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英语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现代英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kkon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在习得了母语和汉语(L2)之后学习外语(L3)已是普遍现象,少数民族双语者的三语习得逐步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其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语习得生成路径,文章提出彝族英语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的发展受到环境因素、语言因素(包括语际距离和语言地位等)、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因素和文化认同因素等)和学习者因素(包括学习策略和学习风格等)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彝族英语三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模式,以期对彝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在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能力培养方式需依托新的发展环境,寻求深层次的变革,有效化解优质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参与过程监管适应程度不足,长期训练困难的实际问题,切实推动学生听说能力的全面、均衡和高效发展.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推动师生共建共享听说资源库的建设,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形式的多元创新,并鼓励学生通过社群方式进行合理分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说训练.最后,教师还需借助实时评价反馈机制的引入,在长时间内保持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和正向激发,使之能够通过长期的英语听说训练,
位于格林威治半岛的伦敦NOW画廊正在展出的一场沉浸式展览,致力于展示年轻男装设计师尼古拉斯戴利(Nicholas Daley)的创造力和激情.该展览反映了设计师对社区、文化和工艺的思考.现在,画廊的空间已经变成了一个色彩缤纷而又温馨的环境.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本科院校对双语教学的应用与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里,许多设计类专业相继尝试了对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文章将以广东培正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为例,通过推行中文、英语/日语的双语化教学的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教学模式等方面对普通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双语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推动高校艺术设计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英语已经成了每一位公民必修的科目,掌握一定的英语技能可以帮助人们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在目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以及英语的文化修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文章将简要探讨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能力.
文章拟从文化阐释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理雅各的《孝经》英译本,将阐释学理论与文化相结合,为研究“孝”文化的典籍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文章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结合当代学生的特点,借助信息化手段,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课程考核和开展“移动英语角”四个方面提出中国特色文化英语教学改革思路,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提高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
当代翻译界出现了多种“转向”快速交替的现象,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文化转向”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权力转向”,再到近几年兴起的“伦理转向”.不同时期汉英互为音译的现象与这些“转向”带来的不同翻译研究范式及方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进行音译词汇与翻译三大“转向”的历时性研究,才能深入挖掘出翻译研究“转向”发展的理论意义及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和进步,新闻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传播社会舆论和传递国家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新闻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以及忠实性原则,通过遵守翻译原则将英语转变为连贯的汉语.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目的论对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符合英语翻译的要求.为此,文章将以新闻翻译为例,首先对英语新闻文体特征进行简要叙述,然后以目的论为基础,浅析行文英语词汇、语句以及段落等方面的翻译技巧和方法,最后找出新闻英语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基础性问题
二语习得是学习者在课堂内外掌握母语后自然学习另一种语言的一种方式.近年来,二语习得发展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二语习得的研究逐渐从教学转向学习,部分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对于二语学习的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动机因素对二语习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与推进,二语学习的学习动机也不断有了新的结合与发展思路.寻找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认识到学习动机具体应用到二语学习的实际生活中,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调整学习状态,出色地完成学习目标.
古典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也承载了文化传播的作用.《杜子春》为《唐人传奇》中的一篇名篇,主要讲述主人公传奇且带有神话色彩的一生.文章主要从“文化”“语境”“硬译”三个方面来探讨韩瑞亚在《杜子春》上的误译,以批判的角度来鉴赏古典文学的翻译,并希望该角度能够为未来古典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