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动画艺术片中有着与日美欧不同的、独具民族特色的风格,一直备受动画界、艺术家们的关注。本文试图梳理民族化风格的流变,对中国动画进行新的审视,以利于中国动画片民族风格的复兴。
【关键词】动画片 民族化风格 流变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01-01
动画,在英文词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它是创造生命的手段,使得原本没有生命的形象获得生命与性格。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说过: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
动画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和漫画艺术的风格,融合了前卫精神与通俗文化特性,因而具有了大众化性质。同时我们看到,愈有民族性,就愈有群众性;愈有民族性,就愈有国际性。就艺术的审美价值而言,凡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为本民族群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也能给异国民族群众以美的享受。事实上,中国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或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的动画片,几乎都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
1 民族化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动画片从1926年万氏兄弟创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起,就显示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艺术片的产生是由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动画片以独特而鲜明的民族审美特征:内容上,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创作手法上,吸取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木偶戏、皮影戏、中国水墨画、剪纸、折纸艺术;结构上,大多采用中国文学惯用的线性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人物造型上,塑造被肯定、歌颂的正面形象,重视教育性;电影语言方面,长镜头多,画面平稳、节奏舒缓,很少以画面表现人物的意识及心理活动,色彩明丽。由此形成了中国动画片简洁、明快,有浓郁抒情色彩和含蓄意境美的独特风格。
2 民族化风格流变
在中国,风格的概念最早见于汉魏,用来评价人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特点的“体”。概括说,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既是形成风格的本质因素,又是风格的外在表现。动画片中就有不同的视觉风格,有写实性的视觉风格,也有非写实性的视觉风格,而中国的动画艺术片以独树一帜的题材、主题、材质基础和动画设计以及表现风格在世界动画史上添上了浓彩一笔。
2.1 不同题材来源形成的不同风格
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表达往往传达出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和风格特色。
2.1.1 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瑰丽的神话故事和优秀的民间传说,这些对于动画片的创作,无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取材自古典小说《西游记》,这部充满想象力的小说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动画片取材改编最多的一部:有《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长篇演绎,有《猪八戒吃西瓜》式的幽默小品,此外,《哪吒闹海》取自《封神演义》,《人参娃娃》、《阿凡提》、等则来源于民间传说。
2.1.2 成语、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哲理、形象的比喻、内容的教育意义而受到动画工作者的喜爱。《愚人买鞋》、《鹬蚌相争》、《螳螂捕蝉》、《三个和尚》、《南郭先生》等,既是充满哲理的寓言又是大家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且负载着民族传统的艺术趣味及审美取向,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和哲学观。
2.1.3 现实题材
现实题材作品最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因此也最容易让人接受。国产动画片中这类作品同样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意义。如《没头脑和不高兴》,告诉大家马虎和随便闹情绪往往容易铸成大错;《邋遢大王奇遇记》讲一个不讲卫生的孩子如何经历了一连串童话历险后变得整洁起来。《皮皮的故事》以对孩子们进行卫生、健康教育为主。这样的题材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因此,中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的倾向性使得影片的内容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2.2 多样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多种风格流变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皮影、木偶、年画、剪纸、折纸等艺术形式具有概括、夸张、简洁,色彩单纯、强烈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动画的造型及运动方式。特别是中国绘画中的水墨风格更是别有韵致。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在动画片的创作中都形成不同的风格。
(1)剪纸片——民族风格的独有
我国的剪纸动画片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是对民间剪纸和皮影艺术的借鉴。万古蟾在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从此开创了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新品种。“它不仅因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还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道路。”除了吸取皮影和剪纸的优点外,这部作品还将传统戏曲的服饰特点融合其中,极具民族特色。此后,《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都是剪纸动画的代表作品。剪纸艺术造型独特,其明快强烈的特性是其它造型艺术所不具有的。
(2)折纸片——民族风格的再续
折纸片是虞哲光1960年创造的美术片新品种。是利用儿童折纸的方法塑造电影的人物,具有稚拙的艺术特点。先后问世的有《聪明的鸭子》、《一棵大白菜》等多部折纸片,深受小观众的欢迎,也再次凸显了中国风格特色。
(3)水墨动画片——民族风格的创举
水墨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水墨动画片也因此带有中国本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审美风格。曾引起国际动画界瞩目的水墨动画片,是中国美术电影艺圃中极富民族风格的一朵奇葩,它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运用于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动画形式。由于要表现水和墨的渲染效果,使活动的人物没有边缘线,这就突破了动画片通常使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在技术上也是一个创举。水墨动画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最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精品。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1963年,水墨动画片《牧笛》开始运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展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
(4)其它样式——民族风格的丰富
《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等吸取了民间年画的造型与色彩;《孔雀公主》、《真假李逵》等运用了民间玩具中的泥、木、竹等造型与材料;《鱼盘》和《争执》则将民间陶瓷的绘画技法和材料特性运用到动画片中。艺术家们还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借鉴杨柳青年画创作的《人参娃娃》、《哪吒闹海》吸收民间艺术造型样式,具有中国年画装饰风格。
总之,通过从民族文化中探寻中国动画的艺术风格,使得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中国动画是有着巨大的潜力的,其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突破思维定势,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有所发挥而不致退场。
【关键词】动画片 民族化风格 流变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01-01
动画,在英文词典中的解释是“赋予生命”的意思,它是创造生命的手段,使得原本没有生命的形象获得生命与性格。动画大师诺曼·麦克拉伦说过:动画不是“会动的画”的艺术,而是“画出来的运动”的艺术。
动画艺术融合了绘画艺术和漫画艺术的风格,融合了前卫精神与通俗文化特性,因而具有了大众化性质。同时我们看到,愈有民族性,就愈有群众性;愈有民族性,就愈有国际性。就艺术的审美价值而言,凡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都为本民族群众所喜闻乐见,同时也能给异国民族群众以美的享受。事实上,中国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或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的动画片,几乎都有着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
1 民族化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动画片从1926年万氏兄弟创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起,就显示出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艺术片的产生是由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动画片以独特而鲜明的民族审美特征:内容上,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创作手法上,吸取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木偶戏、皮影戏、中国水墨画、剪纸、折纸艺术;结构上,大多采用中国文学惯用的线性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人物造型上,塑造被肯定、歌颂的正面形象,重视教育性;电影语言方面,长镜头多,画面平稳、节奏舒缓,很少以画面表现人物的意识及心理活动,色彩明丽。由此形成了中国动画片简洁、明快,有浓郁抒情色彩和含蓄意境美的独特风格。
2 民族化风格流变
在中国,风格的概念最早见于汉魏,用来评价人的体貌、德性和行为特点的“体”。概括说,风格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既是形成风格的本质因素,又是风格的外在表现。动画片中就有不同的视觉风格,有写实性的视觉风格,也有非写实性的视觉风格,而中国的动画艺术片以独树一帜的题材、主题、材质基础和动画设计以及表现风格在世界动画史上添上了浓彩一笔。
2.1 不同题材来源形成的不同风格
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表达往往传达出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和风格特色。
2.1.1 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流传下来浩如烟海的瑰丽的神话故事和优秀的民间传说,这些对于动画片的创作,无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取材自古典小说《西游记》,这部充满想象力的小说可能是迄今为止中国动画片取材改编最多的一部:有《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长篇演绎,有《猪八戒吃西瓜》式的幽默小品,此外,《哪吒闹海》取自《封神演义》,《人参娃娃》、《阿凡提》、等则来源于民间传说。
2.1.2 成语、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哲理、形象的比喻、内容的教育意义而受到动画工作者的喜爱。《愚人买鞋》、《鹬蚌相争》、《螳螂捕蝉》、《三个和尚》、《南郭先生》等,既是充满哲理的寓言又是大家口口相传、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且负载着民族传统的艺术趣味及审美取向,包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和哲学观。
2.1.3 现实题材
现实题材作品最容易让人产生认同感,因此也最容易让人接受。国产动画片中这类作品同样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意义。如《没头脑和不高兴》,告诉大家马虎和随便闹情绪往往容易铸成大错;《邋遢大王奇遇记》讲一个不讲卫生的孩子如何经历了一连串童话历险后变得整洁起来。《皮皮的故事》以对孩子们进行卫生、健康教育为主。这样的题材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因此,中国动画在题材选择上的倾向性使得影片的内容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2.2 多样艺术形式的借鉴形成多种风格流变
中国民间美术中的皮影、木偶、年画、剪纸、折纸等艺术形式具有概括、夸张、简洁,色彩单纯、强烈等特点,这些特点都非常适合动画的造型及运动方式。特别是中国绘画中的水墨风格更是别有韵致。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借鉴在动画片的创作中都形成不同的风格。
(1)剪纸片——民族风格的独有
我国的剪纸动画片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是对民间剪纸和皮影艺术的借鉴。万古蟾在1958年试制成功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从此开创了中国动画片的一个新品种。“它不仅因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还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道路。”除了吸取皮影和剪纸的优点外,这部作品还将传统戏曲的服饰特点融合其中,极具民族特色。此后,《济公斗蟋蟀》、《金色的海螺》等都是剪纸动画的代表作品。剪纸艺术造型独特,其明快强烈的特性是其它造型艺术所不具有的。
(2)折纸片——民族风格的再续
折纸片是虞哲光1960年创造的美术片新品种。是利用儿童折纸的方法塑造电影的人物,具有稚拙的艺术特点。先后问世的有《聪明的鸭子》、《一棵大白菜》等多部折纸片,深受小观众的欢迎,也再次凸显了中国风格特色。
(3)水墨动画片——民族风格的创举
水墨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和民族风格,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水墨动画片也因此带有中国本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审美风格。曾引起国际动画界瞩目的水墨动画片,是中国美术电影艺圃中极富民族风格的一朵奇葩,它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风格运用于动画电影,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动画形式。由于要表现水和墨的渲染效果,使活动的人物没有边缘线,这就突破了动画片通常使用的“单线平涂”的制作方法,在技术上也是一个创举。水墨动画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成为最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精品。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为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1963年,水墨动画片《牧笛》开始运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展现出鲜明的中国风格。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
(4)其它样式——民族风格的丰富
《骄傲的将军》、《哪吒闹海》等吸取了民间年画的造型与色彩;《孔雀公主》、《真假李逵》等运用了民间玩具中的泥、木、竹等造型与材料;《鱼盘》和《争执》则将民间陶瓷的绘画技法和材料特性运用到动画片中。艺术家们还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例如借鉴杨柳青年画创作的《人参娃娃》、《哪吒闹海》吸收民间艺术造型样式,具有中国年画装饰风格。
总之,通过从民族文化中探寻中国动画的艺术风格,使得中国动画在世界动画的发展中既保持独立又有所创新。中国动画是有着巨大的潜力的,其发展的关键就是要突破思维定势,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良性互动,这样才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有所发挥而不致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