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旅游业尚未起步,到访的旅游者很少,其客源市场统计信息的获得就存在较大困难,难以科学地测算其客源市场的需求规模。本文基于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城市目标导向和与其所属市级城市的内在依附关系,挑选出多个潜在客源市场需求规模的影响因子,设计了简单适用的市场调研方案和抽样调查问卷,建立了相应的测算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攀枝花市迤沙拉村的客源市场调研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待开发旅游地;乡村;客源市场;调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1—0012—05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资源丰富的乡村也准备进行旅游规划开发。而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则是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中一个首要环节。由于旅游客源市场信息庞杂、收集渠道多、分析处理难度大,致使大多数旅游规划专家不太愿意把自己在规划工作中积累的独有研究经验,以学术成果的形式公开发表出来,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一种“独门绝技”收藏起来,这些因素阻碍了我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的经验积累和水平提高。
1.1 概念的界定
这里的“待开发乡村旅游地”是指旅游业尚未起步,但已明确发展旅游这一目标,并正着手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乡村地区。从客源市场分析的角度看,此类旅游地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没有或很少有现实的旅游者,缺乏往年的旅游统计资料;第二,几乎没有成型的景区(点);第三,对外知名度很低,获取客源市场信息的难度大;第四,潜在目标客源集中在城镇。
1.2 待开发旅游地的传统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及其评价
目前,对待开发旅游地使用的传统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大致有两种:第一种类似估算法,是对待开发旅游地极少的旅游者做有限的调研,依据以往已规划开发的类似旅游地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并参照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将类似旅游地的统计数作为待开发旅游地规划年内的客源市场预测基数。第二种经验估算法,首先规划者凭自身经验以待开发旅游地为中心,用距离衰减原则划出多级市场,然后,以各等级客源市场覆盖的行政区域的总人口为依据,凭经验性判断设计出高、中、低三类到访率;最后用到访率乘以总人口,得出未来到访旅游者的总量,也就是待开发旅游地潜在客源总量。这一方法几乎不存在任何旅游市场调查过程。
总之,传统的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大都因当地条件、人力、财力及知识等方面的局限,往往取决于规划者的经验积累,大多数数据结论不能充分反映待开发旅游地客源市场的实际情况,但其力图通过间接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求潜在客源市场信息的基本思路则是正确的。
2、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的调研方法设计
2.1 设计思路
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几乎不存在现实的客源信息,具有突出的潜在特性。针对乡村的主要客源对象是城镇这一特点,根据待开发乡村旅游地与所属市级城市的内在依附关系,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客源市场调查问卷,得出相关问题因子的基础统计数据,并设计一种较为科学简单的相关因素测算模型,得出较接近实际情况的潜在客源市场规模数。
2.2 技术路线
2.3 具体步骤
第一步:分析并确定影响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规模的相关因子为:城市人口总量X1、城镇人口比例X2、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比例X3、知晓待开发旅游地的人群比例X4、对待开发旅游地感兴趣的人群比例X5、待开发旅游地的到访人群比例X6,以及给不同客源市场赋予的不同权重X7,机会市场被调查人数A、被调查者总数B;分析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确定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在需求(Y)测算模型为:Y=X1X2X3X4X5X6X7,机会客源市场需求(F)推算模型为:F=(A/B)×Y,则客源市场潜在总需求T=Y+F。
第二步:根据待开发乡村旅游地与所属市级城市的潜在依附关系,进行初步的问卷调研。对待开发旅游地的现状和背景作现场调研,对当地居民作深度访谈;对待开发旅游地所属市级城镇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包含客源地、经济收入水平、待开发旅游地的知名度、待开发旅游地的到访率及对待开发旅游地是否感兴趣等相关问题;分析周边城镇旅游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第三步:在第二步问卷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出分级客源市场范围,并分别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应注意,这个步骤中的调查问卷也应包含与第二步问卷中的那些相关因子问题,以便设计与计算后面的测算模型。
第四步:计算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统计第二步、第三步中抽样调查问卷,选出第一步中的相关因子的统计数据,代入测算模型Y=X1X2X3X4X5X6X7,得出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在需求规模。
第五步:计算机会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根据第二级、第三步中的问卷统计结果中机会市场被调查者人数、被调查者总数以及第四步中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代入机会市场推算模型F=(A/B)×Y,得出年平均机会市场总量。
第六步:预测潜在年游客总量。将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的年游客总量(Y)加上年平均机会市场总量(F),并综合待开发旅游地的其他诸多因素,预测得出待开发旅游地理论上的年游客总量。
3、攀枝花市迤沙拉村的客源市场调研实践
3.1 背景
笔者曾于2005年年底参与了对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所作的旅游者市场调查分析。该村北距攀枝花市中心区约60公里,西南距云南永仁方山约10公里。现全村有518户,2245人,96%为俚濮彝族,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08国道从这里通过,其苴却石砚台、俚濮彝族民居建筑群等资源价值较高,综合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该村对外知名度很低,几乎没有旅游者来过,缺乏相应的旅游客源市场方面的统计数据,因此,难以用单一的方法在当地进行客源市场分析并得出较为符合现实情况的统计数据。本次游客市场调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该村潜在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规模与特征,并分析目前市场开发的现状和潜 力,为今后其他的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2 设计思路
迤沙拉村作为一个距城市较近的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它必然会与所属的攀枝花市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旅游市场方面则必然在一开始就依附于攀枝花市的城镇旅游者,因此,将攀枝花市作为稳定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攀枝花旅游市场进行调研,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问卷,得出相关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迤沙拉的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对一级、二级客源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依据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测算,预测出迤沙拉村的潜在客源市场的年需求规模。
3.3 调研方案
“迤沙拉旅游”在总体上属于乡村生态旅游范畴。如前所述,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城市居民特别是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居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首先对攀枝花城镇进行了初步的抽样问卷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攀枝花本地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0.58%,成都市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昆明市和楚雄市的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4%、4%,其他地区的游客比例则更小。
3.3.1 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距离衰减规律、深度访谈及对攀枝花市的初步问卷调查所得结论,综合考虑到旅游距离、阳光气候、地方文化、收入水平、旅游倾向等差异及周边城镇的发展速度与趋势,本次调查初步将攀枝花城镇居民作为“迤沙拉旅游”的一级客源市场,成都、昆明、楚雄的城镇居民作为二级客源市场,其中又应把成都、昆明的城镇居民作为重点二级客源市场。
3.3.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涵盖了各地到攀枝花、成都、昆明、楚雄旅游的旅游者、当地居民以及文化专家、旅游专家、政府相关部门。
3.3.3 调查渠道
按照调查所得信息的相关性来区分,本次调研使用了外、中、内三个层次相结合的调查渠道。外层:国家公布的相关统计公报,四川省(主要是攀枝花市、成都市)、云南省(楚雄市、昆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中层:以攀枝花市、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等为主的主要调研市场的重要旅行社;内层: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宾馆饭店、主要调研市场的重要景区景点、市民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普通高校、文化专家、旅游专家、政府相关部门等。
3.3.4 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专题调研涉及的对象组成复杂,来源多样,所以,在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与4个主要调研市场的旅游大专院校、旅游局、宾馆、旅行社等进行合作,原始资料的收集采用了以调查员实地进行的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现场观察法、面谈调查法(即访谈法);二手资料的收集采取了收集公开传播的相关资料,向有关单位索取相关信息资料,通过网络收集等方法,力求从多个渠道获取较广泛和较真实的信息。
3.4 调研方案的实施
3.4.1 样本数量的控制
根据客源市场的分级,最初设计问卷调查总数为1100份,其中攀枝花市500份、成都市300份、昆明市200份、楚雄市100份。课题组按80%的有效率,实际样本点总数确定为1320份,其中:攀枝花市600份、成都市360份、昆明市240份、楚雄市120份。由于各地的调查工作认真到位,都超过了预计的调查数量,共回收了1337份调查问卷,其中攀枝花市607份、成都市363份、昆明市245份、楚雄市122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246份(B),其中攀枝花市530份、成都市363份、昆明市237份、楚雄市116份;总体有效率为93.2%,各地区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攀枝花市87.3%、成都市100%、昆明市96.7%、楚雄市95.1%。
3.4.2 问卷中的主要相关因子的统计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置是从攀枝花市逐渐深入到迤沙拉村,并具体分为人口社会经济特征、旅游选择意愿、消费行为结构、迤沙拉村专项旅游产品等方面的系列问题。为了突出预测估算过程,这里只摘选了针对迤沙拉村的相关因子问题的统计结论。
3.4.2.1 分级客源市场调查
被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为:攀枝花市、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西昌市、丽江市、国内其他地区、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以“攀枝花和迤沙拉旅游”这一方向,指导数据的整理和每一项内容的分析和论证过程。在1246名有效被调查对象中,成都市的人数比例占首位,为34%;攀枝花市占25%;其次为昆明16%、楚雄市9%、西昌市3%、丽江市3%、国内其他地区9%、港澳台地区1%、其他国家0.4%。据此统计结果,再综合考虑迤沙拉村的实地调查和攀枝花的初期及周边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将迤沙拉村的分级客源市场确定为:一级为攀枝花市城镇;二级为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城镇;其余为机会市场。迤沙拉村的机会客源市场被调查人数A占被调查者总数B的比例(A/B)=西昌市的3%+丽江市的3%+国内其他地区的9%+港澳台地区的1%+其他国家的0.4%=16.4%。
3.4.2.2 收入情况调查(X3)
所有被调查者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占了较大比例,为40%;其次是500—1000元,比例为28%;2000—3000元的人数比例与5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相近,分别为13%和14%;最小比例的是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5%。其中,攀枝花市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为52%,成都市的比例为73%,昆明市的比例为51%,楚雄市的比例为55%。总的来说,收入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
3.4.2.3 知名度及认知途径调查(X4)
所有被调查者中,通过现代大众传媒(包括电视、广告、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知道迤沙拉村的被调查者人数比例最大,为36%;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了解的被调查者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为17%;而不知道迤沙拉的被调查者人数也有着相当比例,为30%。其中,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迤沙拉村的攀枝花游客占攀枝花的总调查者的74%,成都市的比例为46%,昆明市的比例为64%,楚雄市的比例为49%。由此可见,迤沙拉村的旅游知名度还比较低。
3.4.2.4 客源市场兴趣偏好调查(X5)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兴趣到迤沙拉村旅游和拿不定主意、希望有更多介绍的被调查者分别为57%和39%,没有兴趣到迤沙拉村旅游的被调查者仅为4%。其中,攀枝花的被调查者中对迤沙拉村旅游感兴趣的人数比例为62%,成都市和楚雄市感兴趣的人数比例都为53%,昆明市的人数比例为54%。由此可见,迤沙拉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其旅游开发的前景较好。
3.4.2.5 现实客源调查(X6)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88%的人没有到过迤沙 拉村,只有12%的人到过迤沙拉村,且到过迤沙拉村的绝大多数是攀枝花地区居民。其中,到过迤沙拉村的攀枝花人数占被调查的攀枝花总人数的21.7%,而成都市的所有被调查者中只有4.4%的被调查者到过迤沙拉村,昆明市和楚雄市的这一相同人数比例分别为4.6%和6.9%。由此可见,迤沙拉村的旅游市场还有待于开发和拓展。
3.4.3 客源市场模糊测算
3.4.3.1 预测前提
以2000—2004年政府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准;进入迤沙拉村的公路(108国道)在2005年年底改扩建后,会刺激新的旅游需求;即将投资的项目和在建的万亩葡萄沟等项目的建设都能切合旅游市场现时的需求;不断深入的投资将会引起相应的市场增量;建设期内周边地区、所属省市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建设期内不发生大面积的流行性疾病等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灾害和事件。
3.4.3.2 客源市场需求规模测算
表1中的相关数据来源:
①“人口总量(X1)”和“城镇人口比例(X2)”两项数据来自最近的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公报: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统计局关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统计局《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楚雄彝族自治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②“1000元以上收入人群比例(X3)”、“知晓迤沙拉的人群比例(X4)”、“对迤沙拉感兴趣的人群比例(X5)”、“到过迤沙拉的人群比例(X6)”四项数据均来源于本次对各分级客源城镇的调研统计数据。
③给不同客源市场赋予的不同“权重(X7)”是根据分级客源城镇的规模、距离及发展速度等因素赋予的不同比值。
由表1可知,年平均一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总量(Y1)为3.2万人次,二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总量(Y2)为2.1万人次。根据机会市场被调查者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例(A/B)16.4%推算,年平均机会市场理论总量F=(A/B)×(Y1+Y2)=0.8692万人次(取整数为1万人次)。由此,年平均旅游市场需求理论总量T=Y1+Y2+F≈6.3万人次。
由于在此采取了保守数据,人口总量使用的是2000年的全国统计数据,至今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因此,实际人口总量和一、二级市场需求总量应比表1中的数据大一些。综合估计“兴趣”与“实际”、旅游距离、旅游交通、旅游开发、市场开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若迤沙拉实现了预期的旅游建设目标,年游客需求总量的预测数为:7.9—12万人次。
4、结语
通过对迤沙拉这一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调研方法的实际应用,发现其实施效果比传统的调研方法要科学一些,旅游客源市场信息的可信程度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因而认为其应用价值比较大。虽然还需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校正这种方法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的来说,这种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市场导向型调研方法有效地将客源市场的空间特性和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特性有机结合,较为合理地为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信息的探求构建了一种较大空间尺度内的获得方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客观上提高了待开发乡村旅游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调研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待开发旅游地;乡村;客源市场;调研方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11—0012—05
1、问题的提出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的发展、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资源丰富的乡村也准备进行旅游规划开发。而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则是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中一个首要环节。由于旅游客源市场信息庞杂、收集渠道多、分析处理难度大,致使大多数旅游规划专家不太愿意把自己在规划工作中积累的独有研究经验,以学术成果的形式公开发表出来,而是把它当成自己的一种“独门绝技”收藏起来,这些因素阻碍了我国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的经验积累和水平提高。
1.1 概念的界定
这里的“待开发乡村旅游地”是指旅游业尚未起步,但已明确发展旅游这一目标,并正着手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乡村地区。从客源市场分析的角度看,此类旅游地往往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没有或很少有现实的旅游者,缺乏往年的旅游统计资料;第二,几乎没有成型的景区(点);第三,对外知名度很低,获取客源市场信息的难度大;第四,潜在目标客源集中在城镇。
1.2 待开发旅游地的传统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及其评价
目前,对待开发旅游地使用的传统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大致有两种:第一种类似估算法,是对待开发旅游地极少的旅游者做有限的调研,依据以往已规划开发的类似旅游地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并参照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将类似旅游地的统计数作为待开发旅游地规划年内的客源市场预测基数。第二种经验估算法,首先规划者凭自身经验以待开发旅游地为中心,用距离衰减原则划出多级市场,然后,以各等级客源市场覆盖的行政区域的总人口为依据,凭经验性判断设计出高、中、低三类到访率;最后用到访率乘以总人口,得出未来到访旅游者的总量,也就是待开发旅游地潜在客源总量。这一方法几乎不存在任何旅游市场调查过程。
总之,传统的客源市场调研方法大都因当地条件、人力、财力及知识等方面的局限,往往取决于规划者的经验积累,大多数数据结论不能充分反映待开发旅游地客源市场的实际情况,但其力图通过间接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求潜在客源市场信息的基本思路则是正确的。
2、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的调研方法设计
2.1 设计思路
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客源市场,几乎不存在现实的客源信息,具有突出的潜在特性。针对乡村的主要客源对象是城镇这一特点,根据待开发乡村旅游地与所属市级城市的内在依附关系,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客源市场调查问卷,得出相关问题因子的基础统计数据,并设计一种较为科学简单的相关因素测算模型,得出较接近实际情况的潜在客源市场规模数。
2.2 技术路线
2.3 具体步骤
第一步:分析并确定影响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规模的相关因子为:城市人口总量X1、城镇人口比例X2、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人群比例X3、知晓待开发旅游地的人群比例X4、对待开发旅游地感兴趣的人群比例X5、待开发旅游地的到访人群比例X6,以及给不同客源市场赋予的不同权重X7,机会市场被调查人数A、被调查者总数B;分析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确定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在需求(Y)测算模型为:Y=X1X2X3X4X5X6X7,机会客源市场需求(F)推算模型为:F=(A/B)×Y,则客源市场潜在总需求T=Y+F。
第二步:根据待开发乡村旅游地与所属市级城市的潜在依附关系,进行初步的问卷调研。对待开发旅游地的现状和背景作现场调研,对当地居民作深度访谈;对待开发旅游地所属市级城镇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包含客源地、经济收入水平、待开发旅游地的知名度、待开发旅游地的到访率及对待开发旅游地是否感兴趣等相关问题;分析周边城镇旅游业发展状况和趋势。
第三步:在第二步问卷统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出分级客源市场范围,并分别对其实施问卷调查。应注意,这个步骤中的调查问卷也应包含与第二步问卷中的那些相关因子问题,以便设计与计算后面的测算模型。
第四步:计算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统计第二步、第三步中抽样调查问卷,选出第一步中的相关因子的统计数据,代入测算模型Y=X1X2X3X4X5X6X7,得出一级、二级客源市场潜在需求规模。
第五步:计算机会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根据第二级、第三步中的问卷统计结果中机会市场被调查者人数、被调查者总数以及第四步中的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的年潜在需求规模代入机会市场推算模型F=(A/B)×Y,得出年平均机会市场总量。
第六步:预测潜在年游客总量。将一级、二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的年游客总量(Y)加上年平均机会市场总量(F),并综合待开发旅游地的其他诸多因素,预测得出待开发旅游地理论上的年游客总量。
3、攀枝花市迤沙拉村的客源市场调研实践
3.1 背景
笔者曾于2005年年底参与了对中国俚濮彝族第一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所作的旅游者市场调查分析。该村北距攀枝花市中心区约60公里,西南距云南永仁方山约10公里。现全村有518户,2245人,96%为俚濮彝族,是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08国道从这里通过,其苴却石砚台、俚濮彝族民居建筑群等资源价值较高,综合市场开发潜力巨大;但该村对外知名度很低,几乎没有旅游者来过,缺乏相应的旅游客源市场方面的统计数据,因此,难以用单一的方法在当地进行客源市场分析并得出较为符合现实情况的统计数据。本次游客市场调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该村潜在旅游消费者的需求规模与特征,并分析目前市场开发的现状和潜 力,为今后其他的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2 设计思路
迤沙拉村作为一个距城市较近的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它必然会与所属的攀枝花市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旅游市场方面则必然在一开始就依附于攀枝花市的城镇旅游者,因此,将攀枝花市作为稳定的主要客源市场进行旅游开发,可以充分利用攀枝花旅游市场进行调研,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问卷,得出相关的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对迤沙拉的客源市场进行分级,对一级、二级客源市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依据这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测算,预测出迤沙拉村的潜在客源市场的年需求规模。
3.3 调研方案
“迤沙拉旅游”在总体上属于乡村生态旅游范畴。如前所述,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城市居民特别是高度商业化的大都市居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首先对攀枝花城镇进行了初步的抽样问卷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攀枝花本地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0.58%,成都市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4%,昆明市和楚雄市的游客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7.4%、4%,其他地区的游客比例则更小。
3.3.1 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距离衰减规律、深度访谈及对攀枝花市的初步问卷调查所得结论,综合考虑到旅游距离、阳光气候、地方文化、收入水平、旅游倾向等差异及周边城镇的发展速度与趋势,本次调查初步将攀枝花城镇居民作为“迤沙拉旅游”的一级客源市场,成都、昆明、楚雄的城镇居民作为二级客源市场,其中又应把成都、昆明的城镇居民作为重点二级客源市场。
3.3.2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涵盖了各地到攀枝花、成都、昆明、楚雄旅游的旅游者、当地居民以及文化专家、旅游专家、政府相关部门。
3.3.3 调查渠道
按照调查所得信息的相关性来区分,本次调研使用了外、中、内三个层次相结合的调查渠道。外层:国家公布的相关统计公报,四川省(主要是攀枝花市、成都市)、云南省(楚雄市、昆明市)的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中层:以攀枝花市、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等为主的主要调研市场的重要旅行社;内层: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宾馆饭店、主要调研市场的重要景区景点、市民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普通高校、文化专家、旅游专家、政府相关部门等。
3.3.4 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专题调研涉及的对象组成复杂,来源多样,所以,在课题组成员多次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课题组与4个主要调研市场的旅游大专院校、旅游局、宾馆、旅行社等进行合作,原始资料的收集采用了以调查员实地进行的问卷调查法为主,结合现场观察法、面谈调查法(即访谈法);二手资料的收集采取了收集公开传播的相关资料,向有关单位索取相关信息资料,通过网络收集等方法,力求从多个渠道获取较广泛和较真实的信息。
3.4 调研方案的实施
3.4.1 样本数量的控制
根据客源市场的分级,最初设计问卷调查总数为1100份,其中攀枝花市500份、成都市300份、昆明市200份、楚雄市100份。课题组按80%的有效率,实际样本点总数确定为1320份,其中:攀枝花市600份、成都市360份、昆明市240份、楚雄市120份。由于各地的调查工作认真到位,都超过了预计的调查数量,共回收了1337份调查问卷,其中攀枝花市607份、成都市363份、昆明市245份、楚雄市122份。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为1246份(B),其中攀枝花市530份、成都市363份、昆明市237份、楚雄市116份;总体有效率为93.2%,各地区问卷的有效率分别为:攀枝花市87.3%、成都市100%、昆明市96.7%、楚雄市95.1%。
3.4.2 问卷中的主要相关因子的统计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中的问题设置是从攀枝花市逐渐深入到迤沙拉村,并具体分为人口社会经济特征、旅游选择意愿、消费行为结构、迤沙拉村专项旅游产品等方面的系列问题。为了突出预测估算过程,这里只摘选了针对迤沙拉村的相关因子问题的统计结论。
3.4.2.1 分级客源市场调查
被调查对象的地区分布为:攀枝花市、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西昌市、丽江市、国内其他地区、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以“攀枝花和迤沙拉旅游”这一方向,指导数据的整理和每一项内容的分析和论证过程。在1246名有效被调查对象中,成都市的人数比例占首位,为34%;攀枝花市占25%;其次为昆明16%、楚雄市9%、西昌市3%、丽江市3%、国内其他地区9%、港澳台地区1%、其他国家0.4%。据此统计结果,再综合考虑迤沙拉村的实地调查和攀枝花的初期及周边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将迤沙拉村的分级客源市场确定为:一级为攀枝花市城镇;二级为成都市、昆明市、楚雄市城镇;其余为机会市场。迤沙拉村的机会客源市场被调查人数A占被调查者总数B的比例(A/B)=西昌市的3%+丽江市的3%+国内其他地区的9%+港澳台地区的1%+其他国家的0.4%=16.4%。
3.4.2.2 收入情况调查(X3)
所有被调查者中,月收入在1000—2000元的占了较大比例,为40%;其次是500—1000元,比例为28%;2000—3000元的人数比例与500元以下的人数比例相近,分别为13%和14%;最小比例的是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群,占5%。其中,攀枝花市月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为52%,成都市的比例为73%,昆明市的比例为51%,楚雄市的比例为55%。总的来说,收入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正态”分布。
3.4.2.3 知名度及认知途径调查(X4)
所有被调查者中,通过现代大众传媒(包括电视、广告、电台、报刊杂志、网络)知道迤沙拉村的被调查者人数比例最大,为36%;通过亲朋好友介绍了解的被调查者人数也有一定比例,为17%;而不知道迤沙拉的被调查者人数也有着相当比例,为30%。其中,通过各种途径知道迤沙拉村的攀枝花游客占攀枝花的总调查者的74%,成都市的比例为46%,昆明市的比例为64%,楚雄市的比例为49%。由此可见,迤沙拉村的旅游知名度还比较低。
3.4.2.4 客源市场兴趣偏好调查(X5)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兴趣到迤沙拉村旅游和拿不定主意、希望有更多介绍的被调查者分别为57%和39%,没有兴趣到迤沙拉村旅游的被调查者仅为4%。其中,攀枝花的被调查者中对迤沙拉村旅游感兴趣的人数比例为62%,成都市和楚雄市感兴趣的人数比例都为53%,昆明市的人数比例为54%。由此可见,迤沙拉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潜力,其旅游开发的前景较好。
3.4.2.5 现实客源调查(X6)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88%的人没有到过迤沙 拉村,只有12%的人到过迤沙拉村,且到过迤沙拉村的绝大多数是攀枝花地区居民。其中,到过迤沙拉村的攀枝花人数占被调查的攀枝花总人数的21.7%,而成都市的所有被调查者中只有4.4%的被调查者到过迤沙拉村,昆明市和楚雄市的这一相同人数比例分别为4.6%和6.9%。由此可见,迤沙拉村的旅游市场还有待于开发和拓展。
3.4.3 客源市场模糊测算
3.4.3.1 预测前提
以2000—2004年政府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准;进入迤沙拉村的公路(108国道)在2005年年底改扩建后,会刺激新的旅游需求;即将投资的项目和在建的万亩葡萄沟等项目的建设都能切合旅游市场现时的需求;不断深入的投资将会引起相应的市场增量;建设期内周边地区、所属省市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社会稳定;建设期内不发生大面积的流行性疾病等不可预见和不可抗拒的灾害和事件。
3.4.3.2 客源市场需求规模测算
表1中的相关数据来源:
①“人口总量(X1)”和“城镇人口比例(X2)”两项数据来自最近的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公报: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统计局关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云南省统计局《2000年云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楚雄彝族自治州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②“1000元以上收入人群比例(X3)”、“知晓迤沙拉的人群比例(X4)”、“对迤沙拉感兴趣的人群比例(X5)”、“到过迤沙拉的人群比例(X6)”四项数据均来源于本次对各分级客源城镇的调研统计数据。
③给不同客源市场赋予的不同“权重(X7)”是根据分级客源城镇的规模、距离及发展速度等因素赋予的不同比值。
由表1可知,年平均一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总量(Y1)为3.2万人次,二级客源市场理论需求总量(Y2)为2.1万人次。根据机会市场被调查者人数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例(A/B)16.4%推算,年平均机会市场理论总量F=(A/B)×(Y1+Y2)=0.8692万人次(取整数为1万人次)。由此,年平均旅游市场需求理论总量T=Y1+Y2+F≈6.3万人次。
由于在此采取了保守数据,人口总量使用的是2000年的全国统计数据,至今已经有5年的时间了,因此,实际人口总量和一、二级市场需求总量应比表1中的数据大一些。综合估计“兴趣”与“实际”、旅游距离、旅游交通、旅游开发、市场开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若迤沙拉实现了预期的旅游建设目标,年游客需求总量的预测数为:7.9—12万人次。
4、结语
通过对迤沙拉这一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调研方法的实际应用,发现其实施效果比传统的调研方法要科学一些,旅游客源市场信息的可信程度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因而认为其应用价值比较大。虽然还需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校正这种方法中的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的来说,这种待开发乡村旅游地的市场导向型调研方法有效地将客源市场的空间特性和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特性有机结合,较为合理地为待开发乡村旅游地客源市场信息的探求构建了一种较大空间尺度内的获得方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客观上提高了待开发乡村旅游地规划工作的科学性。但不得不说的是,这种调研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