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jiek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探析了激发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认为应当从如下方面突破:一、创设趣味情境,保持学习热情;二、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三、引入乡土资源,联系农村生活。
  关键词:农村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能让学生喜欢数学课程,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促使农村小学数学逐步实现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的转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学习数学的活动应该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组织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努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数学学习更加生动活泼。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一、创设趣味情境,保持学习热情
  相比较于一板一眼的灌输式教育,创设富有趣味意义的问题情境更有助于保持学生学习热情,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质量的效果。数学是一门具有强烈抽象色彩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小学生仍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而言稍显逊色。如果生硬地插入数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烦情绪,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数学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同步进行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取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巧妙创设趣味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教学中,正式上课之前,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喜不喜欢过生日呀?”底下学生马上不约而同回答:“喜欢,过生日有很多东西吃,最喜欢过生日了。”我继续提问:“你们一年可以过几个生日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学生很“不屑一顾”,他们不假思索回答:“当然是一个了。”我又问道:“每年都能过一次吗?”学生纷纷回答是的。这时我说道:“小明今年已经十岁了,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呢?”听了这个问题学生有点儿难以置信,都想知道原因。趁着学生兴致高涨之际,我导入闰月、闰年知识,他们全都认真听起了课。
  二、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寓教于乐
  小学生喜欢动手,思维比较活跃。每堂课有四十多分钟,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坐在座位上全神贯注听讲非常难。根据学生这一学习特点,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实现学以致用、寓教于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对于增强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四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东南西北的概念不是很清楚,总是混淆方向。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意义,我让他们来到操场,走一走、说一说。学生向西走十步,再向东走五步,然后又向南走二十步,向北走十五步……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运用刚刚课上学习的内容进行尝试,一会儿向这边走几步,一会儿又向那边走几步。在这样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深深感受到了位置与方向的奥妙,发现数学学习原来是一件这么快乐的事情,很多人都开心极了。通过切身参与,原先容易混淆方向的学生慢慢有了清晰的认识,训练效果非常好。
  三、引入乡土资源,联系农村生活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生活教育的观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知识与农村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当学生发现课本上抽象的数学概念与他们熟悉的生活实例紧密相关时,学习积极性将会被大大激发。久而久之,学生明白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数学生活意识进一步提高,平时就会更加留心生活。开展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妨适当引入乡土教育资源,联系农村生活导入数学新知,这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另一个重要突破口,有助于增强教学质量。
  四年级上册“乘法”教学中,我联系农民伯伯收获水稻的例子导入新课:农民伯伯用箩筐装水稻,已知每个箩筐可以装95千克水稻,现在一共装满了17个箩筐,请问一共收获了多少千克水稻?这从农村学生熟悉的水稻收获问题切入,农村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参与乘法学习的兴趣被进一步激发。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不容忽视的关键课题,本文分析了激发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习兴趣激发之后更要关注学习兴趣的保持这一问题,只有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才能用最先进的理念引导课堂教学,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參考文献:
  [1]林尚农.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3.3(9):124-125.
  [2]张启旺.农村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策略探究[J].魅力中国,2016.2(11):89.
其他文献
摘 要:创新意识是指人类依据社会或个人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新鲜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愿望和设想。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它体现在课堂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关键词: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一、把握好新知识的“生长点”,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数学教材的编排,大多数具有连
一位妈妈问我:“我是一个俩孩子的妈妈,大女儿已经5岁了,小儿子8个月。因为照顾小儿子,女儿由婆婆照顾。但是,女儿最近变得非常不爱说话,行为上特别叛逆。有时候说得不当就会对弟弟
传统的幼儿教育是教师传授知识,幼儿接受知识,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处于被动地位。《纲要》《指南》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强调在教育中幼儿是活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在高中阶段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是现阶段实现作文教学的重大教学创新和突破。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作文教学过程中,具体是通过利用
童年,是一个给我们美好联想的词汇,天真的笑脸,漂浮的气球,家庭的团聚。童年也是一个给希望的词汇,它预示着成长,逐渐地有力量。但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却告诉我们童年在“消逝
贝儿中班时常常生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到幼儿园参加活动,午餐时常常食不下咽。我建议贝儿妈妈让孩子学跳绳,她吃惊地望着我:“她身体这么弱,还能跳绳?”我历数跳绳的功能:跳绳是一
赏识教育在当前的幼儿园可谓是占了主流。很多幼儿教师都善用各种方法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而发奖状则是其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初衷其实是强化孩子的某些优点,以达到
班班通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出课堂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化学教学中要合理运用"班班通",
随着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不断深入推进,我们在解析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重视集中学习活动,忽视个别化学习活动;重视活动预设,忽视活动生成;重视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主体以及教师的教学主导。现在有许多高中地理教师由于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时出现了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