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夏天像从前的每个夏天一样,将成为千千万万年轻人的人生分水岭。多年来一直被蓝校服遮蔽的、看起来大家都一样的青春,因为一场高考,从此天上人间,各奔西东。
2000年,一本名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刘亦婷当年曾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学生,1999年被美国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作者刘卫华是刘亦婷的母亲,她描写了女儿如何在家教得当又有自身努力的情况下,成为一代学霸的学习历程。多年来,哈佛一直是全球学子心目中的天边月,可以想见,该书面市所引起的极大震撼,和所受到的空前追捧。它甚至被许多家长奉为一时无两的教子宝典。
4年以后,作家出版社踵事增华,再出版《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作者为刘亦婷本人。该书作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姊妹篇,被描述为“分享育儿心得和成长体验的家庭教育专著”,面市不久即入选中国图书协会“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到2006年春,已加印近20次,印数达到48万册。
2018年4月,作家出版社再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纪念版”,宣称已畅销260万册,将继续作为一代代家长们的枕中秘笈。
我不知道这两本书给中国的家庭教育生态到底带来了多少改观,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因为这两本书的醍醐灌顶而变成孩子的良师,更不知道又有多少学子因为这两本书而考入了中外名校。我反而想知道的是,刘亦婷自己现在怎样了?
网上的资料显示,刘亦婷从哈佛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先后在波士顿咨詢、百事和一家对冲基金工作,时间都不长。她还申请过哈佛商学院,但被拒,于是自己开了一家“睿识资本”,失败后又开一家“慧恩资本”,4年后再度关闭。刘亦婷嫁给了她的大学同学,一个白人,他在哈佛一直读到法学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家律师所的合伙人,专门给有钱人打离婚官司。而刘亦婷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家资本机构的合伙人,但据说主要是做家庭主妇,已经泯然众人。
就像所有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都在大圆满的时候戛然而止一样,刘亦婷的故事如果在她考上哈佛的时候终结,那将无比完美。然而,这当然是读者的一厢情愿,因为一切的审美都应该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要生活为审美服务。
中国人的教育,根深蒂固是一种精英教育,望子成龙的理想决不容质疑和挑战。可一个冷冰冰的事实是,如果精英是金光闪闪的金字塔塔尖,而更多的学子却只能做籍籍无名的塔身和底座。成为塔尖需要天分、努力、家庭环境乃至好运气的合理搭配,成为塔身和底座却是大概率的结果。正如无数的创业者都想成为马云马化腾,但事实上即使比马云马化腾还聪明还努力,也依然可能成为炮灰。那些炮灰之所以不被我们知道,正因为他们成了炮灰,他们的故事即使再精彩也无人提及。
所以,其实有两个刘亦婷,一个是神奇地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刘亦婷,一个洗尽铅华、回到红尘的刘亦婷。世人总以前者为榜样,而我却更喜欢后者,前者是被作者、出版机构、销售渠道甚至读者脑补共同创造出来的,而后者却生活在真实的地面上,念书,嫁人,创业,不怎么成功,安安静静做个家庭主妇,面对天长日久,柴米油盐。
原来诗和远方都不在远方,恰在眼前的苟且里。
2000年,一本名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刘亦婷当年曾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学生,1999年被美国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作者刘卫华是刘亦婷的母亲,她描写了女儿如何在家教得当又有自身努力的情况下,成为一代学霸的学习历程。多年来,哈佛一直是全球学子心目中的天边月,可以想见,该书面市所引起的极大震撼,和所受到的空前追捧。它甚至被许多家长奉为一时无两的教子宝典。
4年以后,作家出版社踵事增华,再出版《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作者为刘亦婷本人。该书作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姊妹篇,被描述为“分享育儿心得和成长体验的家庭教育专著”,面市不久即入选中国图书协会“2004年全国优秀畅销书”,到2006年春,已加印近20次,印数达到48万册。
2018年4月,作家出版社再出《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纪念版”,宣称已畅销260万册,将继续作为一代代家长们的枕中秘笈。
我不知道这两本书给中国的家庭教育生态到底带来了多少改观,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因为这两本书的醍醐灌顶而变成孩子的良师,更不知道又有多少学子因为这两本书而考入了中外名校。我反而想知道的是,刘亦婷自己现在怎样了?
网上的资料显示,刘亦婷从哈佛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先后在波士顿咨詢、百事和一家对冲基金工作,时间都不长。她还申请过哈佛商学院,但被拒,于是自己开了一家“睿识资本”,失败后又开一家“慧恩资本”,4年后再度关闭。刘亦婷嫁给了她的大学同学,一个白人,他在哈佛一直读到法学博士,毕业后成为一家律师所的合伙人,专门给有钱人打离婚官司。而刘亦婷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一家资本机构的合伙人,但据说主要是做家庭主妇,已经泯然众人。
就像所有王子与公主的故事都在大圆满的时候戛然而止一样,刘亦婷的故事如果在她考上哈佛的时候终结,那将无比完美。然而,这当然是读者的一厢情愿,因为一切的审美都应该是为生活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要生活为审美服务。
中国人的教育,根深蒂固是一种精英教育,望子成龙的理想决不容质疑和挑战。可一个冷冰冰的事实是,如果精英是金光闪闪的金字塔塔尖,而更多的学子却只能做籍籍无名的塔身和底座。成为塔尖需要天分、努力、家庭环境乃至好运气的合理搭配,成为塔身和底座却是大概率的结果。正如无数的创业者都想成为马云马化腾,但事实上即使比马云马化腾还聪明还努力,也依然可能成为炮灰。那些炮灰之所以不被我们知道,正因为他们成了炮灰,他们的故事即使再精彩也无人提及。
所以,其实有两个刘亦婷,一个是神奇地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刘亦婷,一个洗尽铅华、回到红尘的刘亦婷。世人总以前者为榜样,而我却更喜欢后者,前者是被作者、出版机构、销售渠道甚至读者脑补共同创造出来的,而后者却生活在真实的地面上,念书,嫁人,创业,不怎么成功,安安静静做个家庭主妇,面对天长日久,柴米油盐。
原来诗和远方都不在远方,恰在眼前的苟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