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古诗词课堂真正活起来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可以把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软件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创设古诗词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词教学的枯燥和乏味,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理解,而且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让古诗词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 古诗词 课堂 活起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85-01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及人文内涵。如果能很好地掌握并运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说话、写作的水平,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的诗歌教学,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想让学生去体会诗歌的意境,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古诗词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多媒体可以把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软件合理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古诗词课堂充满活力。不但帮助学生感知整体美、体味语言美、体会情感美、训练表达美,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而且唤醒了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来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教学《游园不值》,课前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接着我在黑板上板书:游园不值,并对学生说:这节课们就来学习它。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从中获得最直接、真实的体验,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学习的欲望。成为教学的最佳精神状态。
  实验证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引发自主思考,丰富想象,内化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英国教育家洛克说得好:“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二)运用多媒体赏析诗句,让学生的理解能力“活”起来
  由于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而古诗词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如何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既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句,可以很好地理解古诗含义,但有些词语单靠口头阐述,学生难以理解,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拓展学生思维,提高理解能力。
  比如教学《敕勒歌》时, “穹庐、笼盖、苍苍”这几个词语意思,单凭老师硬邦邦地说出,意思空洞,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我通过课件展示画面,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很快理解了古诗含义,并从画面中感受到了草原广阔无垠、浑沌苍茫的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情怀。体现出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与自豪。
  又如教学《题西林壁》时,我设置疑问并出示问题: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诗人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然后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引導学生明白诗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庐山的。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接着我让学生理解: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后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进一步体会了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
  (三)运用多媒体启发想象,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动”起来
  由于古诗语言的高度凝炼性,诗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浑然天成的总体概念,刻画不细,为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这就需要教师匠心独具,启发引导学生去做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的底蕴,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把学生引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
  比如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大致感悟这首诗后,我依次出示江陵、猿猴以及李白饮酒作乐的画面,并配乐朗读古诗。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诗人写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自己什么感情呢?接着让学生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学生回答:(1)仿佛看到了早晨彩云间的白帝城或白帝城沐浴在朝霞之中;(2)仿佛看到了小船一会儿就到了江陵;(3)仿佛看到了小船轻快地行驶,越过了一座又一座山;(4)仿佛听到了长江两岸猿猴在不停地叫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都一一表示认可,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出来。通过一系列的理解感悟,从而更好地内化了学生此时的情感,体会诗人轻松愉悦的归来心情,以及一路的美好风光。
  总之,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却是囫囵吞枣趣味索然的现象。它既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又是形象的、具体的,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从而使古诗词课堂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挖掘古诗词的“形”与“神”——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全海燕.《才智》2011年第10期
  [2]《诗歌鉴赏教学中应正确使用多媒体》佟鑫《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9期
  [3]《让课堂“活出生命的意义”》 林润生《福建教育》1999年第12期
  [4]《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突破口》朱小勇 《小学语文教学》2002.1
其他文献
【摘 要】 口语能力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言习得中输出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除了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学习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外,还必须加强对学生口语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语学习习惯。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自学能力,并与自己的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学生口语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关键词】 大学英
期刊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使用反讽能够创造一种幽默的氛围,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该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语言学家Grice,M
期刊
它,坐落于伦敦市中心。如今。它又成了人们争议的中心——特拉法尔加广场上出现了一座雕像,然而。不是人人都对此表示欢迎。不管怎样。特拉法尔加广场总是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本文对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物理及化学特性以及工程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同时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上比较热门的研究动向。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智能产品深受广大大学生的追捧,各类网络新媒体成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新媒體,使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总结新方法、新规律,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工作。这对高校辅导员进行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 新媒体平台;高校学生;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3 【文献标识码】A
5升立式批次搅拌球磨机是用来研究给料铬铁矿砂的破碎特征。对搅拌球磨机磨矿有影响的因子设计参数如下:矿浆浓度、销端线速度、球密度和球尺寸。在搅拌球磨机磨铬铁矿砂所需的
【摘 要】初中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带来影响。只有利用科学有效地教学方式,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互动教学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和沟通,建立密切联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本文从下面几点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1-  初中
摘要: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梳理,重点分析了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并针对项目选址、地块分布零散、质量难以保障、后期管护疏忽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对策建议,旨在切实解决新增耕地的弃耕现象,保护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关键词: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耕地占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