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物理学科难学,继而产生厌学心理,物理学科成绩很难提高。针对以上情况,笔者通过对一部分物理后进生的调查,结合平时的观察和探索,查找出了物理后进生的“症结”,并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笔者现将几点体会和做法归纳为下,以期抛砖引玉,吸取新知,提高成绩。
一、物理后进生的“差因”
1.智力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小学和初中基础阶段的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思维不够活跃,大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具体表现在:
①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易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干扰。他们的注意范围小,往往顾了听课,就忘了记课堂笔记;或者为了记课堂笔记而顾不上听课;或者注意力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解,抓不住课堂重点。
②记忆水平低,思维能力差。
这当中大部分学生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普遍较差,机械记忆比较偏重,对于某些物理概念,定义、定理,甚至公式、单位等,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不能把所有记忆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另外,他们的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对某些物理问题的解答方法不能一题多解。
③观察能力普遍较差。
他们对物理实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当教师演示或自己实验时,往往观察不到实质性的现象,更谈不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在学习中,还存在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推翻直接观察到的结果的现象。
2.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绝大多数物理后进生主要因为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物理不感兴趣,认为物理学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恶性循环。该部分学生由于不肯学,致使物理成绩差,后又由于物理成绩差,继而厌学物理,发展成讨厌物理老师。他们自身存在自卑感,从心理上讨厌物理,沦为物理后进生。
3.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大。
很多物理后进生受到目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认为继续升学花费很大,不如混个初中文凭然后外出打工,能赚大把的钱,“学习无用”的想法泛滥滋长。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成绩,教师应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效果。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和学生谈心、交流,想他们之所想,让他们在学校里真正地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无拘无束地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敬。“爱屋及乌”的道理就会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他们就会喜欢听你的课,从而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经常训斥他们,则会导致产生师生隔阂甚至对立,学生对教师本身失去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的极大损害。
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方法、语言技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去由于教师多采用教师单纯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出现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坏习惯。这时教师可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者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个小故事或者采取提问式方法,使他们的精力重新回到课堂中来,把本来呆板、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一堂生动、活泼、有滋有味的课。课堂教学师生气氛越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越高,学生的兴趣就越容易培养。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是感性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使其直接感知事物,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堂上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应使其可视度高、清晰度高、精确度高,时常提醒那些后进生注意观察的对象和现象。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使后进生们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不易煮熟的食物,为什么放在高压锅里容易煮熟?盛水的缸为什么口大底小?下雨过后夜间走路,向着月光走,暗处是水还是亮处是水?通过观察,产生疑问,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物理答案。
2.注意概念教学,让后进生们明晰概念的内涵。
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处于突出地位,在于它能够使学生从繁多的物理现象中去逐渐认识、完善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并上升到理性上来。后进生们往往输在“概念”这个起跑线上。所以教师要让后进生理解概念的全部内涵及概念包括的全部对象、范围,使之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理解实验、解答物理问题的思维基础。
①举例要全面。
学生出现错误最多的是把物理概念内涵的扩大或外延缩小。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如果教师只举推、拉、提、压、碰撞、摩擦等物体直接接触而产生力的例子,就会造成“物体不接触,当然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的错误。又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只举常温常压下水在100℃时沸腾的例子,学生就易形成“90℃的水当然不会沸腾”的错误想法。
②思维加工要严密。
分析事物的特点或属性,教师要综合事物的各种特点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然后进行比较、分类,看哪些特点或属性是共同的、本质的,哪些特点是分散的、非本质的、可有可无的,最后进行抽象,抽出其中本质的、共同的属性,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深入浅出地阐述。
3.改革物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应该由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均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凡是演示实验,教师做完后,应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仿照着去重做一遍,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做实验的乐趣;凡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均全部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得出结论,直致应用结论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凡是课本安排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教师都要布置学生积极完成,教师及时指导,解难答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质疑,自己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要“逐步培养后进生们”课后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使所要学的物理知识的难点分解在课前或课后。
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注意挖掘物理后进生的潜在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一旦发现他们学习物理稍有进步,教师就应大力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良性循环。
4.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后进生自主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学生正处在新习惯养成的阶段,自觉、主动、持久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体终身学习,进而转化为优良的性格和美好的品德。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才能轻松教学,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社会后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作为教师,一定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后进生不会学、学不好、不敢放手,题题都讲,事事包办。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不会思考,反而会失去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关爱、启发、激励,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物理后进生的“差因”
1.智力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小学和初中基础阶段的多种因素影响,致使学生的语文和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思维不够活跃,大大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智力发展,其具体表现在:
①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不稳定、不持久,易被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所干扰。他们的注意范围小,往往顾了听课,就忘了记课堂笔记;或者为了记课堂笔记而顾不上听课;或者注意力不能跟上教师的讲解,抓不住课堂重点。
②记忆水平低,思维能力差。
这当中大部分学生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普遍较差,机械记忆比较偏重,对于某些物理概念,定义、定理,甚至公式、单位等,没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不能把所有记忆的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知识,更谈不上灵活应用。
另外,他们的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对某些物理问题的解答方法不能一题多解。
③观察能力普遍较差。
他们对物理实验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当教师演示或自己实验时,往往观察不到实质性的现象,更谈不上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在学习中,还存在凭自己的主观想象去推翻直接观察到的结果的现象。
2.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绝大多数物理后进生主要因为刚开始学习物理时,对物理不感兴趣,认为物理学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恶性循环。该部分学生由于不肯学,致使物理成绩差,后又由于物理成绩差,继而厌学物理,发展成讨厌物理老师。他们自身存在自卑感,从心理上讨厌物理,沦为物理后进生。
3.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较大。
很多物理后进生受到目前社会环境的影响,认为继续升学花费很大,不如混个初中文凭然后外出打工,能赚大把的钱,“学习无用”的想法泛滥滋长。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物理教学成绩,教师应抓住主要矛盾,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转化后进生的措施
1.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效率和效果。
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和学生谈心、交流,想他们之所想,让他们在学校里真正地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无拘无束地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一定会得到学生的尊敬。“爱屋及乌”的道理就会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他们就会喜欢听你的课,从而对你的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如果教师经常训斥他们,则会导致产生师生隔阂甚至对立,学生对教师本身失去兴趣,随之而来的是对教学工作的极大损害。
②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方法、语言技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过去由于教师多采用教师单纯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往往出现精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等坏习惯。这时教师可利用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者在教学中适当插入一个小故事或者采取提问式方法,使他们的精力重新回到课堂中来,把本来呆板、枯燥无味的教学活动转化成一堂生动、活泼、有滋有味的课。课堂教学师生气氛越浓,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越高,学生的兴趣就越容易培养。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察是感性的认识过程,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使其直接感知事物,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课堂上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教师应使其可视度高、清晰度高、精确度高,时常提醒那些后进生注意观察的对象和现象。教师应有目的地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观察,使后进生们了解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不易煮熟的食物,为什么放在高压锅里容易煮熟?盛水的缸为什么口大底小?下雨过后夜间走路,向着月光走,暗处是水还是亮处是水?通过观察,产生疑问,学生就能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物理答案。
2.注意概念教学,让后进生们明晰概念的内涵。
物理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处于突出地位,在于它能够使学生从繁多的物理现象中去逐渐认识、完善自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并上升到理性上来。后进生们往往输在“概念”这个起跑线上。所以教师要让后进生理解概念的全部内涵及概念包括的全部对象、范围,使之成为学生观察实验、理解实验、解答物理问题的思维基础。
①举例要全面。
学生出现错误最多的是把物理概念内涵的扩大或外延缩小。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如果教师只举推、拉、提、压、碰撞、摩擦等物体直接接触而产生力的例子,就会造成“物体不接触,当然不会产生力的作用”的错误。又如在讲“沸点”时,教师只举常温常压下水在100℃时沸腾的例子,学生就易形成“90℃的水当然不会沸腾”的错误想法。
②思维加工要严密。
分析事物的特点或属性,教师要综合事物的各种特点之间的联系和关系,然后进行比较、分类,看哪些特点或属性是共同的、本质的,哪些特点是分散的、非本质的、可有可无的,最后进行抽象,抽出其中本质的、共同的属性,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法,深入浅出地阐述。
3.改革物理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在日常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凡是应该由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均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凡是演示实验,教师做完后,应鼓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仿照着去重做一遍,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做实验的乐趣;凡是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均全部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得出结论,直致应用结论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凡是课本安排的课外小制作、小实验,教师都要布置学生积极完成,教师及时指导,解难答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满堂灌方法,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质疑,自己获取知识。
其次,教师要“逐步培养后进生们”课后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使所要学的物理知识的难点分解在课前或课后。
再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注意挖掘物理后进生的潜在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一旦发现他们学习物理稍有进步,教师就应大力表扬和鼓励,以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良性循环。
4.培养良好习惯,促进后进生自主学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学生正处在新习惯养成的阶段,自觉、主动、持久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主体终身学习,进而转化为优良的性格和美好的品德。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学习,教师才能轻松教学,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社会后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作为教师,一定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后进生不会学、学不好、不敢放手,题题都讲,事事包办。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不会思考,反而会失去自主学习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做到关爱、启发、激励,充分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