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黄瓦”?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167306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新闻,其实起得平平,说某大学斥资十亿元,造了它的校园,仿古汉唐宋元明清的帝舍,红墙黄瓦,“酷似皇宫”,连园内路灯长椅,都弄得“像宫中一样”,于是莘莘学子,“上课就像大臣上朝一般”……
  


  说它起得平平,是因为岂但是校舍“酷似皇宫”,便是大学里的老师,不也已有身着龙袍讲课的吗?他说他“就是道光自述”呢,于是也就有某地的大学生,天天穿着朝服去上学,而且“感觉甚好”。难怪某地高考,一考生居然起名为“朕”,引来一片“吾皇万岁”的点赞呢!
  说它起得平平,更因为“酷似皇宫”的,首先并非校园,而是官衙。有这样的镇政府,造得如同天子帝居一般,不但有皇家的门和桥,而且还有高耸的华表呢——据传那镇政府,原先是准备造成如白宫状的,也有椭圆形办公室等等,但后来觉得不够大气,尤其是听说美国总统也根本不是皇帝,所以才建成了紫禁城的恢宏——其实不只是外观,还有里面放一把龙椅的呢,某地一位张书记坐的办公椅,就雕满了龙的图案,那就真成了金銮殿啦,所以某地一位常务副县长,给当地一百五十九名稍鸣不平的教师发一条短信,说“政府是服务子民的”,但你们如果“要挟”政府,那就没有好果子吃云云——可见他的那一点“皇权意识”,岂但是一把龙椅,恐怕是溶化进了血液里啊,所以油然而生,随手一发,连自己也不觉得。
  有的官员下去一回,自认为那是“微服私访”,那是把自己当成了乾隆爷;有的官员批示用红笔,三字“知道了”,那是把自己当成了雍正爷,掷下的是“朱砂御批”;有的官员每到一处,都要泼墨题字,似乎御笔千古,他真以为自个儿是皇帝老儿,至于情妇成群的贪官,夜夜临幸恨不得要“翻牌子”,而小圈子、小团伙里头,更是把“老头子”唤作“主子”甚至“今上”,那更是山头宗派里的见怪不怪了——就说前些年饱受诟病的那个“衙府”问题,也不只是官府造得“酷似皇宫”,便是门前那一条通衢大道,不是还严禁社会车辆通行吗?它差点高悬“回避”与“肃静”两块牌子啦。数年前的某县,“灿烂的秋日明光下”,随着雄浑的号角,古朴的礼乐,城门缓缓打开,县长大人身着清朝县太爷的全副七品官服,率“全城商贾”与“三班衙役”健步出城迎宾——于是网友之间,便觉尚不过瘾,认为更需锣鼓喧天,轿马似仪,“三班衙役”,也应吼声如雷,大堂之上,也要一木惊堂,“跪”聲之下,更要给几十杀威棒才好呢……当然也有人叹息,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已百年矣,怎么“秋日阳光之下”,又上演了皇权之下才有的滑稽戏呢?
  当然不光是官府,“子民”们夜夜要面对的荧屏,不总是“满朝大辫子,一片万岁声”吗?连皇帝的小老婆们,不是都一个个成为“传”主吗?无穷无尽的后宫戏,又赚取了多少“王阿姨”的笑颜和泪水?至于“帝王系列”的泛滥成灾,皇上的十全武功千秋伟业,帝王的治民之术驭臣之道,以及一言乾坤生杀尽操掌中的威权,不是早成了畅销的“好书”、“草民”的乐道甚至是为官的“教科书”么?
  皇帝是寿终了,但有人心目中的“万岁”却未正寝——中国的皇上,风云了数千年,有人盼的不就是一个“好皇帝”,有人求的不就是“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吗?所以我说,“红墙黄瓦”,“起得平平”,并没有什么突兀的哦!
  【选自东方网】
  插图 / 某地公仆 / 赵国品
其他文献
隐瞒死亡  大多数时候,那些地下深处的矿洞是黑色的,沉默的。但有时候,它也是血红色的,像突然苏醒的巨兽,爆发出无常的咆哮。  2月14日凌晨,在湖南涟源,世界正在熟睡之中,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十条生命迅速地坠落、沉陷,被黑色的矿洞吞噬。他们的生死,原本只是新闻中一个冰冷的数字,和许许多多的矿难一样,似乎已让人麻木。  然而,接下来的情节,竟比戏剧还荒诞。一位已经死去的矿工,被成功“解救”,转身变
期刊
从官员的“大实话”里可以读懂世事人情。  落马的海南省文昌市原副市长符涛生这样为自己辩解:“开发商们个个腰缠万贯,个个是款爷,一个工程赚的钱够他们享用很多年。这些工程是我帮他们拿到的,他们发财吃肉时,自己跟着喝些汤也在情理之中……”  符涛生的这一番“大实话”可谓“贪腐有理论”,“开发商吃肉我喝汤”是一种心理失衡,更是“雁过拔毛”式的主动腐败。奇葩的是,据《法制日报》报道,符涛生大谈“被动受贿说”
期刊
1919年陈独秀被捕,陈的潜意识里有“坐牢情结”,因为在他看来,仗剑拯民于水火,就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  有一件事让陈独秀颇感意外。当时自陈入狱后,全国各阶层各行各业营救陈独秀成为全国性的浪潮。有两个人也站出来,让陈独秀没有想到。这两个人是反对白话文的桐城派古文家马通伯、姚叔节,均思想守旧,当初恨不得刨陈独秀的祖坟,而此刻却为他说话。认为陈独秀“所著言论或不无迂直之处,然
期刊
《雜文选刊》2017年2月精彩推薦
期刊
唐代诗人张祜《硫黄》诗曰:“一粒硫黄入貴门,寝堂深处问玄言。时人尽说韦山甫,昨日馀干吊子孙。”推销硫黄的道士韦山甫为当时许多达官显贵所推崇,被人称为“神仙”。然而,韦病死之后,死而速朽,与常人无异。他能凭一粒硫黄出入“贵门”,游说公卿服食硫黄,“其术大行”,但又不太灵光,吃死人的事常有。看来,韦山甫与我们当代的一些“大师”有得一比了。  贪官背后往往有“大师”。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与“大师”
期刊
回乡下老家,沿路的电线杆上、房墙上,不时可以看见各种替人办丧事的宣传小广告,它们成了乡间如今最难去除的新型“牛皮癣”。  这是农村经济条件变好的衍生产物,也是攀比的结果。当越来越多的乡人到城市里打工,口袋里有了些钱后,过去很多需亲力亲为的事,现在都出钱让别人来办了,比如丧事。  在我儿时,当村里有老人去世,出殡时请来的锣鼓队都是由附近的乡民临时组建的,你家出一个锣,他家出一个鼓。作为报酬,主人家无
期刊
出身问题,现在不大提了。过去,出身不好被称之为“成分高”。“成分高”,考大學、提干都会受影响。时下是“学历高”比“成分高”要紧的年代,但有一个社会现象值得注意:在一批贪官落马后的忏悔词中,仍喜欢用“农民的儿子”这个词。  新近热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就有这么一幕:被证实为“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蹲在地上痛哭忏悔,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以致走上了贪腐之路。这时,陆毅扮演的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
期刊
去年12月,“中国之声”报道了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瞒报洪灾死亡人数,实际死亡三十八人,当地上报死亡五人、失踪三人一事。报道播出后,与岫岩县一山之隔的辽阳市辽阳县也有群众反映,在2012年8月4日晚,辽阳也有群众被洪水夺去了生命,但辽阳市、县两级政府对外宣称,当地应对有力,没有造成一人伤亡、一人失踪。  又见瞒报!“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从报道看,辽阳县的瞒报手法,与岫岩瞒报简直如
期刊
古人云:“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爱好,既可以培育情操,提升修养,也可能由“好”而“贪”、由“雅”而“腐”,不少领导干部就倒在了这把双刃剑下。  2013年6月,经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对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立案检查。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中央纪委查实了倪发科的受贿问题,其收受大量玉石,占受贿总额近八成的事实也浮出水面。  倪发科2008年担任安徽省副省长后,分管国土资源工作,未经组织审
期刊
安徽阜阳市颍上县邮政局的投递员鲍某,通过私拆他人举报给政府、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信件,发现了某些官员的腐败行径,然后与被举报人联系,用交换举报信的方式换钱换物,中饱私囊。暂且不说鲍某行为的后果有多可怕,单单就投递员私拆他人信件这事儿就让人目瞪口呆了。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私人信件是受法律保护的,就别说受过职业培训的国家邮政专业投递员了,他明知违法为啥敢做?    這说明鲍某有绝对自信的判断力,他相信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