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10年全国中考语文热点问题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iao13939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一次终结性测试,其目的一方面在于测量学生是否具备完成义务教育应达到的基本素质,另一方面在于选拔合格的学生以进入高级中学继续深造,对学生个体和初中办学水平皆具有重要的评判效力,因而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最重要的一次标准化测试。随着课改实验区中考进入第七个年头,中考试题的命制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已发生诸多变化,尽管涌现出的新题型一定程度上还不能代表中考制度的质性变革,然总结近年的经验依然可为一线教师、教研员和试卷的命制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综合性学习题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自2001年综合性学习首次列入新“课标”以来,综合性学习试题作为重要的组成模块逐步而广泛地进入到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之中。如2009年福建省中考《考纲》就首次将综合性学习列为其考试内容并对其要求进行了说明,今年基本延续了去年在综合性学习试题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根据设置的情景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根据占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视语言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但鉴于测题命制时间短而经验不足,命制者对于综合性学习的地位认识不明等问题(是否是对语言应用与积累知识的重复考查),部分试题的命制在这两方面表现得并不尽如人意。
  根据中考要求,综合性学习试题命制的出发点往往有二:一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试题需要架设成系统的语言情境,为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形成独立观点提供全面的内容。然而现实是,部分试卷在设置考题时,将《考纲》中完整的要求割裂开来,变成了对单独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综合性学习题变成了单纯的语言积累和运用题,变成了语文常识题,造成考题的命制无法承载起对考生在综合性学习能力方面要求考查职能的结果;二为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部分试卷的材料测试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存在一定距离,特别是一些设置了按情境写话的试题,其答案并非口语交际语,而是加工过的“书面口头语”,将这种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会让人对说话者的语言能力产生质疑,进而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阻碍作用,所以对于这类命制的试题是值得商榷的。
  要改良这些问题,应该明确地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命题的根本,而并非考查学生所掌握的语文知识点。而且应当把重点放在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与表达应用方面的能力,而并非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能力。通过对更高层级能力的考查,关照到较低层级能力,以期达到《考纲》中对各项能力的综合要求;另一方面,当知识上升为学生的能力之后,方能活学活用,因地制宜地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合适的解决。部分地区的试卷就很好地关注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今年的湖北襄樊卷: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虽然这些风流人物的生命早已消逝,但他们感人的故事,不朽的业绩,博大的情怀,高尚的品质,却留在我们心中。假如你班要开展以“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8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2分)
  (2)在参与此次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设计了两项活动,请你再补充两项。(2分)
  ①排风流人物座次。
  ②讲风流人物故事。
  ③ 。
  ④ 。
  (3)在“排风流人物座次”时,假如你把诸葛亮排在第一,请说说你对诸葛亮重要精神品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理解。(2分)
  (4)在襄樊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着众多的风流人物,请你简要写一个他们在襄樊留下的传颂千古的故事的名称(必须包括人物和事件)。(2分)
  该卷第一、二题通过对班会活动总结和活动计划进行出题,注重考查学生获取与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现有信息形成自身观点(拟写主题语)和作出假设(补充活动)的能力。第三、四题则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文化常识和地域文化经验(诸葛亮故居),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考查学生整合多种知识资源作答的能力。值得指出的是,第三题对诸葛亮精神品质的理解,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测量,更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重在对考生进行价值取向的引导。
  二.口语交际题在曲折中蛇行
  个人语言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变化,由过去相对稳定的语言系统开始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鉴于口语交际在信息互动中的重要地位,现代化进程对其的影响首当其冲,因而学生具备相当程度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极具现实意义。新“课标”对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作出如下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以考试形式而言,纸笔测试能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进行高效测量,如下几点值得我们深思:首先,纸笔考试难以涵盖在口语交际过程中传达出的全部信息。有部分学者认为信息互动过程中信息的表达由有声语言(占20%)和无声语言(占80%)来传达。其中无声语言包含受众对施话者肢体动作、面部表情、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分析理解,然而中考在命制语文试题时,不管从何种角度(测试内容、测试材料、测试形式)都很难对这些无声信息进行充分观照。其次,中考口语交际题的题干和题肢的语言选择往往流于书面化。部分口语交际题并没有考虑语言交际的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倾向于书面化的题干与题肢语言,在考生临场答题时容易造成一定的误导:使考生更倾向于使用书面化的口语而非现实中的口头交际语。最后,考场环境可能阻碍学生营造答题所需的语言情境。考场暗含一种严肃、紧张的环境氛围,而多数口语交际题更倾向于让学生架构出一种轻松、和谐的语言情境,这种矛盾的氛围对考生的答题无疑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障碍。
  如何减轻客观因素对口语交际题造成的负面影响?近几年中考试卷的一些命题趋势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可参照的经验。
  从总趋势来看,在测试形式上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过渡,这一趋势由2009年的中考口语交际题数量为分水岭。2008年的口语交际题还以客观题居多,而2009年主观题居上,在数量上超过了客观题,2010年这种趋势依旧明显。究其原因,主观题因其所具有的开放性,不像客观题对答案有明确指向,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这样一方面尊重了考生自身语言的习惯,另一方面体现口语作为一种交流介质在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中所扮演的丰富角色。
  从试卷个例来看,福建莆田卷等部分试卷运用录音设备为测试工具,综合考查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能力,为纸笔考试惯常的以语言文字或图表来进行测试的形式,进行了很好的补充。以福建莆田卷为例,其听力材料由标语、新闻稿、人物对话三篇听力材料构成。材料内容围绕家乡的城市发展,对“90”后的评价等问题进行,因为这些多为考生耳熟能详的事件,不仅不易对考生的理解产生陌生感而影响做题,而且可能会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对作答产生积极效应。值得肯定的是,福建作为典型的南方(闽)方言区,是我国汉语方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用播放录音的方式对口语交际题进行考查无疑对当地普通话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口语交际题的考查需要具备良好的经济物质条件,如需要给每一个考场配备多媒体播放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并非全国每个学校都承担得起,因而这种方式的推广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三.题干语言应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试卷在命制和评价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存在主观性。在测试形式上,中考语文试卷主观题在题量上一般多于客观题;在测试材料和测题命制上,阅读文段的选择与题干的设置存在着命题者的主观性;在测试主体上,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主观的逻辑推理过程。如何尽量减轻主观因素对于考生临场考试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相对测试形式和测试主体的不确定性,对题干语言的修改更具操作性:一般情况下,表述语言严肃的题干会加深学生的紧张情绪,表述语言亲和的题干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综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客观选择题多采用较为冰冷和命令式的题干词语,而具有亲和力的词语主要出现在主观题内,如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和阅读等部分。这种区别一定程度上是由主观题答案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正是由于主观题答案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考生充分调动其提取信息和推导出假设和结论的能力,而亲和性的语言往往对考生在临场发挥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作文题为例,比较传统的作文题在题干末尾一般会有如下要求:“文中不得(不能或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不得抄袭”等字样,以命令性祈使句置于试卷末尾,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学生与阅卷者串通作弊,以保证中考对于所有考生的公平性。出发点是好的,但类似的句子会加重考场的紧张气氛,使得部分考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临场发挥。
  2010年部分中考试卷注意到并开始有意规避此类问题。如福建厦门卷使用了“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或虚拟名称替代”的语句,湖南益阳卷使用了“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的语句,同为祈使句的题干语言,厦门卷和益阳卷对学生答题提出要求的同时在细节上体现出命题者对考生的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从传递知识为本转向以培养人的健康、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是现代教育价值的一次提升。新课改强调学生作为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乐观地参与到学习实践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预见,随着课改的深入,新价值观的影响不仅仅只限于学生,试卷的命制也将更多的结合考生发展的需求,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田里,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现居北京。本文编校:剑 男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步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多媒体的使用,具有文学性的语文学科,更是需要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辅助,灵活地使用多媒体能够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达到有血有肉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对这一问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素质教育的集中表现,如何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是十分关键的问题,那就需要我们广大小学教师要探讨教学策略,研究教学方法,更重要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引全体学生能够愉悦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因此,我们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涌现欢快愉悦的氛围而达到高
我认为比较文学研究中有两个最为核心的术语,一个是自我,一个是他者。自我无疑是重要的,因为没有自我,就没有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任何见识都是建立在自我的阅读与体验基础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最终是白话文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取代了文言文成为日常使用的语言。随着文言文的逐渐退出,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有了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语言行为。当时上海就出版过为数不少的“言文对照”读物,如郭沫若的《卷耳集》(诗经选译)便于1922年出版于上海。在中小学教育中,白话文也从上世纪20年代进入了过去由文言文一统天下的语文教材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占据了主要地位。在某些白
人类社会已由知识经济时代进入信息网络时代,有数以万计的末成年网民畅游于这虚拟的自由世界里,由于少部分末成年人的自控能力有限,难以抵挡网络中的不良诱惑,但要培养我国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由实词和实词组合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种语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正因为这样,语言里边存在着大量的歧义结构。比如,“鸡不吃了”,是一个主谓结构,包含着两种可能的语义结构关系:施事和动作的关系或受事和动作的关系。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教学歧义结构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歧义结构的
本文从当下在校大学生的显著特点出发,结合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归纳并分析了“80后”辅导员,作为当下最为年轻的一代辅导员,在建立个人威信方面所面临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