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路、模式与方法都在进行着深入的转变,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能够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应当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重要命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教学情景的营造能够创设学生们学习的良好氛围、帮助学生们认知知识的内容与本质。本文主要对于新课程理念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学情景法的运用来提升教学效率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
一、以教学情景的创设实现课堂知识内容的巧妙导入
河北师范大学张爱民教授认为:“如果能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问题就在身边,那么学生们就能够快速进入学习和思考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借助学生们较为常见的事物作为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相对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形成知识的认知认同。在小数一章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小数的概念缺乏认识,觉得非常晦涩难懂,难以入门。在教学中就应当摒弃从概念教学切入的方式,通过“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实现教学的导入与推进。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首先拿出了一整套人民币,让学生们从自身非常熟悉、常见常用的人民币认知入手,引导他们对于1分与1角、1角与1元、1分与1元的关系进行探究,并且以此切入到小数与分数算式换算的教学之中。在小数的简单加减乘除法运算中,则是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超市购物”这一学生们都多次亲身经历的生活过程中去思考和理解。由此,小学生们对于小数的认知与运用就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情景逐渐浮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们大多就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再向小学生们讲解和阐释小数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他们就能够实现较为轻松地掌握。借助较为常见的工具实现了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和教学内容的充分导入,其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以教学情景的创设实现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阐释
英国教育学家Williams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結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从某个方面运用合理的情景创设,让小学生们在思维的步步探究、层层深入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是有着明显效果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景创设的核心在于更好地聚焦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对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效的探究。比如,在一些难点问题的阐释中,单纯通过口头的说教往往难以让学生们清楚明白。如果能够实施情景教学法,将教学的内容以情景的形式充分的展现出来,那么学生们对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就能够实现直观和清晰的认知。小学数学中的追及及相遇问题是其中的难点,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动态地呈现了追及和相遇的全过程,让两个小动物兔子和松鼠分别从A和B两个地点出发,沿着相对的方向向前“行进”,直到他们相遇,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清楚两者时间一定、各自的速度一定、行走的整个路程一定,从而实现知其二而求其一。让两个小动物兔子和松鼠从同一地点A出发,兔子先走,一段时间之后,再让松鼠走,由于松鼠跑的较快,慢慢地就会追上兔子,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清楚两个动物最终走过的路程是一致的,而松鼠要走的路程即为出发前兔子已经走过的路程再加上自己出发后这段时间兔子所走过的路程。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展示实现了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这样学生们就非常容易地掌握了追及及相遇的全过程以及其中哪些内容一定的问题,而且记忆和运用都特别深入。在小数的意义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往往难以理解,笔者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拿出了28个硬币,分给4个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手中的硬币即不能比别人多也不能比别人少,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情景就非常好地理解和领会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就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以教学情景的创设实现生活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
北京师范大学李瑞东教授认为:“数学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实际生活的,而且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将教学内容引入到实际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用到数学,需要从数学中去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而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教学的内容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对知识进行阐释。计算队列人数这一章节内容,如果单纯进行公示的讲解,学生们往往感觉难以理解。于是笔者通过教学设计让小学生们进行“身临其境”地体验。即从班级内随机叫出若干学生站成一排,然后让大家依次报数,报到某位学生时,教师突然让学生们停下来,然后从后面向前报数,依旧到这位同学时停下来,让学生们计算队列的总人数。比如,这位同学从前面报数,自己是9,从后面报数自己是8,很多同学简单地计算9和8相加,得出了17的结果。其实,是错误的。笔者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果这样计算的话,这位同学难道不是报了两次数吗?”并且让大家实际地数一数这一列队伍的人数,结果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确的算法应当是前后报数的数字相加再减去1。在小学数学中经常会有间隔植树或者间隔安装路灯内容的相关问题,很多学生对于“间隔”的含义认识模糊、搞不清楚,笔者就带领学生们深入实地进行观察,并且现场演示,如此学生们就能够充分认识“间隔”的含义,在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时就能够运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们在问题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探究解决的核心素养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28).
[2]张传花.在新课改理念下创设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11):38-39.
[3]钱守旺,郑裕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四)——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4):13-14.
[4]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92.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
一、以教学情景的创设实现课堂知识内容的巧妙导入
河北师范大学张爱民教授认为:“如果能够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问题就在身边,那么学生们就能够快速进入学习和思考之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目的地借助学生们较为常见的事物作为工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让学生们在相对比较熟悉的环境中形成知识的认知认同。在小数一章节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小数的概念缺乏认识,觉得非常晦涩难懂,难以入门。在教学中就应当摒弃从概念教学切入的方式,通过“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实现教学的导入与推进。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首先拿出了一整套人民币,让学生们从自身非常熟悉、常见常用的人民币认知入手,引导他们对于1分与1角、1角与1元、1分与1元的关系进行探究,并且以此切入到小数与分数算式换算的教学之中。在小数的简单加减乘除法运算中,则是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超市购物”这一学生们都多次亲身经历的生活过程中去思考和理解。由此,小学生们对于小数的认知与运用就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购物情景逐渐浮现出来。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们大多就能够列出正确的算式并得到准确的计算结果。在此基础上,再向小学生们讲解和阐释小数运算的法则和规律,他们就能够实现较为轻松地掌握。借助较为常见的工具实现了教学情景的有效创设和教学内容的充分导入,其效果也非常明显。
二、以教学情景的创设实现重点难点问题的有效阐释
英国教育学家Williams认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結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从某个方面运用合理的情景创设,让小学生们在思维的步步探究、层层深入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是有着明显效果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情景创设的核心在于更好地聚焦学生的有效注意力,对于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效的探究。比如,在一些难点问题的阐释中,单纯通过口头的说教往往难以让学生们清楚明白。如果能够实施情景教学法,将教学的内容以情景的形式充分的展现出来,那么学生们对于问题解决的过程就能够实现直观和清晰的认知。小学数学中的追及及相遇问题是其中的难点,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笔者通过多媒体技术动态地呈现了追及和相遇的全过程,让两个小动物兔子和松鼠分别从A和B两个地点出发,沿着相对的方向向前“行进”,直到他们相遇,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清楚两者时间一定、各自的速度一定、行走的整个路程一定,从而实现知其二而求其一。让两个小动物兔子和松鼠从同一地点A出发,兔子先走,一段时间之后,再让松鼠走,由于松鼠跑的较快,慢慢地就会追上兔子,这样学生们就能够清楚两个动物最终走过的路程是一致的,而松鼠要走的路程即为出发前兔子已经走过的路程再加上自己出发后这段时间兔子所走过的路程。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展示实现了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这样学生们就非常容易地掌握了追及及相遇的全过程以及其中哪些内容一定的问题,而且记忆和运用都特别深入。在小数的意义一章节的教学中,学生们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往往难以理解,笔者就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拿出了28个硬币,分给4个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手中的硬币即不能比别人多也不能比别人少,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情景就非常好地理解和领会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们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就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以教学情景的创设实现生活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
北京师范大学李瑞东教授认为:“数学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实际生活的,而且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将教学内容引入到实际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用到数学,需要从数学中去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而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教学的内容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对知识进行阐释。计算队列人数这一章节内容,如果单纯进行公示的讲解,学生们往往感觉难以理解。于是笔者通过教学设计让小学生们进行“身临其境”地体验。即从班级内随机叫出若干学生站成一排,然后让大家依次报数,报到某位学生时,教师突然让学生们停下来,然后从后面向前报数,依旧到这位同学时停下来,让学生们计算队列的总人数。比如,这位同学从前面报数,自己是9,从后面报数自己是8,很多同学简单地计算9和8相加,得出了17的结果。其实,是错误的。笔者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果这样计算的话,这位同学难道不是报了两次数吗?”并且让大家实际地数一数这一列队伍的人数,结果学生们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确的算法应当是前后报数的数字相加再减去1。在小学数学中经常会有间隔植树或者间隔安装路灯内容的相关问题,很多学生对于“间隔”的含义认识模糊、搞不清楚,笔者就带领学生们深入实地进行观察,并且现场演示,如此学生们就能够充分认识“间隔”的含义,在遇到类似问题的解决时就能够运用正确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小学生们在问题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探究解决的核心素养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杰.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探讨[J].学周刊,2016(28).
[2]张传花.在新课改理念下创设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4(11):38-39.
[3]钱守旺,郑裕育.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四)——恰当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4):13-14.
[4]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