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weiw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能力培养是历史学科教学的最终表现,通过阅读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中的综合、归纳方法。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阅读教学对增强人文意识,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阐述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提出了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高中历史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从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阅读不但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和历史故事,而且使课文阅读量进一步增强了。如何阅读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步骤,因为初中阶段,学生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绝大多数学生依靠考前突击记忆,根本谈不上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当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随着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无意义状态的学生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不具备阅读能力。因此,阅读教材为发展学生智力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本身具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动人的画面最后变成对几个人、几件事的简单叙述,枯燥乏味的课本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阅读课本能够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人物及相互关系,探求真相之后真正展现一个别样的历史舞台,从而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的发展
  阅读能力不强会导致学生运用知识时发生障碍,由于很多学生知识掌握得不好,看着题目似曾相识可就是答不到点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能准确提取知识。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题目的水平。通过多阅读能准确把握题意,并逐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借助阅读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如:在讲“太平天国运动”前,先向学生介绍天京保卫战,湘军攻入天京城内,忠王李秀成写出了自供状,其突围后因势单力薄,最后被俘。他在狱中看到李秀成的自供状后逐条批驳。通过这样讲述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历史想象的空间,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多阅读让学生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1.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脉络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具体的知识点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高考历史问答题主要是概括性条理化的宏观知识。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学着力构架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条理化的历史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利用课本目录把握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围绕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形成主体的知识体系。如:中国古代史可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科技文化五个专题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2.掌握历史重大事件
  高中历史是由无数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需要学生知道为什么发生这些事,这些事件在历史上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且属于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要求。记忆并掌握历史现象占去学习历史的大量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的过程,就必须采用归纳法,对历史事件上的探索、分析、总结是基于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认识。掌握这部分内容必须是历史学科高层次阅读能力要求的体现,这方面内容的导读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思维方式。
  3.掌握历史的基本结构
  历史的基本结构是历史阅读的又一特征,人类社会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形成历史的基本线索。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做一个整体,而且把握这个历史发展的基本结构,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明确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阅读,使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提高。因此,采用结构式记忆法能够提高学生的邏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掌握阅读技巧
  (1)层次阅读法
  层次阅读法是历史时间从大阶段到小阶段不断分割的层 次;在归纳和分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及其联系展现出来。重点是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基本进程,又能落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实践证明,采用层次阅读法复习能提高学生认识知识的准确性和学习效率。
  (2)导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导读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在课堂 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读示范,以教师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5.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要把阅读方法转变为学生的阅读能力,需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完成。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点外,还要充分调动思维积极性。
  三、高中历史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重点阅读目录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阅读量大,历史教材中的目录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有助于引导我们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阅读目录时要注意章节之间及节与节之间的关系,通过编制历史图示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通过阅读目录我们注意和挖掘出这些目录中蕴涵的规律,将对教材学习和理解起到重大的帮助作用。首先,教学中应很好地利用目录的这些功能。 其次,注意阅读线索式的引言,把握其阶段特征。
  2.认真阅读课文的正文
  教材的正文部分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也是阅读的重点内容。阅读时要分析和理解的重点部分,重点是读懂教材。理解正文的层次结构有助于提炼要点,同时对课本史知识大胆质疑,思考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阅读中要多从无疑处求疑,通过求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论证等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范光明.史料教学浅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07).
  [2]江东升.阅读指导: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10).
  [3]蒋玉平.中学历史课文的科学阅读法[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09).
  [4]高聆.中学历史教学的个性化阅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05).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教学理念、内容、目标等方面发生了巨大转变,必须对传统教学策略进行改革,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 思想品德课 教学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手段,同時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若仅按其内容的先后顺序记忆这些观点、概念,则费时费力,且容易遗漏、混淆。数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知识结构简图”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初中思想品德“知识结构简图”教材分析  1.1内容  以有意义的生活主题为第一级标题,建立相对独立的单元结构,着重貫彻课程标准有关“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以及“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有机整合,以生活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课堂氛围,创设具有开放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情境,鼓励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但是,当前很多初中政治教师仍然沿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差别对待上等生和下等生,导致班级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阻碍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本文主要探讨政治课堂上激发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初中政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政治 学习兴趣 求知欲  初中
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国际通行的对“内部审计”的理解是:通过独立、客观、系统、程序性的评价,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师生互动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着眼点在于借助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自然交融,从而促进学生在情感体验实践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以此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践精神。  关键词: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体验式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在课程目标上提出要“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又有对史学
6月27日下午1点30分 ,广西荔浦县马岭镇与双江镇交界处的称勾山(采石场)发生山体大面积崩塌 ,造成5人当场死亡 ,2人重伤(因伤势过重 ,经抢救无效于事发后2小时死亡),另有4人受轻伤。这是荔
摘 要: 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有着较多知识内容,庞杂的知识信息给学生的记忆过程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当中,教师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学生知识积累上,很少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创造良好的氛围,让相关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取得联系,对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理念对历史教学产生的重要作用,
错误提供的教训,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留下的足迹,常常是成功的路标。 《我们的脚印》记下了许多新闻界前辈和同行的成功经验和辉煌战果。我这里记下的却是一次失策。写下
目的: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持续的气道炎症和肺脏微细结构改变为特征,最终导致气道功能下降,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是由于多种炎症细胞聚集在气道黏膜表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非常辩证地阐述学习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当前初中历史课程结构下,我们更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夯实“双基”——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知识支撑点