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陷入虚幻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的电影叙事方式更为沉静和不张扬,不做单纯的道德判断,而是通过个性鲜明的纪实性风格和边缘化风格展开叙事。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电影主题一直执着于关注底层形象,镜头着力表现底层人物,将底层边缘人物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引发观众对这个群体的沉思。贾樟柯对底层人物的高度关注,不仅对他自身电影创作风格有所影响,对第六代导演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透过贾樟柯山河故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贾樟柯影片里的底层人物,同时也对影片背后的深层意义进行了深度思考。
关键词:人物形象、山河故人、贾樟柯
一、关于贾樟柯的电影风格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坚持以“历史的记录者”姿态拍摄电影,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他的电影先后塑造了小偷、矿工、妓女、移民、下岗工人等一系列边缘人物形象,弥补了底层平民电影的缺失,具有强烈的边缘意识及底层意识。本文旨在对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中的边缘人物形象及烘托手法进行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归纳分析法与例证研究相结合,通过仔细研究影像资料,归纳出小人物形象的共性特点,并选取典型的电影片断进行实证。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贾樟柯人物形象的创作内涵。分析电影中边缘人物的共性状态和特点,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分析了他们的生存状态。第二是探讨了坚持边缘人物题材创作的原因,主要是由贾樟柯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以及艺术追求所决定的。第三是研究小人物形象的影像表现方式,主要分析了叙事模式、演员运用、声音处理以及镜头使用的特点。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以小窥大,在当今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国产电影题材选择和人物塑造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借鉴。
贾樟柯导演前期的片子所表达的中心,几乎是人们或者社会所忽略的角落又或者是不愿直面的一些尖锐问题。早期作品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是在老家山西汾阳拍摄,不满现实的作品,记录了无数令他难忘的人和事,一草一木都变成电影里的一点一滴。《三峡好人》一直到后来的《山河故人》贾导追寻的也一直是小人物的悲喜。
二、影片中的人物影像表现方式
《山河故人》中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表达了导演情怀也点明了故事结构:女主的三段生命成长的时期。整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又一个从在一起到最终离开的过程。结构虽然是三分,但并不松散,中间特殊的符号与意象也是连接片子的亮点。在影片前段,赵涛陷入三角戀时,在汾阳县城出现的扛刀的小男孩,一个长镜头记录的男孩走过一整条街。再到后期赵涛回乡祭奠父亲,又出现的长镜头是扛刀的大男孩走过一整条路。扛刀的人指代的是时间的流逝,山河已去。而“关刀男孩”随着时间流逝依旧扛刀前行,到现代的社会环境已经显得格格不入,隐喻着关刀文化所指代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这几个空镜的处理也表达民间传统文化所承受的孤独,在贾樟柯的镜头前,他们见证着山河巨变,历史变迁。
影片开头以音乐《Go west》开始,结尾也以《Go west》结束,九十年代迪斯科歌曲把观众拽回那个年代,感受当时年轻人迎接新世纪的欢乐,有极强的代入感,用经典音乐营造的怀旧气氛,影片也从这个年代的汾阳县城开始。音乐一开始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和气氛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在影片结尾处,当年迈的赵涛在雪地里,伴随着《Go west》孤独起舞,却依旧满带微笑,是对人生的态度也是对整部片子的总结:山河已去,故人依旧。有许多朋友看到最后这个镜头的时候,泪光闪闪,这也许就是电影的声音和画面的魅力。用音乐来抒发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情或者情怀,音乐的本质是情感的起伏和运动,片中插曲《珍重》的出现,是另一个重要的情感表达出口。在片中赵涛的感情初期《珍重》的出现是赵涛对梁子感情的出口,在赵涛经历离婚,父亲去世,与儿子一起回家时,在火车上出现的《珍重》是赵涛对儿子感情的出口。母子之间心灵沟通失败,同样的无法形容,在沉默的空隙,音乐进入。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对片中角色的理解,同样是对整部片子的情感的顺延。片中的这两首音乐除了充当叙事线索以外,对比也很明显,《珍重》总是在悲伤和抑郁的时候出现,《Go west》则是面向未来,积极向上。两种情感交叉出现,增添了影片的张力。
三、结语
贾樟柯的电影,充满了隐喻,意象和符号,层层递进:影片中儿子Dollar的名字,黄河,张晋生的枪包括贯穿整部片子的方言。影片的三段时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样的编剧也隐喻着贾樟柯一路走来的态度,片中梁子扔向房顶的钥匙以及赵涛给儿子的钥匙,是母子之间的视觉编码,片尾儿子在国外只看到钥匙记不得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又可以表达为对祖国的思念。贾导的片子在戛纳和威尼斯这种电影节上提名和获奖颇多,在国内却并不相同。商业性和艺术性是电影电视永远要面对的现实,也包括受众的审美能力和接受水平。《山河故人》相比较于贾导的其他影片,讲的是人与生命的大格局在内容的表达方式有所柔和,将镜头更加靠近人物,时代变迁,当涛一人在雪地里孤独起舞结尾处突然变亮的光线,照亮涛的笑容也是对这三段时空三段结构的总结。音乐把人拉回到影片的开头,那一年,山河依旧,故人相伴。
关键词:人物形象、山河故人、贾樟柯
一、关于贾樟柯的电影风格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中最杰出的代表,他坚持以“历史的记录者”姿态拍摄电影,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他的电影先后塑造了小偷、矿工、妓女、移民、下岗工人等一系列边缘人物形象,弥补了底层平民电影的缺失,具有强烈的边缘意识及底层意识。本文旨在对贾樟柯电影《山河故人》中的边缘人物形象及烘托手法进行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归纳分析法与例证研究相结合,通过仔细研究影像资料,归纳出小人物形象的共性特点,并选取典型的电影片断进行实证。在总结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贾樟柯人物形象的创作内涵。分析电影中边缘人物的共性状态和特点,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分析了他们的生存状态。第二是探讨了坚持边缘人物题材创作的原因,主要是由贾樟柯自身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以及艺术追求所决定的。第三是研究小人物形象的影像表现方式,主要分析了叙事模式、演员运用、声音处理以及镜头使用的特点。通过对贾樟柯电影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以小窥大,在当今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国产电影题材选择和人物塑造总结经验教训,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借鉴。
贾樟柯导演前期的片子所表达的中心,几乎是人们或者社会所忽略的角落又或者是不愿直面的一些尖锐问题。早期作品的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是在老家山西汾阳拍摄,不满现实的作品,记录了无数令他难忘的人和事,一草一木都变成电影里的一点一滴。《三峡好人》一直到后来的《山河故人》贾导追寻的也一直是小人物的悲喜。
二、影片中的人物影像表现方式
《山河故人》中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表达了导演情怀也点明了故事结构:女主的三段生命成长的时期。整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又一个从在一起到最终离开的过程。结构虽然是三分,但并不松散,中间特殊的符号与意象也是连接片子的亮点。在影片前段,赵涛陷入三角戀时,在汾阳县城出现的扛刀的小男孩,一个长镜头记录的男孩走过一整条街。再到后期赵涛回乡祭奠父亲,又出现的长镜头是扛刀的大男孩走过一整条路。扛刀的人指代的是时间的流逝,山河已去。而“关刀男孩”随着时间流逝依旧扛刀前行,到现代的社会环境已经显得格格不入,隐喻着关刀文化所指代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这几个空镜的处理也表达民间传统文化所承受的孤独,在贾樟柯的镜头前,他们见证着山河巨变,历史变迁。
影片开头以音乐《Go west》开始,结尾也以《Go west》结束,九十年代迪斯科歌曲把观众拽回那个年代,感受当时年轻人迎接新世纪的欢乐,有极强的代入感,用经典音乐营造的怀旧气氛,影片也从这个年代的汾阳县城开始。音乐一开始给观众带来的感受和气氛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在影片结尾处,当年迈的赵涛在雪地里,伴随着《Go west》孤独起舞,却依旧满带微笑,是对人生的态度也是对整部片子的总结:山河已去,故人依旧。有许多朋友看到最后这个镜头的时候,泪光闪闪,这也许就是电影的声音和画面的魅力。用音乐来抒发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情或者情怀,音乐的本质是情感的起伏和运动,片中插曲《珍重》的出现,是另一个重要的情感表达出口。在片中赵涛的感情初期《珍重》的出现是赵涛对梁子感情的出口,在赵涛经历离婚,父亲去世,与儿子一起回家时,在火车上出现的《珍重》是赵涛对儿子感情的出口。母子之间心灵沟通失败,同样的无法形容,在沉默的空隙,音乐进入。给观众带来的不仅是对片中角色的理解,同样是对整部片子的情感的顺延。片中的这两首音乐除了充当叙事线索以外,对比也很明显,《珍重》总是在悲伤和抑郁的时候出现,《Go west》则是面向未来,积极向上。两种情感交叉出现,增添了影片的张力。
三、结语
贾樟柯的电影,充满了隐喻,意象和符号,层层递进:影片中儿子Dollar的名字,黄河,张晋生的枪包括贯穿整部片子的方言。影片的三段时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样的编剧也隐喻着贾樟柯一路走来的态度,片中梁子扔向房顶的钥匙以及赵涛给儿子的钥匙,是母子之间的视觉编码,片尾儿子在国外只看到钥匙记不得母亲,对母亲的思念又可以表达为对祖国的思念。贾导的片子在戛纳和威尼斯这种电影节上提名和获奖颇多,在国内却并不相同。商业性和艺术性是电影电视永远要面对的现实,也包括受众的审美能力和接受水平。《山河故人》相比较于贾导的其他影片,讲的是人与生命的大格局在内容的表达方式有所柔和,将镜头更加靠近人物,时代变迁,当涛一人在雪地里孤独起舞结尾处突然变亮的光线,照亮涛的笑容也是对这三段时空三段结构的总结。音乐把人拉回到影片的开头,那一年,山河依旧,故人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