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号“兰花送给江泽民主席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1993年北京举办的中国花卉博览会前夕,时任世界兰蕙交流协会荣誉会长的张学良撰写了一篇贺词,并通过率团来北京的黄秀球先生带到花卉博览会上。
  张学良在贺词里写道:
  兰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品格高超的名花,自春秋时孔子自卫适鲁,作猗兰之操,誉为“王者之香”,而后历代文人雅士咏歌不绝。左氏不遗梦兰之征。屈子思君纫兰为佩,周易更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是将君子比德于兰,而非以兰比德于君子。骆宾王也说:“博望候之兰薰桂馥”,又将兰喻为“世德流芳”。兰在国人的心目中,可以说占了极为崇高的地位。
  花卉的爱好,大致说来,与个人的秉性和品德确有关连。晋陶渊明独爱花中隐逸的菊,自李唐以来,国人多爱花中富贵的牡丹,而宋周濂溪则独爱花中君子的莲。其实兰之为品,兼三者之德,又各极其长:王者之香,是富贵之极;容古留芳,是隐逸之最;出淤泥而不染,经岁寒而不凋,它的清介坚劲之美,更非莲所能比拟。
  是兰之为名花,不但足以赏心悦目,更可以陶性怡情。兰之为用,岂仅在于观赏而已。因此,兰艺自中国渡海,传至东瀛,进而又扩及世界园艺之林。国人应如何发扬它的幽光,以为复兴中华文化之一助,当有赖有心人士之共同努力。
  张学良之所以赞赏兰花,是因为兰花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兰花使他受益匪浅。
  1962年12月21日,张学良和赵一荻夫妇到蒋介石居住的士林官邸的凯歌教堂,首次与周联华牧师会面,从此周牧师和张氏夫妇成为好友。
  当张学良夫妇从教堂出来,正巧遇到宋美龄。其实,他们三人的巧遇,正是张群的有意安排。此时,蒋介石在慈湖。于是,宋美龄邀请张氏夫妇到官邸中一聚。这是宋美龄与3年前解除管束以来的张学良第一次小聚。虽然他们之间有些尴尬,但是当看到兰花时,那尴尬的气氛荡然无存了。
  宋美龄把张学良夫妇引到自家的花房里。这里百花盛开,宛若鲜花的世界。张学良对这里的兰花特别感兴趣,一边观赏,一边向赵一荻讲解:“这是蝴蝶兰,这是宋梅,这是荷鼎,这是桂丹梅,这是虞美人。”他如数家珍,突然兴奋地说;“想不到能在这里亲眼看到绿云!这可是兰花之王,这盆兰花可是价值连城啊!”
  宋美龄听了,赞佩地说:“汉卿,真看不出,你竟然成了养兰专家了。”
  “夫人过奖了,这盆绿云确是珍贵的国兰啊!”
  “是的,这盆绿云是从香港九龙空运来的,花价很贵的。”宋美龄说,“我还有一盆绿云,这盆就送给你吧。”
  张学良没有答话,显然他正陶醉在兰花里,他痴迷地观看着这盆绿云,然后直起身来对宋美龄说:“夫人,这盆绿云,少说也得万元吧?”
  “汉卿,你真是识兰啊!”宋美龄称赞道,“我倒想问你,这绿云好在什么地方啊?”
  “夫人,你看,”张学良指着那盆绿云兰花说,“一般的兰花都是六个瓣,叶长,花瓣就像竹叶子那样尖尖的。你看,这绿云叶短且肥,花香幽雅,奇就奇在它有七个花瓣,与众不同啊!”
  宋美龄说:“汉卿,我服你了,这盆绿云总算遇到了识货的养兰专家了,这盆兰花归你了!”
  筵席后,张学良夫妇将宋美龄赠送的兰花带回自己的住所,精心侍养。
  1973年的一天,张学良夫妇在保安人员陪同下,第一次出现在台北儿童乐园举办的花展中。从此,他们经常出入兰界。
  张学良与赵一荻酷爱兰花,亲手栽培了许多兰花。为了养好兰花,他们还专门订阅了《兰花世界》月刊,买了许多关于兰花的书籍。两人醉恋兰花,以兰花为乐,用兰花陶冶性情。
  每当岁末年初兰花盛开的季节,台北市区及近郊的兰花养殖园经常会接到“神秘”的电话:有位“赵老先生”要前往赏兰。于是,半小时后,便会有一辆载着4男1女的白色轿车停在门口。他们从车上下来,鱼贯而入兰园。其中,那位年纪较长,身体高大,穿着西装(有时着长褂),满头灰发的“赵老先生”就是张学良,女的是赵一荻,余下的人便是保安人员和司机。
  每逢星期日,在台北的兰花交易所、花市及园艺所,常常有张学良偕赵一荻的身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有举办“兰花展览”,张学良和赵一荻是必到之客。
  在兰花界,“赵老先生”平易近人,性情豪放,是一位儒雅的长者。他虽然头发已经灰白,但是面色红润,声若洪钟,精神矍铄,穿着红色软质平底布鞋,步履轻捷。时间久了,兰界人士终于从“赵老先生”的不凡的气宇中,知道了他就是半个世纪叱咤风云的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与赵一荻喜欢观赏花卉,尤爱传统国兰。每次赏兰,张学良都极其仔细,对兰花的优劣评价得很内行。他们在花展上或私人兰圃中,常常会选到中意的兰花,付钱买回。
  有一次,张学良在一处兰园中见到了一盆奇异的兰花。他向花的主人表示准备买此花回去。花主人见张学良是位温文老者,不可能花巨款买这盆兰花,便将价值8000元的名兰说成2000元。他万没有想到,张学良毫不迟疑地当场付钱买下奇兰,弄得花主“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
  这位卖兰花的人曾是台北市国兰协会的会长。后来,当他知道奇兰买主是张学良时,逢人就谈及此事,满心欢喜地说:“卖给张学良值得,亏了6000元也值得!”
  张学良和赵一荻对兰花喜爱之深,还可从随从人员身上看到。他们也都是鉴赏兰花的内行。张学良夫妇虽然出入兰界无数次,但是接触的兰界人士问及兰花之外的事,他们绝口不谈。
  有一次,张学良的老朋友问为什么如此酷爱兰花?张学良说:“我家里有兰花两百多盆,养兰是一种享受。譬如浇水、施肥、移动花的位置,适度的阴凉和适度的阳光……兰花是花中君子,其香也淡,其姿也雅。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兰的境界幽远,不但我喜欢,内子也喜欢。”
  在1993年北京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期间,张学良还委托世界兰蕙协会会长黄秀球先生把自己亲手培育长达20年的一盆名叫“爱国号”的兰花带到博览会,送给前往参观博览会的江泽民主席。张学良以“爱国号”兰花赠送给中共中央主席江泽民,寄托了他对大陆同胞的一片深情,此举成为中国养兰史上的一则佳话。
  在1997年,中国北海第七届兰花博览会期间,张学良先生送来的3盆参展兰花备受游人观赏。许多中外游客争相与此3盆兰花摄影留念。此3盆兰花:一盆是墨兰,一盆是金花三金嘴,一盆是新品种寒兰。
  张学良赞美兰花是“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2月26日当本届兰花博览会结束时,张学良向参加展出的30盆获奖兰花,赠送了30块刻有他印章的纯金金牌,以此寄乡情。
  1998年,在沈阳张学良旧居举办了《庆祝张学良将军98华诞兰花特展》。此前,张学良闻讯,异常兴奋,委托黄秀球将自己培植的13盆名品兰花从台湾空运到沈阳参加展览。这13盆兰花中,有名谓“桃姬”、“婴姬”的名品,又有名称“爱国”的线艺兰花。张学良以这些名兰参展,表达对家乡父老的感谢之情。
  
  《张学良大传》张永滨著团结出版社2001.11定价:43.00元(上、下)
  
其他文献
这是两本由国内学者写的关注中国现实经济问题的蕴含深厚学力和思想内容的小册子。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经济学,越来越需要领会一些经济学道理,学会透过现实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掌握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正确决策,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改革,在改革的利益大调整中尽量少地损失自身利益,而通过顺应改革的方向,积极投身改革,通过勤劳和创造来积累财富。  但是现时能够让普
期刊
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无所不在的时代。自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短短的250多年的时间,人类已生活在一个技术化的世界里:高耸入云的大楼、横空出世的大坝、遍布大陆的铁路、公路桥梁、穿越海洋的光缆、飞越天际的航天飞机和人造卫星。法国作家夏尔·佩吉早在1913年指出:“自耶稣基督时代以来,世界的变化远没有最近30年之大。”总结人类约6000年的文明,人类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时期,才跨越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
期刊
生当春秋末期的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这位儒家学派的鼻祖,既是政治家、思想家,也是教育家和学术家。孔子一生为“好古”、“从周”、“复礼”、“正名”等政治理想而奔走呼号。  孔子生平坎坷,郁郁不得志。他曾经担心自己“没世而无闻”,岂料他身后平步青云,被冠以“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等桂冠,成了东方圣人、无冕帝王,显赫得无以复加。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孔子风光了两千多年。直到
期刊
读过《黑龙江历史故事集》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一直被认为蛮荒之地的黑龙江,也有悠久厚重的历史,在这个舞台上曾经演出过如火如荼的重大历史事件,曾有过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北大荒面纱掩盖下的黑龙江,原来是一片滚烫的热土。  从这本书中我们读到,早在23000年前,中华民族的一支就劳动、生息、繁衍在黑龙江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这支远古人类的后裔和黑龙江各族先民,为缔造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做出了杰
期刊
恶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     瓦特松曾经说过:“恶享有某种特权,它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坏蛋身上有一种引人遐想的力量,而这是任何一位美德的使者都望尘莫及的。”为什么许多人在明辨是非的情况下还要作恶?为什么许多以正义名义作出的选择却带来恶的后果?这本专门探讨人类恶的本质与起源的伦理学著作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本书为“流行阅读”系列之一,曾是1999年德国金奖图书。   [奥]弗朗茨·M.乌克提茨著
期刊
全国著名儿童文学家冉红教授对汉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由衷的喜爱。她认为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最生动、最有诗意与灵性的文字。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汉字就像魔方一样,稍加排列组合,就会产生一个个丰富多彩的神妙世界。由此,她在1995年创作了第一部以汉字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错别字的故事》。此书经上海少儿出版社出版后,马上就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得到了小读者的认同与欢迎。此后,冉红教授以汉
期刊
中国比较文学已有上百年学科史,但这个学科在中国自觉地、大规模地开拓、扩展和繁荣,只是近20年的事情。1980~2000年这20年间,我国的比较文学研究硕果累累,仅公开发表的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论文就有1万多篇(不含港台区)。这是一个庞大的、令人振奋的数字,是比较文学同仁们辛勤劳动的结晶,也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的宝贵财富。已有的研究成果是我们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从事比较文学学习、教学与研究的
期刊
您希望自己的语文成绩在中考或高考中脱颖而出吗?您希望用较短的时间全面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吗?您希望在琳琅满目的教辅书海中寻到一套经过千锤百炼的语文精品书吗?教育部语文出版社在新世纪聘请京城名师名家,为您奉献一套精心设计、精心撰写、极具特色、极具个性的《新世纪中学语文全书》,该书以系统的知识体系架构、全面的语文素质培养、实用的各种技能训练、独到的解题方法分析,给您的语文学习以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
期刊
如水一样流逝的岁月,似乎没有一点眷恋,它慢慢地剥磨去一层又一层天地间的陈迹。历史悠远、文化丰厚的苏州,虽说是世界上有名的古城,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里状写的景象风物,尚未完全消失,城墙敌楼,水巷小桥,浮屠寺院,园亭曲槛,也还稍稍留有一点昔日的风韵,但想寻觅旧踪,重睹烟景,不要说白居易的山塘、唐伯虎的桃坞已经茫然,就是百年来的街市巷陌,也有了沧桑之变,真可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民国
期刊
邮票世界,浩瀚无边,集邮知识,包罗万象。我国是世界第一集邮大国,全国各级集邮组织和集邮爱好者制作的邮集屡屡在国际邮展上获奖,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邮票上的新中国》,对普及集邮知识和促进集邮活动的开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邮票享有“国家名片”的美誉,它不仅记录了国家的邮政发展史,而且是国家和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自然等发展的历史状况的艺术缩影和真实记录。新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