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瞧这一家子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p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富海镇富胜村,有这样一个家庭,夫妻双方都是村里的医生,女儿是齐齐哈尔市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可以说是个医护之家。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一曲“全家三口齐上阵,不战胜疫情不收兵”的英雄战歌。
  前不久,许多新闻媒体先后对于剑波一家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虽然疫情还没有结束,富裕县委对于剑波一家的事迹就给予了通报表扬。为了更加深入地对于剑波一家事迹进行了解,我利用几天时间对于剑波一家三口人進行了采访。
  于剑波今年49岁,1989年在富海镇中学读书,初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富裕县卫校。在校学习期间,结识了来自讷河市六合镇灯塔村的同学徐红梅,两人初次相识,就一见钟情。徐红梅个高苗条,面目清秀,说话总是笑容满面,有一种北方女子的气质。于剑波眉清目朗、仪表堂堂,也是个标准的北方小伙。在一起同窗三年,虽然心中都有爱慕之情,但都没有表露出来。
  1991年毕业后各自回老家,两个人先后考上了国家执业医师,于剑波的父亲是村里的老中医,看儿子学业有成,就把村医的位置让给了儿子,从此于剑波成了村医。徐红梅也不甘人后,回村后也当上了村医。两个人虽然不在同一个地方,但都一心一意要当好村医,为百姓服务,完成自己的使命。
  1993年8月20日,于剑波突然接到同学打来的电话,他叫宋欣利,邀请于剑波参加婚礼,宋欣利的女友叫陈静,他们都是在富裕县卫校读书时的同学,于剑波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借此机会还能会会久别的同学们。他还特意打听一下,同学们都谁参加,当他得知徐红梅也去时,心里就甭提有多高兴了。
  婚礼那天他提前几个小时就赶到现场,在酒桌上除了贺喜之外,同学们更多的时间是相互汇报自己的工作。在大家谈得兴高采烈时,宋欣利突然问起于剑波:“你处女朋友了吗?”于剑波不好意思地回答:“还没抽出时间处呢。”“你年龄不小了,不能只顾干工作啊!再不处,好的姑娘都让人家领跑了。”宋欣利早就知道徐红梅也没处对象,便瞅着徐红梅说:“今天我给你们俩当红媒你看怎么样?”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好啊,太好了!”都鼓起了掌。弄得两个人的脸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其实两个人心中早就埋下了爱情的种子,这次让宋欣利给破了土。那次婚礼后,两个人相处不到一年,就结为伉俪。
  结婚后两个人共同经营富胜村卫生所,2007年以来他们又先后到齐齐哈尔市医学院脱产学习三年。于剑波在医学的道路上刻苦学习,不断努力,2017年考上了国家执业药师。那一年徐红梅因得了甲状腺癌,到哈一大附属医院做了手术,遗憾没能参加考试。
  只有掌握一定的医学技术,才能为村民们看好病、服好务,这是两个人共同的理念。在工作期间,他们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为病人精心治疗、耐心护理,深得村民们的好评。由于工作出色,2001年那年于剑波刚好31岁,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隔两年后徐红梅也入了党,小两口在医术上是你追我赶,在思想进步上更是比翼齐飞啊!
  俩人成家后,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于婧睿,今年26岁,由于受父母的影响,高中毕业后也选择了护士专业,现在是齐齐哈尔附属二院重症监护室护士。二女儿叫于婧桐,今年14岁,正在富裕县第二中学读书。一家四口,两个女儿优秀可爱,夫妻感情和睦,可以说是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
  主动请缨战疫情
  于剑波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从2019年初就开始在富裕县医院进修,主要学习心脑血管治疗。2020年1月20日他听老师艾云龙说,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县医院要成立发热门诊,正在招聘大夫,已经几天了,还是没有人报名。他得知这个消息后马上和老师说:“给我报上吧!”艾老师很关切地对他说:“你想好了,这个岗位要接触被病毒感染的人,可有危险啊!”他拍拍胸脯很自信地说:“老师,我是党员,我不怕。”艾老师从院里拿来一份请战书,他毫不犹豫地在上面签了名字,并摁上了红手印,表明他自愿加入新冠肺炎抗击一线战斗,自愿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决心。
  这件事他没有和任何人商量,连自己的爱人都不知道。他上班后的第四天,就到了春节,本打算不回家过年,可又一想,家有老母亲,妻子和孩子又都不知道自己请缨的事,借回家过节的时机和他们沟通一下。
  他让爱人把远在他乡身患多病的老父亲接到家,要陪着两位老人和妻子孩子好好过个团圆年。吃饭时于剑波把请缨战疫情的事说出来,当时就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母亲语重心长地说:“我天天看电视,武汉都封城了,‘战火’虽然还没烧到咱这儿,但已闻到了火药味,新冠肺炎人传染人,感染上可够呛啊,我不同意你干。”小女儿也发了言:“老爸你要是感染上病毒,我们可咋办啊?”大女儿表示支持,爱人迟迟不表态,心里也是不太同意。于剑波瞅了瞅爱人,很果断地说:“咱们是党员,危险工作,咱们不干谁干啊!”除夕的团圆饭成了争论会,最后于剑波用心说服了家里人,大家都支持了他。
  母亲最后嘱咐他说:“那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注意保护好自己。”爱人亲切地说:“工作时别忘了穿防护服,别忘了戴口罩。”大女儿摸着爸爸的手说:“走时别忘了带‘武器’,把病魔一定消灭净。”于剑波摸了摸小女儿的头说:“你们都放心吧!我不会感染上病毒的。”
  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大年初一那天,于剑波把家里事安排妥当,急急忙忙赶到县医院,继续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当天晚上是他的班,整个医院除了CT室和值班室有几个值班大夫,大楼里没有几个人。半夜10点多,忽然听到有人敲门,他轻轻地推开门,一下子愣住了,怎么来了一个膀大腰圆黑黝黝的外国女子啊,由一个中国小伙领着。两个人年龄都在40岁左右,那个男人开口便说:“这是我的妻子,是巴基斯坦人,我领她回老家过年,没想到,刚到家就发烧还恶心头晕,请大夫给看看。”于剑波先安排她坐下,拿出体温计先给她测量一下体温,问她发病情况,说话听不懂,她丈夫在旁边给于剑波做翻译,测量结果三十七度多。于剑波问:“你们从哪地方回来的?去过武汉没有?”他丈夫告诉于剑波:“是从大连回来的,没去过武汉。”给她做了相关的检查,结果是感冒引起的发烧。于剑波安慰那位外国人说:“不要怕,这是正常感冒,吃点药就会好的。”给她开了一些药,还嘱咐她:“按时按量吃,很快会好的。”两个人很高兴地离开了县医院。   这个病人刚处理完,又有人敲门,进来一位年轻小伙,一问才知道,他是从武汉回来的大学生,在家已经待了十几天,近两天发现身体不舒服,总咳嗽还有点发烧,实在挺不住了,才想到医院求医治疗。一说从武汉回来的,于剑波吓了一跳,是不是感染上了新冠肺炎啊?于剑波绷紧了神经,小心翼翼地给他做检查,首先问他:“你跟新冠肺炎病人或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触过没有?”他说:“没有。”让他做血常规、胸部CT以及病毒监测,结果一切都正常,这才松了一口气。这个病人还没处理完,就听走廊里有一个中年男子,领着自己的女儿在走廊里大喊大骂,主要骂挂号室的大夫,原因是他女儿要做CT,把性别给写错了,女写成男了,因性别不对,大夫不给他女儿做CT,因而引得他大发雷霆。于剑波听到后,马上劝说老人,并领着他们父女俩到CT室和大夫一番解释才给他姑娘做了CT。这件事虽然不是自己工作的失误,但也给自己敲了一下警钟,做什么也不能马虎,必须认真。这一夜于剑波共处理大人小孩十几个病人,他都认真细致地做检查,万幸的是没有一人感染上新冠肺炎。
  发热门诊室人员少,一共有四名大夫,分工是每两个人一个班,一个值白班,一个值晚班。患者多了就得连轴转,下了夜班接就得上白班,一干就是十几天,有时困了趴在桌子眯一会,赶上患者少了就躺在门诊床上睡一小觉,因常常熬夜,吃什么也不香,饭量也渐渐减少,不到一个月时间,他的体重掉了十几斤,同事们见到他身体越来越消瘦,都劝他注意休息,可他总是乐呵呵地说:“我掉几斤秤,能换来一方平安那是值得的。”
  从1月21日开始上班,于剑波已经有两个月没有回家了。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有不想家的。想家了就和妻子通个视频电话,互相报个平安。有时间就给大女儿发条微信,虽然不能在一起,每天通过微信交流也是很开心的,他们聊天结束最后一句话都是相互提醒,“注意防护,保重身体”。短短的一句话,透露出彼此之间的牵挂,也能看出了全家战胜病毒的决心。
  妻子守在村里抗“疫”
  战场有大有小,疫情期间一个小小的村庄就是一个抗“疫”的战场。徐红梅是富胜村的医生,在这次抗疫情战场上,她是村里的主力队员,她和村干部说:“抗疫情老公出征到了县里的大战场,我在村里虽然是个小战场,但也要做好每项防护工作,不让病毒有可乘之机。”确实,一个村防护做不好,一旦毁了堤,病毒就像洪水一样泛滥、到处蔓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面对严重的疫情,村里成立了战疫情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方案,首先“封村封路”,把外地回来的打工人员和放假回家的学生作为排查防控重点,特别是把从武汉回来的人员放在排查的首位。徐红梅勇敢地挑起这个重担。她带着温度计,身背药箱,起早贪黑,逐家逐户逐人进行排查、登记、消毒。
  春节期间全村有九个外来人员,她每天都要给他们测量两次体温。徐红梅家有年近66岁的老人需要照料,77岁的老父亲因得了帕金森病不能自理也需要看护,幸亏小女儿放假在家帮她照看着两位老人。有一次,她跑了五里多路到一个自然屯去测量体温和消毒。有一家锁头把门,她在门口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到晚上七点多才消完了毒,测量完体温。她回到家天黑得已经伸手不见五指了,于是很抱歉地和两位老人说:“女儿今天特别忙,回来晚了,耽误你们吃晚饭了”。就这样她跑了十几天,把全村一户不落地每个人都进行了体温测量。检测结果没有一例疑似病例,更没有确诊病例。
  在疫情防控期间,徐红梅要求村民没有大事不要出屋,出屋必须戴口罩,如有感冒发烧、咳嗽打喷嚏的,首先要进行居家隔离,然后到医院去检查。对有病在家出入不方便的老年人,只要接到电话,她马上到家出诊,再把药送到家。徐红梅不但人长得漂亮,工作干得也特别出色,村民都称她是“最美的村医”。有一个从外地回来的老乡见到她说:“我走南闯北见到的人很多,没见到像你这样认真负责的。”面对赞誉,她却微微一笑说:“我是党员,吃苦受累必须走在前啊!”
  春天越来越暖和了,全国的疫情开始好转,村里已經解除了风险,可徐红梅还是和往常一样,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农家小院还不时地闪现着她的身影。
  女儿冲到抗疫最前线
  在这场无硝烟的战斗中,于婧睿看到父亲和母亲都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冲到前线,她也不甘示弱。得知齐齐哈尔市要组织医疗队援鄂,她主动请缨加入了第二批黑龙江省援鄂医疗队伍。父亲于剑波和母亲徐红梅知道女儿去援鄂的消息并没有阻拦,可心里还是有点不安,毕竟那是疫情的最前线,随时都有感染病毒的危险。母亲含着眼泪嘱咐女儿:“婧睿,那是最危险也是最考验人的地方,一定好好干,保护好自己。”于婧睿乐呵呵地说:“老妈老爸你们放心吧!我一定干好,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填写好我的入党申请书,你们等着我的喜讯吧!”
  2月2日15:43,于婧睿和118名医务人员一起乘坐从哈尔滨专门调配的一架空客A320飞机直飞武汉,18:43抵达。下了飞机开始坐大巴,透过玻璃窗看到武汉城内街上的行人很少,空落落的,好像整个城市都被病毒笼罩着,连路灯都不怎么亮了,给人一种惶惶不安的感觉。可大家并不害怕,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一腔赤诚。到了市里先安排了住宿,都是一个人一个房间,房间内设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都标示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防止交叉感染。第二天于婧睿早早就起了床,参加紧张的培训,包括作息时间、无菌操作、消毒流程、穿防护服等,都是军事化管理。她开始有点不太适应,但考虑到自己面对的是新冠肺炎,是极其危险的工作,必须按照要求去做。为了防止交叉感染,一日三餐定点送到每个医护人员的门口,严格到在房间里也要戴口罩。因为病毒是通过飞沫传播,一般都是从口鼻进入,口罩如同盾牌,可以把病毒挡在口鼻外,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平时也都戴着,口罩成了她的护身卫士。
  2月7日于婧睿和伙伴们一起进驻武汉市协和医院西院,这个医院被定为重症患者救治医院,她被分配到重症监护室。一天早上她和同事交接班时,同事和她说:“162床有个患者今年80岁了,情绪低落,不吃饭,不吃药,把手上的针全都拔掉了,要放弃治疗,有轻生的念头。” 听同事这么一说,于婧睿觉得心里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可又一想自己是一名护士,救死扶伤是自己的职责,无论采取什么办法也要让老人回心转意。当她推开病房门时,看到满地扔的都是用过的卫生纸和苹果皮,不但没生气,还笑嘻嘻地和婆婆打招呼:“婆婆早上好!” 老人像没听到似的,不但没有应声,满脸都是不高兴的样子。于婧睿接着问:“您不吃饭,不吃药,为什么啊?” 婆婆小声细语地说:“我年岁大了,别给我治了,好不了了。” 于婧睿问:“婆婆您哪地方不舒服,我给您按摩按摩。” 她边按摩边和老人唠嗑,还不停地擦老人脸上的汗,老人被感动了, 用嘶哑颤抖的声音对婧睿说:“你真是高手啊,对我的关爱比我的亲姑娘还亲啊!姑娘你说吧,让我干啥我就干啥。” 于婧睿开始用勺子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然后把拽下的药针又都给她扎上了,还嘱咐老人:“您要听护士和大夫的话,病很快就会好的。” 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老人的病已经有了好转,由重症区转到了轻症区。
  穿着几层防护服,戴着防护面具、护目镜,密不透风。工作四个小时后,再脱下防护服,摘下防护面具,里边的衣服像水洗的一样。为了战胜疫情,早日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抢救出来,再苦再累,于婧睿的心里却甜滋滋的。每次下班,她总是自言自语地说:“今天又洗一个汗水澡。”
  母亲惦记女儿,时常和她视频或发个微信,她刚到武汉不久徐红梅就给女儿发一条信息:“累不累啊?工作很忙吧?注意休息啊!”于婧睿下班后看到母亲发来的信息,知道母亲时刻在惦记着她,立刻发条微信告诉母亲:“一天上班4个小时,早上5点到9点,每天提前一个半小时起来做准备工作,下班后洗澡再加上路上时间也得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今天早晨九点半下班,大约11点回到住处。你们放心吧,我这一切都很好。”
  3月20日于婧睿给徐红梅发过来一条特大喜讯,告诉她:“妈妈,我的愿望实现了,从今日起,我就是一名预备党员了。”还发一段视频,徐红梅看到姑娘宣誓的视频,眼含着泪水给女儿发一条信息:“姑娘你真棒,我们等你凯旋。”
  武汉的疫情出现了转机,一些方舱医院的患者为零,开始清舱,一批批援鄂医疗队先后撤离。因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收的都是重症患者,医疗队还需要继续治疗。于婧睿在入党宣誓中,举起右手,紧握拳头,既是在入党宣誓,实际也是在向疫情宣战,表现出不把病魔消灭净、决不下战场英雄气概。
  在这场全民战“疫”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谱写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抗疫乐章。特别是白衣天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使命。于剑波一家“舍小家,为大家”,在疫情面前逆行而上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最近,于剑波一家获全国抗疫最美家庭殊荣。
  疫情还没有结束,他们一家三口仍然在继续战斗。黑夜即将过去,东方已经露出了灿烂的曙光。
其他文献
巍巍秦岭,险峻亚武。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有一个小小的村庄叫桥上村。村子山高沟深,民风淳朴。村民世代以耕种为生,地理环境颇有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意味。  然而,由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302户1304口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08户455人——该村被确定为省级贫困村。  出行難、吃水难,这两大难谁能给解决了,谁就是桥上村人的恩人;谁能扶得起贫困潦倒的周自发
期刊
毛润生住范里村1组,现年51岁。2009年开始任1组组长;2015年任监委委员;2016年,他主持易地搬迁项目建设工作,另外主管村部的党建资料整理;2018年任村支部委员兼监委会主任。  易地搬迁工程建设开始后,项目建设事情多而杂。在项目手续办理方面,他与县政府、土地局、住建部门、县扶贫办积极对接,办理相关手续。因他多年参与建筑行业,对工程施工比较精通,在施工前,要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
期刊
印象派艺术所谓光和色的革命,并没有在后印象派中得到继承,在现代派艺术中更是荡然无存,而追求精神领域里的绝对自由,却成了西方现代文艺发展的方向。  追求精神领域的个人自由,这是印象派艺术的一个必然趋势。高更在这方面可以说开辟了一个追求个人精神领域自由的典范。  高更原来是一个银行职员,有非常丰厚的收入,他想从事绘画,对绘画非常迷恋,后来他辞掉工作,离开巴黎,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只
期刊
东汉章帝以前碑刻罕见,和、安以后刻石立碑之风渐起,至桓、灵时则达到极盛。凡碑碣、墓志、摩崖、石阙、石经、画像题字及其他杂刻,除南北朝以后因佛教盛行而出现的造像记、石经幢等外,几乎各种类型都具了。至今存世的汉代碑刻数量还多以百计,汉碑与魏碑、唐碑為碑刻书法史上的三座高峰。本文简单的对这些汉代碑刻的形制进行介绍。  碑  碑,古代本是竖立在墓圹前后或两边的大木,两碑之间有辘轳,引棺的绳索—“綍”绕在辘
期刊
在云阳镇西坪村,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项目工地、田间地头和困难群众家中……  摸村情,问疾苦,兴产业,明方向……在组织需要的时候,主动请缨深入基层,用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就是县委派驻到云阳镇西坪村的第一书记——南召二高团委书记王德钧。  西坪村位于中原人类发源地——南召县云阳镇杏花山猿人遗址脚下,村里人多地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以务工为主。多年来村“两委”班子老化,群众矛盾多,干
期刊
湖南省安化县马路镇碧丹溪人只要提起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刘形,个个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都夸赞他在碧丹村驻村精准扶贫工作中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真正把扶贫工作落到了实处。   碧丹溪社区村由原松柏、黄石和桥边三村合成。有18个村民小组,1645人,其中贫困人口74户,共计280人,每人每年的平均收入在3700元以下,属于典型的贫困村。2018年7月,刘形被安化
期刊
从西平县城出发,沿西(平)出(山)北路至权寨镇斗折西南,进入所谓的“一路十八张”:油房张、大路张、簸箕张、泥河张、筛张、张堂、张店、八张……在这个节点上,镶嵌着一个特殊的古老村落——董桥村。  董桥村东距西平县城27.5公里,西距嫘祖镇(原吕店乡)政府所在地约1.3公里。“一路十八张”难掩其盛名。该村“董桥遗址”“嫘祖故里”之称谓早已声名远播,有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隐藏着诸多历史、人文、古迹、传
期刊
李晓雷简介  新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2012年邀请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舜顺和河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明带领国画山水研究生班一行到南太行采风。  2015年携春江集团邀请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马书林一行等11位国内著名画家及中央电视台摄影组到辉县裴寨、宝泉景区等开展文艺下乡活动。  2015年联合新乡市直工委、新乡书画院举办“兴业银行杯”纪念抗战70周年书画展活动。  2016年联合新乡金融管理
期刊
周末的晚上,我正陪着家人一起看电视。忽然,一条晚间新闻跳入了我的眼帘:“目前正值雨季,南部非洲的暴雨天气引发洪水,致使马拉维一座鳄鱼农场内的约1.5万多条鳄鱼趁机逃走。农场主损失惨重。”马拉维,鳄鱼场,曾经多么熟悉和亲切的名字!我的眼眶刹那间湿润了,一幕幕动人的往事重新浮上心头。  那是十多年前,我即将面临师范毕业。恰逢国家汉办的支教团刚与南非签定了援助协议,我便迅速递交了报名表。我被分到了位于非
期刊
阳春四月,乘车顺着310国道,来到嵩山北麓的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丁沟村,顺水泥山道,攀上嵩山北麓大山下的黑煤沟小山岭,岭下深沟的景致突然使我吃了一惊,但见“少女俏脸羞彩云,胭脂飞染树木新。翠衣繁朵十里香,春风偷偷潜入林。林中鸡鸭赛歌音,蜂鸣蝶舞恋花魂。艳了蓝天美山野,火了春景醉游人”。十多年前采铝石留下的“渣滓坡、乱石沟,不见树木不见草,风吹沟坡光溜溜,路人眯眼灰脸头”的破烂沟,哪里去了?夹津口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