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安全法益的范围认定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3496828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中,关于公共安全类犯罪集中在我国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这一章中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要么是公共安全,要么是包含于公共安全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单独的法益。本文试从公共安全法益的认定着手,探索单纯的财产问题和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是否属于公共安全的法益范畴。
  【关键词】:公共安全 法益 认定;
  一、公共安全中“公共”的含义
  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侵害的法益是公共安全,这是理论界对公共安全类犯罪侵害法益的共识,然而理论界对于公共安全的范围理解却存在很大的分歧。在我国刑法学界,对于“公共安全”的理解主要有“不特定多数人说”、“ 不特定或多数人说”和“特定或不特定多数人说”三种观点。不特定多数人说指得是:“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不特定人说指的是:“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特定不多数人说指的是:“足以造成特定或者不特定多数人死亡,或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以及财物受损等严重后果。不特定多数人说是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但是其自身也存在一定问题和缺陷。
  张明楷教授曾指出:“‘不特定多数人’的表述意味着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等安全,以及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等安全,都不是公共安全。这似乎缩小了危害公共安全的范围,也与司法实践不相符合。”这些观点的争议焦点集中在:针对多数人或者不特定少数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的危险是否属于公共危险,笔者认为公共安全的定义是指:不特定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二、单纯的财产问题是否属于公共安全
  在公共安全的定义定义中,除了不特定对象的生命、健康权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由此引申出一个问题,公共安全是否包括单纯的财产安全?这一问题在我国刑法学理论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我国通说认为,公共安全包括重大公私财产安全。只是有的学者认为是不特定多数人的重大公私财产安全,有的认为是不特定或多数人的重大公私财产安全。
  如果将单纯的侵害了价值重大的财产行为认定为公共安全犯罪,就会产生罪名与罪名之间不协调现象。例如,盗窃银行、博物馆并取得重大价值财物的行为,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毁坏财物构成故意毁坏财物最而过失损害价值重大财产反而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罪;面向不特定或者多数人实施的集资诈骗行为,流窜犯盗窃多人财物的行为,都会因此而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罪,这样的法律结果显然是与我国刑法规定相矛盾的。
  然而在我刑法典中却存在将重大公私财物作为公共安全法益的情形,我国刑法第115条中第2款就规定: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放危险物质、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即便只造成了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也足以成立危害公共安全罪。同时,在第133条中也规定了,即使只造成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也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罪。这意味在一定条件下,重大公私财产是可以作为公共安全法益的组成部分。
  基于此,学者们提出将单纯的财产问题归入公共安全法益范围,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必须是属于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重大公私财产;财产损失的造成必须处于公共安全领域之内;取得财产或者造成财产损失的方式必须能够形成对公共安全的威胁。笔者赞成将公共安全罪中涉及的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进行限制,支持和质疑的观点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对“财产”的范围进行限制不仅可以解决对过失损害财产行为的定性也能更好地对公共安全的法益进行保护。
  三、“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是否属于公共安全法益
  “公众生活的平稳安宁”是否属于公共安全的组成部分,在理论界同样存在争议。支持者认为,我国刑法第124条规定的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以及对应的过失犯罪,通常并不直接侵害和威胁人的生命、身体,而是因为是公民的社会生活陷入了不便和混乱之中,扰乱了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才被归类为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中。
  反对者则坚持认为结论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法律体系,因为在我国刑法中,有关财产、有关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的犯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被严格区分开,并分别单独加以规定。将其公共安全的范畴,与我国立法目的不相符。同样以我国刑法第124条为例,对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破坏会导致信息传递受阻,有可能在公共领域造成具体的危险或者损失,间接地影响着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重大财产安全。并不能因此就将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纳入到公共安全法益的范畴。
  笔者认为,时代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胡导致社会生活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社会生活事实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法律规范也要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已经给公众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影响,对电缆、电线等公共设施的破坏对公共生产、生活的平稳与安宁造成不不可预估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将“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纳入公共安全法益的认定范畴,有助于对社会公共安全法益的保护。
  结语
  在针对公共安全法益认定问题上,笔者认为要立足于本国的立法体系和司法实践过程当中积累的经验对公共法益的范畴进行界定。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这也意味着公共安全法益的边界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有所变动。公共安全法益的认定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有条件地将侵害重大公私财产的行为认定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将公民生活的平稳与安宁纳入贷公共安全法益范疇当中,是司法实践发展的需求,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进步与发展。综上所述,公共安全法益的范围包括:不特定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以及适当的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
  【参考文献】
  【1】马克昌:《百罪通论》(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2】张明楷:《刑法学》(上)(下),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3】于志刚、王政勋:《刑法学各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作者简介:谢嘉琪(1992年11月—),女,汉族,江西抚州,学生,研究生在读,南昌大学,刑法学。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上新征程时最响亮的“集结号”和“冲锋号”。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新作为开创新局面。成都产业投资集团作为成都市属重要国有企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新思想、争创新作为、展示新形象,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心城市的
期刊
【摘要】:构建一套符合时代要求、遵循宣传规律、易于具体操作的高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党建工作评价的有力支撑。构建过程表明,指标项目按照高校共同的、基本的标准来确立,权重按照分层、分类的标准来确定,体现本科、高职与民办三类高校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真正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
期刊
【摘要】:射击运动是一项受心理因素影响极大的运动项目,心理素质的较量已成为了射击运动员竞赛的另一个重要的制胜因素。本文通过对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竞赛中的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及心理训练在射击项目训练过程中的应用做一阐述,旨在为射击运动员及教练员日后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射击 训练 心理调控  心理能力在竞技能力结构中占据决定性作用。我国项群训练理论的创始人田麦久学者把射击项目定
期刊
【摘要】:唐代道教心理养生思想以“向内探索”、“求静原则”、“以心养形”三个方面为其理论特点,倡导人们关注内在,保持内心湛寂虚静,以养护心神,达到维护身心和谐,进而保养生命健康的目的。唐代道教心理养生思想以追求内心平和宁静为基础,辅以种种法门帮助和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调和身心,以达到身心安泰、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关键词】:唐代 道教 心理养生  道教是发源于中华文明的本土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
期刊
【摘要】:侗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侗锦织造技艺得到蓬勃发展,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由多个方面探寻保护该技艺的实质性方法。  【关键词】:侗锦织造技艺 知识产权保护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一项标志,侗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中的组成部分,加强对侗锦织造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势在必行,目前,以知识产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国际经济文化发展趋势。  一、非物质文
期刊
【摘要】:本研究以西安市体校体操队和陕西省竞技体操队队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平时训练的受伤问题,进行了问卷的调查,对竞技体操的运动员的受伤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在训练中如何避免受伤情况的发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竞技体操 训练 伤病  1.绪论  本研究针对西安市体校体操队和陕西省竞技体操队队员实施问卷调查研究,以了解竞技体操队队员运动训练时运动伤害发生时的活动项目、伤害部位等。将所得资料
期刊
【摘要】: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的文学作品。因为事件来自假托,所以寓言的由来常常变幻无方、灵动天矫;因有所寄托,所以寓言历来都是寄意深远。中国寓言文学历史源远流长,寓言叙事文具有突出的特点。古代朝鲜半岛也有着悠久的寓言创作历史,但其发展滞后于中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本文即对中国寓言叙事文特点进行分析,并对中国寓言叙事文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国寓言
期刊
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并采取相应措施,寻求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是新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新媒体的界定及特点  新媒体是指相对于电视、电影、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利用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媒体。  1.即时性  与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相比,新媒体即时传播的特点,使新媒体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接收信息,也可
期刊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和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各种自媒体层出不穷,有些官媒的公信力甚至比不过一个网络大V,有时候长篇累牍的正面宣传甚至抵不过一个微信小段子,我们传统的宣传和教育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利用全媒体做好信息传播,是摆在我们每一名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内容上,要关注“三线”,掌握话语权。在全媒体时代“话语权”需要博弈:大家都晓得,目前在网络上,“负面信息就是好的新
期刊
【摘要】:在疑难法律问题中,由于法律本身的空缺性,法律解释方法的不确定以及解释者在价值观念上的分歧,追求科学意义上的客观性往往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克服法律的局限性,避免因固执于传统的法律确定性含义而陷入僵化、刻板,从而背离法律的目的和价值,解释者进行法律解释时必然具有自由裁量的“造法”性质,具体可能表现为对法律缺漏的补充,也可能表现为在不同的解释观点之间作出判断和选择。  【关键词】: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