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城市合作,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2010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于9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 大会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主办,上海市政府承办。来自47 个国家的427位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组织、友好城市组织和友好协会代表以及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44名地方政府官员与会。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与会各国主要代表并出席闭幕招待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徐匡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专题论坛上做主旨发言。上海市市长韩正,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副会长李小林,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出席大会相关活动。外方嘉宾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多哥前总理埃德姆·科乔、汤加公主皮洛莱乌·图伊塔和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等。
在会见与会各国主要代表时,贾庆林主席高度评价2010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对外政策。他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报道见第4页)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开幕式致词中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今年是中国的世博年,标志着改革开放的中国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致力于实现与各国人民的“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大会通过聚焦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传播先进城市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化演绎世博主题内涵,必将对国际友好城市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俞正声说,国际友好城市活动是世界各国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友好城市发展是城市开放兼容水平与文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对外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最早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更加积极地与国际友城开展经贸、科技、文化、体育、人才等多领域的合作,已和世界52个国家建立了69对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目前,上海正处在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希望大家为上海的发展出谋献策、贡献智慧。
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在开幕式致词中说,友谊、合作、和平与发展是中国民间外交的四大宗旨,中国希望通过国际友城大会这一重要平台,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方、各城市的朋友们共同讨论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交流成功的经验,破解发展的难题。(全文见第6页)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为促进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卡特指出,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摩擦、战争疾病等严峻的困扰和挑战,这些问题解决需要打破国与国的界限,需要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共同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友城大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与会中外代表围绕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城市环保、节能减排与开发利用新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交通、打造城市新品牌、社区文化、体育卫生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与会者认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摩擦、就业困难等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实现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徐匡迪、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在专题论坛的发言中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指出,要依靠科技进步,以绿色环保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人类的发展。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世界各国城市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承担共同的责任,国际友城活动有利于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相互借鉴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新的城市发展道路,有利于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力,有利于世界各国按照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振兴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从而进一步增进当地人民福祉。
会议期间举行了陕西省西安市与厄瓜多尔昆卡市、山西省晋中市与越南会安市、山西省晋城市与南非卡卡杜市、上海市嘉定区与新西兰豪拉基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签约仪式。自1973年建立第一对中外国际友好城市至2010年9月8日,中国已与126个国家建立了1721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
大会首次设立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表彰长期以来在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省州和城市,并向评选出22个国家的80个省州和城市颁发此奖项。大会向中国30个省和城市颁发了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向7 个省和城市颁发了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非、中美、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加大地区4个双边区域论坛。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会见与会各国主要代表并出席闭幕招待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并致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徐匡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在专题论坛上做主旨发言。上海市市长韩正,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副会长李小林,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出席大会相关活动。外方嘉宾有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多哥前总理埃德姆·科乔、汤加公主皮洛莱乌·图伊塔和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等。
在会见与会各国主要代表时,贾庆林主席高度评价2010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对外政策。他强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报道见第4页)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开幕式致词中指出,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今年是中国的世博年,标志着改革开放的中国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致力于实现与各国人民的“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大会通过聚焦全球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传播先进城市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化演绎世博主题内涵,必将对国际友好城市事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俞正声说,国际友好城市活动是世界各国开展双边与多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国际友好城市发展是城市开放兼容水平与文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对外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最早的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更加积极地与国际友城开展经贸、科技、文化、体育、人才等多领域的合作,已和世界52个国家建立了69对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目前,上海正处在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迫切需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希望大家为上海的发展出谋献策、贡献智慧。
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在开幕式致词中说,友谊、合作、和平与发展是中国民间外交的四大宗旨,中国希望通过国际友城大会这一重要平台,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方、各城市的朋友们共同讨论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交流成功的经验,破解发展的难题。(全文见第6页)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好城市联合会为促进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和增进各国人民友谊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卡特指出,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气候变化、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摩擦、战争疾病等严峻的困扰和挑战,这些问题解决需要打破国与国的界限,需要各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合作交流,从而共同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友城大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与会中外代表围绕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城市环保、节能减排与开发利用新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交通、打造城市新品牌、社区文化、体育卫生建设等问题,展开讨论,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分享成果。
与会者认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资源紧缺、城市贫困、文化摩擦、就业困难等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实现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前副主席徐匡迪、法国前总理阿兰·朱佩在专题论坛的发言中均阐述了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指出,要依靠科技进步,以绿色环保的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人类的发展。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世界各国城市在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承担共同的责任,国际友城活动有利于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开拓新的合作领域,相互借鉴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新的城市发展道路,有利于增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力,有利于世界各国按照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振兴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从而进一步增进当地人民福祉。
会议期间举行了陕西省西安市与厄瓜多尔昆卡市、山西省晋中市与越南会安市、山西省晋城市与南非卡卡杜市、上海市嘉定区与新西兰豪拉基市建立国际友好城市签约仪式。自1973年建立第一对中外国际友好城市至2010年9月8日,中国已与126个国家建立了1721对友好省州和友好城市关系。
大会首次设立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表彰长期以来在对华友好城市交流合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省州和城市,并向评选出22个国家的80个省州和城市颁发此奖项。大会向中国30个省和城市颁发了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奖,向7 个省和城市颁发了国际友好城市特别贡献奖。
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中非、中美、中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加大地区4个双边区域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