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现场体验式教学和案例式过程性教学2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层面开放式和直观式的过程性教学模式,构建专业学习交流和融合的平台,体现多角度创新的探索机制,为学生开启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展开园林规划与设计的实践历程,建立自主学习与创新研究的新途径。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177-03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Visual Cognition——Tak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Jiyang Academy“Landscape Architecture”for example
Guo chao
(Jiyang Academy,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Zhuji 311800,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of science is significant assurance for talent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content,combine the field experience teaching with the case based process teaching,forming a multi-level open and intuitive process of teaching model,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it reflects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explore innovative mechanisms,open the practice cours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students to open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establish new ways of self-learning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Innovation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中起着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对整个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设计表现技巧等各项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针对目前行业发展新形势,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社会对风景园林设计人才不断提高的要求应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探讨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 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 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设计表现,强调设计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对于设计的真正理解。设计即生活,唯有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才能感知真正人性化的设计,具有丰富景观内涵的设计形态。针对学生对设计技巧过于偏重的现状,需要在人文艺术方面多加培养,加强学生对景观场所的的体验与感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景观认知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 目前现有风景园林课程教学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进行授课,也就是主要以老师讲理论基础内容为主,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吸收过程,对知识的获取仅为灌输的形式。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致使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显得层次不齐。然而,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在制图实践课教学过程当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方案构思、空间营造、景观平面表达、设计尺度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如方案构思就体现出景观布局整体性不强,场地设计过于零散。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灌输的形式,学生学习始终是被动的,缺乏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惯性思维、知识和经验的匮乏、个体封闭式学习以及模仿与样式主义都是阻碍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1]。国外院校通过开放式教育鼓励、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2 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2.1 教学内容丰富和完善
(1)创新构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创新设计方法和专业课程体系,才有利于整个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善的设计思维模式路径,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块的实施和执行,学生在不同模块系列中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指导,从而形成有别于传统设计模式的思维修整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寻求设计思维根源,进而回归风景园林设计的源头—自然。
理论知识教学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创新设计方法教学旨在理论基础之上,实现学生对设计思维的拓展与训练,培养学生如何通过设计表现形式来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当代国际风景园林发展前沿,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创造型的改革,包含理论课和设计课,同时融入考察调研实践课。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景观案例的现场解说教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当前常见景观材料的基本特性,学会如何恰当选用景观材料表达设计意图,体现设计内涵;其次,书面分析和手绘表达各种绿地的景观功能和设计形式。从现场看、听、说、画多方面直观解读认知景观。理论课着重讲解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及其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风景园林的理论和历史。设计课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1)。 除设计课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设计竞赛。设计竞赛的主题一般都具有综合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所涉及内容也超出学校教学范围,学生必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做出创新性的思考,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设计创作灵感,表达设计个性,提升设计表达能力都有较好的作用。
(2)完善教学内容。在创新性课程体系之下,教学内容体现趣味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多方面寻求解决场地所存在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为引导方向,充分挖掘场地特性和限制条件,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满足场地使用者真正的使用诉求,体现景观作品的形式和功能的结合。此外,要加强学生手绘练习,强化学生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化,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平面与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表达方式。
完善后的教学内容突破原有的专业基础和设计表现2个模块,融入景观环境认知、动手实践创新设计、专项课题研究共5个模块。授课内容得到拓展创新,详细内容见表2。
2.2 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针对传统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亟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现场体验式教学。大一新生由应试教育进入大学素质教育,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入门感性化以及景观直观化是实践实施的有效途径[3]。现场亲身实践对学生理解景观环境的景观构成要素、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以及意境的体会至关重要。在设计课教学中,穿插实地景观调研,要求学生从身边案例做起,学会研究分析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如风景园林第一学期教学景观调研要求:选择一处景观环境,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分析其各类景观元素的构成方式、人性化的使用场地设计、景观材料及其使用,绘制场地平面布局图,勾勒场地空间组织序列及其道路组织示意图。可选地点:暨阳学院校园(附属绿地)、居住区(自选)、公园(自选)、街头绿地(自选)。通过对不同类型绿地景观调研,实现场地认识,感受场地尺度,识别场地特征,加深学生对景观环境的认知,同时对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进行图解和组织,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捕捉信息的敏感度。调研完之后,结合学生已经完成的调研报告,老师带领学生重走景观现场,再度从专业角度认知景观形式和内容,从而得出自身在调研内容和方法上的不足之处。
通过景观现场调研和实地测绘,从设计形式分析、尺度把握、景观材料认知等,加强学生对景观空间营造和场地设计的认知理解,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对于园林景观空间序列的理解与运用。
(2)案例式过程性教学。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方面。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式过程性教学,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实践地块,进行设计教学。如风景园林第一学期过程性教学案例以学院活动中心北侧绿地作为教学设计地块。以校园绿地景观改造作为课题,尺度相当,适合风景园林第一学期教学,校园既有规划问题、也有设计问题,涵盖规划、风景园林、建筑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规划入手,得到景观设计的全面训练。学生作为使用者,对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可以基于自身生活经验的所有感悟,做深入设计。
课题要求学生在深入研究校园现有布局、建筑、道路和植物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块场地做出景观内容的调整,创造更为丰富的校园景观和合理的使用场地空间。整个课题设计过程从现场踏勘—场地测量—方案构思—方案讨论修改—方案成果评图5方面完成教学过程。通过解读场地的潜能和独特性,在设计过程中记录和演变这些发现,培养学生建立对场地设计的方法;方案构思过程中,体现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表达;方案讨论修改过程以汇报、讨论、桌面辅导等多种形式推进课程设计进度,进行设计想法的交流,实现学生之间多角度、多方面设计思想的碰撞,同时提升学生口头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方案成果修改以开放式的形式,邀请校内外专业教师和实践设计师参加,就每个学生的成果进行评议。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从各自研究领域提出实质性的设计意见,校外专家也从职业设计师角度从行业发展的视野为我们学生提供建议、作出评价。
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结合新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对课程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计划。授课形式从课上课下两方面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详细内容见表3。
3 风景园林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
在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现场体验式教学和过程性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真实的设计地块,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使得学生从更深入的层面去分析思考,做出恰当合适的判断。过程性教学的开放性也使得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分析总结出独有的设计思路。此外,要结合风景园林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补充和完善,培养有“个性”的风景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2):1-5.
[2]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86-90.
[3]王浩,苏同向,张青萍.风景园林“五化法”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园林,2009(2):40-42. (责编:徐焕斗)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177-03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Visual Cognition——Take 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of Jiyang Academy“Landscape Architecture”for example
Guo chao
(Jiyang Academy,Zhejiang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Zhuji 311800,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s of science is significant assurance for talent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content,combine the field experience teaching with the case based process teaching,forming a multi-level open and intuitive process of teaching model,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it reflects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explore innovative mechanisms,open the practice cours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for students to open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establish new ways of self-learning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Teaching reform;Teaching practice;Innovation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培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课程体系中起着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对整个职业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设计表现技巧等各项表达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针对目前行业发展新形势,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适应社会对风景园林设计人才不断提高的要求应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为例,探讨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1 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 原有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设计表现,强调设计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对于设计的真正理解。设计即生活,唯有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才能感知真正人性化的设计,具有丰富景观内涵的设计形态。针对学生对设计技巧过于偏重的现状,需要在人文艺术方面多加培养,加强学生对景观场所的的体验与感受,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景观认知的能力。
1.2 教学方法 目前现有风景园林课程教学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的方式进行授课,也就是主要以老师讲理论基础内容为主,学生处在一个被动吸收过程,对知识的获取仅为灌输的形式。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致使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显得层次不齐。然而,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在制图实践课教学过程当中体现的更为明显,方案构思、空间营造、景观平面表达、设计尺度等方面都体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如方案构思就体现出景观布局整体性不强,场地设计过于零散。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少,课堂教学完全依赖于多媒体灌输的形式,学生学习始终是被动的,缺乏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惯性思维、知识和经验的匮乏、个体封闭式学习以及模仿与样式主义都是阻碍学生对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影响因素[1]。国外院校通过开放式教育鼓励、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2 风景园林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2.1 教学内容丰富和完善
(1)创新构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作为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框架、创新设计方法和专业课程体系,才有利于整个风景园林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建立、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一套完善的设计思维模式路径,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块的实施和执行,学生在不同模块系列中可以得到不同形式的指导,从而形成有别于传统设计模式的思维修整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自然、历史、文化等社会的方方面面寻求设计思维根源,进而回归风景园林设计的源头—自然。
理论知识教学目的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研究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创新设计方法教学旨在理论基础之上,实现学生对设计思维的拓展与训练,培养学生如何通过设计表现形式来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当代国际风景园林发展前沿,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创造型的改革,包含理论课和设计课,同时融入考察调研实践课。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通过真实景观案例的现场解说教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当前常见景观材料的基本特性,学会如何恰当选用景观材料表达设计意图,体现设计内涵;其次,书面分析和手绘表达各种绿地的景观功能和设计形式。从现场看、听、说、画多方面直观解读认知景观。理论课着重讲解风景园林设计原理及其历史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风景园林的理论和历史。设计课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表1)。 除设计课外,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设计竞赛。设计竞赛的主题一般都具有综合性和前沿性的特点,所涉及内容也超出学校教学范围,学生必须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做出创新性的思考,这对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设计创作灵感,表达设计个性,提升设计表达能力都有较好的作用。
(2)完善教学内容。在创新性课程体系之下,教学内容体现趣味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多方面寻求解决场地所存在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为引导方向,充分挖掘场地特性和限制条件,发现具有重要价值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满足场地使用者真正的使用诉求,体现景观作品的形式和功能的结合。此外,要加强学生手绘练习,强化学生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转化,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平面与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表达方式。
完善后的教学内容突破原有的专业基础和设计表现2个模块,融入景观环境认知、动手实践创新设计、专项课题研究共5个模块。授课内容得到拓展创新,详细内容见表2。
2.2 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 针对传统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亟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启发、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现场体验式教学。大一新生由应试教育进入大学素质教育,对于风景园林专业入门感性化以及景观直观化是实践实施的有效途径[3]。现场亲身实践对学生理解景观环境的景观构成要素、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以及意境的体会至关重要。在设计课教学中,穿插实地景观调研,要求学生从身边案例做起,学会研究分析问题,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如风景园林第一学期教学景观调研要求:选择一处景观环境,通过现场观察记录,分析其各类景观元素的构成方式、人性化的使用场地设计、景观材料及其使用,绘制场地平面布局图,勾勒场地空间组织序列及其道路组织示意图。可选地点:暨阳学院校园(附属绿地)、居住区(自选)、公园(自选)、街头绿地(自选)。通过对不同类型绿地景观调研,实现场地认识,感受场地尺度,识别场地特征,加深学生对景观环境的认知,同时对不同层次的空间结构进行图解和组织,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捕捉信息的敏感度。调研完之后,结合学生已经完成的调研报告,老师带领学生重走景观现场,再度从专业角度认知景观形式和内容,从而得出自身在调研内容和方法上的不足之处。
通过景观现场调研和实地测绘,从设计形式分析、尺度把握、景观材料认知等,加强学生对景观空间营造和场地设计的认知理解,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设计中对于园林景观空间序列的理解与运用。
(2)案例式过程性教学。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一方面。在实践课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式过程性教学,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实践地块,进行设计教学。如风景园林第一学期过程性教学案例以学院活动中心北侧绿地作为教学设计地块。以校园绿地景观改造作为课题,尺度相当,适合风景园林第一学期教学,校园既有规划问题、也有设计问题,涵盖规划、风景园林、建筑三方面,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规划入手,得到景观设计的全面训练。学生作为使用者,对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可以基于自身生活经验的所有感悟,做深入设计。
课题要求学生在深入研究校园现有布局、建筑、道路和植物现状的基础上,对该块场地做出景观内容的调整,创造更为丰富的校园景观和合理的使用场地空间。整个课题设计过程从现场踏勘—场地测量—方案构思—方案讨论修改—方案成果评图5方面完成教学过程。通过解读场地的潜能和独特性,在设计过程中记录和演变这些发现,培养学生建立对场地设计的方法;方案构思过程中,体现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表达;方案讨论修改过程以汇报、讨论、桌面辅导等多种形式推进课程设计进度,进行设计想法的交流,实现学生之间多角度、多方面设计思想的碰撞,同时提升学生口头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方案成果修改以开放式的形式,邀请校内外专业教师和实践设计师参加,就每个学生的成果进行评议。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从各自研究领域提出实质性的设计意见,校外专家也从职业设计师角度从行业发展的视野为我们学生提供建议、作出评价。
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因此,结合新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对课程设计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计划。授课形式从课上课下两方面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详细内容见表3。
3 风景园林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
在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现场体验式教学和过程性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以真实的设计地块,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课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使得学生从更深入的层面去分析思考,做出恰当合适的判断。过程性教学的开放性也使得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分析总结出独有的设计思路。此外,要结合风景园林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补充和完善,培养有“个性”的风景园林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文英.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园林,2011(2):1-5.
[2]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86-90.
[3]王浩,苏同向,张青萍.风景园林“五化法”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园林,2009(2):40-42. (责编:徐焕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