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懂”来描述音乐接受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w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名人贝尔曾经说过“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音乐的内容其中就包括意味的生成。音乐,是人情感内心丰富的呈现,不可名状,难以言说,既然音乐存在于这個社会中,那么它就是有意义的。《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这样一段故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在山中鼓琴想表现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又想表现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感知。等到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奏。“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音乐何需“懂”就体现于此。
  关键词:审美思想;音乐感知;“懂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56-2
  一、古人审美思想
  审美思想俨然是以变化的方式存在,尽管如此,我们仍不可磨灭古人的审美理念。
  儒、墨、道三家思想是支撑春秋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现象的导火索,相对来说,这三家的审美思想必然带有一定的象征性。
  儒家的代表孔子提倡最高伦理道德标准:“仁”,而这样的“仁爱”通过“乐的活动”感染人情、陶冶人性,这也是用音乐传播“仁”之思想的最佳方式。孔子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来完善君子的作为,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成于艺”丰富君子的人性,将音乐贯穿于培养君子的所有过程。可见孔子对于音乐所强调的教化作用:“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和乐达到一种并存的境界,这也是“懂”音乐的人所能够提倡的。
  墨子为墨家学派创始人,在其著作《墨子》一书的《非乐上》《三辩》与《孟公》三篇集中反映了音乐美学的思想。在音乐美学方面,墨子提出“非乐”的思想主张,他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处世态度过于消极,但却也不可完全否定,细为分析,却大有可取之处。墨子承认音乐中的美感,他为民谋利反对作乐享乐、铺张浪费的现象,并非否定了音乐的全部,从这样的视角看墨子的音乐思想,可得知,墨子对音乐有着深入的了解,只有真正“懂”音乐才能够做出这样的判断。
  道家是春秋战国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其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根据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提出“大音希声”,后人对此思想有着多样的理解:一是认为最大的音乐是没有声音的;二是认为最大最美的音乐听起来却是稀疏的;三是认为“希声”即“无声”;四是认为“希声”乃天乐;五是认为“大音”是合道之音,“希声”是对感情之声的超越。而根据老子“道”的哲学思想来判定“大音希声”应该理解为无声的音乐即是美,音乐的最高境界“天籁之音”即便如此,无声、无形、无法感知,它是一切有声之乐的本源,老子追求“自然无为”的思想也就“懂”世界万物本源的音乐。
  儒、墨、道三家的代表人物分别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融入于政治、礼遇、教化之中,带给后人一定的警示与思考,如何对待音乐接受成为音乐审美中最为热门的话题。
  二、音乐的感知
  现代音乐的多元化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无论是西方古典的音乐还是东方民族化的音乐都为现代人所感知,只是每個人的接受能力、接受心理、接受过程都大不相同,于是这成为音乐人所讨论的话题。
  音乐美学告诉我们:音乐是感性的体验,而不是科学的认识。音乐的本质决定了音乐无法像文学一样有明确的概念性、逻辑性的内容,而正是这样的不定性使得音乐审美的观念没有局限,更多的是注重多元艺术文化的重叠并通过不同生理的感知来反应一定的情感理念。
  对于音乐的感知,我们可以用同义词“音乐欣赏”或“音乐接受”来替换,很多人可能更为熟悉的是“音乐欣赏”这個名词。
  “听”音乐是欣赏音乐常用的手段,对于一部作品的了解除了用耳朵来感知外,更多的是注重运用理性的思维。事实上现代人所谈到的“音乐欣赏的理性思维”是個空洞的概念,前人更多的是对音乐欣赏的方法、特点等有形部分的论述,并非将“音乐欣赏的理性思维”赋予定义,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则是個体的差异性,正如发声物体的材质、空间大小、空气的震动频率等等多方不同因素决定了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音响、音域等的不同,虽说個体的感知能力是主观因素无法替代,客观存在的欣赏方法但却是音乐感知的主体。
  “声音”这個称谓来自于人们通过听觉所感受到某种现象的表达,任何一种声音都是由物体震动所产生并通过媒介被人们所感知,因此,通过听觉器官感知音乐是音乐感知主体最重要的手段,声音的物理性质与人的生理特点就成为感知音乐所不可或缺的两部分。
  那么,人是如何感知声音的呢?
  (1)以古琴曲《酒狂》为例
  《酒狂》是一首传统的古曲,音乐形象较为鲜明,表现的是一位酒意正浓的文人醉意恍惚的神态。全曲不过百十小节,乐曲主题基本由四大句构成,并不断反复主题加以变化,属于变奏曲式:
  每小节头尾支柱由调式主音与属音两個调性组成,配合三拍子有规律地出现,上下行五声音阶的反向进行为乐曲产生一定的紧张度,加之八度以上的跳进以及在弱拍出现的长音,为节拍增添别样的效果,从而体现醉意朦胧、踉跄前行的醉者形象。
  《酒狂》尾声的仙人吐气是全曲结束时的散板:
  它以逐渐下行的旋律缓和结束全曲,醉者慢慢的酒醒,不再用醉意看这人生,用心去感慨这世俗的一切,给人一种回想的空间。
  整首乐曲听来主题的反复较为频繁,但并非让感知者觉得厌烦,反而想去揣测醉者的心理活动,有一种进退两难、苦闷的意思。
  既然是用古琴来演奏此曲,那么声音的物理性质便来源于古琴这件乐器本身,古琴的声音从人的听觉感官来感知虽略微单薄但也不失华彩,若能在幽静的环境下细细品味,人的心也会为所触动。古琴不同于钢琴,没有固定音高,没有黑白相间的键盘,有的仅是七根弦,十三徽,真正传统的民族五声调式,若是国人在异国他乡能够听到这样传统的五声,应该会有种异客思乡的意味。   “懂”中国的传统音乐,并不一定需要音乐学术上的套路思想,抛开学术意义上的音乐欣赏模式,感性地去聆听中国传统五声,加之想象,也许感知主体得到的不仅仅是生理上的放松,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激励。
  (2)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例
  西方音乐的音乐类别略多于东方,这与人的宗教信仰、人文观念、民族意识等各方因素有关,各具特色的器乐曲、舞曲、进行曲、交响曲、器乐套曲、以及爵士、摇滚、乡村音乐等都是西方音乐的组成元素。又正因为这样音乐元素的组成,带给音乐感知者的又是另一种心理体验。
  练习曲常为钢琴技巧练习而写作的,多采用某种特定的形式不断模进或反复的方法对手指灵活度进行训练,其节奏特征多样,但速度一般为手指的快速练习以达到钢琴基础训练的目的。
  练习曲中又有许多分类,“音乐会练习曲”是一种常见的练习曲形式,这类练习曲虽也有技术训练上的要求,但更注重表现的是练习曲中的艺术性,要求曲目有一定的音乐形象及标题,因此此类练习曲可成为音乐独立演奏的曲目。
  《C小调革命练习曲》热烈的快板由自由的复三部曲式展现,开头引子部分由强有力的属和弦加上一连串的十六分音符构成急速下行的乐句:
  从乐曲的开始就能够让人感知到革命斗争的激烈与愤怒之情,英雄气概的刚毅不屈在乐曲第一部分以八度和弦和附点节奏展现:
  若是第一次听肖邦的这首练习曲,可能无法理解肖邦的激烈,甚至会有所反感,若是细细品味加之了解,此曲是爱国的肖邦离开国土,并在离开途中听闻国家起义失败,内心愤怒激昂的情感油然而生所作,不仅是用耳聆听这样的无奈之情,更多的是用心体验,将自己的融入其中,便能“听得懂”这悲愤、这情怀。
  三、结语
  音乐以人类文化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存在,因此它毫无疑问地成为人类表达思想的媒介,面对丰富而复杂的音乐形态表现,音乐审美则有必要的价值。接受音乐的主体是人,因此作为音乐接受、欣赏、审美的主体,人类要做的就是“听懂”音乐。
  领悟音乐艺术的丰富、接受音乐艺术的亲切,从平易的态度出发,用生理心理同时感知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绝世佳作。以一個音乐的普通爱好者角度出发,摒弃传统的音乐接受思想,发挥自由想象,用另一种平凡的方式“听懂”音乐,或许是对音乐表达感知更好的方式。
其他文献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举办的“庆贺地洼学说诞生35周年学术讨论会暨陈国达教授80寿辰大会”,于199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隆重举行。各地代表135名参加了
随着山区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山区的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加,而这些留守儿童正值生长发育、接受教育、思想启蒙和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年缺乏父母和家庭的关爱和
引子在奏呜曲式中并不是作为一个必要条件而存在的,因此决定了引子并不具有类似于主部或副部那样的功能,即它的不可缺少性。虽然引子并不必须存在,但为奏鸣曲式写引子的作曲家却
以矿物色和金属色为主要材料的重彩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形式,在漫长的人类绘画活动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半坡彩陶、浓郁的马王堆帛画和漆画、金碧辉煌的敦煌壁画、绚丽的唐
1992年元月22—25日,广西地矿局在贵港市召开1:5万区调报告评审验收会议,对广西第六地质队承担的陆川、六靖和平定(西半)幅的区调成果进行评审。参加会议的有广西地矿局有关
速写作为美术基础造型训练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益于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造型能力。作为最基本的表现元素——线条,其作用如何体现出来呢?树立线的造型观念和培养“线意识”是
职业教学的特点是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技能的应用性。知识的价值重在运用,当前有必要改革毕业设计课程,让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在毕业设计中发挥作用,综合课程设计分阶段与层次的高
丝竹扬琴是在丝竹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在丝竹乐合奏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丝竹乐运用扬琴音色的纯净悠扬、圆润细腻来表现丝竹音乐的独特韵味,为扬琴的音乐发展提供了生
宜兴的紫砂陶展现出了美妙的姿态,它的造型语言更是包含人文习俗、社会风情和审美意识等领域。一个时代的风貌决定紫砂壶的工艺形象,反映人们生活的时尚品味。陶与茶蕴育着紫砂
摘要:幼儿艺术活动之中出现心理压力、心理挫折、心理恐惧都是常见的非正常心理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幼儿自身的因素,更有整个幼儿艺术教育的影响。为此,幼儿艺术活动要满足幼儿的审美心理需要,教师要让幼儿产生学习艺术技法的需要,教师在幼儿艺术活动中要把握好时间和空间调节。  关键词:幼儿艺术活动;非正常心理;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