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童画”,让学生思维再现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wuyao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童画”是可视化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操作、表达、想象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把学习的过程、方法、思维等以视觉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现学生思维的发生、发展,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童画;思维;七巧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 26-0073-02
  小学生多数对绘画感兴趣,且都有涂鸦的习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融人“童画”,会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借助“童画”这一手段让学生的数学思维显现,教师就能够透过学生大脑这一“黑匣子”,发现学生数学思维的本来模样,并借此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引导,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路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要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需要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使其参与到思维的发生、发展与表达过程中来,用直观的图形表征抽象的思维,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展现思维过程,在语言表达中外化思维。下面就以“有趣的七巧板”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童画”做铺垫
  学生的数学思维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通过动手操作就能把学生的思维轨迹展现出来。数学思维不是孤立的,它是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展开的。教学时,教师在学生操作、演示、实践等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思维路径、方向与状态,并据此灵活调整教学,以便更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有趣的七巧板”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和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几何图形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往往会认,不会画,而且在学生的认知里,每一个图形都是单一的,对拼接而成的图形的概念是模糊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笔者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比比想想”
  教师出示七巧板,并提问:“七巧板上有几个图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七巧板上有七个图形,分别是五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先仔细观察,再猜一猜:哪些图形大小一样?然后动手摆一摆、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发现其中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大三角形和小三角形。
  第二个教学环节:“想想拼拼”
  (1)选择其中的两块拼成认识的图形
  (2)选择其中的三块拼成认识的图形
  (3)用其中的四块或以上拼成认识的图形
  (4)用任意块七巧板拼出喜欢的图形(图略)
  通过分层次地引导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拼图的过程,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拼图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从单一图形到组合图形,建立了对组合图形的直观认识,为“童画”做好了铺垫。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充分表达,为“童画”保驾护航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学生通过表达可以把自身的思维过程展现出来。让学生把自己的操作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怎么做就怎样说。二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不强,在课堂上,教师要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做法,进而了解学生的思维轨迹。
  如上图,可引导学生说出是用哪两个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三个图形,说说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两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重合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先想一想拼的过程,再用手比画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两个图形重合的两条边的长度是一样的。学生有了用两块板拼图的经验,在用三块板拼图时,就能快速地拼出相应的图形。
  语言是思维的外显。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捕捉每一种表达背后的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教师再进行针对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图形重组是一个从面到面的过程,可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用手比画,为“童画”提供雏形
  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摆一摆、说一说,初步感知由几个图形可以拼出多种图形,促进了思维的发散,发展了初步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此,可以接着让学生观察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这些图形分别长什么样,先用手比画,再给拼成的图形照个相,印在脑海中。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手比画照相的图形,同时提问:“你比画的图形和你拼的图形的形状要怎样?”学生很快就意识到照相的图形要和拼出的图形的形状一样。这样,学生对拼出的图形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画下来,“童画”让思维触手可及
  思维是人类的高级认知活动,它是一个复杂的对信息的再加工过程,“童画”可以把这种过程外显化。通过观察学生的“童画”,可以清晰地了解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学生在摆、说、想和比画的过程中,对拼出图形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脑海中逐渐有了清晰图形的轮廓,此时要画下来,自然会水到渠成。
  学生用稚嫩的“童画”把拼的过程展现了出来,虽然不是很精准,但大体画出的图形是正确的。教师通过对“童画”的观察,能清晰地知道学生的思维轨迹,了解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程度。学生的空间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发展、提高和拓展。
  综上,“童画”教学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至关重要。“童画”可以把看不见的思维形象化、可视化,让思维的轨迹清晰可见。教师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童画”的特殊作用,指导学生对数学文本进行再加工,以问题为引领,在动手操作、觀察、思考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童画”训练,把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广度和高度推进。
  (责编 罗艳)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与实践课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如果按活动形态的不同,动手操作型可归为其中之一,这样的课型往往需要准备一些活动材料,但是面对多种多样的活动材料,教学中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组织,没有清晰的活动要求,那么整节课可能就会在看似热闹、实则无效的状态中结束。以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为例,把动手操作型综合实践课分为几个教学模块“善用预学单、精设问题链、要求多样化、情境适引导”,从而激发学
[摘 要]]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说数学知识是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知识探究和建构的过程,充分体会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日积月累,才能够实现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以“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简化、数形结合、优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思想方法;四基;鸡兔同笼;数学素养  [中图
[摘 要]合作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以合作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合作并不是把课堂丢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追求形式,也不喊口号,真正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有所获。  [关键
[摘 要]平均分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以及表内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是建构除法意义的主要基石。从教学实际出发,教师应把握好除法的起始教学课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活动,并适时建构数学模型,以组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能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具备发展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平均分;数学模型;概括化认识;符号表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课堂的生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其中学生的参与和教师的预设,往往会形成一对矛盾,但正是在这个矛盾冲突中,学生的认知矛盾点凸显出来,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性也有了清晰的脉络,此时教师就要从矛盾入手,进行合理建构,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自悟自得的课堂氛围中,实现思维的飞跃。那么,如何把握学生的认知冲突,建构精彩的课堂生成呢?笔者认为,唯有尊重才能够释放学生灵动的思维。现以《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实践为例,谈
[摘 要]优秀的数学教师总会想方设法传授给学生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从而让学生感悟数学之美,进而爱学数学、乐学数学。要让学生真正感悟数学之美,应发挥数学教师、数学思考、数学课堂和数学学习的作用,让数学之美溢于言表、产生共鸣、感叹于口、烙上烙印。  [关键词]数学之美; 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复习课是最难上的,因为在复习课中通常采用高强度“炒冷饭”式的复习模式,结果教师累、学生累、复习效率低下。教师要想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课前理顺复习思路:找准有效复习的切入点→把握有效复习的关键点→选好有效复习的着力点→重视有效复习的延伸点。依照复习思路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从而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理顺思路;有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接受式学习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无分优劣,不可偏废,因为“适合学生的就是好的”。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使接受式学习在概念定义、直观演示材料等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 解读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
[摘 要]“年、月、日”是普及性通识教育,知识点分散,包括平年、闰年、大月、小月、二月天数的规律,全年总天数,每月天数变化,内容驳杂,牵涉面广。“年、月、日”的知识中规律性内容较多,涉及天文学和历法知识,但归根结底可依托数学运算来推演。  [关键词]问题导向;求知动力;年、月、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8-0041-01 
[摘 要]课堂问题的提出与回答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以“组合图形的面积”为例,探讨得出在问题链设计方面存在着“定位不准确,整合性不高,导学性不强”的现状与不足,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学情为导索,找准问题链切入口;以内容为抓手,精设问题链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思维提升。  [关键词]问题链;问题链形式;思维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