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施保障机制运行中的文化、制度与实践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法律实施问题已经成为法治社会建设中的重要议题。2011年11月3-4日,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在上海发起、举办了“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法律实施保障机制领域诸多问题展开研讨,并形成共识。法律文化、法治观念是保障法律实施的基础;法律实施保障制度应当引入多元力量参与;法律实施应当既注重依法审判,同时也需迈向一种回应型的司法。
  【关键词】法律实施;保障机制;法治文化;司法;立法后评估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建成的背景下,法律实施应当成为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重心。如何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已经成为当前法学研究与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2012年11月3-4日,由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发起,在上海举办了“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法律实施领域的诸多问题展开讨论,会议主要围绕着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的建设与立法、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的建设与执法、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的建设与司法、法律实施保障机制的建设与文化等方面展开。在法律实施保障机制建设上,法治文化、法律观念的建构应当处于基础性的地位;在法律实施保障制度的安排上应当探讨设计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法律评估体系,引入社会力量的监督与制约等;在法律实施实务方面,既要注重依法审判、执法,也要考虑到社会现实需要,从而迈向一种“回应型”的法律实施状态。
  一、作为法律有效实施之基础的法治文化
  在迈向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法治现代化是一个具内在多维性的体系,是一个包含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与法治文化构成的统一体。与此同时,中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乃是与中国的整体现代化方式密不可分的。中国至上而下的现代化发展进程,有力的推动了法律规范与制度的现代化,但是,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这一法制现代化的重要维度却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因此,要实现法治现代化,就必须要注重改变意识形态。培育现代法律意识,是现代法治能够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与会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于法治文化与法律实施的关系予以了分析考察。
  同济大学法学院蒋晓伟教授从法治国家内在规律的视角,整体性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保障机制。作者认为,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贯彻实施,法治理念得到现实的实现,全社会能够形成共同的法律信仰是首要条件。中国法治信仰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必须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信仰,是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贯彻实施的前提。当然,作者也认为,必须要以法律本身的公平正义、司法独立性和公权力机关守法遵法的制度设计相结合,才能最终促成法治理想的实现。
  公民基本权利作为宪法的核心内容,其价值不仅在于形成基本的法律秩序基础,同时也宣告了一种法治体系本身的精神价值取向。湖南科技大学李云霖、胡正昌教授对于我国基本权利保障三十年发展进程进行了翔实的实证研究。作者认为,作为衡量一个社会法治状况的重要指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状况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已经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基本权利立法保障方面,基本权利的数量与内容日益丰富、基本权利体系日趋合理、基本权利理念更为科学;在基本权利行政保障方面,具体行政权的积极合法行使提升了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主动性与及时性,同时行政机关也开始通过行政立法等措施在抽象行政行为方面强化公民基本权利保障;在基本权利司法保障方面,主要通过拓宽了审判领域、出台司法解释与公报案例、扩大受案范围与司法制度建设与完善等措施加强公民基本权利保障。与此同时,作者还反省了三十年中基本权利保障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立法领域中,主要体现在宪法中基本权利不完整、法律中部分传统基本权利没有规定以及法律对于某些基本权利保障还存在限制过严与保障不足等问题;在行政领域中,则表现为部分具体行政行为侵害基本权利,部分抽象行政行为虚置公民基本权利;在司法领域中,则体现为部分权利无救济渠道,起诉难状况依然存在,司法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完善我国基本权利保障的相关对策。首先是完善相关立法,提高基本权利的保障程度。主要通过完善宪法基本权利种类,加强基本权利的可操作性以及以宪法价值指导法律对基本权利的保障与限制等方式予以实现;其次是坚持依法行政,提升基本权利保障强度。第三是提振司法保障公信力,解决起诉难的问题,为基本权利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以及建立中国特色宪法诉讼制度等。
  同样是在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方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范进学教授主要考察了宪法实施的具体内涵,分析了保障宪法实施的有效机制。针对学术界一直以来关于宪法实施的观点,作者提出,不应当将法律的实施等同于宪法的实施,人权规范即基本权利规范的实施才是宪法实施的本质与目的。作者进而提出需要进一步明确宪法实施的依靠力量;宪法实施必须进入到司法适用之中。针对宪法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作者提出,应当从国家层面推行宪法价值认同共识的教育;将宪法生活化;启动我国目前已有的宪法审查机制,发挥制度的效用功能。
  就法治文化的内在维度的分析而言,华东理工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中心的李瑜青教授,撰文考察了法治文化、法治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即诚信意识的发展与构建问题。作者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形成,对社会与政府的诚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认为,政务诚信机制是保障法律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契约型政务条件下,政府信任的基础是对于法律的遵守,保证信任关系的清晰与可计算性。对于政府而言,有责任引导和发展自身诚信的建设,为社会提供稳定有序的供给,由此促进社会良好诚信关系的构建。与李瑜青教授的观点相类似的,王岩云、吴锦宇两位学者认为法治建设的成功,一方面依赖于法治精神的树立,另一方面则依赖于法治环境的改善。作者提出,法治精神的培育与法治环境的优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包容共生的关系,而法律精神的培育主要应当从构建法治精神的三大要素即法治理念、法治文化与法治情感;塑造公民法律信仰;树立科学的法治观这三个方面着手展开。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张韬(1986-),男,江西南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法学2012级硕士。  【摘要】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法制的激励和规范是强化战斗精神、提升战斗力必不可少的途径。罗马《民法大全》中军事法条款体现了维护王权的立法取向,聚合了罗马公民的国家责任感;同时,通过构建严明的奖惩制度,促使国家责任感向战斗精神转化,并以保障军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为突破点,激励战斗精神
期刊
作者简介:顾罡,同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法;孙行政,同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邹璐,同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法。  【摘要】本文通过概述苹果公司与三星公司的专利战,分析该专利战对我国国产智能手机企业的启示,揭示我国国产智能手机企业应在合作机制、分析机制、预警机制三个方向采取措施,以提升企业抵御专利侵权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专利战;合作机制;分析机
期刊
作者简介:腾笛,硕士研究生,讲师,哈尔滨金融学院法律系。  【摘要】《经济法教程》一书是由著名教授和资深律师彭金冶先生主编,由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一部适用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型本科教材。该书立足于创立全新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体系严谨而富有逻辑性,内容全面而力求简洁,理论讲解深入浅出,旗帜鲜明的强调经济法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并把理论和实践良好的结合了起来,实乃近年来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教
期刊
作者简介:刘畅(1987-),女,四川南江人,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2011级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刑法。  【摘要】平面的社会群体关系学说是德国刑法中作为义务的代表性法理依据,其来源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学说植根于人际关系,具备横向特征,所以被冠以“平面”之谓,值得我国刑法学说与实物界借鉴,为我所用。  【关键词】作为义务;法理依据;平面的社会群体关系学说  平面的社会
期刊
【摘要】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这儿建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保护好、修建好红军烈士纪念设施,弘扬红军文化传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关键词】烈士;红军;传统  巴中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巴中在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中,先后有12万人参加红军,其中4万多红军将士和巴山儿女英勇战斗流血牺牲,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市内至今
期刊
【摘要】霍布斯是英国理性主义传统的奠基人,他所著的《利维坦》替之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奠定根基。本文试简单介绍《利维坦》及霍布斯之生平经历,描述恐惧在霍布斯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霍布斯;利维坦;恐惧  有一个人,他自嘲与恐惧是孪生兄弟。  有一个人,他为自己写下这样的墓志铭,“这里是个真正哲学家的墓”。  有一个人,他精心构思了一个可怕怪物的形象,惊醒了十七世纪的黑暗。  这个怪物就是
期刊
作者简介:李建凤(198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传播学硕士,研究方向:传播学学;刘长安(1984-),男,汉族,山东临沂人,烟台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摘要】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的最终命运,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跨文化传播的障碍,它夹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认可。文化是现实的符号表征,如若符号的解读出现了偏差,那么就会发生文化间的冲突。
期刊
【摘要】禁止不利变更原则发源于德国的刑事诉讼制度,紧接着便在民事诉讼、行政上诉等上诉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等其他复审制度也蔓延起来,因而这一原则也成了复审制度中的普遍性通用的原则。我国也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先后在刑事诉讼、行政处罚、行政复议中确立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尤其在行政处罚的行政复议中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适用更加的值得讨论。  【关键词】不理变更
期刊
【摘要】2012年1月,《行政强制法》正式实施,该法规定了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两种模式。笔者认为,一般的行政决定可以由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对于影响相对人重大人身财产权益的行政决定的执行应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审查通过后仍由行政机关执行。探索裁执分离的执行方式应是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司法职权优化配置和公民权利保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诉行政执行
期刊
【摘要】听证这一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良久,也正以更加重要的角色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听证者与决定者不协调的现象。  【关键词】听证;决定者;摩根案件  随着行政权的日益扩张和公民法律意识的逐渐提升,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公民越来越多的注重自己的程序性权力,听证制度作为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制度,也更加广泛的受到关注,但碍于听证制度的固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