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逐步进入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不仅要使人们能更好、更多地接受知识,而且要使人们具有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一、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要求物理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传统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强调继承性、封闭性、统一性,而忽视了创造性、开放性和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培养的学习方式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循序渐进性,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忽视了综合性、渗透性、实践性和跳跃性。这种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足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学生。时代的发展,信息革命的发生,逐步将世界从工业时代推向信息化时代,从而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世界特征和世界变化的看法。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不能墨守成规,仅仅沿用原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来学习预先确定的、由前人积累的文化和经验,是不再适合的了。必须按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调整学习的内容,充实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让学生在一种变化着的、还未知晓其基本内容或规律特点的情景中,主动设问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起学生能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
当然,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全盘推翻多年来积累了宝贵经验的接受性学习。从学习方式上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一种补充和充实,能够使学习方式更趋完善。只有把这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既打好学生的基础,又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的目的,才能使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教师来说,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使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应新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首先一定要更新观念。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转变:首先,知识观的转变,应从偏重于知识传授向知识与操作的协调发展转变,从局限基础知识向广博知识面协调发展转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习态度、方法、情感、能力、品德等综合协调发展。其次,方法观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边“师讲生听”到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双向交流,教学中应更多地重视参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第三,学生观的转变。老师在教学中不能视学生为容器、工具,而是更多地看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研究型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求物理教师是课题组的一员
由于被动接受学习方法由来已久,已成为几乎根深蒂固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就在一旁无事可做,放手让学生自由,以为从此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而是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指导、帮助、监控、协调作用。相对于传统意义的课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要求,自觉成为课题组的成员,自己也是课题的研究者。
研究性学习首先最重要的是感觉问题的存在和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程序与步骤。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并收集资料,进行具体的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质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其重点是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传统学习过程关注事实、强调产品,而研究性学习是关注问题、强调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学习,具有立体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科学素质的基础部分。21世纪的物理教师,在新形势和新教学模式下,其专业知识体系是一个由多门学科共同构建的立体的综合体系。首先是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要夯实一个基础——经典物理学;稳固两个支柱——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涉足三向发展——微观、宇宙观和复杂系统;开启窗口和接口——交叉学科与前沿学科;物理学科技能——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术、知识工具与信息手段,掌握数学、外语和计算机技术,了解学科背景、科学技术史、科学方法论、自然哲学等。其次是综合理科知识体系,要充分了解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第三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物理学科教学与研究的理论,掌握普通教学、心理学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人文科学知识体系,了解文史、政治、经济、艺术等。
综上所述,新标准的物理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给物理教师带来的是挑战,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师角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挑战与机遇交存,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去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才能使基础教育更具活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教中心东校)
一、研究性学习的前提要求物理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传统教育课程、教学、评价强调继承性、封闭性、统一性,而忽视了创造性、开放性和个性的发展。传统教育培养的学习方式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循序渐进性,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忽视了综合性、渗透性、实践性和跳跃性。这种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足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学生。时代的发展,信息革命的发生,逐步将世界从工业时代推向信息化时代,从而根本上动摇了人们对世界特征和世界变化的看法。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习的内容不能墨守成规,仅仅沿用原来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来学习预先确定的、由前人积累的文化和经验,是不再适合的了。必须按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调整学习的内容,充实新的学习方式。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应该是让学生在一种变化着的、还未知晓其基本内容或规律特点的情景中,主动设问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起学生能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
当然,开展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全盘否定、全盘推翻多年来积累了宝贵经验的接受性学习。从学习方式上来说,研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一种补充和充实,能够使学习方式更趋完善。只有把这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地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实现既打好学生的基础,又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的目的,才能使基础教育适应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对教师来说,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行为惯性,使其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适应新型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首先一定要更新观念。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物理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转变:首先,知识观的转变,应从偏重于知识传授向知识与操作的协调发展转变,从局限基础知识向广博知识面协调发展转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学习态度、方法、情感、能力、品德等综合协调发展。其次,方法观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从单边“师讲生听”到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双向交流,教学中应更多地重视参与实践活动,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第三,学生观的转变。老师在教学中不能视学生为容器、工具,而是更多地看作共同探索新知识的伙伴。研究型的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与学生地位平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求物理教师是课题组的一员
由于被动接受学习方法由来已久,已成为几乎根深蒂固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就在一旁无事可做,放手让学生自由,以为从此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中解放出来,而是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到指导、帮助、监控、协调作用。相对于传统意义的课堂,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适应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要求,自觉成为课题组的成员,自己也是课题的研究者。
研究性学习首先最重要的是感觉问题的存在和整个问题解决过程的程序与步骤。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具体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立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并收集资料,进行具体的研究,写出论文报告,进行成果展示。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实质也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其重点是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解决过程。传统学习过程关注事实、强调产品,而研究性学习是关注问题、强调过程。
三、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求物理教师不断学习,具有立体知识结构
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科学素质的基础部分。21世纪的物理教师,在新形势和新教学模式下,其专业知识体系是一个由多门学科共同构建的立体的综合体系。首先是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要夯实一个基础——经典物理学;稳固两个支柱——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涉足三向发展——微观、宇宙观和复杂系统;开启窗口和接口——交叉学科与前沿学科;物理学科技能——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术、知识工具与信息手段,掌握数学、外语和计算机技术,了解学科背景、科学技术史、科学方法论、自然哲学等。其次是综合理科知识体系,要充分了解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第三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物理学科教学与研究的理论,掌握普通教学、心理学基本知识。除此之外,还有人文科学知识体系,了解文史、政治、经济、艺术等。
综上所述,新标准的物理课程中的研究性学习,给物理教师带来的是挑战,包括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教师角色、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挑战与机遇交存,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去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才能使基础教育更具活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要求。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教中心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