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幼儿教学现状,探讨了游戏教学法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以便充分挖掘绘画教学的各种素质教育功能,让幼儿充分享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关键词】幼儿美术 游戏教学 探讨
游戏教学法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指的是教师通过准备丰富的美术操作材料,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玩的活动中提高美术活动兴趣,激发审美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调动幼儿活动兴趣
提供丰富的、适于幼儿兴趣、利于幼儿发展的活动材料。充分丰富的材料是实现游戏化与自主化的必要物质条件。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不仅能让幼儿痛快地、尽情地玩,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知觉、动作技能和经验。除了常见的纸张、画笔、彩泥、废旧材料等,还根据幼儿们的兴趣需要提供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材料,如:胶泥、彩卡纸、蜡版纸、钩针、毛线、编中国结用的绳子、穿手链用的珠子、钩书包用的网子……这些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与创作欲望,在工具材料的准备和选择上要把握简便易得、经济实用的原则,还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替代性和易操作性。例如:幼儿绘画《海底世界》时,我为幼儿提供了水彩笔、油画棒、颜料、棉签、毛笔、刷子、橡皮泥、雪花片、積木和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绘画海底世界。有的幼儿用蓝色水粉在纸盒里涂上深蓝色,表示大海,有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各样的海里生物,幼儿都非常喜欢。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如:拓印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等孩子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这样孩子就愿意去参与。
二、创设游戏化情境,营造活动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把美术教学游戏化,让幼儿边玩边画、边画边玩,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如小班绘画活动“小熊吹泡泡”,活动一开始,我吹出了很多泡泡,让幼儿追泡泡、抓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并用儿歌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许多五彩泡,有大有小真漂亮,飘来飘去飘上天”。幼儿对泡泡充满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幼儿帮助小熊吹泡泡,幼儿饶有兴趣地在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高高低低的彩色泡泡。第一次作画,幼儿就显得比较大胆,画面色彩鲜艳,画完后我还让幼儿互相说说谁吹得泡泡最多,谁的泡泡颜色最漂亮,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更激发了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三、使用游戏化的指导语,引导幼儿大胆作画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对着画纸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画“蘑菇”,在示范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导的:“走过一条路,爬过一座山,走走走,往下走,转个弯儿往上走,一个蘑菇采下来”,构成蘑菇的线条变成了去采蘑菇时走的路,前两句画蘑菇的伞面,后两句画蘑菇的菌柄,等走完了路蘑菇也就采到了,并告诉幼儿,想采个大蘑菇,“走过一条路”的路就要走得长些。再附上一个有情趣的故事,让幼儿扮演小兔跟着妈妈去“采蘑菇”,大家一边念儿歌一边画蘑菇,一下子就掌握了蘑菇的画法。整个活动是在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情境中进行的,绘画活动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不再有“难下笔”的负担,在玩玩画画中,一只只可爱的蘑菇跃然纸上。形象有趣的指导语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更让幼儿感到绘画活动就是一个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克服了畏难心理,变得敢于下笔、乐于下笔。又如:如画小鸡:我首先把小鸡编成一首儿歌:“小鸡小鸡真可爱,头儿身体圆又圆,嘴巴尖尖捉虫子,竹叶脚儿地上踩,圆溜溜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呀,哈哈--好大的一条虫子哟!”概括地描述小鸡的特征及基本的绘画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然后我们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鸡妈妈,把小朋友分成六组,玩“给鸡妈妈找小鸡”的游戏。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和自己灵巧的小手,给鸡妈妈找回了许多可爱的鸡宝宝(在纸上画了许多小鸡)。绘画后,幼儿之间边念儿歌边找朋友,开心极了,兴奋极了。
四、利用游戏化评价,调动幼儿创作热情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张扬其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评价时,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上,而不是以一种成人的、专业的、唯美的眼光来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好不好。因此,要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评价方式。如绘画“美丽的花朵”,请幼儿扮演蜜蜂、蝴蝶去花家做客;泥工“秋天的水果”时,请幼儿扮演卖水果的售货员或者水果店的经理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或同班的作品,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情感,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游戏法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感性和直觉能力,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它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境界中展开想象,自由创作,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幼儿美术 游戏教学 探讨
游戏教学法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指的是教师通过准备丰富的美术操作材料,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快乐的玩的活动中提高美术活动兴趣,激发审美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调动幼儿活动兴趣
提供丰富的、适于幼儿兴趣、利于幼儿发展的活动材料。充分丰富的材料是实现游戏化与自主化的必要物质条件。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工具,不仅能让幼儿痛快地、尽情地玩,同时也能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知觉、动作技能和经验。除了常见的纸张、画笔、彩泥、废旧材料等,还根据幼儿们的兴趣需要提供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材料,如:胶泥、彩卡纸、蜡版纸、钩针、毛线、编中国结用的绳子、穿手链用的珠子、钩书包用的网子……这些材料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与创作欲望,在工具材料的准备和选择上要把握简便易得、经济实用的原则,还要考虑其安全性、经济性、替代性和易操作性。例如:幼儿绘画《海底世界》时,我为幼儿提供了水彩笔、油画棒、颜料、棉签、毛笔、刷子、橡皮泥、雪花片、積木和各种废旧材料,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绘画海底世界。有的幼儿用蓝色水粉在纸盒里涂上深蓝色,表示大海,有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各样的海里生物,幼儿都非常喜欢。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如:拓印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等孩子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这样孩子就愿意去参与。
二、创设游戏化情境,营造活动氛围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不但愿意学,而且能起“乐学”之效。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我把美术教学游戏化,让幼儿边玩边画、边画边玩,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如小班绘画活动“小熊吹泡泡”,活动一开始,我吹出了很多泡泡,让幼儿追泡泡、抓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等,并用儿歌小结:“吹泡泡吹泡泡,吹出许多五彩泡,有大有小真漂亮,飘来飘去飘上天”。幼儿对泡泡充满了兴趣,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幼儿帮助小熊吹泡泡,幼儿饶有兴趣地在纸上画满了大大小小的、高高低低的彩色泡泡。第一次作画,幼儿就显得比较大胆,画面色彩鲜艳,画完后我还让幼儿互相说说谁吹得泡泡最多,谁的泡泡颜色最漂亮,这样不仅满足了幼儿生理、心理的需要,更激发了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三、使用游戏化的指导语,引导幼儿大胆作画
小班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往往对着画纸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尽可能地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概括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使其大胆地作画。比如画“蘑菇”,在示范的时候我是这样引导的:“走过一条路,爬过一座山,走走走,往下走,转个弯儿往上走,一个蘑菇采下来”,构成蘑菇的线条变成了去采蘑菇时走的路,前两句画蘑菇的伞面,后两句画蘑菇的菌柄,等走完了路蘑菇也就采到了,并告诉幼儿,想采个大蘑菇,“走过一条路”的路就要走得长些。再附上一个有情趣的故事,让幼儿扮演小兔跟着妈妈去“采蘑菇”,大家一边念儿歌一边画蘑菇,一下子就掌握了蘑菇的画法。整个活动是在小兔采蘑菇的游戏情境中进行的,绘画活动变成了有趣的游戏活动,幼儿不再有“难下笔”的负担,在玩玩画画中,一只只可爱的蘑菇跃然纸上。形象有趣的指导语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更让幼儿感到绘画活动就是一个有情趣的游戏活动,使他们在无拘无束的情况下克服了畏难心理,变得敢于下笔、乐于下笔。又如:如画小鸡:我首先把小鸡编成一首儿歌:“小鸡小鸡真可爱,头儿身体圆又圆,嘴巴尖尖捉虫子,竹叶脚儿地上踩,圆溜溜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呀,哈哈--好大的一条虫子哟!”概括地描述小鸡的特征及基本的绘画步骤,使幼儿知道第一步画什么,第二步又画什么……然后我们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鸡妈妈,把小朋友分成六组,玩“给鸡妈妈找小鸡”的游戏。幼儿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和自己灵巧的小手,给鸡妈妈找回了许多可爱的鸡宝宝(在纸上画了许多小鸡)。绘画后,幼儿之间边念儿歌边找朋友,开心极了,兴奋极了。
四、利用游戏化评价,调动幼儿创作热情
如果说幼儿美术创作过程是一幅张扬其个性的图画,那么评价无疑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评价时,要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在“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上,而不是以一种成人的、专业的、唯美的眼光来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好不好。因此,要根据活动内容,设计不同的游戏评价方式。如绘画“美丽的花朵”,请幼儿扮演蜜蜂、蝴蝶去花家做客;泥工“秋天的水果”时,请幼儿扮演卖水果的售货员或者水果店的经理等。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幼儿介绍和评价自己或同班的作品,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产生积极情感,获得心理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自己的创作热情,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实践证明,游戏法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的感性和直觉能力,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它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境界中展开想象,自由创作,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使幼儿的艺术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