教学组织形式层面,就高校的体育教学而言,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利用一定的教具,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具体的教学要求为依据,在审视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对教学分组和教学场地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弥补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人多教具少”的不足,从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运动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运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六、“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开发机制研究
  (一)明确“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目标
  1.塑造并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
  针对“个性”一词,《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心理学名词。指个人特有的心理特性,其中包括遗传的及学习的种种特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个性。从“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其需要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塑造并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这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下,促使学生把握某一项目或某一技术成为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取“体验”的快乐。受“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表现特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重视学生、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并创造出多样化的人际交往方式,丰富学生交往的渠道和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方面的交流。“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有独特的价值,对学生个性品质(如坚强、勇敢、进取等)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学习者的终身体育意识
  综合各种发展因素,高校体育教学有着明确的目标:利用各种方式向学习者传递与体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也相应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促进自己个性的发展。此外,“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标,但学生仅从课本中是难以获得有效的体质提升策略的。针对体育课的基本职能,《教学论稿》提到:“就是对学生保护身体健康和科学锻炼身体提供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从这个意义层面来看,增强体质也不能被作为“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直接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对学生发展和学习的引导,并积极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对某一体育项目的注意,然后通过体育技能和项目的锻炼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在某种程度,高校“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应该切实反映学生的生活,并以此为参考,将一些实用强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从而与终身体育的思想相契合。
  (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操作程序
  一般情况下,每一种教学模式都会有一定的教学操作程序,“俱乐部式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具体来看,这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迎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引导学习者体验运动的快乐——帮助学习者深化对“运动乐趣”的理解——针对学习者做出学习评价——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鉴于学生在接受高校体育知识之前就已经形成了相应的体育爱好,因此,体育教师要切实把握住这个要点,在具体的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以及相应的策略构建方面考虑到这些因素,最大程度反映出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倾向的体育项目,并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对这种情感进行强化,在深化的基础上,学习者会更愿意再次投入到具体的体育学习过程中,迎接体育发展和学习的新方向。
  (三)“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的构建
  1.保障课内课外的有机整合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高校选择体育教学模式会遵循一定的依据,多数高校选择的是:师资队伍、学生兴趣、体育设施等。在“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构建过程中,高校也需要针对这方面做好前期准备,并将此作为依据,切实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形成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基于高校体育项目的角度,不同高校结合自身体育教学的情况,会设置具有差异性的体育项目,而针对“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的构建,具体可以将这些体育项目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专项班授课。教学型“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的运行有一定的基础: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以此为依据,让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体育项目,其运用到主要形式是专项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层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完善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观,塑造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而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以专项理论为主要,然后结合相应的体育锻炼方式,向学生传授与此相关的知识。在教学组织形式层面,授课要以“集体形式”为主,然后设置专项教师,明确主讲和辅讲教师的任务,促使“教”与“学”之间形成互补。   二是课外俱乐部锻炼。就“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而言,真正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还需要适当地开展课外俱乐部的锻炼。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受限于各种因素,如课时、教学场所等,学生仅仅只从理论层面把握了体育课程的要领,而教师要想促使学生进一步升华这些知识,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这就涉及到了体育教学的实践层面。对此,课外俱乐部锻炼则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发展需求,俱乐部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对学生进行体育辅导,并适当开展俱乐部活动。而学生考虑到自身身体素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提升,也会积极主动参与到俱乐部活动中。
  三是竞技水平运动队训练。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个体,不同的学生在体育学习方面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训练型”教学类型的设置,就满足了那些挖掘自身潜质以提升自身专项技能的学生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促进每一位学习者的发展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针对这种类型的体育教学,教师选择的授课形式可以是“小班授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实践”的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分层俱乐部锻炼的机会,并对其予以专项辅导,真正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竞技水平,满足学生参与体育竞技以及担任俱乐部辅导员的需要。
  2.有效凸显学生参与的自主性
  从大学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其涉及到的两个重要主体是教师和学生,高校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体育教学效能的发挥,不仅需要学习者的配合,还需要体育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后者也是影响大学体育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对此,构建“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可以此为出发点,为学生创建一个自由、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俱乐部中,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育水平。而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设置来看,因建立在多样化形式的基础上,所以内容也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征,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体育项目,积极参与到体育俱乐部中。如此一来,不同的学习个体就拥有了平等提升自己体育技能的机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彰显。此外,俱乐部有较大的自由度,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辅导教师,如果有需要,学生也可以自行调整,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学生参与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自主性。
  3.构建科学有效的“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评价体制
  高校体育俱乐部所面向的教育主体是学生,“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评价体制的构建也應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评价中获取知识,提升认知水平,不断完善自我。具体来说,“俱乐部式体育教学”评价体制的构建需要遵循三方面的原则:一是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促进学习差异和积极性问题的解决,体育教师仅仅利用绝对评价是不够的,在“俱乐部式体育教学”中,哪怕学生只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教师也需要及时予以鼓励。二是外部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在“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中,学生很难察觉自己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因此,学生就要借助他人的评价来审视自我,完善自我。他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同时也涵盖了学生之间的互评。互评可以起到互相促进和监督的效用。三是日常观察与系统测试相结合。“俱乐部式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的时候,不能只着眼于系统测试而获取的心理机制,而是需要利用日常观察来综合审视学生的发展,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
  4.深化教师的竞争与协作意识
  从一定程度上说,“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发展也对体育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受这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呈现出一定的新特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在俱乐部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师,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教师带来职业危机感,迫使教师也开始主动学习。二是教师角色转变。“俱乐部式体育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也逐渐倾向于展示自我,组织管理能力相应也有所提升。三是教师配置。在俱乐部教学中,参与教学组织和管理的多是一些拥有专项技能的教师,并且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设置了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最大程度满足每一个学习个体的需求。
  七、总结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的构建将为大学体育教育带来新的变革,在倡导终身教育理念的环境下,在高校开展“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种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培养学习者的终身体育意识、塑造并完善学生的个性品质层面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且,这种体育教学模式牵涉到大学体育的整体改革与研究,定会有力地提升大学体育的教学品质和质量。但是,作为未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趋向,“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机制的构建也要切实遵循新的教育理念,在比较研究国内外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基础上,认真审视我国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从而丰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内涵,构建适合我国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一步为大学“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蘅.普通高校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4(2):89-92.
  [2]杨桦.探讨高校体育俱乐部式实践教学[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23-25.
  [2]杨文明,向国红.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初探——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89-190.
  [3]陈静飞,石歌.网络平台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以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22(2):32-34.
  [4]陈永婷.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校本课程教学开发中运用的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5(23):98-99.
  [5]张俊.简析湖南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运动,2014(5):128-129.
  [6]唐渊.探究高校体育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引入和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14-17.
  [7]李明.独立学院实行俱乐部式体育教学的理性思考——基于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践[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9):202-204.
  [8]高夕,胡伟东.俱乐部模式体育教学运用于健美操项目的现状研究——以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健美操教学为例[J].体育时空,2015(13):34-36.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高技术创业企业则是其中一支生力军,在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增加就业等方诸多
随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以及资源的稀缺性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动态的运营环境。本论文以不同的供应链结构为
金融风险始终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如何度量金融风险的变化及其特性并实施有效的规避及防范措施,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关注的课题。波动持续性是人们在金融时间序列研究中发现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电子政务越来越成为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电子政务在显著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和管理水平,降低运行成本的同时,带来了极其严重的
伴随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气候保护问题是当前重大的环境经济问题,近年来排放的各式污染物无法顺利消散,肆虐的雾霾天气再一次给我国的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凸显出了很多的问题[1]。在很多人关注城市养老保障问题的时候,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土地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曾提出了节能省地型住宅、环保住宅、健康住宅、绿色住宅、生态住宅等各种理念,这些理念不管提法如何,都倡导开发能够较好地对环境问题做出响应的
摘 要: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直面学生真实的学情起点,理清学生的学习疑难点,在此基础上把握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笔者静观单篇阅读教学的现状,觉得还有很大的探究空间。本文根据单篇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基于学生的学情起点,探寻提升单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单篇阅读 预学 现状 改进策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编排的,但每个单元中的课文又都是相对独立的。常态的语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创造视、听、说的交互环境,为师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的根本变革。本文基于目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低效、学生口语训练被动的现状,以Krashen 的“语言输入假设”理论为依据,试图通过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引入教育新元素——语智通口语教学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进行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使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深思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些教学工作,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及创设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问题情境 创设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边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