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春秋战国时代,绘画理论追求形似,到了汉代有了划时代的变化。从形似变为追求神似,艺术的魅力下不在于“形似,若单纯追求形反而失去艺术本有的魅力;中国美术彻底觉醒准备了条件。汉末社会矛盾的激化魏晋六朝混乱痛苦。精神上却是集自由、解放、智慧熱情于一体的时代,是一个艺术空前繁荣的时代,魏晋它是战乱动荡恐怖的时代,同时它又是艺术名垂青史的、美术彻底觉醒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魏晋;顾恺之;形似;觉醒
一、魏晋美术的觉醒
人们难以理解的是战乱和白骨,饥饿与瘟疫为什么成为魏晋美术诞生的摇篮,发生的沃土。汗末朝廷与百姓就如“使饿虎守庖厨,饥虎牧羊豚”。虽有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礼乐。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伟大时代,那就是魏晋时代的诞生,这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来、道教的形成。这个时代是人们思想的觉醒,魏晋把人作为美术的题材,可以叫做美术的自觉。
二、魏晋美术的发展背景
1.随着印度美术的东渐,新疆甘肃等地出现了多处石窟壁画,风格渐渐汉化,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外来绘画因素影响着中国本土的艺术。
2.在汉代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描绘社会生活场面增多,绘画大多数注重人物。
3.战乱频繁,杀戮不止的社会使得王室贵族寄托绘画在民间吸取营养推动绘画的发展。
4.山水画的发展重要时期为隋唐山水画兴起创造了条件。
5.文人雅士参加绘画活动,绘画理论得以发展。
三、魏晋美术的繪画
魏晋美术划时代的事件中有两个,一个是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这是中国美术的彻底觉醒;二是山水画的初创为隋唐及以后山水打下基础。
顾恺之年少好学而有才气,人称三绝,即:“画绝、才绝、痴绝”’。三绝中最突出的是绘画上的成就,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影响深远,线条是中国画主要表现形式。后人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也称“高古游丝描”。
《洛神赋图》以图画的形式表现了曹植的《洛神赋》,全画共分为七段,用视觉形象展现了初临落水,洛神出现、神人对晤、伤离、驾舟追赶、心灰意冷、走马上任。表现出曹植神话所寄寓失恋情景,图中人物服饰仪仗都有着东晋特点,画山石多染而不皴,画山水多用线勾,树干无皴,叶子勾染,树多为扇形银杏。洛神形象明显吸收了佛教飞天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反映出佛教艺术对传统卷轴画的影响。
《烈女仁智图》顾恺之在这幅图中表现手法有所区别,人物造型丰满肥壮。用笔刚劲有力,不如《洛神赋图》秀润,注重强调晕染人物面部,衣褶,以至于动物皆用重染。
《女史箴图》描绘了一系列动人形象,每节书有箴文,注重人物姿态,动态与神情呼应,多方面展露出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风采,线条细劲流畅,如春蚕吐丝般柔韧,富有节奏不失飘逸。
四、魏晋美术的特征
1.自从建立封建的统一大帝国之后,美术成为了主流,不是给活人欣赏的而是死去的亡灵观看;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那时人称巫术人物画,而魏晋时代美术为现实中人物服务。
2.在魏晋时代,活人要求的美术不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艺术的目的决定了艺术的内涵。
3.魏晋以前艺术是虚幻的,自从魏晋之后艺术成为现实的人劝善戒恶。
五、魏晋美术的觉醒的传承
顾恺之有三篇重要的绘画理论著作分别是《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顾恺之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而在顾恺之之前中国是没有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的。顾恺之理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以形写神,中国的艺术理论是围绕形与神的关系展开的,它的形与神在中国艺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起到了传承的带头作用。
魏晋时代玄学清淡,评价人物的标准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的精神美,在艺术创作中正如晋人陆机所说:存形莫善于画,而从顾恺之开始对人物外貌的过于追求而会恰巧失去艺术迷人的魅力。“神贵于形,以神制形”。魏晋美术的觉醒以顾恺之为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以形写神”理论标志中国人物画的成熟,给中国人物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画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勋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5.
[2]宋玉成著.中国美术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杨琪著.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M].中华书局,2012.
[4]王伯敏著.中国美术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唐梅棽(1993.12-),女,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魏晋;顾恺之;形似;觉醒
一、魏晋美术的觉醒
人们难以理解的是战乱和白骨,饥饿与瘟疫为什么成为魏晋美术诞生的摇篮,发生的沃土。汗末朝廷与百姓就如“使饿虎守庖厨,饥虎牧羊豚”。虽有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礼乐。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伟大时代,那就是魏晋时代的诞生,这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来、道教的形成。这个时代是人们思想的觉醒,魏晋把人作为美术的题材,可以叫做美术的自觉。
二、魏晋美术的发展背景
1.随着印度美术的东渐,新疆甘肃等地出现了多处石窟壁画,风格渐渐汉化,同时也引进了一些外来绘画因素影响着中国本土的艺术。
2.在汉代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描绘社会生活场面增多,绘画大多数注重人物。
3.战乱频繁,杀戮不止的社会使得王室贵族寄托绘画在民间吸取营养推动绘画的发展。
4.山水画的发展重要时期为隋唐山水画兴起创造了条件。
5.文人雅士参加绘画活动,绘画理论得以发展。
三、魏晋美术的繪画
魏晋美术划时代的事件中有两个,一个是顾恺之以形写神的理论,这是中国美术的彻底觉醒;二是山水画的初创为隋唐及以后山水打下基础。
顾恺之年少好学而有才气,人称三绝,即:“画绝、才绝、痴绝”’。三绝中最突出的是绘画上的成就,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影响影响深远,线条是中国画主要表现形式。后人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也称“高古游丝描”。
《洛神赋图》以图画的形式表现了曹植的《洛神赋》,全画共分为七段,用视觉形象展现了初临落水,洛神出现、神人对晤、伤离、驾舟追赶、心灰意冷、走马上任。表现出曹植神话所寄寓失恋情景,图中人物服饰仪仗都有着东晋特点,画山石多染而不皴,画山水多用线勾,树干无皴,叶子勾染,树多为扇形银杏。洛神形象明显吸收了佛教飞天艺术表现手法,从而反映出佛教艺术对传统卷轴画的影响。
《烈女仁智图》顾恺之在这幅图中表现手法有所区别,人物造型丰满肥壮。用笔刚劲有力,不如《洛神赋图》秀润,注重强调晕染人物面部,衣褶,以至于动物皆用重染。
《女史箴图》描绘了一系列动人形象,每节书有箴文,注重人物姿态,动态与神情呼应,多方面展露出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风采,线条细劲流畅,如春蚕吐丝般柔韧,富有节奏不失飘逸。
四、魏晋美术的特征
1.自从建立封建的统一大帝国之后,美术成为了主流,不是给活人欣赏的而是死去的亡灵观看;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等。那时人称巫术人物画,而魏晋时代美术为现实中人物服务。
2.在魏晋时代,活人要求的美术不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艺术的目的决定了艺术的内涵。
3.魏晋以前艺术是虚幻的,自从魏晋之后艺术成为现实的人劝善戒恶。
五、魏晋美术的觉醒的传承
顾恺之有三篇重要的绘画理论著作分别是《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顾恺之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人而在顾恺之之前中国是没有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的。顾恺之理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以形写神,中国的艺术理论是围绕形与神的关系展开的,它的形与神在中国艺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起到了传承的带头作用。
魏晋时代玄学清淡,评价人物的标准不是外在形象而是内在的精神美,在艺术创作中正如晋人陆机所说:存形莫善于画,而从顾恺之开始对人物外貌的过于追求而会恰巧失去艺术迷人的魅力。“神贵于形,以神制形”。魏晋美术的觉醒以顾恺之为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以形写神”理论标志中国人物画的成熟,给中国人物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画的传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勋著.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5.
[2]宋玉成著.中国美术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杨琪著.一本书读懂中国美术史[M].中华书局,2012.
[4]王伯敏著.中国美术通史[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唐梅棽(1993.12-),女,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