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所产生的“视觉”环境能激活未成年犯对社会的亲和力,增强未成年犯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针对未成年犯监狱这一特殊的改造部门,特殊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为运用卡通形象提供了物质空间,在了解犯人“犯罪的需要”和深入理解的条件下,运用卡通形象可以达到正面信息最有效地传达目的。
[关键词]卡通形象;未成年犯;监狱空间
卡通形象在当今社会它处处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和生活。运用“艺术”的方式提高未成年人审美的情趣、进行美的教育,在一定层次上影响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将卡通形象运用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几乎没有。针对未成年犯管教所这一特殊的改造部门,特殊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为运用卡通形象改造未成年犯提供了物质保障。设想在一个理想的改造环境应该是在特殊背景中以卡通形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追溯未成年犯的犯罪原因、特点,了解犯人“犯罪的需要”。在了解和深入理解的条件下,运用卡通形象达到最有效地正面信息传播目的。
一、未成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未成年犯指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这些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还在完善过程,自控能力较低很容易犯罪,如何对未成年犯进行更为良好的改造一直是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辍学、逃学、退学现象在未成年犯中很普遍,低文化程度是导致犯罪的最根本原因,没有受过普法教育,法制观念浅薄,他们不能明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观,金钱观,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妄想不劳而获、寻求所谓的“快乐”,被黄色文化所吸引,甚至沉醉其中,在认知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区分界限模糊。当他们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时,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行为。
未成年犯人在生活中由于畸形的环境导致犯错,但他们通过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劳动改造及道德的改造中仍然对幸福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让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心态进行改造尤为重要。
“爱心—尊重—信赖—沟通—改变”,构成了改造罪犯的丰富内涵。卡通形象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可以以综合性的的视角来分析卡通形象视觉心理对未成年犯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卡通形象的心理作用
希腊谚语:每个故事都能用不同的方式讲述。
视觉是人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人在不同视觉信息中构筑了个体完整视觉感受并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感受。卡通形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我们生活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卡通形象应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卡通形象能起到安抚内心、美化心灵的作用,从而达到对未成年犯改造的作用,用艺术的方式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是一种人性化的改造方式。
运用卡通形象的情境化氛围,使监狱的物态文化建设具有现代化文明的特质。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所产生的“视觉”环境能激活罪犯对社会的亲和力,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会人们如何获取真实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得出合理的结论。卡通形象借助真实的信息和情感吸引力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促成其实施说服者预期的某种行为。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于形象表达方式内在的情感吸引力。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需要图形介入。图形一直是最有保证的传递思想方式。如果未成年犯有机会会积极思考某种视觉表达中形象的内容,并将它与自己的处境相联系,那么其中的符号系统将成为持久的记忆,这种记忆能够改变未成年犯的态度。[1]
三、还原美好生活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味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它能够用任何语言加以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地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计”---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2]将卡通形象作品融入未成年犯日常生活中,使其在特殊的环境内也能通过对艺术品的视觉接触让未成年犯人在封闭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感受外界的真实,品尝到人文的情怀。
海报设计是卡通形象运用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通过视觉的引导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艺术是最直入心灵的,通过艺术的方式给未成年犯带来视觉的温暖和震撼,是一种人性化的改造方式。针对监狱这一特殊的改造部门,相对于实施强制性的惩罚要更为有效、更为人性化。
艺术在安抚人心、矫正心灵创伤、振奋人的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于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具有心灵创伤的人恰恰需要的是具有这些特点的外在抚慰刺激进行的心理安抚和关照,单纯使用语言的心理抚慰无法起到这种作用,达不到这种效果。
卡通形象的图形、色彩、文字元素可以直接影响着人的审美情趣。关键在于有目的的运用来激发未成年犯向往美好未来。促使未成年犯在美的环境下欣赏品味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远离假恶丑,走向真善美,感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净化心灵,达到改造的目的。对未成年犯而言,入狱之前是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他们感觉到改造与以前生活的落差,通过卡通形象设计所产生的视觉心理的作用,重新构建未成年犯的道德心理。良好的客观艺术环境和主观教育能真正影响未成年犯,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所产生的“视觉”的环境更是有助于未成年犯改造质量的提高。通过良好的艺术氛围激活未成年犯唤起儿时的美好回忆,增强对社会的亲和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更好的设定今后的生活目标,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更加努力的完成改造。
结语
运用卡通形象提高审美的情趣、进行美的教育,在一定层次上重建罪犯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所产生的“视觉”的环境更是为未成年犯提高改造的质量。通过卡通形象激活未成年犯对生活的向往,引导犯人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社会,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以卡通形象设计的理论来辅助教育改造的方式有着积极意义和极强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保罗 M.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82.
[2]丘斌.设计/设计[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1毛潇然(1992.11-),女,籍贯:江西省南昌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动画设计。
[关键词]卡通形象;未成年犯;监狱空间
卡通形象在当今社会它处处影响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和生活。运用“艺术”的方式提高未成年人审美的情趣、进行美的教育,在一定层次上影响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情操。而将卡通形象运用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特殊的环境背景下几乎没有。针对未成年犯管教所这一特殊的改造部门,特殊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环境为运用卡通形象改造未成年犯提供了物质保障。设想在一个理想的改造环境应该是在特殊背景中以卡通形象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追溯未成年犯的犯罪原因、特点,了解犯人“犯罪的需要”。在了解和深入理解的条件下,运用卡通形象达到最有效地正面信息传播目的。
一、未成年犯罪的基本情况
未成年犯指已满十四岁不满十八岁的人犯罪,这些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还在完善过程,自控能力较低很容易犯罪,如何对未成年犯进行更为良好的改造一直是社会各界研究的重点。辍学、逃学、退学现象在未成年犯中很普遍,低文化程度是导致犯罪的最根本原因,没有受过普法教育,法制观念浅薄,他们不能明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观,金钱观,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妄想不劳而获、寻求所谓的“快乐”,被黄色文化所吸引,甚至沉醉其中,在认知上产生了严重的偏差,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区分界限模糊。当他们的欲望难以得到满足时,铤而走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行为。
未成年犯人在生活中由于畸形的环境导致犯错,但他们通过在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劳动改造及道德的改造中仍然对幸福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让他们能够建立良好的心态进行改造尤为重要。
“爱心—尊重—信赖—沟通—改变”,构成了改造罪犯的丰富内涵。卡通形象有着极强的亲和力,可以以综合性的的视角来分析卡通形象视觉心理对未成年犯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卡通形象的心理作用
希腊谚语:每个故事都能用不同的方式讲述。
视觉是人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人在不同视觉信息中构筑了个体完整视觉感受并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感受。卡通形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我们生活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信息传播功能。卡通形象应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卡通形象能起到安抚内心、美化心灵的作用,从而达到对未成年犯改造的作用,用艺术的方式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希望是一种人性化的改造方式。
运用卡通形象的情境化氛围,使监狱的物态文化建设具有现代化文明的特质。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所产生的“视觉”环境能激活罪犯对社会的亲和力,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
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教会人们如何获取真实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得出合理的结论。卡通形象借助真实的信息和情感吸引力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促成其实施说服者预期的某种行为。信息传播越来越依赖于形象表达方式内在的情感吸引力。要改变一个人的态度,需要图形介入。图形一直是最有保证的传递思想方式。如果未成年犯有机会会积极思考某种视觉表达中形象的内容,并将它与自己的处境相联系,那么其中的符号系统将成为持久的记忆,这种记忆能够改变未成年犯的态度。[1]
三、还原美好生活
人们的这种创造性行为是自觉的,有意味的,是一种机智的、积极的努力。它能够用任何语言加以阐释,用任何方法进行实践,同时,它又可以不断地修正和改良,以臻至真、至善、至美之境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设计”---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2]将卡通形象作品融入未成年犯日常生活中,使其在特殊的环境内也能通过对艺术品的视觉接触让未成年犯人在封闭的环境中仍然可以感受外界的真实,品尝到人文的情怀。
海报设计是卡通形象运用的重要载体,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通过视觉的引导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艺术是最直入心灵的,通过艺术的方式给未成年犯带来视觉的温暖和震撼,是一种人性化的改造方式。针对监狱这一特殊的改造部门,相对于实施强制性的惩罚要更为有效、更为人性化。
艺术在安抚人心、矫正心灵创伤、振奋人的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由于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而具有心灵创伤的人恰恰需要的是具有这些特点的外在抚慰刺激进行的心理安抚和关照,单纯使用语言的心理抚慰无法起到这种作用,达不到这种效果。
卡通形象的图形、色彩、文字元素可以直接影响着人的审美情趣。关键在于有目的的运用来激发未成年犯向往美好未来。促使未成年犯在美的环境下欣赏品味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远离假恶丑,走向真善美,感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净化心灵,达到改造的目的。对未成年犯而言,入狱之前是享受正常人的生活,他们感觉到改造与以前生活的落差,通过卡通形象设计所产生的视觉心理的作用,重新构建未成年犯的道德心理。良好的客观艺术环境和主观教育能真正影响未成年犯,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所产生的“视觉”的环境更是有助于未成年犯改造质量的提高。通过良好的艺术氛围激活未成年犯唤起儿时的美好回忆,增强对社会的亲和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更好的设定今后的生活目标,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中更加努力的完成改造。
结语
运用卡通形象提高审美的情趣、进行美的教育,在一定层次上重建罪犯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所产生的“视觉”的环境更是为未成年犯提高改造的质量。通过卡通形象激活未成年犯对生活的向往,引导犯人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社会,增强回归社会的信心和勇气。以卡通形象设计的理论来辅助教育改造的方式有着积极意义和极强的操作性。
参考文献
[1]保罗 M.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82.
[2]丘斌.设计/设计[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1.
作者简介
1毛潇然(1992.11-),女,籍贯:江西省南昌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动画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