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光落在50年后的中国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3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在从跨国公司的生产基地向市场转变,2005年以后,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成立研究开发子公司,开始在中国研发适合于中国,更能走向世界的技术及产品。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事业规模达8600亿日元。董事长平田信正对消费者、客户、媒体说得最多的是:“我们是中国的东芝,只有中国经济发展了,才有我们发展的机会。东芝愿与中国经济一起成长。”
  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平田信正,在中国已经工作了将近6年。集团下面有63家公司,事业规模达8600亿日元,面对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他要处理各种突如其来的业务,奔波于中国大江南北之间,但平田心里从不忙碌于日常业务,他心里有把尺子,把时间推到50年以后,看那时中国在如何发展,东芝公司该在哪些地方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东芝公司的企业链条特别长。小到一台电视,大到一家电梯厂、核电厂的设备制造,包罗万象。如何经营这样的企业,今后在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经济》杂志2月14日采访了平田信正。
  
  看好电力市场
  
  《经济》:最近,东芝在国际核电市场的举措,让人们开始知道东芝也是一家生产重型发电设备的厂家,在核电上也有很高的技术和制造能力。
  平田信正:我们在发电设备、发电厂的控制体系等方面都是世界最大最强的厂商之一。
  东芝一直在社会基础设施方面,包括社区、公共设施、运输、制造业和环保等多种领域提供发展、传送、操作和服务等业务。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知识,使东芝在促进社会和技术的进步、保证社会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与电力系统部门提供社会与经济长期发展所必须的核电、火电及水电机组等电力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其中包括承建核电站、地热发电站、水力发电站、电力流通和变电系统等项目。在中国,东芝着重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输变电和配电五个方面参与其建设与发展。除了提供相关的成套设备(如著名的北仑港发电站、韩城火力发电站),还建立了多家独资、合资公司,生产工业用各种大型变压器、空气隔离开关、数字式继电保护器、避雷器、开关柜、UPS等,向不断扩大的中国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2004年9月,东芝等厂商联合承接了山西省西龙池大型抽水发电厂项目。这是日系厂商首次在华承接抽水发电项目。据悉,该项目世界排名第二的高落差发电厂,最大扬程703米。
  在靠近日本海的柏崎市,东芝建造的世界上惟一有运行业绩的最大的第三代核电站,其功率是135万千瓦,从1996年开始一直在运行。
  《经济》:日本市民对核问题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为什么东芝却能做了这么大的核电站?
  平田信正:当然我们把安全性、信赖性放在了第一位,但发展核电站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这些与能源的稳定供给是分不开的。解决能源问题不能不考虑其经济性、环保。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各有利弊,核电站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比如它的初期投资也比较大,但进入运行期以后,能稳定地提供电力。
  《经济》:日本的电力有多少是从核电站来的?
  平田信正:30%左右。
  《经济》:这么高的比率是怎么达成的?
  平田信正:日本国内有几家设备公司在竞争。除了东芝能生产核电设备外,三菱重工、日立也能生产。几家公司既竞争,也合作。没有先进、安全的技术,就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这和其他国家不太一样,日本政府愿意让国内企业通过竞争把技术提高上去。
  《经济》:东芝是怎样做过来的呢?
  平田信正:一个有历史的企业,最重视的是自己的信誉。东芝有130年的历史,其中做发电方面的设备、参加发电厂建设的历史也很长。早在1955年,我们已经开始做核电方面的调查研究了。在具体的运做上,我们非常重视环保问题,重视质量及交货期。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不论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都采取对外公开信息的方式解决。
  50年前日本还没有很强的实力和这个领域的欧美巨头企业竞争,但现在我们在很多方面能和他们平起平坐,或者是已经能与之竞争了。
  《经济》:做强的原因是什么?
  平田信正:不断地变革。在竞争过程中,只有变革自己,才能和对方竞争。外部压力是变革的动力,贪图安逸就不会有变革。
  《经济》:中国最近很缺电,今后中日之间在发电方面的合作是不是会有很多?
  平田信正:当然是。刚才我说过在电力设备、发电站方面我们与中国已经有合作,今后在相关技术的转让、在发电站设备的选用上、在合作设计等各个方面都会很大的进步。
  
  经营本地化
  
  《经济》:东芝在中国有63家企业,有2万多的职工在工作。平田先生是怎么管理这些企业的?
  平田信正:东芝(中国)有限公司如同一个持股公司,向下属的企业出资,进行品牌管理、培养人才。公司的副总裁是中国的雷海涛先生,不远的将来,东芝(中国)公司的总裁也许也要由中国人来出任。我在过去的近6年里,一直在推进经营的本地化。
  2000年我来中国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变化很快。能与中国的变化合拍,才能把企业经营好。到任后,我主要做两件事,一个是培养人才,再一个就是经营的本地化。人才培养出来了,本地化自然就能进展得更快,东芝成为中国的东芝。
  《经济》:如何让经营也本地化?
  平田信正:我们的经营理念中常用“MI(Management Innovation 经营革新)”(六个希格玛)这个词,经营的本地化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此外,我们有一个虚拟的“东芝中国教育学院”,在这里教育和培训了很多中间管理人员。在管理人员的选用上,我尽可能用中国本地人。管理层中有不少人是从别的企业要来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要靠中层管理人员的有效经营。我今后也会不断地增强经营本地化。
  东芝1972年进入中国,到现在有34年的历史了。其中1991年以后东芝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我们想在这里建设一个理想的企业,在独资企业方面做起来比较容易,加上我们在欧美的经验,在合资企业方面我们也能做好。
  《经济》:您感觉中国的企业文化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吗?
  平田信正:东芝在中国有长年的事业经验,我本人已经在中国工作了近6年,这里有2万名职工在工作。我发现中国的年青人知识水平高,头脑明晰,工作热情,性格开放。我在欧美、日本都工作过,我觉得中国年轻人的水平在世界上是属于领先的。
  时代变化、知识水平、经营速度,从这些角度上看,我觉得中国要比日本快。如果把日本文化和中国的人才结合起来,就能造就出一种新的企业文化。这种新企业文化不同于现有的日美欧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东西。
  
  做成中国的东芝
  
  《经济》:刚才平田先生谈到企业要成为“中国的东芝”。具体地是怎样实现这个理念的?
  平田信正:首先要让市民知道东芝是这里的一家优秀的企业市民。我们愿意在公益活动方面作出努力。2004年及刚刚过去的2005年,东芝都获得了“光明公益奖”,这项奖是中国非常具有影响的公益奖之一。我们与共青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每年建设两所希望小学,其他方面的公益事业我们参加得很多,如非典时期、自然灾害时期的捐赠等等。
  《经济》:我们看到这些年东芝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平田先生刚刚到中国的时候事业规模为2000亿日元,但到了2005年已经上升到8600亿日元,增长了4倍多。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原因是什么?今后的目标又是什么?
  平田信正:只有在成为优秀企业市民,企业才能获得发展。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出现我们公司的规模扩大。我希望到近年把规模做到1万亿日元,让中国事业每年提升20%。
  《经济》:平田先生提出这样的计划的根据是什么?
  平田信正∶中国在2008年有奥运会,以后还有世博会等。东芝过去在中国以生产为主,近些年加强了在中国的销售,这两年在研发方面迈出了非常大的步伐。在中国不能总是埋头于日常的经营数据,如果用50年的时间尺度来预测中国发展的话,人们会得出在技术上该怎么办,在投资上该如何推进,在市场开拓上应该做哪些工作等等一系列的结论。
  《经济》:看来平田先生已经有十分明确的战略目标。
  平田信正:是的。我的思路是,强化“MI”(经营革新),让经营更本地化。我们已经做了这方面的工作,但我觉得还不够,还能更本地化,把东芝(中国)做成中国的东芝。通过这些把东芝(中国)有限公司的企业强化起来,让整个集团强化起来。其他的如品牌战略、危机管理、职工教育也是我非常关心的。
  
  平田信正
  自2000年6月起,任东芝公司中国总代表、东芝(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主席执行官。
  平田在东芝公司长期担任能源业务,和国际上有比较多的业务联系。1994年公司让不到50岁的平田牵头全面开拓中国方面的工作,其部下是资历、岁数都要比他大出许多的东芝各部部长,这让平田感到十分意外。那时,平田还不是中国问题专家,由他来开拓中国业务,等于让他在中国创新,等于把东芝公司未来中的很大一部分交给了他。平田除了广泛地征集东芝老将们的意见外,还在公司内部招兵买马,用半年的时间构筑了现在东芝(中国)公司的框架。
  1999年,平田任亚洲总代表。现在,平田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中文进行讲演。2005年4月,东芝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东芝公司成立130周年,中国东芝企业集团成立10周年的庆典活动时,他就是直接使用中文进行的讲演。平田把那天的庆典气氛推向了高潮。
  平田1945年生,1968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同年就业于东芝公司。在公司内曾受到当时的总裁,日本财界领袖土光敏夫的熏陶,后又多年跟从前任总裁渡里杉一郎(现任日中经济协会会长、日中东北开发协会会长)南征北战,是肩负东芝公司未来的几位重量级人物之一。
  
  东芝公司
  日本东芝公司在《财富》世界500强中排名72位。总部设在东京。2004年,总资产为4万5714亿日元,销售额为5.8361万亿日元,职工人数是16.5万千人。
  东芝公司主要有三个部门∶(1)以电力为主的社会基础设施部门,(2)电子器件事业部门,(3)数码产品事业部门。
  1972年中日建交后,东芝作为第一批进入中国的日本企业,开始向中国转让技术,出口电子产品。1991年以后开始在中国直接投资,1995年以后又开始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开拓。2000年平田信正出任中国公司董事长,他开始在中国构建全方位的综合事业,2001年成立知识产权部、研究开发部,2002年投巨资在杭州成立IT工业基地,成立了中国客户服务中心。2005年将该公司在中国的事业规模做到8600亿日元。
其他文献
中国对自己基本经济面的认识存在这么大的偏差,当如何来看待在巨大认识偏差基础上制订的经济政策?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微妙关系着眼,可以获得一个独到的视角    2005年12月2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公布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初步结果,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约为16万亿元,比年快报核算数多出2.3万亿元。多出的部分主要源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多出近2.13万亿元。由此,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
期刊
他曾是一个卖冰棍的农民,现在是福布斯中国富豪。他成功的决策大多来自神奇的直觉,他有着粤商那种典型的花岗岩般的意志与偏执的自信     “没有在行业中做到全球最大,决不改变主业。”李兴浩用他那“广式普通话”宣扬着志高空调的追求,中气很足,慷慨激昂,有时还挥动紧握的拳头,似乎每一次讲话都是面对着16000余名职工。  “好像坐下来就不自在。”今年42岁的广东志高空调董事长李兴浩说,这是他个性的表露方式
期刊
作为推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先行者”,PECC在催生了APEC之后,似乎走向了边缘化,但近年来其成为推动“亚洲经济共同体”宏伟构想的活跃力量    在正式就任太平洋经济合作(PECC)中国全国委员会会长两个月之后,梅平仍谦称“尚未完全进入角色,需在干中不断学习”,但事实上,在接受《经济》杂志专访时,这位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资深外交官对于PECC的历史与现状、中国PECC的定位以及2006年的工
期刊
改革目前尚未触及如何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的问题,而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的关键是合理划分县乡两级机构的职能    2005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关于“进一步精简乡镇机构和财政供养人员,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建制”的要求,全国各地积极推进乡镇改革,着眼于减人、减事、减机构,对乡镇内设机构实行综合设置,严格控制乡镇领导职数,从严核定和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以
期刊
透视永煤的奇迹,必须还从在巴西的国际舞台上声名鹊起的陈雪枫谈起。  陈雪枫是顶着永煤被兼并的巨大风险,在企业员工们对企业几近绝望的情绪中上任永煤集团的带头人的。人们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这位消瘦的新到来的企业带头人,陈雪枫用坚毅而有神的目光回答他们。  在对企业进行很短的调查后,陈雪枫得出了第一个结论:永煤的一时“沉沦”,有体制的深层原因,也有管理不善的原因。解决深层原因非一日之功,而要扭转企业的燃眉
期刊
“何支书!——吃元宵——啦!”  ——戏曲《夺印》地主婆“烂菜花”当街的吆喊    家乡,是一个缺少歌声的地方。现在人们盖房时,也不再吟唱过去的“夯歌”了,那夯地基、扛着房梁上房时抑扬顿挫的歌声,已经逝去了。真要细究起来,现在大概很少有人能再说全歌词、拿准曲调了。以往这个在家乡仅有的、还能听到唱歌的场面,而今也不存在了。所以我一直以为家乡是一个缺少音乐韵律的地方。  不擅长用引亢高歌来表达感情,这
期刊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幅员4271平方公里,为“七山一水两分田”,是川陕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进入21世纪后,宣汉成为新闻热点:它的地层下面居然同时埋藏着一个古国和一座汽田。    巴国王陵    大约4000多年前,一支勇猛剽悍的民族——古代巴人在川东北地区悄然崛起,又在2000多年前神秘地消失。散见于历史史料、文献的点滴记载,始终说不清楚在大巴山的
期刊
Fairfield Greenwich Group(FGG)成立于1983年,是一个知名的对冲基金。到2005年10月为止,FGG旗下管理着超过90亿美元的资产。它是一个员工持股公司,拥有75名员工,其中13名为股东。FGG是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的投资顾问和经纪人公司,它还在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登记注册。  杰弗瑞·特科尔1969年获得布鲁克林法学院博士学位,并在1970年开
期刊
在永煤采访,记者想得最多的是,永煤的各项管理手段和措施为什么能十分顺利的推行。有的管理制度是极其严格的,甚至残酷的,关系到管理层的上下和员工的进退。但永煤的各级干部和员工,都对身边的管理充满热情,都把管理当作自己的事情;有的管理举措在许多企业也并不罕见,但永煤创造出了新的内涵,推动的有声有色。永煤管理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首先,管理的举措和手段要依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安排。许多企业技术管理走
期刊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2005年出任永煤集团下属的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这是钟朋荣第一次出任煤炭企业的独立董事,也是担任着多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钟朋荣决意担任的最后一个公司的独立董事。当记者问到是什么原因使他接受邀请、出任龙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时,钟朋荣的回答很简单,一是看好永煤集团这一内陆成长型企业,对它的管理团队有信心;二是它的改革举措具有经济学研究价值。  借永煤和上海宝钢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