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救国武器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r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南战争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最激烈、最持久的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外的包括化学战剂在内的各种现代化武器,然而最终在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爱好和平的人民全力支持下,坚持抗战的越南军民于1975年5月取得了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战争期间,越南当局的政治宣传斗争工作大张旗鼓地展开。参考《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越南邮票发行情况看出,自1965年6月起至1970年,6年中最主要偏重发行的主题邮票分为两类:一是关于击落美机500架、1000架、1500架、2000架、2500架、3000架共计六套12枚的纪念邮票;二是关于无面值军事邮票共计7套7枚,邮票图案内容则基本上是关于“训练、士兵和女民兵”。
  另外,越南邮政关于反映此类战争形式题材的绘画明信片分为彩色与黑白两种制式,笔者认为其属于无邮资类空白军事明信片。因当时处于战争状况,不大适合印上具体的邮资。
  此外,目前还不大清楚此类战争绘画明信片是在越南境内印制的,还是委托中国方面印制的,估计当初所印制出来的数量比较可观,因主要用于媒体宣传形式上斗争的需要。下面分别介绍两组彩色绘画明信片,印制时间均为1970年,尺寸大小14.5厘米×宽9.5厘米,黄卡纸,保存完好,由越南邮政发行,系无邮资手绘彩色印刷明信片,由无名画家绘制。其中第一组明信片共5张(图1至图五,创作时间大约于1968年8月7日至1969年间,这在该组明信片的绘画落款位置处有成画时间的简写;第二组明信片共4张,虽未标明具体创作日期,但从绘画风格和发行时间来分析,估计成画时间应大致在1967年至1969年间。
  2.《行军》
  绘制时间1969年2月12日,画面采用速写的方式,体现出一支南方士兵小分队正在穿越行军,虽然人员已很疲劳,但仍不停滞前进;匆忙掠过的那寥寥几棵枯枝小树,更使画面意境充满着一种荒郊感,同时也衬托出一种即将要发生战事的未知性。
  3.《在旧战场上插秧》
  乍一听这句话似乎会让人感觉很奇怪,在丘陵凹地的水田上,几位妇女正在忙着插秧,但非常醒目的是两辆已被摧毁的坦克瘫痪在稻田里,其中一辆还在徐徐地冒着青烟,一场激烈的战斗似乎刚刚散去,抢占天时赶紧插秧,一方面要对敌作战,另一方面还得考虑自行补给,可谓是闲时即农,战时即兵,战争与生活已息息关联。
  4.《前线伤员转运站》
  绘制时间1969年3月31日,画面描绘一处战时林地中的简陋急救站,医务人员既要担负着救治伤员的艰巨使命,又要考虑保证伤员的生命安全。
  5.《福庆游击队打飞机》
  越战中美军的空中优势是令对手无法与之抗衡的,然而经过战争的磨练,充分发挥打丛林游击战的长处,机智灵活利用轻武器来巧妙地择时对付敌机,往往能一招制敌。该明信片画面似乎已将针锋相对的双方凝滞起来,寓意着敌机将马上报销了。
  6.《站岗》
  画家采用素描速写的创作形式,描绘一位女民兵手扶长枪背依一棵大椰树下站岗,她目光前视,神情自若;画面同时通过稍为仰视的角度技巧,进一步体现出女民兵高大英武的形象。
  7.《监视敌情》
  该画面展示出一位背负伪装树枝的侦察女民兵,正聚精会神地凝视着前方观察敌情,仿佛险情一触即发,神态生动逼真,使人产生共鸣。
  8.《在林内放哨》
  一位身着便装的年轻女战士背着藤蒌,手拉链刀和竹筒,在随时注视着前方的动静;青青的竹林仿佛如同她风华正茂般的青春,正在接受着战争的洗礼和磨练。
  9.《隐蔽哨》
  一位年轻的士兵手持冲锋枪,藏身在浓密的阔叶丛中,正在专神关注着周围的一切;画面构图饱满有力,仿佛于无声处似有声。
  综观第一组明信片的主题,使人感到画家(或许是同一个人所作),不光是随军作画,还是一名战士;他非常注重写实,擅长于从细节处入手,充分利用一些战场环境状况下的侧面现象来描绘残酷激烈战斗场面的紧迫感和节奏感,仿佛给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同时也保持着一种乐观自信的积极态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而第二组明信片的主题思想基本上一致,都是描绘一种站岗放哨并随时关注和观察敌情变化的特写画面,给人一种动静结合之感;而简洁明了的人物背景衬托,则又较好地表现出一种热带丛林中的风貌。从画面风格来看,可能不是同一个画家所作,但都运用了以某一个侧面印象的方式来体现生死战斗情形的随时存在和发生。
  链接 不妨收藏“援越抗美”
  1965年,美国继朝鲜战争结束后又发动了侵越战争,战火一度蔓延到中越边境。中国政府在接受越南领导人的援助请求后,于1965年4月12日发出了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并随即派出后勤和防空部队秘密开赴越南作战。
  援越抗美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惜做出重大的民族牺牲,付出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援;从1965年6月至1973年8月,先后派出了炮兵、工程兵、铁道兵、扫雷、海军、空军、后勤运输等部队共有32万余人,从各种武器、弹药到粮食、被服以及油料和食品等,向越南方面提供了无偿援助,中国数以千计的优秀儿女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事业光荣献身。
  中国政府在全力援助越南人民争取抗美斗争胜利的同时,在国内广泛展开各项行动并号召民众积极响应。若从现在的收藏领域和集邮角度来看:从1965年至1970年间(当时正值“文革”前期),我国不仅印制发行了巨量的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斗争的宣传画和连环画,还包括反映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胜利形势的宣传地图等。在邮政领域则分别于1963年12月20日发行了一套2枚的纪101《支持越南南方人民解放斗争》、1964年7月20日发行一套1枚的纪105《英勇的越南南方人民必胜》、1965年9月2日发行一套4枚的纪117《支持越南人民抗美爱国正义斗争》共三套纪念邮票。此外,最受藏界注重的一类珍罕品则可说是中国人民银行受中央军委委托于1965年4月24日印发的一组分别为5元、1元、5角、1角、5分、1分共计六种券面值的“军用代金券”了。
  经过战争及岁月的洗礼,现今所保存下来的此类题材藏品已不多见。笔者认为此方面在收藏界或许还未得到足够的认知,因为相比于抗美援朝的众多集邮品,援越抗美题材的藏品却是十分少见,所以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去挖掘。
其他文献
2011年整个夏天我都在读瓷,结果还是一头雾水。  放下书本跟踪电视“鉴宝”节目,结果那台节目比我还不靠谱。我真怕人说那是我把人家看得停播了。  元青花还是那台节目的重头戏,没少挖掘民间“元青花”。我不怀疑其中个别瓷器鉴定家的眼光,但节目停播的原因之一是瓷器鉴定出了问题。因此知道瓷器鉴定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一个读了一车中国陶瓷史以及瓷器鉴定宝典的人可能在北京报国寺收藏市场拿起一件瓷器就走眼,因
期刊
有收藏癖好的人,容易对心仪之物产生一种较强的占有欲。在欲望的驱使下,整天四处奔波搜寻者有,对某一门类的藏品情有独钟而一概网罗者也有,长久下来,家中藏品越聚越多。艺术眼光不俗、腰包鼓鼓者,在业界自然成名成家;而囊中羞涩者,则往往容易被欲望与现实的矛盾带入对俗物不断积累的怪圈。  或许是性格所致,笔者虽自诩好古,也常说自己喜欢收藏,但对物却少了一些占有欲。碰上喜欢的东西,买也行,不买也就不买了,似乎总
期刊
这本《孙中山先生演说词》为32开本,虽然只有8页,但包含的历史信息却十分丰富。此书是上世纪30年代天乐公司出版的粤曲精华,系统地介绍了孙中山生前演讲的几篇振聋发聩的  文章。  在此书出版之前,曾有过不同版本的孙中山先生演讲录音唱片出版。比如当时上海最有名的中国晚报馆留声部,就曾费了不少周折,在广州录制了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勉励国民》唱片。此外,孙中山生前亲自创建的大中华唱片厂也同样录制过其演讲唱片
期刊
在银饰收藏圈,我作为“老资格”玩家,却在2011年感受到了非凡的压力。以前一年买个一两百件小玩意儿非常正常,2011年却异常艰难。苦心搜罗一年才不到100件,藏品质量还大不如前,但所花费的钞票已经大大超过往年。惟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一年的辛勤劳动,还能寻得一两件令人爱不释手的精品小件。这件银鎏金双仙对弈帽铃铛便是其中之一。说起这件藏品的故事,倒也十分曲折有趣。  那是2011年的7月底,时值盛
期刊
去年5月,我在北京大钟寺内与一位经营紫砂壶的朋友闲聊。正好遇见一位老人,他从我们的谈话中,得知笔者不仅收藏紫砂壶而且还制作紫砂壶,便告诉我他有一把顾景舟制作的老紫砂壶,但是缺盖子,想让我看一眼。我见老人眉目慈善,言语诚实,便一口答应了。  不多会儿,老人带着一位中年男人一块来了,此人手里拎着个毛巾包。“这是我儿子。”老人向我介绍。“您把包放在桌子上,直接打开包就行了。”我说道。给别人看东西,我有一
期刊
2011年,我利用休假的机会,远赴英国看望同学查理斯特亚斯。他热情地招待了我,并带我到伦敦、曼彻斯特等地旅行观光。因为酷爱收藏,所以即使在国外,每到一地笔者都要去逛逛当地的古玩市场,以期觅得一两件宝贝带回家。  虽然英国的古玩市场规模较大,人气也比较旺,但凭经验判断,市场里的古玩年代大部分并不十分久远,多为近代之物。此外,由于中英两国文化差异比较大,我对当地的古玩市场不甚了解,只是觉得和国内市场上
期刊
岁末盘点,说实话有点惭愧,缘何?2011年所获所藏老广告、老商标精品不多。市场规律使然,“作茧自缚”所致。这些年来,由于不想当保管员,所以自给压力,坚持收藏与研究并举,面对页页故纸考证辨析,爬格子开专栏出专著搞活动,一来二去落得所谓的“闻名”。在怀旧也成为时尚的今天,媒体也拼命抢新闻,有时我刚发现有价值的藏品,即被好友记者迅疾爆料,镜头中的我虽是陪衬,但架不住三番五次的脸熟。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
期刊
“长命富贵、金玉满堂”是中国古代压胜钱之吉语钱中最为常见的题材。故名思义,钱文浅显易懂,却蕴含着多少代人对健康和财富的向往。有幸收藏此枚元代青铜质、大型官铸鎏金吉语钱(45.5克,直径62.6毫米,厚3毫米),也伴随着很多收藏之趣。  拍场偶得  和往年一样,笔者关注着国内的各大拍卖。随着藏市的火爆,拍卖场次和拍品让人眼花缭乱。静坐拍卖场,很多心仪的拍品,总是超出心理预期,能拍下来的泉品寥寥。有人
期刊
2011年秋拍大幕已经落下。平淡、寒流、遇冷??在经历两年多的狂飙突进后,这个秋季艺术品拍卖不再像往日那样热闹,无疑,市场再次站在了“拐点”上。回顾这一年的艺术品市场,有四大关键词不得不提,也值得我们做一番理性的思考。  关键词一:缩水  2011年12月14日,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稳中求进”的2012年中国经济发展轮廓清晰显现。毫无疑问,2011年是不轻松的一年。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
期刊
2011年是计时码表发明190周年的重要年份,笔者不经意间在这个特殊年份收藏到一只特殊的表款,将过去与现在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使人们能够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发现如今的表款所隐藏的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今的计时码表(Chronograph)功能,除了常规的走时以外,还可以单独记录某件事情所用的时间,位于表盘中轴的秒针一般停在12点的位置,当启动计时按钮以后,这个秒针将开始运行,表面上则有记录不同时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