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学科学教学从“大教材观”到“大教学观”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q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由“大教材观”向“大教学观”转变的原因
   “大教材观”,就是依据教学大纲,依赖于课本进行教学,从书本上学知识,书上写什么就教什么,书上没写的不敢教,书上写了的不敢不教。教学也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几乎没有自主权。其实质上压抑了师生的创新精神。目前,此种知识立意的教学行为仍然占据主流地位。
   “大教学观”,就是依据课标,借助教材的学习素材,实现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发展目标的教学行为。在此种教学行为中,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材内容只是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并不是要求学生将教材内容全部掌握,而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1、就科学教材的内容上,“大教材观”与“大教学观”有四个基本特征。
   前者主张只揭示能由任何科学家重复的知识;把科学的社会运用视为科学之外的社会问题;忽视价值因素,或把它看得十分平淡;知识系统是不关涉自身的。而后者把不可再现的现象和行为视为科学探索的重要对象;把科学的社会运用包括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把价值看做科学理性中的重要因素,因而使科学除了逻辑理性、数学理性和实验理性之外又增加了价值理性;知识系统要求有评价自身的能力和方法。
   2、就两者的区别而言,从知识容量看,“大教材观”的目标主要是“双基”的目标,重在知识点的规范,课标的目标则是包含“双基”在内的三维目标;从知识的呈现方式看,原来的统一教材更多地是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编写思路,以逻辑结构作为框架的常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前后章节的逻辑性较强,文字表述多以结论性的表述为特征。而现在的科学教材的编写以课标“三维发展目标”为核心,体现“问题解决”特色,更强调科学概念结构化,同时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所以,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行为必须是“大教学观”。
  
   二、由“大教材观”向“大教学观”转变的思考
   教师必须思考以下两大问题;
   1、“ 教什么”
   作为教师,应教给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内容,应深入思考小学科学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刻涵义,认真分析课标中规定的内容及其所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是如何体现的?还可补充哪些内容?同时应将哪些内容从课堂教学中删减去?作为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这个核心来组织教学。要实施“大教学观”的教学行为,必须抓住几个关键问题重点突破。
   (1)、抓住主干,分类施教
   (2)、教师示范,引导自学
   (3)、引导创新,多元评价
   2、“三维目标”的理解
   (1)、“过程与方法”的显性化
   “过程与方法”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科学探究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着应用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2)、“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新课标的突破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并养成习惯,强调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并作出明智的决策,提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科学内容与注重科学过程的结合,以及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最新课标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在科学课教学中,应养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专心”。如在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养蚕》的教学,孩子们在经历了长达四十多天的蚕生长的完整周期,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体验到了长期养殖和观察活动给他们带来的辛苦和快乐。通过这次活动,养蚕一定会成为孩子们终身难忘的体验过程、发展过程和成长过程。
   3、“三维目标”的整合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树立“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的体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展开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科学知识,有效的整合三维目标,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科学探究是小学新课程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方法、能力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科学方法是形成科学态度价值观的操作规范基础,科学方法中严密的逻辑推理需要学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提出问题需要学生的丰富想象、大胆探索,解决问题更需要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这些饱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是养成一个人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性基础。
   就目前教师的基础来说,三者的有机整合的真正的困难在于,教师还没能跳出知识本位的思想,以及摆脱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教学习惯。在很多科学课堂中,科学教育只剩下了科学知识的教育,层层窄化,使得科学教育的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发展到与科学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所以说从“大教材观”向“大教学观”转变是小学科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3] 《科学课》杂志,湖北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江苏210048 】
其他文献
黎平一中将把“异步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组织实施。我们将建立和健全“新课程异步教学”课题组的领导机构、管理办法、实施计划和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当前,我们正处于新课改的十字路口,因为新课程无论是其理论,还是其标准和课程设置,同过去传统教学都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那么,能否根据教师自身特点和学生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
让学生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是学校体育课的目的之一。然而,由于身体素质和主观学习意识的努力程度上的不同,决定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学习上,存在
口语交际课是小学语文新教材的一种新课型,《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新理念:“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谈的素养。”这一精辟的阐述,是我们当前进行课改的行动准则。那么,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呢?如何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意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想
现在人们谈成功多言秘诀,其实成功的基础是你要花更多枯燥的时间将某种能力或技艺进行提升。有统计说,像钢琴这样的职业要一万个小时的训练、十年以上的磨炼才能成为钢琴家,还要加上许多软性的素质、机遇等等。  如果你的积累差不多了,也许可以考虑一些秘诀。我发现不同行业的大师,最后成功的推力都是反正常思维的,或者说是深入到某种能力的深层,触及到了真谛。网球大师费德勒,在高手如云的世界网坛称霸多年,靠的是比人快
21世纪人类社会进人了一个科技迅猛发展、充满激烈竞争的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需要不断涌现出具有创新能力的英才,而英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尤其需要注重基础教育的培养。曾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Cr、Hg污染对小麦种子萌发及部分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r、Hg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有明
2001年9月,我校引进了湖北大学教授黎世法先生创立的异步教学理论,并在三个年级12个班开展实验,短短的一年时间,异步教学就以其高效率、优质量、低负担的特色大放异彩。在全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