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gcc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7-091-2
  一、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秦兵马俑》时,由展示兵马俑的画面引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古典的音乐,很快让学生进入教学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想更好地了解它吗?请大家注意观察的同时积极地思考。
  这样,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整个课堂顿时活跃,不仅会激起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2.突破重、难点。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应该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讲授《题西林壁》这首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先配乐朗读,然后展示一组与诗有关的图片,让学生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这样,对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主题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应该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它使抽象的概念,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的、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很容易接受,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渲染课堂气氛,体验美感。
  如《瀑布》一课,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到瀑布声和形的雄伟壮丽。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成课件,加上配乐诗朗诵。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朗读,尽情欣赏雄伟壮丽的瀑布画面,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受了自然美的沐浴。
  4.培养阅读能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再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使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把学生难以见到的、听到的适时有效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耳边,让大量、多样化的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样感官,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写作充满了兴趣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写作文,原因是没有内容可写,或有内容却不知怎样写。其实并非是生活中没有这方面的材料,而是小学生平时没有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因此要想学生写好作文,就要在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整体优势,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写作兴趣。例如:一年级下学期,我教学生写《春天来了》时,如果用以往的办法出一个题目,然后进行枯燥无味的指点,就让学生写,学生只会咬笔杆,皱眉头,但还是言之无物,写不出东西。于是,我利用多媒体这个优势,剪辑了多个场面:有公园春回大地,百花盛开,莺飞蝶舞的美丽画面,有河岸杨柳吐绿,燕子穿梭飞行,小草钻出地面,孩子们在田野里放风筝……这些迷人的景象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情境之中,他们如身临其境,陶醉于自然美景中,学生观后迫不及待,积极投入到了写作当中,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习作抓住春天的特点,写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春天,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信息技术有效链接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凭借其交互性、生动性有效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更是以其链接知识的广泛性使语文课堂向网络延伸、拓展。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信息搜集,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空间、时间和信息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自身积累,语文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相得益彰。
  在讲解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时,在展示了江南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日美景,我告诉学生,春天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是一首首文采流动的诗,很多朝代的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我展示了网络中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学生不仅领略了“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江晚景》,也欣賞了“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的《绝句》。在延伸阅读中,学生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自身的语文素养获得提高。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学生获得了多样的学习资源,学得更加丰富灵活。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预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学之前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寻找相关图片和音响材料。课上进行交流。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拓展延伸。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如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前学生查阅了很多有关地球的资料。包括地球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资源,以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和图片。课后学生们又利用电脑制作了保护地球的宣传报。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有感情地朗读创设情景。记得我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学生看着老人与海鸥的图片,听着舒缓的音乐,被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所感动,这种感情也就很自然地融入到了朗读中。另外信息技术也为朗读提供了辅助手段,如提供的朗读素材学生可以自由地跟读、模仿读。还可以利用配乐读、为动画配音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的能力。信息技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平台。通过网络,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不管是小组形式的讨论,还是班级形式的汇报发言,都可以通过论坛、邮件、QQ等途径探索交流学习成果。
  五、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过去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独立探索的个别化学习和协商学习两种模式,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里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所以,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完全可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且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如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了教学,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索查寻有关秦兵马俑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所查寻的资料,自学《秦兵马俑》一文;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从网络上所了解到的秦兵马俑。
  这一教学设计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学具,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不仅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而且体会到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这进一步证实,信息技术的介入,改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有效运用信息技术,让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整个地球翻转过来。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这个“支点”。它给了语文教学以新的“奶酪”,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它威力无穷,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一次偶然事件中,笔者将错就错把“坏孩子铭羽”当成“好孩子明宇”,结果出人意料,铭羽神逆袭,回归好孩子真面目。自此,笔者领悟每一朵花都值得等待,教师要遵循道法,抓准时机,等待花开。  关键词:错爱;标签;表扬;家校联系;机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G62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13-2  【事件回顾】:谈一场“错爱”,等一季花开  笔者要上一节关于“
摘 要:英语课堂是教师睿智和激情的表演台,更是学生展示才华、个性魅力和闪耀灵动思维的大舞台。舞台效果是否“双赢”,取决于英语教师能否努力营造一个洋溢情感、弥漫想象、体现互动的英语课堂。本文围绕英语课堂的组织者即教师的课堂艺术展开论述,重在探讨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理解领悟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发挥智情并重的教学智慧,感染更多的学生融进学习情景,营造一个快乐课堂。希望籍此文能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教
摘 要:电子书包是一款致力于提高中国教育信息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家庭和学校配合效率等方面的产品。它能够帮助学生时时刻刻地沟通,无处不在地学习。但现在电子书包仅仅被应用于课内,将其贯穿于学生预习、上课、作业、辅导、评测等各个环节,覆盖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环境的教与学中,是未来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更是翻转课堂得以全面开展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翻转课堂;电子书包;课外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
摘 要:磨课指的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与实践的过程。“磨课”模式从关注教师的课堂操作开始,研究自身,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研究教师间的合作探究等,着眼的是“教师操作”这一教学主动因素的发展变化而给教学效果带来的发展变化,解决教学设想与问题生成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说磨课是语文公开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语文老师成长
摘要:本文介绍了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种种优势: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手段由板变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借助网络资源,实现内容的有效整合;利用仿真软件教学能有效弥补设备投入的不足,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努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辅助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95-1  一、采用
摘 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面临当前课改深入的发展机遇,一所学校该如何追求卓越,实现高位跨越?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这是我们的共识。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我校近年来积极探索微探究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以此来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笔者就自己实践微探究教学的过程,谈谈自己对微探究教学的反思。  关键词:微探究;教学片段;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随着高效课改的秋风,我校全体教师正在摸索着尝试,本文从适当运用多媒体,使课堂充满感染力;激情朗读,主动投入情感;培养自学能力,点燃学习热情;张扬个性,扬起自信的风帆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9-061-1  高效课堂以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能
摘 要:笔者以《一滴水换一滴眼泪》授课为载体,从学生、教师、语文三个角度反思一堂好语文课的标准,力求达到“微变革、微创新”效果,也能让教师“微成长”。  关键词:好课;学生;语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90-2  教育教学“微变革、微创新”,是指不涉及事關教育大政方针和宏观问题的改革,只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
摘 要: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语文教学总使人有一种“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的感觉,似乎陷入“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窘境。怎样从其中摆脱出来,是每一位高三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根据我的教学经历,给同行提供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期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高三;复习;关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80-2  一、关系要理顺 
摘 要:2016年10月,我有幸作为常熟市高中政治学科中心组一员,参观访问了上海市徐汇中学。浓郁的校园文化,丰富的课程设置,和谐的课堂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汇中学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实践探索值得各位教育界同行借鉴。  关键词:汇学;学生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011-2  一、“汇学”校园,创设有厚度的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