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目的是让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合作,团结奋斗,争取更大胜利的强大动力,使整体上和个体上都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激励学生创造性阅读思维的有效手段。
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让学生自主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受瀑布的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教师的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犹如亲临其境,诗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和“如烟、如雾,如尘……”的情景跃然出观在眼前,展现出一幅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的壮观而又美丽的图画。
2.让学生充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可见,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给他们创设这样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如《养花》中为什么“忧”和“泪”也是乐趣?《凡卡》中凡卡写信的内容段落,有的只有前引号而没有后引号,这是为什么?《金色的鱼钩》中,一个生了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呢?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内容后面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让学生大胆释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对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应当提倡、鼓励,并引导他们自己去释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如小组合作、大组的讨论、全班的交流等,这些形式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争辩,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比如,在教学《学弈》《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中进行反复的质疑和释疑,既大大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而学生们学起来既有趣又“自由”。
4.赋予学生想像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篇文章中可想象之点很多,教学时,教师要因文章而异,紧扣课文读写训练点,凭借课文中某—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有些课文在段未或课文结尾处,余意末尽;有些在文中的字里行间中蕴藏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的想象。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适时指导
新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老师的主导作用大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单易懂的问题当场解决。例如,某个词语的意思,字的读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都应当场解决。二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老师一定要进行疏理,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全班讨论。当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或不知道而想知道时,老师应耐心启发学生,使二者和谐统一。
2.能得到统一意见的一定要统一。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这就需要统一,同时还要指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能及时评价自己。
3.允许保留地地方一定要保留。不同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个人的阅历决定了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喜欢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老师要加以保留,更不能强求学生达到所谓的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谈到“谁最值得你学习,为什么?”这一问题时, “李大钊值得我学习……”;“我最喜欢李大钊的女儿,因为她机智勇敢……”;“我喜欢母亲……等”。这时老师就不能将学生都统一到只有李大钊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认识上来,应该保留他们各自的见解。
4.教师应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进程。信息的反馈是设计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也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的呼声,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5.每次讨论应该是由老师在课外或课内精心组织设计的,每次都应该抓住重点进行讨论,同时进行小组评比。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能沟通人的心灵,不同的语言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于是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得到的大部分知识、结论和看法是集体的意志,所以老师应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如“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之类的语言,以激励学生用集体的智慧来表现自己所在小组的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态度,更好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总之,要想更高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新大纲精神,要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优化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主人态度,形成和谐、平等、合作互利的宽松环境,让学生绽放出思维之花、创新之花!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
编辑/张俊英
一、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让学生自主读书。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如在教学《瀑布》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让学生感受瀑布的的雄伟壮观的气势,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教师的范读等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中,犹如亲临其境,诗中的“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和“如烟、如雾,如尘……”的情景跃然出观在眼前,展现出一幅瀑布从高处直泻而下的壮观而又美丽的图画。
2.让学生充分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人的心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可见,学生是多么需要老师给他们创设这样的空间,让他们自主地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如《养花》中为什么“忧”和“泪”也是乐趣?《凡卡》中凡卡写信的内容段落,有的只有前引号而没有后引号,这是为什么?《金色的鱼钩》中,一个生了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呢?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究课文内容后面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让学生大胆释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对学生质疑的问题,教师应当提倡、鼓励,并引导他们自己去释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推进。如小组合作、大组的讨论、全班的交流等,这些形式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讨论、争辩,去发表自己的看法,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强课堂的信息量,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比如,在教学《学弈》《两小儿辩日》这两篇文言文中进行反复的质疑和释疑,既大大的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而学生们学起来既有趣又“自由”。
4.赋予学生想像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篇文章中可想象之点很多,教学时,教师要因文章而异,紧扣课文读写训练点,凭借课文中某—重点,关键处作为想象的生长点,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有些课文在段未或课文结尾处,余意末尽;有些在文中的字里行间中蕴藏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我们就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的想象。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适时指导
新大纲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
1.老师的主导作用大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简单易懂的问题当场解决。例如,某个词语的意思,字的读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等问题都应当场解决。二是需要讨论的问题,老师一定要进行疏理,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全班讨论。当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或不知道而想知道时,老师应耐心启发学生,使二者和谐统一。
2.能得到统一意见的一定要统一。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是按作者的游览顺序写的,这就需要统一,同时还要指出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这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使学生能及时评价自己。
3.允许保留地地方一定要保留。不同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个人的阅历决定了每个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喜欢的人和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时老师要加以保留,更不能强求学生达到所谓的统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谈到“谁最值得你学习,为什么?”这一问题时, “李大钊值得我学习……”;“我最喜欢李大钊的女儿,因为她机智勇敢……”;“我喜欢母亲……等”。这时老师就不能将学生都统一到只有李大钊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认识上来,应该保留他们各自的见解。
4.教师应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进程。信息的反馈是设计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也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倾听学生的呼声,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5.每次讨论应该是由老师在课外或课内精心组织设计的,每次都应该抓住重点进行讨论,同时进行小组评比。
三、注意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能沟通人的心灵,不同的语言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于是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得到的大部分知识、结论和看法是集体的意志,所以老师应将自己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如“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之类的语言,以激励学生用集体的智慧来表现自己所在小组的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态度,更好地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总之,要想更高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我们一定要遵循教学规律,符合新大纲精神,要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优化学生的心态,增强学生的主人态度,形成和谐、平等、合作互利的宽松环境,让学生绽放出思维之花、创新之花!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
编辑/张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