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教兴市”战略指引下,1992年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1998年率先普及高中段教育,2004年在江苏率先普及十五年教育,2007年又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些骄人的成绩,与苏州大力推进教师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目前,苏州正在强化“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个教师”的系统工程,并把2009年确定为“发展教师年”。推动教师发展、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地方政府教育政策的优先议程。
一、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观念来充分认识教师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要素,是建设人力资源的战略举措。学校、学生和教师是发展的统一体和利益的共同体,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主导力量,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演初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和迫切任务。教师发展是教育走向卓越、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基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
二、从多个层面和多条路径来扎实推进教师发展
推进教师发展,需要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兼顾城市和农村;需要统筹师资配置和协调发展,兼顾当前要务和长远战略;需要统筹资源管理和方式创新,兼顾质量效益和成本控制,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苏州立足于“早谋划、早推进,多层面、多路径,勤总结、快调整”的思路,在发展教师工程中大胆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 政策引导。教师发展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苏州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福利分配等方面率先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教师安居乐业、展露才华的良好环境。以前,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限定在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2007年起取消了年龄限制,不管老中青,只要有实力都可以申报,激励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市启动“三项规定、六个认真”工程。同时,要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保证学生享受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各校群策群力,为提高学生素质挖潜解难,选修制、走班制、菜单式课程尽显校园,昆曲、评弹、陶艺、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放彩班级。为解决活动场地不足,许多学校打起了“时间错落战”和“空间复合战”。政策引导,完善了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学效率,为广大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专家引领。教师发展是一项提升工程,在专家导航和引领之下,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知长技,更快地从新手走向成熟、走进卓越、变成专家。多年来,苏州把全国著名的教师、大师陆续请到苏州,给教师、校长讲学,参与学校管理,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分批组织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名师、大师拜师学艺,从“导师制”走向“双导师制”,给每位学员配备一个理论型专家和一个实践型专家作导师,促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名校长的诞生。
3 同伴互助。教师的技能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间互相支持和交流。教师通过同事、同行的对话和互助,形成一种协作文化氛围,分享个人经验,汇聚大众智慧,凸显集体创意,有助于理解和反思,有效改善教学效能。苏州各校大力推进“青蓝工程”,加强传帮带工作。在学校内部淡化行政机构建制,强化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建设,推行集体研讨备课制度。校际之间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互听互评互研活动。在名校和普通学校、老校和新校之间定期互派教师,促进他们教学技艺互补、信息资源互通、校园文化互融。在共建、共享、共鸣中成长。
4 教师自主。教师发展是主体的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任何教师的发展都具有内生性,需要更多自主空间,包括自我定向、自主学习、自主研修和主动追求。没有自主就没有激情和超越。苏州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设计行动”,要求老师“把握规律、开拓进取、做最好的自己”。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职业生涯中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追寻教师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5 科研助推。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开展课题研究是一个学习、积累、探索和升华的过程,是一个由经验走向科学、由感性通往理性的嬗变过程。让教师带着问题求索,带着激情创造,是勤于治学、严于治教、利于创新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苏州中小学教师共完成20项国家课题、150项省级课题、1000项市级课题,基本实现教科研在中小学的全覆盖,基本形成苏州特色的教科研体系。通过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出版与推广,以及学科学术带头人培训与动态管理,使教科研挖掘教师的智慧和潜能,发挥“思想库”、“加油站”、“辐射源”的重要作用。一个课题做完了,一批教师成长了。
6 同台竞技。教师发展,最需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在做中学、赛中学、研中学。近几年,苏州把“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抓手,让教师用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来驾驭新课程,提高把握学科的综合能力。在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评选过程中,把开放的课堂作为考评现场,既是评选也是观摩。2007年苏州举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并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推荐了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
7 学历提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教师自身对学历层次寄予更大期望。苏州从早期关注教师“学历补偿”转向“学历提升”,从专科、本科到进修研究生课程,从招聘研究生进中小学到推荐骨干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自2000年起,苏州市政府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目前基本实现校校都有研究生,高中教师中研究生比例超过9%。政府还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职业学校教师要达到10%的硕士学位,90%拥有教师和技师双证书。因此,学历进修、考工考级、进企业培训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8 名师培养。为打造一支苏州教育领军人物,引领苏州教育发展、造福人民百姓,本世纪初,苏州启动了名师工程,从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到名教师、名校长,分级选拔,分层培养,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加大培养力度。以前,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仅限定在语、数、外学科教师中,2007年起,苏州市教育局大胆改革,使评选突破学科范围,大大促进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另外,通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选,也有效防止了优秀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在名师培养过程中,除推行导师制,还坚持例会研修制,定期让名师拿出最优秀的课堂教学、最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最宝贵的实践经验、最新颖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切磋,分享智慧。
作为“发展教师年”的重要工作,苏州已开始制订“苏州教育名家评选条例”,启动“三三三工程”。计划到2020年,评出30名苏州教育名家、300名特级教师、3000名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另外,通过聘请外教、选送骨干境内外研修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增知长技和文化交流。
三、对发展教师路径的反思
苏州在教师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设定新目标,加大投入追求新成效,上下联动形成整合力,创新模式开辟新通道,使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苏州教育的发展与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还有明显差距,其中关键因素还是教师发展水平问题。因此,发展教师还需要不断求实求新,求质求精,再创佳绩。
1 加强教师发展专题研究。要通过研究,对区域性教师的优缺、质量、梯队和需求等方面有更准确把握,对现代教师发展内涵做更准确定位,对教师专业标准做更多的科学探索,对区域性教师整体发展做更好的中长期规划。
2 加强教师发展路径的科学实践。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特质,积极探索开放有效的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在知情意、智思技、教学研、德能绩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
3 加强区域性教师发展制度创新。要真正营造有利于全体教师快速成长、成名、成家的制度环境,不仅要推行名师工程,更要推进普优工程;要改善和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稳住教师的根,留住教师的心,弘扬优秀教师的魂。
参考文献
[1]管培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教育研究,2009(1)
[2]姜勇,阎水金,教师发展阶段研究:从“教师关注”到“教师自主”,上海教育科研,2006(7)
(责任编辑 刘永庆)
一、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观念来充分认识教师发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核心要素,是建设人力资源的战略举措。学校、学生和教师是发展的统一体和利益的共同体,要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主导力量,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鲍演初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勇于开拓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和迫切任务。教师发展是教育走向卓越、学生获得最大发展的基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动力源。
二、从多个层面和多条路径来扎实推进教师发展
推进教师发展,需要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兼顾城市和农村;需要统筹师资配置和协调发展,兼顾当前要务和长远战略;需要统筹资源管理和方式创新,兼顾质量效益和成本控制,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苏州立足于“早谋划、早推进,多层面、多路径,勤总结、快调整”的思路,在发展教师工程中大胆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1 政策引导。教师发展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苏州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福利分配等方面率先进行改革和完善,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创造有利于教师安居乐业、展露才华的良好环境。以前,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限定在45周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2007年起取消了年龄限制,不管老中青,只要有实力都可以申报,激励全体教师专业发展。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市启动“三项规定、六个认真”工程。同时,要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保证学生享受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各校群策群力,为提高学生素质挖潜解难,选修制、走班制、菜单式课程尽显校园,昆曲、评弹、陶艺、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放彩班级。为解决活动场地不足,许多学校打起了“时间错落战”和“空间复合战”。政策引导,完善了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学效率,为广大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专家引领。教师发展是一项提升工程,在专家导航和引领之下,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知长技,更快地从新手走向成熟、走进卓越、变成专家。多年来,苏州把全国著名的教师、大师陆续请到苏州,给教师、校长讲学,参与学校管理,指导学校教学科研,分批组织骨干教师和校长向名师、大师拜师学艺,从“导师制”走向“双导师制”,给每位学员配备一个理论型专家和一个实践型专家作导师,促进了一批优秀教师和名校长的诞生。
3 同伴互助。教师的技能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间互相支持和交流。教师通过同事、同行的对话和互助,形成一种协作文化氛围,分享个人经验,汇聚大众智慧,凸显集体创意,有助于理解和反思,有效改善教学效能。苏州各校大力推进“青蓝工程”,加强传帮带工作。在学校内部淡化行政机构建制,强化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建设,推行集体研讨备课制度。校际之间加强年级组、学科组、备课组互听互评互研活动。在名校和普通学校、老校和新校之间定期互派教师,促进他们教学技艺互补、信息资源互通、校园文化互融。在共建、共享、共鸣中成长。
4 教师自主。教师发展是主体的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任何教师的发展都具有内生性,需要更多自主空间,包括自我定向、自主学习、自主研修和主动追求。没有自主就没有激情和超越。苏州通过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设计行动”,要求老师“把握规律、开拓进取、做最好的自己”。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自我发展意识,在职业生涯中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我价值,追寻教师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5 科研助推。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开展课题研究是一个学习、积累、探索和升华的过程,是一个由经验走向科学、由感性通往理性的嬗变过程。让教师带着问题求索,带着激情创造,是勤于治学、严于治教、利于创新的有效途径。“十五”期间,苏州中小学教师共完成20项国家课题、150项省级课题、1000项市级课题,基本实现教科研在中小学的全覆盖,基本形成苏州特色的教科研体系。通过教科研优秀成果评选、出版与推广,以及学科学术带头人培训与动态管理,使教科研挖掘教师的智慧和潜能,发挥“思想库”、“加油站”、“辐射源”的重要作用。一个课题做完了,一批教师成长了。
6 同台竞技。教师发展,最需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在做中学、赛中学、研中学。近几年,苏州把“把握学科能力”竞赛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创新抓手,让教师用新理念、新手段和新方法来驾驭新课程,提高把握学科的综合能力。在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评选过程中,把开放的课堂作为考评现场,既是评选也是观摩。2007年苏州举行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评比活动,并在一等奖获得者中推荐了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候选人。
7 学历提升。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以及教师自身对学历层次寄予更大期望。苏州从早期关注教师“学历补偿”转向“学历提升”,从专科、本科到进修研究生课程,从招聘研究生进中小学到推荐骨干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自2000年起,苏州市政府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硕士学习。目前基本实现校校都有研究生,高中教师中研究生比例超过9%。政府还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职业学校教师要达到10%的硕士学位,90%拥有教师和技师双证书。因此,学历进修、考工考级、进企业培训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8 名师培养。为打造一支苏州教育领军人物,引领苏州教育发展、造福人民百姓,本世纪初,苏州启动了名师工程,从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到名教师、名校长,分级选拔,分层培养,不断调整和优化政策,加大培养力度。以前,市级学科带头人评选仅限定在语、数、外学科教师中,2007年起,苏州市教育局大胆改革,使评选突破学科范围,大大促进各级各类教师发展。另外,通过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评选,也有效防止了优秀教师发展的“高原现象”。在名师培养过程中,除推行导师制,还坚持例会研修制,定期让名师拿出最优秀的课堂教学、最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最宝贵的实践经验、最新颖的研究成果与大家交流切磋,分享智慧。
作为“发展教师年”的重要工作,苏州已开始制订“苏州教育名家评选条例”,启动“三三三工程”。计划到2020年,评出30名苏州教育名家、300名特级教师、3000名市级学科学术带头人。另外,通过聘请外教、选送骨干境内外研修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增知长技和文化交流。
三、对发展教师路径的反思
苏州在教师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设定新目标,加大投入追求新成效,上下联动形成整合力,创新模式开辟新通道,使教师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苏州教育的发展与苏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还有明显差距,其中关键因素还是教师发展水平问题。因此,发展教师还需要不断求实求新,求质求精,再创佳绩。
1 加强教师发展专题研究。要通过研究,对区域性教师的优缺、质量、梯队和需求等方面有更准确把握,对现代教师发展内涵做更准确定位,对教师专业标准做更多的科学探索,对区域性教师整体发展做更好的中长期规划。
2 加强教师发展路径的科学实践。要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的特质,积极探索开放有效的发展模式,鼓励教师在知情意、智思技、教学研、德能绩等方面有新的突破,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和特色化发展。
3 加强区域性教师发展制度创新。要真正营造有利于全体教师快速成长、成名、成家的制度环境,不仅要推行名师工程,更要推进普优工程;要改善和健全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稳住教师的根,留住教师的心,弘扬优秀教师的魂。
参考文献
[1]管培俊,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教育研究,2009(1)
[2]姜勇,阎水金,教师发展阶段研究:从“教师关注”到“教师自主”,上海教育科研,2006(7)
(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