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院校管理是高等院校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影响院校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针对目前高等院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院校管理理念、顶层设计、管理系统、管理运行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钟秉林说,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需要层级式的管理,不能处于无序状态,加强行政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是任何一所大学都应重视的问题。然而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现状是从不缺少管理,但缺少科学化管理。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等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一、高等院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管理理念有些偏差。主要体现在:管理重人治轻法治,习惯于主观决策、经验决策和微观决策,乐于权力决策、自利决策和随意决策。管理决策规范化、法制化不足,科学化、民主化常常显得苍白脆弱和形式化;管理重惩戒轻教育,多数管理往往是疲于应付眼前的事,并没有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究,进行预防。结果只能是摁下葫芦浮起瓢,相似的问题不断重复出现;管理重形式轻效益。重形式的管理即只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而重效益的管理则是要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完成,不仅注重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且注重“教”和“学”的实际效果。
(二)高等院校管理顶层设计不够科学。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院校作为培养输送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注重管理顶层设计。目前全国院校推行的绩效管理,虽然个别的确有真正内行的绩效管理专家参与设计与调整,但多数都是凭感觉、凭经验、凭偏好、凭领导意志而定,没有经过仔细的科学研究和验证,基本上都只重在指标设计和标准设定。由于对绩效管理理解不深且随意,因此院校对绩效管理顶层设计的理解和把握也就无法抓到要害、扣住实质,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可信度都很让人怀疑。这样按原本就有背绩效管理精神和原则的习惯做法做下来的所谓绩效管理——实质是徒有其形的行政考评,仅仅是为了更好实施年终评先评优和发奖而略作细化的考核改进。
(三)高等院校管理系统不够合理。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主要是与基本管理职能和运行性管理职能的划分、设定和配置不够科学、得体直接相关。管理系统中存在不少还需要大力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基本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具体任务之间的科学协调问题。总之,院校管理系统结构不合理,主要包括院校组织设计不合理,管理层级过多,组成设定分工过多,部门设置分工过细,承担和履行职能常常交叉。这些问题一直在累积叠加、日益交固,未能得到全面、深入、系统、科学的分析和治理,导致当前高等院校管理系統消耗大,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的不合理现状。
(四)高等院校管理行为有待完善。一是管理决策上通常是看见多少就改多少,着急什么就先改什么,而来不及深入研究、系统考虑和全盘设计,致使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已出现,甚至管理活动本身也因不够科学而添累加烦。二是管理运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妥当甚至不正确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措施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大量浪费;管理执行缓慢,管理效率低下;选择性地执行政策和上级指令。总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着法子,找足理由,糊弄上级,扭曲上级决策。更有甚者为造政绩,不惜大搞造假活动,以便赢得院校好评和上级青睐。三是管理监督无力、救济不畅,对管理行为约束规范不足,造成违规违纪成本低,制度规范对有些人来讲形同虚设。
二、高等院校管理对策
(一)转变更新高校管理理念。高度决定视野,没有扎实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做功底、做支撑,就不能对管理进行科学、系统、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当然就梳理不出管理中实际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症结所在。院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与理想目标是服务不是管理,不能把院校管死,而是着眼于增强院校活力,调动院校师生积极性,营造奋发有为、和谐有序的院校环境。因此,管理层要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艺术的修养,尤其是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的培植,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院校应购买一些紧贴当前实际的管理书籍配发给管理者,并要求定期上交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给管理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院校应组织管理理论培训班,聘请名家学者进行管理的分析讲解,拓宽管理者的视野;院校应通过组织管理骨干外送到先进管理单位学习,受外界先进理念、先进环境的影响,进而提高自身管理者的素养。
(二)科学制定院校管理顶层设计。院校管理顶层设计是关于院校的角色定位、发展目标、人文环境的整体规划蓝图,是关乎着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的大方针、大方略,制定必须慎之又慎、科学严谨。首先,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师生的实际状况、院校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影响顶层设计的内部因素。看清院校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院校发展的趋势走向,进而找准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其次,院校管理顶层设计的过程要科学民主、集思广益,防止“一言堂”、片面化。邓小平曾说:“七嘴八舌不可怕,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最后,院校管理顶层设计更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从实践中检验、修正顶层设计。院校管理实践表明,管理是手段,服务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稳定不是死气沉沉,秩序不是鸦雀无声。师生自愿参与的院校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院校管理;师生自觉创造的院校稳定才是真正的院校稳定。
(三)优化配置高校管理系统。一方面要合理配置院校管理系统,以往师生对生活学习要求少、需求少,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相对单一,管理系统相对简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院校管理系统也应紧随其发展,适时调整。能否满足师生合理诉求,及时调解复杂矛盾,有效保障师生权益,直接反映着院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我们要适应院校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师生利益发生冲突时可以协调,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申诉,群体之间出现矛盾时可以协调,正当权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要优化高效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管理运行的平台和基础,其合理性、科学性是决定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院校管理系统应整合类似职能部门,精简部门和人员,消除臃肿现象。院校应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沟通协调,防止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等内耗。
(四)完善高效的管理运行模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高效、集约化的运行模式是建设一所现代大学的基础性工程。因此,要站在历史高度,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设计院校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院校管理应遵循“决策民主化、工作流程化、岗位职责化”的原则,一方面决策上要确保科学民主,以民主形式防止独断,以会议形式防止片面。发言前充分调查,决策前充分酝酿,确保政策措施的合理、科学。另一方面建立顺畅高效执行系统。职责上要权责明晰,责任到人。落实上管理者要自身作则,率先垂范。考核上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系统,杜绝一锅煮搞平均,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三是完善管理过程监督控制。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各个子系统、各执行环节、各执行部门的责任制,通过规范的制度安排,形成严密、高效的运行机制;还要加大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和惩处力度,增加违规违纪的成本,促使师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邱霈恩.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5).
[2]李向红.略论双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发展研究,2006,(04).
[3]胡敏华.基于素质构件的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3).
[4]李如龙.对双语教学的几点理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关键词: 高等院校管理 存在问题 对策
钟秉林说,大学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需要层级式的管理,不能处于无序状态,加强行政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是任何一所大学都应重视的问题。然而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管理现状是从不缺少管理,但缺少科学化管理。普遍存在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等院校在管理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
一、高等院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等院校管理理念有些偏差。主要体现在:管理重人治轻法治,习惯于主观决策、经验决策和微观决策,乐于权力决策、自利决策和随意决策。管理决策规范化、法制化不足,科学化、民主化常常显得苍白脆弱和形式化;管理重惩戒轻教育,多数管理往往是疲于应付眼前的事,并没有对问题的根源进行深究,进行预防。结果只能是摁下葫芦浮起瓢,相似的问题不断重复出现;管理重形式轻效益。重形式的管理即只满足于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满足于教学不出问题。而重效益的管理则是要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中心任务来完成,不仅注重教师在“教”、学生在“学”,而且注重“教”和“学”的实际效果。
(二)高等院校管理顶层设计不够科学。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院校作为培养输送人才的摇篮,更应该注重管理顶层设计。目前全国院校推行的绩效管理,虽然个别的确有真正内行的绩效管理专家参与设计与调整,但多数都是凭感觉、凭经验、凭偏好、凭领导意志而定,没有经过仔细的科学研究和验证,基本上都只重在指标设计和标准设定。由于对绩效管理理解不深且随意,因此院校对绩效管理顶层设计的理解和把握也就无法抓到要害、扣住实质,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可信度都很让人怀疑。这样按原本就有背绩效管理精神和原则的习惯做法做下来的所谓绩效管理——实质是徒有其形的行政考评,仅仅是为了更好实施年终评先评优和发奖而略作细化的考核改进。
(三)高等院校管理系统不够合理。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主要是与基本管理职能和运行性管理职能的划分、设定和配置不够科学、得体直接相关。管理系统中存在不少还需要大力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基本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与具体任务之间的科学协调问题。总之,院校管理系统结构不合理,主要包括院校组织设计不合理,管理层级过多,组成设定分工过多,部门设置分工过细,承担和履行职能常常交叉。这些问题一直在累积叠加、日益交固,未能得到全面、深入、系统、科学的分析和治理,导致当前高等院校管理系統消耗大,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的不合理现状。
(四)高等院校管理行为有待完善。一是管理决策上通常是看见多少就改多少,着急什么就先改什么,而来不及深入研究、系统考虑和全盘设计,致使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已出现,甚至管理活动本身也因不够科学而添累加烦。二是管理运作上还存在许多不规范、不妥当甚至不正确的情况。具体体现在:措施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造成大量浪费;管理执行缓慢,管理效率低下;选择性地执行政策和上级指令。总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变着法子,找足理由,糊弄上级,扭曲上级决策。更有甚者为造政绩,不惜大搞造假活动,以便赢得院校好评和上级青睐。三是管理监督无力、救济不畅,对管理行为约束规范不足,造成违规违纪成本低,制度规范对有些人来讲形同虚设。
二、高等院校管理对策
(一)转变更新高校管理理念。高度决定视野,没有扎实的科学的管理理论做功底、做支撑,就不能对管理进行科学、系统、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当然就梳理不出管理中实际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其症结所在。院校管理的最高境界与理想目标是服务不是管理,不能把院校管死,而是着眼于增强院校活力,调动院校师生积极性,营造奋发有为、和谐有序的院校环境。因此,管理层要注重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管理艺术的修养,尤其是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的培植,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院校应购买一些紧贴当前实际的管理书籍配发给管理者,并要求定期上交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给管理者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院校应组织管理理论培训班,聘请名家学者进行管理的分析讲解,拓宽管理者的视野;院校应通过组织管理骨干外送到先进管理单位学习,受外界先进理念、先进环境的影响,进而提高自身管理者的素养。
(二)科学制定院校管理顶层设计。院校管理顶层设计是关于院校的角色定位、发展目标、人文环境的整体规划蓝图,是关乎着大学的生存与发展的大方针、大方略,制定必须慎之又慎、科学严谨。首先,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师生的实际状况、院校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影响顶层设计的内部因素。看清院校自身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院校发展的趋势走向,进而找准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其次,院校管理顶层设计的过程要科学民主、集思广益,防止“一言堂”、片面化。邓小平曾说:“七嘴八舌不可怕,可怕的是鸦雀无声。”最后,院校管理顶层设计更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从实践中检验、修正顶层设计。院校管理实践表明,管理是手段,服务是根本,不能本末倒置。稳定不是死气沉沉,秩序不是鸦雀无声。师生自愿参与的院校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院校管理;师生自觉创造的院校稳定才是真正的院校稳定。
(三)优化配置高校管理系统。一方面要合理配置院校管理系统,以往师生对生活学习要求少、需求少,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相对单一,管理系统相对简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师生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院校管理系统也应紧随其发展,适时调整。能否满足师生合理诉求,及时调解复杂矛盾,有效保障师生权益,直接反映着院校管理水平的高低。我们要适应院校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让师生利益发生冲突时可以协调,利益受到损害时可以申诉,群体之间出现矛盾时可以协调,正当权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要优化高效管理系统,管理系统是管理运行的平台和基础,其合理性、科学性是决定性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院校管理系统应整合类似职能部门,精简部门和人员,消除臃肿现象。院校应明确岗位职责,强化沟通协调,防止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等内耗。
(四)完善高效的管理运行模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制和高效、集约化的运行模式是建设一所现代大学的基础性工程。因此,要站在历史高度,以改革、创新的姿态设计院校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院校管理应遵循“决策民主化、工作流程化、岗位职责化”的原则,一方面决策上要确保科学民主,以民主形式防止独断,以会议形式防止片面。发言前充分调查,决策前充分酝酿,确保政策措施的合理、科学。另一方面建立顺畅高效执行系统。职责上要权责明晰,责任到人。落实上管理者要自身作则,率先垂范。考核上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系统,杜绝一锅煮搞平均,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三是完善管理过程监督控制。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各个子系统、各执行环节、各执行部门的责任制,通过规范的制度安排,形成严密、高效的运行机制;还要加大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和惩处力度,增加违规违纪的成本,促使师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邱霈恩.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相关分析.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5).
[2]李向红.略论双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教育发展研究,2006,(04).
[3]胡敏华.基于素质构件的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思路[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3).
[4]李如龙.对双语教学的几点理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