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核心素养与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 :青苹果·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chang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卓越素质课程契合了当今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理论,是核心素养指导下课程改革的宝贵经验。它是以核心素养基本观念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核心素养是卓越课程的理论根基,卓越素质课程是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能力为导向,强调课程整合,以课内外融合衔接为目标,对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课程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部分,自1999年“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重要政策、文件均對课程改革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山东昌乐外国语学校就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卓越素质课程体系。近期,我国刚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它的出台关乎今后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多项事宜,而卓越课程的构建正是契合核心素养的基本观念。因此,本文以卓越素质课程体系框架为例,浅谈核心素养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理论意义。
  1 卓越素质课程内涵释义
  按照昌乐外国语学校给出的定义,卓越素质指的是远大的理想、异于常人的智慧、超强的适应能力、服务大众的态度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卓越素质课程就是在卓越素质核心观点基础上构建的一系列课程体系。卓越素质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落实办学理念,建设与实施必须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思想,实现办学理想。卓越素质课程的目标导向为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六个维度。正契合了当今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注重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因此,可以说,卓越素质课程是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程改革模式,它是以培养综合知识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卓越素质课程基本内容
  卓越素质课程按类型划分,包括品行教育类课程、外国类课程、诵读与演讲类课程、生命教育类课程、艺术特长类课程、创新与科技素养类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和节会活动类课程。按课程实施来划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必修课、选修课和统一实施课程。必修课是由学校统一规划、级部具体安排落实、课程表上单独开设的,如外教口语演讲、国学经典等;通过课程整合开设的,如音体美、信息技术等增添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选修课是学校统一协调组织、向学生公布课程开设科目、上课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助地选择课程,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选学1~2门学校课程。选修课以级部为单位统计学生的课程选择,由选修课任课教师确定学生名单,并按照学校规定的授课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课程。统一实施课程包括必修课中的远足、游学、企业考察等实践体验类课程,集中在周二、周三、周四和小周的周日集中开设。
  3 卓越素质课程与核心素养逻辑分析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纲要为: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社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六大核心素养贯穿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但以着力点划分,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偏重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养成。褚宏启教授也指出,“在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中,我们可以依据其重要性进行聚焦。重中之重的核心素养是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可以说,卓越素质课程是以核心素养基本观念为理论指导、以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核心素养是卓越素质课程的理论根基,卓越素质课程是核心素养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
  3.1 关注学生发展,以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能力为导向
  卓越素质课程的培养目标具体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与实践六个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认为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社会性的双重过程。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卓越素质课程打破以往课程体系注重知识技能的单一培养路径,开始从“人”的角度来审视学生的发展,它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学生的发展更具有主体适应性,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的导向意义。
  3.2 强调课程整合,以课内外融合衔接为目标
  卓越素质课程整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卓越素质课程注重国家规定教材和课本教材的高度融合和衔接,如诵读课程、实践体验类课程等都以必修教材为主,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课外活动拓展,使学科内容更加丰富且完善。另外,卓越素质课程也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如科学、社会活动、体育活动等,强调学生綜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能力。其次,从人的角度看,卓越素质课程强调学生与社会生活的适应。卓越素质课程主张学生团队合作、自主探究,以此来完成课内外的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卓越素质课程中十分明显,让学生真正做到引领未来,主宰未来。
  (作者简介:包丹妮(1990- ),女,吉林省松原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自我参加工作时,就担任班主任了,在这17年中,我感觉到,一个班主任的成长的确要经历过风雨。在无数次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和反思中塑造自己,多年的摸爬滚打,我终于悟出到班级管理,首先应该有个合理的,适合班级具体情况的班规。一个得体的班规对于班级的管理提供了文字的约束,但仅仅有班规还是不够的,我们要使学生在口服的同时还要心服,这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下面是本人在近十年班主任工作关于班规问题的一些做法,望我们
期刊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音乐中体味生活,在生活中寻找音乐。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几个实例加以说明,讲述了音乐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音乐教学联系实际生活的科学性,从而阐明了音乐教学要回归生活这一观点。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教材的精髓,注重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造性地开发、运用教材,使用学生喜欢的、合理有效的
期刊
课堂上能否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否能达到深入、透彻程度的一个表现。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举手细节”,然而其所包含的学生对旧知识的灵活运用、对新知识的积极探索和对大脑的积极运用是不容小视的。而今小学课堂上,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举手发言现象逐渐稀疏,改变现状,刻不容缓。如何再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我们共同探索的话题。  课堂教学中“举手发言”,顾名思义就是在课堂上教师提问,学生
期刊
数学教学需要以核心引领,需要促进学生去深度学习。“空间与图形”教学建立空间观念显得尤其重要,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初步建立学生数学空间观念,需要进行探究。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度学习去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是学生学习图形与空间内容必须具备或形成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平时的数学教学,虽然学生也获得了相关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形象,也初步建立起长度
期刊
翻译教学中,选用《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并按照文化图式的三种关系把它们分为三类:文化图式重合、文化图式冲突、文化图式缺省。然后,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张培基对这些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翻译方法。  根据图式理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通过其相关图式在原语中理解图式,这个过程称为源文本的解码。然后,译者将目标文本的相应模式转换成目标语言中的读者,人们通常将这个过程定义为
期刊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价值体系,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为了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大学生,每一所高等院校都应建构起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体现学校特色和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民族高等院校而言,应将多元文化作为特色来打造校园文化,以丰富在校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心,使他们能够始终以宽容和海纳百川的心态去面对漫长的人生。  1 民族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彰显多元文化
期刊
《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和内容中指出幼儿要“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并能够“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 班级中,对于幼儿的一些行为问题,如何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让幼儿自愿遵守,并学会自我管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通过实践,我发现与幼儿签署一份“行为合约”是一种在保证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能让幼儿自我约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我们的幼儿园中,口头行为
期刊
现今的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态度有一怪象:避开文言文的文学内涵文化内涵,只专心于文言字词句的斟酌考究。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可以说是舍本求末,致使一篇篇闪耀着语言之美人性之光的优秀文言文蒙尘,不被学生所喜爱,就更谈不上传承优秀的民族,弘扬文化民族精神了。那么,怎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承担其使命,发挥其“语文”的作用,达到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的目的,让文言文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呢?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训练绝对是要作为最重要的事情来做的,作为一门语言课程,一定是要把这门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作为最终目的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英语教学,我们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在用英语对话这方面存在问题,就是因为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充分地充当教学主体,往往他们的学习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的灌输,然后被动接受的,虽然这样经过学生勤奋的学习也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就会存在很大的问题。  所以
期刊
每当人们谈起青少年校外教育的主阵地,或是谈论到青少年德育活动基地和艺术教育的培训基地,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青少年宫。从1949年我国第一家青少年宫在大连成立以来,迄今为止,全国已有各级各类青少年宫近6000家,直接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形成了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活动网络。  青少年宫的日渐完善与优化,吸引了家长和孩子的目光,寒暑假、周末甚至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只要有空闲,越来越多的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