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淮安打响“运河之都·百里画廊” 城市形象品牌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中国大运河与我们淮安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历史上,从邗沟到隋唐大运河,再到元明清京杭大运河,淮安始终是其无法绕开的转轴,始终处于大运河不可取代的中枢位置。2008年9月,淮安获得中国古都学会授予的“运河之都”称号。
位于淮安的大运河“百里画廊”,东起淮安船闸、西至老子山龟山村,串联大运河、里运河、二河并环洪泽湖,沿线水域长约125公里。淮安市提出要把“百里画廊”建成产城融合、镇村繁荣、河湖共生、人景和谐的生态画廊、文化画廊、旅游画廊、产业画廊,打响“运河之都·百里画廊”的淮安城市形象品牌。大运河“百里画廊”是联动全局的大计,是提升淮安全域发展质量的“枢纽”。
二、打造好“百里画廊”要特别注意生态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 ,伴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和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类正迈向休闲时代,生态休闲已成为社会休闲的主流方式,成为人民追求绿色健康的时尚模式。
淮安是生态水城。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淮河、大运河、古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在这里交汇,《尚书·禹贡》记载,我国最古老的天然贡道(运河)就位于淮安。淮安聚力扮靓绿色生态颜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回应好绿水青山的发展之要和民心之盼。
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工程事关全局,要在完成市级概念规划、县区专项规划基础上,加快重要节点打造、沿线整治和绿色航道建设,推动洪泽湖周边滞洪区、退圩还湖、生态修复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淮安更是历史古城、文化名城,自古就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从战国末年的楚韩遗民至朱元璋迁苏松杭嘉湖诸府十四万多户来淮,淮安渐渐成为中国南北汇聚的典型城市,江淮文化的杰出代表。
要突出以文塑城。大运河是淮安的母亲河,城市因其繁荣富庶、文化因此滋养绵延,要坚持以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为总抓手,高效整合市域文化资源,有效串联伟人故里、运河之都、美食之都、文化名城四张文化名片,高标准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加快实施板闸遗址公园、清口枢纽遗址等重大标志性项目,优化提升重点片区、特色小镇、历史文化街区等关键节点的功能品质,系统推进沿线生态环境治理、交通水利改善、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乡村振兴提速,打响“运河之都·百里画廊”城市形象品牌,进一步放大综合效应,让大运河真正成为淮安高质量发展的致富河、人民高品质生活的幸福河。系统开展文化遗产传承与活化,统筹推进各类文化遗址、革命旧址和重点文物保护系列工程,以水工科技館为龙头打造特色博物馆群,力争创成“世界美食之都”,加快淮扬菜“走出去”步伐,充分展示深厚文化底蕴。
笔者认为,淮安打造大运河“百里画廊”,要特别注意生态休闲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传统产业创新,进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有助于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淮安要多点发力,从产业转型、民生改善、乡村振兴等角度,将“百里画廊”打造成繁荣旅游、乡村振兴、富民惠民的综合性画廊。
从产业转型角度。聚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布局,培育特色产业,抓好在手在建项目实施,不断延链补链、固链强链。
从民生改善角度。聚力推动城镇有机更新,加快沿线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建设一批滨水宜游休闲风光带和城市公共空间,高水平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统筹推进面貌整体提升。
从乡村振兴角度。聚力打造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有效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空间,加大沿线特色田园乡村培育力度,推动实现美丽宜居村庄全覆盖。
从旅游经济角度。力求带给游客和市民更好体验,淮安将大力实施道路通达工程。设计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旅游风景道,挖掘全线名城、名镇、名村、名品潜在内涵,推出自驾游、骑行游、特色小镇游、美丽乡村游、农业观光游等系列慢生活度假游线路。打造金牌文旅活动,持续打造盱眙龙虾节、洪泽湖国际大闸蟹节、洪泽蒋坝螺蛳节等品牌节庆活动,让大运河“百里画廊”成为游客运河旅游首选目的地和吸引客商投资的产业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