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引,弗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怎样才能使数学教学引导不走形式主义,作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道而弗牵中相机点拨;2.在强而弗抑中开启智慧;3.在开而弗达中激发创造。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引导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在开放的课堂中,我们常见到教学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学习”,交流时见学生有困难又把自己的思想直接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模仿与操作;另一种是教师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但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自始至终与学生一起探究,及时承担自己的责任,引导“游刃有余”,没有让自己的价值引领缺席。我认为,第一种是假引导,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对学生应有的教育功能;第二种引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怎样才能做到让数学教学引导不走形式主义呢?
  一、在道而弗牵中相机点拨
  案例:画角。
  师:你能在纸上画一个60°的角吗?
  (生纷纷动手,有的用量角器,有的用三角尺,画好后,教师组织交流。)
  生1:我是用量角器画的。我先在量角器的中心点一点,然后在内圈0°和60°的地方标上记号,最后把中心点分别与这两点连接起来,就画出了60°的角。(部分学生的量角器中心有一个空的小圆圈,因此在中心位置画点很容易。)
  生2:还可以在外圈0°和60°的地方做上记号,画出60°的角。
  生3:我先画一条射线,然后……(基本同生1)
  生4:我是用三角尺画的。我们知道这个角是60°(生指三角尺上60°的角),我就沿着这条边描了一下,也画出了60°的角。
  师:确实,我们可以用量角器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生5:我们知道量角器上每一小格是1°。我可以先任意画一条射线,再用量角器的中心与射线的端点重合,射线与内圈10刻度线重合,再找70°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射线端点连起来,也可以画出60°的角。
  师:对这种画法,你们有什么看法?
  生1:我认为是对的。只要画的角叉开的地方对的是60°。我知道还有很多种画法,比如从20°到80°,30°到90°,等等。
  生2:我认为这样虽然正确,但比较麻烦,还要去数出60°来,不如从0刻度线开始画角比较简便。
  (不少学生附和他的说法。)
  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生1画的角,评价。)你认为这个角画得美观吗?(因为连接0°和60°地方的记号点,所以学生本子上的这个角两边很长。)
  生1:我觉得画得不太美观,两边太长了,画好了可以把边擦短一些,这样好看一些。
  师:为什么可以把边擦短一些呢?
  生2:因为我们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擦短一些那个角还是60°。
  (师巡视时发现部分学生有画好角后把边擦短的现象。)
  生3:我认为擦太麻烦了。角的两边本来就是射线,射线是无限长的,我们不管画多长,只是画出了它的一部分。所以我认为在连接中心点与60°点的时候,你需要画多长就画多长,不用一直画到记号点的地方。
  (生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分析: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不同的画法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积极的数学情感的形成。而这些收获,均源于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索和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有效引导。只有两者和谐统一、互为依存,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课堂。在上述片断中,当学生交流画角的方法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选择简便的画法”,而在发现学生把角的两边画得很长时,又及时组织学生讨论“认为这个角美不美”,使学生调动了已知:“角的两边是射线,需要画多长就画多长。”由此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学生画出了正确、美观的图形。
  教师引导,在时空上不像传统教学那样完全由教师主宰,而是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
  (1)要妥善处理“冷”与“热”的关系,营造“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当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时,教师必须引导遵守必要的课堂常规;当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教师必须引导冷静思考;当学生沉默不语时,教师必须引导积极发言。
  (2)要妥善处理“主”与“次”的关系,体现数学学科特色。当学生的思路偏离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方法重点时,教师必须引导转向;当学生的思路出现障碍时,教师必须进行点拨指导。
  (3)要妥善处理“多”与“优”的关系,促进学生不断成长。当学生的思路与他人重复时,教师必须引导与众不同;当学生的思路开阔,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时,教师必须引导吸取别人的优点,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方法。
  (4)要妥善处理“合作”与“指导”的关系,增强合作实效。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把内容、要求交代清楚;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反馈、整理与提升。
  二、在强而弗抑中开启智慧
  案例:教学“假设”问题。
  (糖果图略)
  每千克12元每千克10元每千克20元
  问:把这三种糖取同样的重量混合成什锦糖出售,每千克什锦糖售价是多少元?
  首先明确混合成什锦糖的要求,“每种糖都取同样重量”。如果你来混合成什锦糖,你准备怎么取?生纷纷发言:“三种糖各取1千克混合”,“三种糖各取2千克混合”,“三种糖各取10千克混合”……既然每个同学的想法不一样,那么我就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混合成什锦糖的总价和数量求出单价,然后交流。学生的算法有:
  1.每种糖各取1千克。12 10 20=42(元),42÷3=14(元)
  2.每种糖各取2千克。(12 10 20)×2=84(元),2×3=6(千克),84÷6=14(元)
  3.每种糖各取10千克。(12 10 20)×10=420(元),10×3=30(千克),420÷30=14(元)
  ……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不管每种糖各取几千克,只要取的重量一样,用总价÷数量,混合成的什锦糖的单价是一样的,14元。在此基础上我引导:“既然每种糖取同样重量混合成的什锦糖,单价是固定的,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计算呢?”通过比较,学生得出假设每种糖各取1千克计算比较简便。
  分析:“总价、单价和数量”是“购物问题”的三要素,在这一习题中,已知其中两项,就可以求出另一项。但是,在本题中没有给出数量,少了一项已知条件,就要用到“假设”。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类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过程的展示,引导学生在交流、比较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引导交流,学生第一次真正理解了此类问题。
  (1)教师的引导是一种真诚的帮助。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都需要教师真诚的帮助。否则,学生难以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的。
  (2)教师的引导是一种精当的启迪。学生的学习遇到困惑之时,应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认真感悟以化解困惑,才能让学生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分辨出是非、好坏。
  (3)教师的引导还是一种生成与发展。教师的“导”也要与“放”结合起来,不然的话,教师的引导可能会造成一种束缚,禁锢学生的思想,造成先入为主的偏见。把一切程序化、公式化,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应合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進,做到导放有度,才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发展。
  三、在开而弗达中激发创造
  案例:教学《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方法计算》一课。例题为:25×28,要求学生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学生的方法很多。
  生1:25×28=(25×4)×7=100×7=700
  生2:25×28=(5×28)×5=140×5=700
  生3:25×28=(25×2)×14=50×14=700
  生4:25×28=(25×7)×4=175×4=700
  生5:25×28=(5×4)×(5×7)=20×35=700
  生6:25×28=20×28 5×28=560 140=700
  “算法多樣化”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亮点,面对精彩纷呈的学生算法,以前我会用“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计算”来结束这一环节,可是经过实验发现,方法多了,没有重点,学生也会混淆。我们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多种算法中,有的是基本算法,可以在类似情境中扩展应用;有的是特殊算法,仅在个别情况下适用。因此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方法,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这共同的方法是什么?
  生:我们都是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然后相乘。
  师:对,是这样。这些方法中,你觉得比较简便的是怎样的?(或者说拆分的前提是什么)
  生:最好把其中一个数拆开后和另一个乘数相乘得到整十或整百、整千数,这样计算起来简便些。
  (其余学生纷纷赞同)
  分析:这一环节中我从“共同的地方”、“拆分的前提”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和沟通,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方法虽多,但最基本的是把其中一个乘数拆成两个数的乘积,并且能和另一个乘数相乘得到整十、百、千的数。这一环节,学生“画龙”教师“点睛”,异中求同,融会贯通,相信经常作这样的“引导”,课本就会越学越薄。
  (1)体验知识的内在联系。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性非常强,让学生体验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进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减轻记忆的负担,学会学习并提高学习的效率。
  (2)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素养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建立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优良素质的关键。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明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明线即数学知识的体系,另一条暗线就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引导学生不断感悟。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对几乎全部学生,尤其是尚未掌握思考和学习方法的学生而言,教师仍是无法取代的。”我们要摒弃的是教师越俎代庖、以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独立阅读的填鸭式教学,但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切由学生说了算”。学生需要引导,引导是教师的职责,教师不能放弃引导。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领与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引导在于能做到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弗达,引而不发。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职新生从规范有序的高中跨入各个方面都需要自理的高职院校,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难免会不适应,新生入学教育是在大学校园中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也是品行教育的第一个环节。做好入学教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职新生 入学教育 困惑 实践与思考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做好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对于树立新生对高职教育和所读专业的信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减少
摘 要: 多媒体是师生之间教与学中的一个手段、一种辅助形式。多媒体教学要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展开,在出示时间、量的多少、出示的速度、内容的条理性等方面,都应注意一个度,分寸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与长处,提高课堂绩效。  关键词: 多媒体 课堂教学 “恰到好处”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形式发生着越来越多的变化。现代化的投影、中控、音响与网络系统,装备
摘 要: 培养学生的“探究”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主动面对问题,形成乐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积极学习态度,这是当前及今后教育工作的一大努力目标。作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历,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探究 引导 自主 内化    初中新课程改革已走进入了第七个年头,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主动
摘 要: 本文针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现状,分析了就业难的原因,阐述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讨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实践能力 培养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就是最复杂的一年
摘要: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这种主动建构必须是在学生对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体验、反思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就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体悟”。  关键词: 体悟 小学数学学习 主动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
摘 要: 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当注意提问的策略、技巧和艺术,以巧妙地利用课堂提问,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 英语教学 课堂提问 技巧    一、提问的目的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提问并非无的放矢,要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目的。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
一、背景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或多或少地将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展示课给音乐课堂教学这片沃土带来了生机。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音乐课堂教学已一改昔日传统的“唯师是从”、“唯师独尊”的状况,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艺术发展,融合了众多艺术风格于一体的“平等、民主、合作”的教与学的新型关系已经确立。但是,在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就现
摘 要: 马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代英国的著名女作家。正如她其他的成熟作品一样,《黄金国度》也重复了“回家”这一主题。这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弗朗西斯通过返回过去寻求力量从而战胜中年身份危机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小说,力图阐明在现代社会倍感压抑的女性只有返回过去、返回历史才能找到通往未来的光明的道路,在分析主人公从过去寻求未来的过程中探讨亲属、根基、孤独、死亡与生存等一系列现代社会使人倍感迷惘的话题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是作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我们的某种感受,都能成为我们写作的契机和源泉。常言道: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一叶勃发而见春,一叶飘落而知秋。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小事中隐含的道理,领悟自然景物中蕴涵的哲理,采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就可以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一  所谓“以小见大”作文技法,就是从大处着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就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些生活在农村小学的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接触的是一个广阔的农村天地,相对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而言,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教学却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因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