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上清凉云茶会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bcpi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夏将逝,清秋近古滇故里,高天流云。
  轻煎流水,敲闲句一期一会,且吃茶去。
  
  正值立秋之令,得众茶友襄力共举,筹备多日的“无上清凉云茶会”于景星花鸟市场旁的千典会馆成行。“无上清凉”取自于弘一法师“无上清凉”之句,寓意吃茶清心,也正好对应了初秋轻寒消酷暑的时令。
  午后未时,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众人未及落座先赏美席。
  六席茶分别取吟秋佳句为题。王柏取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湛蓝的粗麻席布上撤落点点莹石,犹如夜空繁星新雨后,洒釉陶碗里插了几只小白菊,一派疏朗秋意;刘亚梅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秀灵动。一方覆着青苔的山石入景,点染出般般清灵生趣;龚志琼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色彩稠丽。茶器选的是稳重厚实的建水紫陶,草拟出一山滇南秋色;裴芮“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两句,化日本“枯山水”之意,碎石成溪,几片红叶随意飘零;郑寅山的“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融入了云南大理腊染布和华宁窑陶器等元素,敞口陶盏里斜插一枝秋海棠,画题点睛。
  我选了“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两句,啡色麻席布上铺一帘竹丝,清末民窑青花瓷钵里一枝竹一盏荷,铜盏托,手工紫砂盏,竹席上三两只青莲子,席那一端的碗里漂了两朵碎菊。
  各席上又各有茶笺一帧,擅绘没骨花鸟画的桂镜子先生用小楷为每张笺题写了诗句,字迹清劲,徒增茶间一丝文气。琴案畔的香席由枝红所设,三足承盘上隔水设香座供印尼水沉线香,席布上一串枫叶色泽由暖渐寒,似辞春入秋,巧思精妙。一旁再设手拉坯窑变花尊,供金桂一枝。
  静赏雅席,不觉芳辰已到,主持人吴涯先生宣布开席。枝红行香,子珺奏琴,各席同时引泉侍茶。
  前3款茶甄选的都是云南本土茶。山泉水沸之时,一曲《古风操》悠远澹如,伴着琴声冲瀹的是由听茶轩青檀提供的2010年春“墨江迷帝茶”。此茶鲜爽清心,犹如夏末的雨后清风,引人渐入茶境;第2道茶是2006年春昔归古树茶,昔归茶是临沧茶区的代表茶,由三味清心工作室提供,由临沧当地茶农遵古法手工揉制的人头沱,制程完满,储存良好,色香味平衡。
  七弦问如闻松风绕梁,然后再低回于苍白之沙汀,《平沙落雁》就这样和着昔归茶带出了疏旷的清远之意。
  第3道茶是由一水间提供的陈年熟普洱散茶“黛玉茶”。“黛玉茶”是上世纪80年代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特制的礼品茶,在昆明干仓存放20多年,可谓是熟普洱散茶里一个有代表性的标本茶。其汤色呈琥珀色,荷香里交融着淡淡药香。
  丹岩琴馆的贺红刚和周云琴箫合奏《阳关三叠》,琴与箫的对话回旋缭绕,恰如茶叶在往昔岁月里的厚积蓄香,今夕与水的完满交融,兀自是,金风玉露一相逢,胜却了人间无数。而千典会馆特别备好的妙高寺山泉,更为今日茶品的演绎带来了静美的茶姻水缘。
  幽幽茶境,人们静静体味着如斯清凉茶境,但见才子轻拍和琴韵,佳人晗首嗅冷香。远处香席上偶尔飘过淡淡却甜凉透鼻的印尼沉香,若春风轻拂,不经意遁入鼻根,妙处自难与他人说。吃茶设席,茶自为君,席为辅,花草器物陶壶瓷盏,端的是为了成就那一口茶汤的美妙。以简朴贴切茶意为上,太过繁琐则有矫情之嫌。有的时候,仪式感是对主体事物的一种尊敬,譬如庙堂之于信仰,婚姻之于爱情。秋意清凉,只在一盏一茶间。
  白驹过隙,一期一会。今日今时,泡茶者专心泡茶,喝茶的专心喝茶。茶助诗兴,书画家张励民老师濡墨展卷写下“金秋玉殿清凉地,琴声指下韵生心。香茗一盏味中味,明月在天照古今。”滇派花艺师赵应江先生现场传授花艺知识,并示范了插花技巧;著名茶人陈露云女士也对今次茶席设计和茶会理念做了精彩中肯的点评。
  第4泡茶是各席主泡自选的乌龙茶,但闻各席竞香斗奇,有1993年的单丛蜜兰香,有2010年的永春佛手,还有2009年春季的木栅铁观音……前3泡茶众人安坐静品,这一泡是自由饮,可以离座四处蹭茶喝,安静的茶会一时熙攘。海琼老师和李静早准备了茶点,并将黛玉茶和昔归古树茶的叶底一起熬煮,还细煎着一壶蜜韵幽远的沉香水。
  再次落座静安,但闻《流水》骤起,琴声时若流泉跳珠,时若静水流深,汩汩流泻而来。一壶一盏,知交会意。玄默不语,却可泽被炎凉。黛玉茶和昔归古树茶的叶底一生一熟,熬出的茶汤极尽滑绵劲韧,色如蜜珀;而沉香汤微微淡金,看似无味,嚼之生香,也颇得了清凉神韵。
  申时到,茶尽,意尤绵,诸友还未离去就笑问何日再续。
  今日不复,且散去。茶不需约,或许待冬来,素问腊梅意。
  庚寅秋于昆明一水间
其他文献
我们身边总是有这样一些人,喜欢茶却非单纯的品茗,他们的生活也总是因茶而平添了许多情趣,每次看到他们将茶玩转得这样精彩,总是有一种羡慕的情愫在心里产生。也许因为茶,他们的生活变得如此鲜活,亦或是他们让茶显得如此乐活。  这样的人很好认,因为在他们身上不仅贴着有茶的标签,还总有一群寻着淡淡茶香而快乐围绕在他们周围的朋友。    创意茶膳健康吃出来    每周—份茶膳营养食谱,每天一道刚出锅的茶餐……短
期刊
代表中华茶艺的品茶法,把品茶细致地分为六品,目品、鼻品、口品、耳品、身品、意品,不同的茶类用不同的茶器;把品香味分开来,分为闻香和品味,分别用闻香杯、品味杯,这是几千年来,茶文化的进步发展,犹如“茶艺”一词,是台湾人对茶文化的创意,是台湾对茶文化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中华茶文化的特色。  常常有人问起,中华茶艺有关闻香杯、品茗杯分开来的品茶方式起源于何人?何地何故?  1979年左右,一批台湾南部
期刊
偶然間人似缱,在梅村边。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绿萼梅下抚绿绮,杜宇亭前盼君郎。  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良辰美景奈何天。  不在梅边在柳边。  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树偃?  茶席主题:游园惊梦  茶设席计者:流韵  摄影:阿明  所用茶具:云南建水紫陶梅瓶、紫陶茶叶罐、盖碗、品茗杯、花插罐、  紫陶古琴镇纸、竹茶匙、茶
期刊
武夷山是块有茶缘的宝地,不管是因茶结缘,还是与茶结缘。前些时候去了趟三菇度假区,当时的武夷山比较冷,下了雨,断断续续的绵绵细雨无疑为当时的武夷山平添7份朦胧美,同时也为烟雨朦胧的景区带来不少的寒意。此时坐人力三轮车对外来的游客来说绝对是个不错的选择。更有意思的是,武夷山的人力三轮车车夫很多都是“茶叶专家”,跟他们交谈常常能学到很多的茶叶知识。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此次武夷山之行邂逅了多款武夷山茶
期刊
把茶泡好是茶道追求必经的途径,如果连茶都泡不出应有的香气与滋味,就别谈什么品尝、审美、思想了。所以在学校或其他传授茶学的单位,“如何泡好一壶茶”都是列为第一优先考虑的课程。  泡茶课程包括基础知识与冲泡技艺,前者如茶的制作、荼类识别、茶具材质与功能、品鉴要领。后者如水质、水温、茶水比例、茶况、程序、手法、美感、风格。然而练习是最终呈现效果的关键,练习可以自行为之,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在老师的指
期刊
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有不少80后是金庸大侠的“金粉”。在金大侠的书中,作为名门正派的少林派,武功是最高强的,比如像《天龙八部》里那个藏经阁的扫地僧,深藏不露,瞬间秒杀激战中的萧远山和慕容博这两位高手,并让他们大彻大悟,笑泯恩仇。这位高僧功夫超群,修行也相当了得,用少林寺cEo释永信的话说就是“以武习禅,以禅引武”。不过,中国的禅林向来都是文武双全的,除了武僧,还有诗僧。皎然就是这样一位“文艺”高超且
期刊
这套茶饼被摆放在透明塑料梯柜上,5块小铁盒,5种颜色,少有的艳丽和精致。它们名为“五羊颂福”,产自云南,是大益集团专门为广州亚运会量身打造的纪念茶,每个铁盒正面分别印有姿态神色各异的亚运会吉祥物卡通羊的造型,生动活泼,在一排棉纸包装的普洱茶饼中显得特别醒目。主人很有心地把5块茶饼从铁盒中取出,装在陶罐中可以更好地保存茶的品质。这种既有炫丽外形又具纪念意义的茶饼特别有珍藏价值。我们本打算拍张照片留念
期刊
中国陶瓷的辉煌历史是举世闻名的,从先秦的彩陶到汉至唐的长足发展以至宋、元、明的鼎盛,演绎了一条绚烂至极的文明大道。中国陶瓷的发展除了在造型上的不断创新之外,带动着陶瓷发展前进的主动力是“釉”的调配与进步。青花也好,釉里红也罢,无不充分展示着匠人高超的烧造技艺和艺术表现力。釉的高妙运用正是中国陶瓷能独步天下的主要原因,它对国外陶瓷的影响力甚至到近现代依然强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欧美的现代装饰艺术运
期刊
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从传统媒体到现代网络媒体,茶企投放的广告在食品行业中算是相当少的,因为荼行业可称为大企业的数量极少,加上茶企经营者普遍对广告缺乏足够的认识,广告没有引起茶企的重视也在情理之中。但在七万茶企抢食一个中国市场的茶行业。企业远离广告而全凭人力推销产品,要想成就大企业是不可能的,纵观当今中国市场,每一个行业排行榜的前几名无不是伴随广告成长起来的。那么,茶企远离广告的做法还能持续多久?
期刊
除了茶壶与杯具,荼器其实还包含了茶则、茶杓、茶挟、蔡船、茶荷、茶馏,甚至烘炉、茶灯、蔡人服饰等。近年台湾茶文化蓬勃发展,蔡界与文化人不断脑力激荡与创意研发,茶器也跳脱单纯的实用功能而提升至工业设计与艺术创作的境界。素材的选择也大胆颠覆传统,彼此竞艳的造型更具巧思,超乎想象,不仅呈现唐宋以来的最巅峰,并在两岸与全球各地发光发热,将缤纷多元的茶文化带向全世界。    茶则、茶匙、茶承与茶荷    即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