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设计

来源 :高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jh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本课程的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原有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校本课程建立了专业化、科学化的教学框架,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发起全方位的教育。在全新的教育要求下,校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要求也有着独特的见解。本文结合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活动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落实校本课程建设计划。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素养是学习者依靠理论学习和客观实践所掌握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集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其既表现了学习者的外在技能与行为意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者的能力和思维意识。针对核心素养落实教育教学工作,重新规划课程建设方案,能够帮助学生在全新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定义及其教育价值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核心素养所展现出来的教育价值、发展价值及引导价值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已经被教师视为推动有关课程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第一综合能力,核心素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宗旨在于“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基于这一理论观点,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情感与能力的综合表现。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活动中,理论教育正在向着多元化教育发展,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很难满足学生的自我建设需求,核心素养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教学短板:其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角度入手,在注重学生的综合表现的同时,也在强调学生所展现出来的个体价值,其依靠发展要求与教学活动的相互对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个体意识。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核心素养涵盖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大板块,其允许学生依靠主观意识与客观知识的相互配合来确定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专业知识的趣味性得到一定的保障,学生的外显行为得以控制。核心素养的出现为学生思想上、能力上的转变提供了必要支持,在依靠情感加工知识、依靠能力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有限的学习结论依靠核心素养传递到不同的板块当中,教学的科学性、学生的积极性得以保障。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发生变革的最终目标必然是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服务,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发起校本课程建设工作,相关教师更应明确掌握这一发展目标,在教学环节,将学生的能力建设、思维建设工作提升到首要位置[1]。校本课程强调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实践性,基于此,教师应将客观的地理知识与抽象概念结合起来,围绕校本课程的教育特点、建设特点落实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深入剖析地理因素对于人类活动及未来发展的影响,依靠科学化的教学建设制度,在地理教育活动中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地理课程展现出了极强的区域性与实践性,相关教学知识随着地理环境的迁徙而不断变化,针对这一特点,校本课程中应展现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活动的差异性,以区域性特点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环境对于人类群体的发展影响。校本课程并不是封闭的,为帮助学生更为科学的掌握地理知识,教师可针对地理教学发起独立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依靠数据、客观理论、真实案例发起实验、调查、研究、论述等多元化活动,依靠表格、数据图等材料的辅导强化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开设独具特色的体育技能训练课程,如阅读建筑平面图、绘制小型地图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表达能力。
  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1)研究推导,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都推崇“亦步亦趋”的教学方式,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应该怎么学。在地理课堂上,教师是决定教学活动发展方向的唯一主体,学生主动对教学活动作出响应的积极性极差,在这一落后的学习理念下,其很难在有限的空间中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个人所具备的地理思维也无法展现出来。基于此,当校本课程的建设步入正轨,学生并不能依靠实际行动为校本课程的落实、发展提供任何有益的支持。
  要展现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校本课程建设工作,合理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促使其以自由、乐观的态度参与到地理学习活动当中。以湘教版必修一地理教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的相关教学为例,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在校本课程中增添理论探究板块,对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地理特征、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层层递进的思考问题:环境的形成与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哪些必然联系?是环境影响了地理要素,还是地理要素催生了环境?在这一教学体系下,教师可扮演提问者的角色,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不同难度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做出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动尝试归纳所搜集到的地理知识,并将其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而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校本课程的建设应该以“解决问题”为第一目标,针对这一教学要求,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创造主动加工相关知识的必要环境。
  (2)多元活动,积极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綜合思维允许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在核心素养下落实地理校本课程的建设工作,教师应将综合思维的培养提上日程,依靠思维的全面发展,为后续地理教学活动、学生思维素养的建设提供实质性保障。
  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变化,高考观念也在伴随地理教学活动不断革新: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考查模式逐渐被当前的教学活动所淘汰,将能力、技术、思维等多维元素导入到地理教学当中[2],才能全面激发学生的地理素养。基于此,教师应保障校本课程的科学性,依靠理论验证实践,在校本课程的协助下建立更为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湘教版必修二教材《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相关学习为例,为展现校本课程的开放性,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探究任务:选定一种方法,解释某个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该结构的原因。开放性较强的教学任务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在校本课程中,学生会根据个人能力发起不同的教学活动: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依靠搜集信息、口头叙述的方式解答相关问题,通过文字信息展出案例城市的空间结构,并利用语言对其进行说明;部分学生的地理思维较为优秀,其会尝试利用平面图、多媒体等材料相互配合,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展示自身所搜集到的信息。在多元活动的带动下,学生的各大技能得到锻炼。校本课程中所布置的教学目标将为后续的建设提供实质性支持,为未来的高考活动做好技能奠基。   (3)开放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地理实践
  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变动,高考地理试题正在向着开放性、科学性的方向发展,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在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中设置开放性较强的探究问题,依靠虚拟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意识[3]。在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应将高考常见题型、教学思考问题引入到校本课程当中,依靠全面化的教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以湘教版必修三教材《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的相关教学为例,在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中,开放性试题并不少见。针对高考试题的基本特点,教师可在校本课程中加入思考问题:有一块荒漠化土地需要治理,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应该如何对其进行治?在接触到探究问题之后,学生会对荒漠化的表现特征、危害范围等知识进行会议,结合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理论作出回答,从而给出“植树造林”“建立隔离带”等答案。部分学生所给出的答复偏向于“理想化”,其忽略了植树造林的成本问题、技术问题,为展现校本课程的实用价值,教师可将相关信息传输给学生,要求其从改造成本、改造价值、治理实效性等角度思考相关问题,促使学生更为全面的看待及应用地理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对地理知识加以运用,并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说明。依靠科学的探究活动,学生能够在地理校本课程中发现更多的知识,从而以更为科学的态度回答地理问题。
  结语:要将核心素养与地理校本课程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第一管理者,教師应尊重校本课程的教育价值,从学生的主观能力入手,针对不同的核心素养落实多元化的教学方案。核心素养直接从学生的情感、能力、态度等角度影响学生,基于此,教师也应从有关方面完成教学引导工作,为学生创造全新的、解读地理知识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杨光旺,肖鹏.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实践研究[J].东西南北,2018(15).
  [2]祝伟.基于地图素养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探究[J].情感读本,2019,000(018):81.
  [3]侯刘起,李帅.基于乡土资源的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J].地理教学,2016,000(004):22-24.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8年度立项课题“基于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拓展课程开发研究”(课题批准号:XJKX18B023)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替代学校教学,高中生物线上教学有序开展。教师从高一生物新授课和阶段性复习课的具体实践出发,结合期初调研数据反馈的信息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弥补不足,教师及时反思,提出了线上教学的一些具体改进方法。相信线上教学作为学校教学辅助的教学途径是值得推广和实践的。  关键词:高中生物;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有序开展,但是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具体实践中发
期刊
摘 要:新时代高中化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化学现象,优化学生的化学学科基础知识,为学生未来深入探索化学学科奠定基础。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应当转型思路,注重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质量,强调在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构建一个高效、直观、实践、生动的化学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措施;转变方式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理论知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使学生了解我国更多的国情,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思想,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提升自身的观察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哲学性思维。不过,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十分繁琐,而且每一个章节内容都十分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十分的枯燥,可难以深入的了解政治内容。不过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的作用下,可以构建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进行,高考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以及招生录取机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存在也会给高中教学管理造成很大的影响。新高考制度下,学生具有了考试科目选择的自主性,一年多考,考试机会也更多,将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这些变化的存在不但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也给高中教学管理更好的进行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笔者主要分析了新高考改革想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希
期刊
众所周知,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阶段十分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于是“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在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就显得特别重要。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入手,简单归纳出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其一,化学平衡的本质标志,V正=V逆≠0;其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标志,即可以间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到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如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等;其三,化学平衡
期刊
摘 要:曲线运动知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应用,主要是对曲线运动的方向、条件、速度,包括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进行研究。此外,对圆周运动、物体加速运动、向心力的研究也属于曲线运动的研究和学习范畴。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阶段,对曲线运动进行研究和学习是一个重难点问题。因此,教师应利用高效的解题模式对学生进行曲线运动知识的教学引导,以此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曲线运动;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部门的不断深化改革,“核心素养”一词开始走入大众的视野,它是指作为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能力。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英语的写作教学应当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通过更加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多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样一方面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另一方又强化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现在的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讲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此,很多学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十分重视,因为这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等众多综合能力的锻炼。但根据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如何提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仍是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凸显,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数学新课标也强调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基于这一教学现实,提出了高阶思维这一教学理念,教师要在高阶思维模式下积极的创设数学情景,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高阶思维;中学数学;问题情境;数学教学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这一
期刊
摘 要:高中語文古诗词教学对增强学生美育熏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生学好古诗词并借助古诗词来培养美感,是加强美育工作,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但由于高考压力、教师自身观念和教学方法等原因,导致在目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工作成效不高,古诗词作为开展美育教学的优势资源没有得到良好的充分的利用。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高中语文古诗词美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据此对如何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