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

来源 :河南教育·职成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中职语文教材融入了诸子散文、唐诗宋词等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篇目,这些名篇是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如今,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为传统文化找准定位,体现其新的时代价值。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传承下去,乃是语文教学的使命和担当。然而,据笔者观察,中职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不少中职学校,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在不同程度上被过度形式化或弱化;由于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很多中职生在家庭生活中也缺乏传统文化教育,再加上思想的多元化和竞争的激烈,不良社会现象不断冲击中职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传承。即使是在语文课堂上,也有不少中职生不愿接近古典文学作品,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传统文化早已过时,转而热衷于舶来文化。
   那么,如何借助中职语文教学,让学生爱上课本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而改变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呢?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论述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为此,笔者所在学校连续多年举办了以古诗文为专题的观摩课活动,通过老师们的精心准备与推动,我们渐渐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生古诗文的阅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现以《诗经》相关经典篇目的教学为例,讲述我们的探寻过程。
   一、《诗经·氓》——青春期女生的必修课
   中职女生正处青春期,她们情窦初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怎样让她们正确认识美、丑,让她们认识人性的纯真、美好,了解爱情、婚姻,这是教育者应该直面的问题,不应回避闪躲,而《诗经》很多篇目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其中,《诗经·氓》就讲述了一个叫氓的男子,在春天向“我”求婚,秋天来临时“我”带着嫁妆嫁于他;婚后“我”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但当“我”青春美貌不在时,他就对“我”三心二意,并且还对“我”家暴,兄弟不了解情况耻笑“我”,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这段感情,最后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绝态度结束了这段婚姻。对于中职生来讲,理解这首诗歌的障碍不大,于是笔者就把重点放在挖掘这首诗歌的现实意义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联系现实,充分讨论,谈谈诗歌对自己的启发。
   笔者所营造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和自由的学习形式,激发了学生们踊跃发言。下面是课堂实录。
   “这个女子不够冷静,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而男子婚后的暴力行为在之前就有暗示。“将子无怒”,这句话足以说明这个男子脾气不好。而且求婚没有媒人,没有占卜,可见他对这个女子并没有特别重视”。
   “要是我的话,就会报复这小子,典型的忘恩负义的小人嘛”。
   “我觉得不一定要报复他,对这段感情,这个女子应吸取教训,释然就行,这是最对得起自己的方法”。
   “我觉得这个女子也应该对这场失败的婚姻負责。她婚后只知一味地相夫劳作,脱离了社会,甚至谈话的内容不能与丈夫产生共鸣。我觉得现在的一些专职家庭主妇就是这个样子”。
   “我真庆幸生活在现代,生活在中国”。
   “其实我挺佩服和喜欢这个女子的。两千多年前的女子,敢于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是很了不起的”。
   “我喜欢那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既然如此,就算了吧。多洒脱!就是放在现在,这种态度也是很酷的。就好像是在宣扬‘我的婚姻我做主’”。
   经过学生的热烈讨论后,笔者做了最后的总结:
   “爱情是神圣的,无比美好的,值得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来诠释它,值得我们用最真的情感去感受它。但面对爱情的时候我们不能丧失理智,不可沉溺其中,‘女之耽兮,不可脱也’这句话,对于现在的我们仍有警示意义。这启示我们要懂得辨别真伪感情,好的感情应该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如果遇到伪爱情,就要有果断决绝的勇气,这是对一个人值不值得再次拥有幸福的考验,也是新时代青年应该具有的抗挫折能力。
   “我们生活在新时代,女性再不会受到暴力只能默不作声,没有子嗣只能被休,家庭不再是我们的全部,新时代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和尊重。面对爱情和婚姻更自由平等,我们更应该让美好的事物更美好”。
   通过课堂教学,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它穿越千年仍感动、指引着我们。《诗经·氓》借助一件事把婚恋中的问题展示出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感情,应该怎样处理婚姻问题。这正是当代价值之所在。
   二、《诗经·静女》——启迪中职生保持初心、坚持创新
   《诗经·静女》是笔者作为公开课上的,效果很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诗歌描写了一位男子在等待心爱的女子,而女子却“爱而不见”,男子抓耳挠腮,回忆与之交往的种种往事的情景。诗歌短小可爱,人物性格鲜明,风格淳朴自然。
   诗歌的题目“静女”中的“静”,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从青,争声”。青,初生物之颜色;争,上下两手双向持引,坚持。静,不受外在滋扰而坚守初心本色,是诗歌所描写的女子对自我内心的审视。称她为“静”,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女子的本真性情和对情感的坚守。那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说,好好学习,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考上高一级学校,等等。
   何谓初心?也许就是一份真挚的爱情,也许就是一种率真的个性,也许就是自己对于音乐的执念,也许就是对自己学业、前途再试试的决心。但外部世界有那么多纷扰,那么多诱惑,慢慢初心就丢了,只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守初心,眼中才会有星辰、大海,才能接近最本真的自己。    在公开课前,笔者布置了让学生依据诗歌内容自己创作诗歌(形式不限)的任务。课上诗歌内容讲授完之后,笔者让学生再次进行了修改、润色,之后交流分享。最后共收上来35篇作品,这中间有不少佳作。下面选两首作例。
   我与静女
   郭如玉
  (男子):
  溪水潺潺  风熏草暖  城隅一角   愛而不见
  念念艺人  恋恋如卿  荑草含情   有你便幸
  (静女):
  溪水泠泠  河水弥弥  赠君彤管  情意朦胧
  淡淡流水  泛泛柏舟  兴遇公子  三生有幸
   此作品是郭如玉同学仿照《诗经·蒹葭》的结构,采用陆游和唐婉的《钗头凤》的应和互答的方式创作出来的,尽管写得浅显,但作品蕴含有真挚、淳朴的情感。该同学之所以能较好地完成作业,这与其平时喜欢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国学华同学的《喜欢》:
  喜  欢
  国学华
  我对你的喜欢有十分
  你只看到了三分
  还有七分藏在那荑草里
   国学华同学的三行诗,虽然很短,但是很有韵味。
   还有白田春和郑和两名同学更是毛遂自荐,分别结合自己的爱好用说唱和B-Box形式对《静女》进行了演绎,效果很是轰动,学生兴奋欢呼,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可以发现,同学们的作品精彩纷呈,在其作品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经典的东西,更能看到创新的力量。他们的作品也许还幼稚,但是这样的尝试却找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转化路径,让传统经典与现代生活、与学生所长相结合,从而绽放出新的光彩。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传统文化找准定位,注重将其与新时代发展相适应,体现其当代价值,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中华文化现代化,这样才能真正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传统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传播开来。
  (责编  李光远)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是直接与社会接口的教育。严格地说,今后每一位青年都必须经过二者之一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重在创新引领,职业教育重在产品实现。产业的先导靠创新,靠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靠工匠精神,靠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这里只是为了突出起见而采取的一个二分法,从创新、原理到设计、工程再到技术、技能,在创新和技能之间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光谱地带,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在中间段很难完全区分,二
期刊
长期以来,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培养优秀品质,成为中职德育工作的难点之一。笔者所在学校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以德育“感悟课”为载体,变革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德育活动形式,拓展德育活动空间,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开辟了一条中职德育新路径。   一、德育“感悟课”的开展背景及成效   近年来,焦作市教育局在全市职业学校展开了新课堂教育实验改革,其中德育“感悟课”是新课堂教育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德育
期刊
钟南山  你从南方来  你像一座山  不,你就是一座山  一座让国人依靠的山  你像山一样沉稳  又如山一般伟岸  在奔赴武汉的火车上  在专家研判的会议上  你的沉着坚定  你的真知灼见  让领导人有底  让老百姓心安  你的名字家喻户晓始于2003年的“非典”  15年后,84岁的你再次出山  初心,使命,悲壮,担当  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表达人们对你的大赞  你是全国人民崇拜的偶像  你的每一句
期刊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创新型产业的大力扶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更加多元化,就业前景更加广阔;同时,创新型产业发展对从事艺术设计产业的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以及更高的标准。如何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找准专业定位,结合产业需求及社会需求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思考。   一、明确专业定位,清晰培养目标   从目前中职生源来看,学
期刊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打造一批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尽管各个层面都一直在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然而对职业学校而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在实际操作层面难度较大,需要完成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培训。实践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双元结构教师小组”模式的提出,试图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和我省系列竞赛制度的日趋完善,濮阳县职业技术学校把建立健全系列竞赛制度,特别是把全员化竞赛作为实施培养模式创新的有力抓手,积极推进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评价,经过几年努力,以竞赛为引领的教学改革创新机制初步形成。   一、拓展竞赛项目,构建师生全员参与的动员机制   为了开创师生全参与的参赛局面,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邀请省级职教专
期刊
2014年,职业教育被正式纳入全国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系列。至此,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在这项国家级荣誉上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样,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年教师节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国职教成果奖获奖代表颁奖。一时间,国家级职教成果奖成为全国职业教育工作者竞相申报的最高荣誉。也是在当年,河南获得了9项二等奖,在全国排名处于中等水平,成绩令人鼓舞。然而时隔4年,2018年河南仅有3个单位入选二等奖。这样的成
期刊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抓
期刊
育人模式是高职院校落实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契合高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而运行模式作为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子集,为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及实训实习提供了理论和制度保障。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十余年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探索了“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构建了“产学研创”生态圈,充分发挥生态圈中各主体的优势,共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
期刊
2020年是我国全面脱贫的收官之年,职业教育在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民权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落实河南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的通知》精神时,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教育脱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结合民权县实际,笔者認为,通过职业教育实现教育脱贫,需要从改变教育扶贫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创新扶贫教育模式、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强化校企合作等方面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